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信託個人貸款業務疑雲:利率過高引投訴 消費金融業務承壓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觀察報

「針對個人的貸款利率一般多高?」「每個客戶不同,只有借款時候才可以看到。一般年化利率不超過36%,借款期限在一年左右。」經濟觀察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一併未公開推廣的業務,是在「雲南信託個人信貸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上,以微信小程序的方式進行的。其前身是一款名為「雲信小水牛」的業務。

作者:蔡越坤張力

導讀

壹 ||2020年以來,有客戶在聚投訴平臺上因為雲南信託此前發放貸款時利率過高問題進行投訴。

貳 ||針對雲南信託消費金融整體的運行情況,一人士介紹,2020年上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很多消費金融業務主動給客戶進行延期。而且此前消費金融的業務也進行了收縮。

「針對個人的貸款利率一般多高?」「每個客戶不同,只有借款時候才可以看到。一般年化利率不超過36%,借款期限在一年左右。」

「什麼類型的個人客戶才能夠獲得信託貸款?是如何進行篩選的?」

「一般情況是由雲南信託推介的客戶才能進行借款,會發簡訊告知客戶可以在平臺進行貸款。但是沒有收到簡訊的客戶不確定可不可以,可以去嘗試下。客戶是通過公司系統篩選獲得的客戶,公司自己風控模型。」

12月10日,經濟觀察報記者以個人身份致電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信託」)全國客服熱線,就其「雲南信託個人信貸服務平臺」的個人借貸業務進行諮詢,展開了上述對話。

經濟觀察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一併未公開推廣的業務,是在「雲南信託個人信貸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上,以微信小程序的方式進行的。其前身是一款名為「雲信小水牛」的業務。

據記者了解,該業務屬於雲南信託旗下個人信託貸款業務,即客戶向信託公司申請現金消費貸款,信託公司將貸款發放至客戶指定帳戶。與信託機構開展普惠金融業務不同的是:第一,該業務並非藉助特定消費場景;第二,資金來源為自營資金,並非信託計劃募集。據悉,雲南信託也一直在消費金融領域深耕,與多家有消費場景的公司有合作。

對此,多位信託從業者對記者表示,根據信託牌照展業範圍,信託機構可以直接對個人進行貸款,關鍵看利率是否合規。

不過,針對「雲南信託個人信貸服務平臺」業務的開展,12月11日,接近雲南信託普惠金融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公司旗下「雲信小水牛」有過一批客戶,也在嘗試,後來沒有再做自營業務了,目前僅僅提供查詢服務。

雲南信託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業務前期不會向陌生人發簡訊,個人客戶如果登錄了網站或者平臺,註冊了沒有提款,會發簡訊提示是否要進行提款。但該產品上半年逐漸暫停,目前僅用於此前貸款的客戶進行還款。

另一位接近雲南信託普惠金融部人士就該業務稱:「目前沒有主動營銷客戶。」

但是,12月10日,上述雲南信託客服卻對記者表示:「該平臺目前仍然在正常做,但是要受到邀請的客戶才能進行貸款,與是否在平臺註冊並無關係。」

據記者了解,2020年以來,部分此前涉及「雲信小水牛」的客戶因為放貸款利率過高在聚投訴、黑貓投訴等平臺進行反映。

一位接近雲南信託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2020年以來,雲南信託消費金融業務整體承壓,規模收縮得很厲害。受疫情影響,很多消費金融業務主動給客戶進行延期、或者免息。另外,原先很多合作的客戶也砍掉了一部分。

利率過高曾引投訴

據記者查詢,「雲南信託個人信貸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的簡介為:「低門檻,自動化審批,快速解決您的資金煩惱」。這個公號曾兩次進行更名:2018年1月31日雲南信託註冊「雲信夢享金融」,2019年4月10日,「雲信夢享金融」認證「雲信小水牛」;2020年3月24日,「雲信小水牛」認證為「雲南信託個人信貸服務平臺」。

不過,上述雲南信託客服對記者表示,「雲信小水牛」與「雲南信託個人信貸服務平臺」功能相同,只是名稱進行了變換。

記者進入微信公眾號「雲南信託個人信貸服務平臺」後發現,借款頁面有一款熱門產品「雲融優貸」,介紹的信息為:產品期限為12個月,日利率為0.01%-0.1%。

以此推算,其折合年化利率為3.6%-36%。此外,該頁面介紹信息注「最終借款利率與額度以審批結果為準。」

12月10日,對於「雲南信託個人信貸服務平臺」目前是否仍然可以正常進行對個人進行放貸,上述雲南信託客服對記者表示:「該平臺目前仍然在正常做。」「但是不確定能借成功,我們是針對公司推薦的客戶才能借,如果借款不成功就是不符合借款的條件。」該客服稱。

但是,雲南信託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客戶現在申請不到該產品,上半年已經逐漸關停了,不能申請辦理。

不過,2020年以來,有客戶在聚投訴平臺上因為雲南信託此前發放貸款時利率過高問題進行投訴。

其中,2020年5月28日,一位客戶於2019年9月1日通過平安銀行APP入口,申請了一款名為「小水牛」的貸款產品,月利息為3%。該客戶在聚投訴平臺上反映,「平安銀行推薦的分期貸款,3分的月利息!超過36%的年化利率,高利貸啊,不能提前還款。」

12月10日,上述雲南信託客服對記者回應表示,此前平安銀行為臨時入口,目前臨時入口已經關閉了。而且,公司合作的平臺包括:平安銀行信用卡、中信銀行信用卡、抖音、微博等。

「客戶可以通過合作的平臺進行貸款,如果符合雲南信託貸款條件,我們會發放貸款。」該客服表示。

無獨有偶,2020年7月1日,另一位客戶通過黑貓投訴平臺反映,在攜程金融申請貸款,但貸款實際提供方為雲南信託,貸款日利率為0.095%,實際年化利率為34.2%,要求退還超過24%部分的利息。

雲南信託針對個人發放貸款的利率區間設置是否合規?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調整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4(LPR)的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取代原《規定》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

在此之前,一般個貸利率在24%-36%之間被視為「不受司法保護的區間」。對此,上述雲南信託相關負責人表示,高院發布規定適用範圍為民間借貸利率,針對持牌金融機構並不完全適用,只要產品貸款利率不超過36%,不違規,不違法。

2020年3月24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雲南監管局向一名信訪者下發了《信訪事項處理意見書》(〔2020〕9號),曾提及雲南信託作為金融機構,在信託貸款中設定36%的年利率明顯過高,未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並指出雲南信託存在違規將授信、風控外包,發放過高利率貸款等多項不合規問題,被雲南銀保監重點關注、依法採取監管措施和責令整改。

上述雲南信託相關負責人也對記者稱,上半年以來,針對消費金融的整體貸款利率也在逐步下降至24%以下。

2020年9月8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信託公司個人信託貸款業務的通知》。提及在監管工作中發現,相關業務在調查、審批、協議籤訂、放款、收費、催收等多個環節仍普遍存在薄弱之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存在不足,對轄內金融機構聲譽產生較大負面影響。該通知進一步規範轄內信託公司個人信託貸款業務。

消費金融整體承壓

除了這類個人信託貸款業務,據記者了解,2020年以來,雲南信託整體消費金融板塊也在收縮,面臨較大壓力。

12月11日,上述接近雲南信託的人士表示,雲南信託的消費金融業務主要依託各類場景方、流量方展開布局,也包括汽車金融業務,但目前汽車金融業務是toB模式,即給各類車商提供採購車輛融資等,還沒有做到C端;消費金融業務的主要模式給流量方、場景方做助貸,同時一般要求提供劣後資金,雲南信託募集資金作為優先級,信託計劃直接向個人發放消費貸款,然後流量方、場景方提供回購、差額補足等擔保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0月,由銀保監會牽頭的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聯合印發了《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補充規定》,要求為各類放貸機構提供客戶推介、信用評估等服務的機構,未經批准不得提供或變相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對於無融資擔保業務經營許可證但實際上經營融資擔保業務的,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條例》規定予以取締,妥善結清存量業務。擬繼續從事融資擔保業務的,應當按照《條例》規定設立融資擔保公司。

不過,在上述接近雲南信託的人士看來,還是有很多變通的做法,如優先劣後的安排、助貸方回購等,像以前的直接擔保肯定不行了。

此外,該人士向記者表示,去年以來,雲南信託有的項目不良開始走高,一是當時整個市場受P2P反暴力催收造成的,給貸後資產管理帶來很大壓力,逃廢債較為嚴重;二是去年到今年以來場景「死」了一大片,包括教育、長租公寓等,這些又是雲南信託消費金融場景布局的重鎮。

據悉,當前布局消費金融的信託公司,除了雲南信託,還有渤海信託、中信信託、外貿信託、五礦信託、中航信託、長安信託等,但因為信託公司資金成本高的原因,較少有機會與「BATJ」等流量巨頭合作。

據了解,雲南信託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員工從事消費金融業務,且IT等中後臺基礎設施投入較大。此前,據一位參訪過雲南信託的信託公司董事長向記者透露:「去了之後發現IT等投入非常大,但相應的規模與創利又與之不甚匹配,覺得消費金融業務不足以作為信託公司轉型的重要方向。」

關於信託業消費金融目前開展的情況,一位信託機構汽車金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信託行業純信用消費金融也在收縮,向有抵押的消費金融方向發展,例如「房抵貸」、「車抵貸」等。今年以來,汽車貸款的逾期苗頭比較明顯。比如發現有客戶共36期貸款,還了35期,剩餘一期了,卻無法償付。

關於「雲南信託個人信貸服務平臺」的背景,據上述雲南信託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資金成本比較高,另一方面,通過微信直接借貸,獲客成本非常高,所以才會找助貸機構來合作。「以前最早的時候,想直接服務客戶。因為覺得客戶不在自己的手裡,不能走長遠。但是後來攤子鋪得太大,發現對運營成本要求很高,所以才會逐漸找一個平臺渠道合作。」該人士補充稱。

針對雲南信託消費金融整體的運行情況,該人士介紹,2020年上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很多消費金融業務主動給客戶進行延期。而且此前消費金融的業務也進行了收縮。例如,逐步在壓縮合作機構,慢慢只剩持牌的合作方為主。除非一些頭部的科技巨頭會留下來合作,其他的逐漸收縮。因為如果不是科技巨頭,其他的合作渠道的客戶無法支撐超過24%的利率。

相關焦點

  • 雲南信託試水個人信貸業務 利率過高曾引投訴 消費金融業務承壓
    其前身是一款名為「雲信小水牛」的業務。據記者了解,該業務屬於雲南信託旗下個人信託貸款業務,即客戶向信託公司申請現金消費貸款,信託公司將貸款發放至客戶指定帳戶。與信託機構開展普惠金融業務不同的是:第一,該業務並非藉助特定消費場景;第二,資金來源為自營資金,並非信託計劃募集。據悉,雲南信託也一直在消費金融領域深耕,與多家有消費場景的公司有合作。
  • WEMONEY研究室朝聞:南京規定租金支付超3月要"強監管";雲南信託...
    來源:WEMONEY研究室(ID:wemoney1)尚福林: 增強金融體系彈性 引導普通投資者在不同金融市場進行資產配置12月11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表示,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增強金融體系的彈性
  • 北京規範信託個人貸款業務:嚴格規範利息收取,嚴禁恐嚇催收
    作為本次發文的核心內容,《通知》重申信託公司應參照《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審慎開展個人信託貸款業務、依法履行貸款人義務的重要原則,要求信託公司應獨立審批貸款,獨立自主進行貸款決策。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向澎湃新聞分析指出,從通知內容來看,主要是針對信託消費金融業務。此前信託公司涉足消費金融領域屢見不鮮,借貸糾紛亦層出不窮。
  • 外貿信託涉嫌「套路貸」詐騙,信託違規參與消費金融敲警鐘
    外貿信託向本院提交的金融許可證及原銀監會批覆中未顯示有『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放貸款』的金融許可。」對此,法院認為,外貿信託以盈利為目的經常性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放貸款,未舉證證明其取得了相關部門的金融許可,對於未經依法批准,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放貸款金融活動依法不予支持,並駁回外貿信託的執行請求。
  • 晉商銀行股權拍賣遇冷 個人消費金融業務投訴高等短板待補
    上述評級報告指出:「前十大客戶多集中於製造業和採礦業,貸款分類正常,但考慮到當地相關產業近年來的市場環境以及非標資產投放亦集中於上述行業,仍需關注行業集中帶來的風險。」  個人消費貸款質量承壓  近年來,晉商銀行仍在大力發展個人貸款業務,截至2019年末,晉商銀行個人貸款達到178.35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18.6%。
  • 北京銀保監規範個人信託貸款:不得將核心業務外包第三方
    近年來,信託公司個人信託貸款業務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個人貸款金融服務供給的不足,滿足了部分金融消費者的合理需求。但相關業務在調查、審批、協議籤訂、放款、收費、催收等多個環節仍普遍存在薄弱之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存在不足,產生較大負面影響。
  • 首批布局消費金融ABS的信託開始暴雷
    近期消費金融行業不太平,P2P網貸的出清、關於暴力催收整治以及貸款利率的合規性要求,很多從業者叫苦不迭。而消金界了解到,以這些消費信貸為底層的信託機構,日子同樣不好過。拿雲南信託來說,不久前爆發的「承興案」,中國銀保監會雲南監管局點名指出其在供應鏈融資中資產盡調不嚴;而作為消金布局最廣的信託機構,其消費金融ABS的風險也逐漸爆發。
  • 淺議《關於加強信託公司個人信託貸款業務風險防範的通知》
    9月7日,北京銀監發布了《關於加強信託公 司個人信託貸款業務風險防範的通知》,該通知主旨很簡單,就是個貸的事兒你也能幹,可你必須懂個貸技術,有個貸系統,加強主動管理,防止個貸風險。看完了該通知,我不由地替開展個貸業務的信託公司捏了把汗,痛點多多啊。  痛點一:搭建個貸業務IT系統。唉,這是要信託公司燒錢啊。
  • 包銀消費金融遭消費者投訴高息、暴力催收 未明確標註年化利率
    2018年以來,該公司與銀行、信託公司、小額貸款公司開展聯合貸款業務,向借款人收取貸款本金1.5%的平臺服務費,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共收取相關費用7943.23萬元,但未向聯合貸客戶提供有別於單獨放貸客戶的額外實質性服務。
  • 油卡充值變貸款富民銀行頻遭投訴 民營銀行為何熱衷消費貸業務?
    與這類運營商開展消費分期貸款合作的金融機構也被推至風口浪尖。  近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有關"享車App"投訴超過1300宗,消費者主要反映在"享車App"購買油卡充值服務"被"貸款,商家涉嫌未經消費者允許使用消費者的徵信與重慶富民銀行合作一次性貸款,如今享車平臺失聯,貸款償還問題引發矛盾。
  • 助貸模式再遭限制 北京銀保監局規範個人信託貸款
    聚焦信託消費金融:治理個人信託貸款亂象嚴格控制外包風險北京銀保監局表示,近年來,轄區內信託公司個人信託貸款業務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個人貸款金融服務供給的不足,滿足了部分金融消費者的合理需求。但在監管工作中發現,相關業務多方面仍存在薄弱環節,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足,對轄區內金融機構聲譽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 某信託公司涉嫌非法放貸?旗下某消費金融產品被指謎一般的風控!
    但隨著網貸行業逐漸沒落,很多網貸平臺轉型做助貸了,此時消費金融逐漸火熱,助貸平臺和信託公司一拍即合,開始搞起了助貸消金類信託。 通常做法是,助貸平臺推薦借款人,由信託公司審核後直接與個人籤訂消費金融信託貸款合同並發放貸款,借款人直接向信託公司還款。
  • 三季度銀行業投訴排行:招行信用卡業務被投訴5598件,平安個人貸款...
    WEMONEY研究室訊 近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0年第13號通報《關於2020年第三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通報了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接收並轉送的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
  • 外貿信託消金業務陷尷尬
    因涉嫌「非法放貸」,外貿信託近期深陷輿論漩渦。7月22日,外貿信託作出緊急回應,表示其多年來開展包括個人貸款業務在內的各類貸款業務,均是在監管部門的直接監管及指導下依法合規開展,不存在未經許可、非法放貸的情況。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一場誤會還是確有其事?
  • 否認「非法放貸」、屢涉借款糾紛,外貿信託消金業務如何突圍?
    外貿信託作為最早涉足消費金融領域的信託公司之一,固然存在一些先發優勢,但無論與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或是其他信託公司的消費金融相比,均存在短板。如何在群狼環伺的消金領域中突圍仍是外貿信託要面對的問題。  否認「非法放貸」  外貿信託的消金業務在整個信託行業排在前列,與渤海信託、雲南信託、中航信託有「消金四大信託」之稱。
  • 「低利率陷阱」第一案:中原信託未明示實際利率「中槍」
    來源:貝果財經「低利率陷阱」第一案:中原信託未明示實際利率「中槍」本報記者/陳嘉玲/北京報導近年來,隨著消費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部分金融機構的「套路」開始被詬病。其中一大「套路」是製造「利率幻覺」,例如只展示較低的日利率或月利率,只展示較低的表面利率或每期支付的利息或費用,或以服務費等名目收取砍頭息等。
  • 信託個貸爭議:外貿信託貸款糾紛未獲法院支持執行
    記者調查了解到,有信託公司因不良率上升等因素正悄然縮降規模,有信託公司「吭哧哧」地加碼消費場景布局,更有信託公司籌建消費金融公司。有人否定,有人縮降,更有人轉換跑道。那麼,法院的執行裁決是否暗示信託公司不能面向個人放貸,信託資金是否適合進入消費金融市場,曾作為信託轉型突破口之一而被熱捧的消費金融業務,又將何去何從?
  • 加碼現金貸、投訴維權不斷,扭虧為盈的維信金科2019年業務罰金及...
    日前,港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維信金科發布2019年財報。儘管2019年維信金科扭虧為盈,不過從財報披露的數據不難看出公司的業務重心正在逐漸向現金貸轉移。此外,財報中披露的公司收入結構中,僅其他收入中的罰金及服務費就高達3.27億元。與此同時,在第三方網站上關於維信金科砍頭息、高利貸、惡意逾期的投訴量一直居高不下。
  • 消費金融真實貸款利率,請認準「官方」IRR口徑
    來源:金融觀察團消費金融行業,借款利率對借款和放款機構來說都是首要關注點。這兩年隨著行業迅速發展,參與者參差不齊,爆發了不少高利貸等負面事件。在此背景下,央行、銀保監會等監管機構逐步確認了貸款利率上限、以及實際的計算方法,打擊利率畸高的非法平臺,為合規機構掃清發展障礙,助力行業走上合規發展之路,同時維護借款人的正當權益。
  • 3.15直擊 興業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的小聰明與大危機
    上述投訴均已通過平臺審核。 值得強調的是,瀏覽投訴平臺可知,這不是一個新問題。 實際上,福建銀保監局窗口曾要求興業消費金融自2020年1月1日開始,將貸款產品利率調整至24%以下,未來也只能做年化24%以內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