上海電影中的黃浦江和蘇州河敘事

2021-01-19 澎湃新聞

水源和文明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四大文明古國都依河而生。即使到了現當代,河流依然會影響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精神氣質。黃浦江和蘇州河兩條重要河流在上海市內蜿蜒而過,因河流產生的城市文化說不盡、道不完。

「黃浦江可以說是早期上海的邊界,這條邊界撐起了上海的門面,有點像一個『主外』的父親。而蘇州河則與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是上海的血脈,扮演著一個『主內』的母親的角色。」5月22日,「海納百川 文化之申」上海城市符號與城市精神——上海市民修身系列講座第二講在華東師範大學第四附屬中學報告廳開講,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程波以「上海電影中的江河敘事」為題,講述了黃浦江、蘇州河與上海文化的關係。

程波

「蘇州河」與市民敘事

程波談到,蘇州河在上海的發展和城市空間的建構上扮演了「母親」的角色,其所承載的社會文化內涵也在不同歷史階段與題材類型的影像書寫中發展變化。而黃浦江對上海城市空間形成與發展的決定性影響則主要在於近現代,並且逐漸成為上海現代主流文化和現代化進程的代表,在上海城市文化結構中扮演了「父親」的角色。上海電影當中的江河敘事,主要是從蘇州河、黃浦江這兩個角度來進行電影的空間呈現以及和講故事之間的關係。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黃浦江邊密布各國租界,是遠東聞名的「萬國建築博覽會」,蘇州河則與普通人的生活關係更為密切,沿蘇州河兩岸,是百姓的日常生活。

上海紡織印染工業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上海的支柱產業,甚至持續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紡織印染工業依賴水源又汙染巨大,當時蘇州河沿岸,就是紗廠聚集地。紡織工業的集中造成大量工人聚集,在蘇州河沿岸形成大量棚戶區,進而形成除了工業汙染之外的生活汙染。

蘇州河作為上海的母親河,一直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債前行。這段歷史,在影像作品中也有反映。1937年,趙丹主演的《十字街頭》就反映了蘇州河邊,知識青年與紗廠女工的一段故事,片中的一部分工廠場景是實景拍攝的,當時的紗廠和蘇州河都被收入鏡頭中,「反映了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對這個城市,對這個世界認知和感受上迷茫的狀態,以及在迷茫之後如何找到正確方向的故事。」

在日軍侵華進入上海之後,不僅非租界,蘇州河以北虹口的公共租界也成了日佔領區。不僅是蘇北移民和底層市民聚居的閘北在空間上是傳統的「下只角」,整個蘇州河以北也成了動蕩、不安全的空間符號,此岸與對岸,在很長時間裡成了以蘇州河區分開來的這個城市不同社會和文化心理空間。

日軍侵略上海時期,蘇州河變成主權的邊界,甚至是生死的邊界,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就是發生在蘇州河邊的壯舉。1970年代,臺灣導演丁善璽就曾拍過《八百壯士》,林青霞飾演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送物資的女童子軍楊惠敏。2008年,上影廠導演李欣拍過《對岸的戰爭》,從孩子的視角看蘇州河對岸的戰火。

1980年代,導演們開始探索蘇州河與沿河而居的市民生活狀態之間的關係。1984年上影廠出品、白沉執導的《大橋下面》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大橋下面》講述了上海青年修車匠高志華和小裁縫秦楠之間的愛情故事,其中涉及到的個體戶、插隊落戶、出國潮等都是當時社會生活的集中折射。電影中多次出現的蘇州河,不斷變化的視覺角度與河水本身動態結合在一起,成為從歷史中走向現實的個體現實映照。

到了新世紀,新生代導演開始探索表達更為個人視角的「蘇州河」。2000年上映的《蘇州河》中,第六代導演婁燁以自己的情感體驗來表達他們對蘇州河兩岸空間的自我理解。影片中採用了幻想與真實交錯的處理方式。「也說明年輕導演在體驗或者感受城市空間的時候,有了一種跟前人不同的感受。婁燁並不是上海人,但是他對上海這個城市的感受,其實是非常獨特的。」程波說。

老上海地圖

「黃浦江」與城市國家敘事

與蘇州河的市民氣質不同,黃浦江更多與主流文化、國家意志結合起來。程波認為,黃浦江最早呈現出的狀態,其實是「現代化的焦慮感」,「我們在現代化的過程當中,往往會讓自己處在一種矛盾當中,又想趕上現代化的腳步,又擔心現代化改變了我的文化或者生活習慣,或者是心理狀態,就產生了焦慮。」

上海開埠之後一直處在現代化的進程當中,其中有現代化的一面,但相應也有現代化焦慮的一面,比如社會階層的兩極分化帶來的矛盾。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就是將黃浦江作為一個現代化焦慮的符號,承載左翼的思想。

程波以趙丹、周璇主演的《馬路天使》為例,「《馬路天使》第一個鏡頭就和黃浦江有關。鏡頭從一個摩天大樓的頂端往下搖,看到黃浦江,經過地平線搖到底下,這樣空間上下分層,隱喻的是社會階層的分層。《馬路天使》講的就是一群生活在底層的人所面臨的這樣一種問題,通過他們面臨的問題,以小見大地呈現這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

阮玲玉主演的《新女性》中,這種隱喻也很明顯,其中有一段內容,用對比的方式把一群底層女工唱宣傳歌曲的場景和黃浦江繁華的城市景觀做了一個對比,「這可能是中國電影銀幕第一部有屏幕分割的關係。形成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對比關係。」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黃浦江的影像表達更多成為國家意志的載體。1959年,十七年時期的電影《黃浦江的故事》從光緒年間講到新中國成立。影片結尾,解放後黃浦江邊的船廠造出了萬噸巨輪,做了一輩子船廠工人的常桂山,在新中國終於實現了自己一生夢想。

「與之前的焦慮不同,這一時期的電影呈現了對黃浦江的積極理解。城市化進程在這裡表現為高昂的情緒、積極的態度。」程波說。

到了新世紀,銀幕上對於黃浦江的表達,也開始呈現更為個人化的特質,個體情感與詩意表達成了導演們著力表達的內容。

2010年王全安導演的《團圓》,講述一個臺灣老兵在上海的尋根之旅。臺灣老兵回到上海尋親,卻發現曾經的妻子已經重組家庭,「其中涉及很多兩岸離合關係,歸來和離去,都是通過黃浦江這個場景來呈現的。」

柏林銀熊獎獲獎影片《長江圖》雖然不是直接與黃浦江有關,但是涉及到了一部分的黃浦江,「它與大都市或者現代性無關,是作為個體的人追溯精神源頭的起點。」

「在上海的影像呈現中,相對於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地理坐標意義的上海標誌性建築所結構的空間,蘇州河與黃浦江的影像表達更為自然地詮釋了上海作為一個現代都市因河而興,通江貫海的精神氣質。」程波認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為電影帶來了河流敘事的表達,然而,影像之外的真實生活更為重要,「上階層的劃分也好,河兩岸文化的差異也好,或者作為邊界也好,都需要溝通來打破。套用父親主外、母親主內的說法的話,其實是讓上海這個大家庭,在蘇州河與黃浦江和諧發展的關係當中,逐漸走向更加幸福的未來。」

相關焦點

  • 讓蘇州河熱鬧起來 讓蘇州河生龍活虎起來
    一江一河是上蒼賜予上海的兩大優質自然旅遊資源。作為一名市民,在我的印象中,我們對黃浦江的開發還可以,對於蘇州河利用卻還很不夠。流經上海市區的黃浦江比流經英國倫敦市區的泰晤士河、流經法國巴黎市區的塞納河寬闊得多,江上遊輪、貨船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可惜的是,黃浦江流經市中心的一段不那麼長:大體上就是從楊浦大橋至盧浦大橋吧。再則,由於江面寬闊,遊人若在兩岸欣賞船隻,白天的觀感並不醒目。而蘇州河自西向東橫穿整個上海市區,幾乎全是繁華區域。
  • 蘇州河上的「外婆橋」
    蘇州河和黃浦江的濱水地區曾是上海近代工業的發祥地。當年蘇州河沿岸密集布滿了廠房、倉庫和碼頭,其中有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1933年設計建造的遠東最大的上海啤酒廠、民營企業代表榮氏家族的麵粉廠,還有四行倉庫等。除了大量產業建築外,也有像河濱大樓、上海郵政大樓、上海大廈等著名的歷史老大樓。
  • 向海而興|幹觀德:從蘇州河到黃浦江,內河航運作用不可低估
    一直到1990年代初,內河航運因其運量大、汙染少、能耗低,成為了上海貨物運輸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上海國民經濟和城市建設中佔據重要地位。當時貨物運輸主要有海運、鐵路、公路和內河四種運輸方式,內河的運輸量佔了22%左右。大約是1990年,內河運量就達到1億噸,海港也是1億噸。上海內河航道的通航裡程佔全國的5%,但完成的貨運量佔全國的20%。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1848年的法文上海地圖中,將她同時標註了「Woosung」與「Soochow」——原來,上海開埠後,外國商人知道從這條河可以行船至蘇州,便叫她「通往蘇州的小河」。1848年,上海道臺麟桂與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籤定擴大英租界協議時,第一次在正式文本中將吳淞江上海段稱為蘇州河,一直沿用至今。
  • 布拉格河堤上開挖了20個洞,能給上海蘇州河帶來什麼啟示?
    今天下午,2020蘇州河論壇在普陀區人民政府舉辦。本次論壇著重圍繞打造蘇河十八灣濱河活力秀帶的主題展開探討,多位上海市政協委員,國內規劃領域、建築設計領域專家到場,為普陀區蘇州河水岸品質整體提升、蘇州河水岸經濟發展貢獻了頗具建設性的建議,將有力推動蘇州河沿岸下一步建設發展。
  • 蘇州河的隱藏打卡點,我們幫你找了找!
    水清後,「走通蘇州河」又成了上海市民繼「走通黃浦江」後共同的心願。新的一頁如今已然打開,雅致的濱河帶經過重構,成為漫步新空間,年底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將實現基本貫通開放。九子公園你也可以去九子公園、最美花園、夢清園、風鈴綠地、臨空音樂公園……尋找拍攝蘇州河大片的最佳拍攝點。更多隱藏的打卡點,細心的你一定能找到:玻璃罩中的鐵軌、橋洞下方的「華生電扇」,甚至是一些有特色的兒童樂園、生態廊架、景觀小品,都讓逛蘇州河變得趣味十足。
  • 上海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有哪些好去處?詳細攻略來了
    根據計劃,上海蘇州河兩岸42公裡濱水岸線,將爭取在2020年內實現基本貫通開放。為更好體現沿岸城市歷史文脈與河濱風光,蘇州河兩岸將分為「典雅蘇州河」「華彩蘇州河」「秀美蘇州河」三段進行演繹。屆時,蘇州河兩岸將有哪些好去處?
  • 波切利、那英獻唱電影《八佰》片尾曲《蘇州河》
    網易音樂8月11日報導由管虎導演執導的電影《八佰》,在萬眾期待下,終於日前官宣在2020年8月21日於全國各大院線隆重上映。備受關注的電影片尾曲《蘇州河》(Remembering)也搶先在8月11日全球正式發行,為電影預熱、以饗廣大樂迷及影迷。
  • 短短九百米卻「移步換景」,上海蘇州河虹口段年底前對外開放
    改造後的「河濱之源」觀景平臺「此次工程中,我們深度挖掘沿岸獨特歷史文化資源,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極致濱水景觀的上海都市生活客廳與慢行共享空間,並讓最具代表性的外白渡橋、上海大廈等百年開埠的老上海景觀與改革開放40餘年浦東陸家嘴的新上海景觀交相輝映
  • 上海歌 | 魔都長謠/一隻飄在蘇州河兩旁邊個謠言
    盯牢著伊拉娘個屁股走著好幾條馬路,等過脫一座蘇州河橋之後,發覺只屁股不是自家姆媽嘛,回過頭來再尋末,哪恁連橋也沒了嘛。從此伊沒見脫迴轉去個路,從此伊不相信隨便啥人屁股。Verse 1蘇州河旁邊個紗廠,走出來只老頭,人家叫伊蘇北爹爹,就是爺爺啦,拿小鬼領進門房間裡向。蘇北爹爹本來養只狗前兩天沒見脫了,估計末總歸是撥捉脫了吃脫了。反正59年個熱天介沒賊骨頭,也沒狗。
  • 蘇州河畔,四行倉庫
    本文首發自秋名山四寶(ID:phellodendron)【合作交流,請加微信號:iAmy0437】作者 | 文有發 排版 | Ben King 封面&頭圖來源 | 秋名山四寶 ▲電影《八佰》片尾曲《蘇州河》,原唱:那英
  • 蘇州河上百舸競渡 2019年中國龍舟公開賽(上海普陀站)舉行
    中新社上海6月2日電 (王子濤)6月1日至2日,2019年中國龍舟公開賽(上海普陀站)暨第十六屆上海蘇州河城市龍舟國際邀請賽暨上海公安系統龍舟賽在蘇州河中遠兩灣城、夢清園水域舉行。來自7個國家和地區的88支龍舟隊伍在三項賽事的六個競賽項目中百舸競渡,一品端午氣息。資料圖。
  • 逆流而上,蘇州河上30座橋,每天你從哪座過?
    上海蘇州河沿岸42公裡岸線即將貫通,日前,上觀新聞記者從黃浦江沿蘇州河逆流而上,從蘇州河水閘一直到上海中環線的真北路橋,挨個兒為蘇州河上的30座橋梁留下「標準照」——
  • 沿蘇州河而行·圖集|《此河舊影》裡的橋串起一趟旅程
    漸漸地,終於讀到這篇《此河舊影》,位於全書前五分之一,就像一部電影徐徐展開,而腦中浮現的視覺畫面竟然來自於陸元敏的攝影集《蘇州河》,只不過變成了動圖的樣子。上海印鈔進入一段明顯感覺戒備森嚴的路,沒有任何生活或民用設施。在高牆電網中捕捉到「上海印鈔」四個字。行動支付的時代,紙鈔也可以被看作是版畫藝術的結晶,用來欣賞和把玩。
  • 「漫溯蘇州河 探尋上海之源」職工書屋系列活動再度來襲
    為滿足廣大職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揚和傳承海派文化,增強廣大職工群眾對上海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6月23日,上海工會職工書屋攜手紅星美凱龍集團總部職工書屋舉辦「中國夢·勞動美——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上海工會職工書屋系列活動之「上海之源:撥動心弦的蘇州河往事」主題講堂活動,本次活動採用在線直播的形式,可同步觀看,也可回訪觀看,方便職工多途徑參與、反覆學習、錯時安排,截至發稿前,觀看量已達 6
  • 2020年第十七屆上海蘇州河城市龍舟邀請賽舉行
    人民網上海9月28日電 (記者 曹玲娟)由上海市第三屆市民運動會組委會主辦,上海市社會體育管理中心、上海市龍舟協會、上海市普陀區體育局、東方體育日報社承辦的2020年第十七屆上海蘇州河城市龍舟邀請賽9月27日在長風公園銀鋤湖水域落下帷幕,來自上海市內的28支龍舟隊伍在喜迎國慶、中秋雙節之際
  • 【黃氏淵源】黃歇與黃浦江
    馬上把鸚三市鬧,袖中攜劍五雲遊。玉霄金結迎歸院,錦繡紅妝擁上樓。昨日庭中新靈宅,碧溪流水對門頭。【黃族淵源】黃歇與黃浦江在十裡洋場的上海外灘,滔滔黃浦江滾滾東流。作為上海這座文明之都燦爛文化的象徵和歷史見證,黃浦江,又稱春申江,總是散發出一特殊的的韻味,吸引了歷史上無數的文化名人。關於它的開鑿,有一個非常動人的真實傳說。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沼澤地,在沼澤中央,流淌著一條蜿蜒的小河,河水很淺。遇上雨季、汛期,河水就泛濫成災。當地百姓深受其害,卻又無可奈河,便稱為「斷頭河」。
  • 蘇州河黃浦段改造丨從「高牆擋水」到「親水開放」
    今年底,蘇州河在中心城區的42公裡岸線,要基本實現貫通,打造又一片活力水岸。作為42公裡中的重要一段,蘇州河黃浦段從外白渡橋到南北高架綿延3公裡,打造的「蘇河之門」「蘇河之眸」「蘇河之驛」分區沿河景觀,已初見端倪。
  • 上海推進高品質城市空間塑造
    ■「一江一河」開放的背後,是上海5年來圍繞建設世界級濱水帶目標,精心建設高品質公共空間所付出的努力  經過半年升級改造,黃浦區九子公園於今年10月再次開放。人們發現,臨南蘇州路的圍牆不見了,置身園內,便能清楚看到路旁流淌的蘇州河。這樣的驚喜,今年在蘇州河沿線越來越密集。「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已突破92%,年內基本貫通目標不變。」
  • 《八佰》與史匹柏的《太陽帝國》中的外灘建築,有何不同?
    《八佰》作為一部表現發生在上海戰事的電影,必然要對上海的地形地貌作出形象化的展示。《八佰》的最後部分,有一組現代上海的鏡頭。在這一個拉升的鏡頭中,從當下的四行倉庫拉起,不斷升高,天際線的視域不斷擴展,最終我們可以看到遠處的黃浦江,以及對岸的浦東的今日上海的標誌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