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安海入選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2021-01-18 閩南網

­  千年古風韻,盛世新安海。福建省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日前揭曉,晉江市安海鎮榜上有名。

­  安海民俗旅遊文化節上,水上抓鴨萬眾矚目。 (陳起拓 攝)

­  古韻安海 深耕傳統文化

­  歷史名鎮、經濟強鎮、文明城鎮安海於公元1130年建鎮,至今已有886年。在這之前500年,傳說東來的印度僧人一粒沙,歷8年雕就1008隻手眼的千手觀音佛;在這之後8年,安海人又開闢另一個偉大的工程——修築橫跨五裏海域的安平橋,歷14載方成。於是,小鎮創造了兩項古老的世界紀錄:「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海絲文化、中原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在這裡完美融合。

­  「安海歷代先賢輩出,人文薈萃,古蹟紛陳,文化積澱豐富。因朱松、朱熹、朱在三代和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均在安海留下豐富人生軌跡,素有『朱文鄭武』之譽。」安海鎮黨委書記唐春曉介紹說,安海是閩南文化遺產的富集地,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安平橋、龍山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石井書院、星塔、陳清機宅),還有晉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等。此外,安海還有嗦囉嗹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土筍凍等特色小吃。

­  在剛剛落幕的第五屆端午民俗旅遊文化節上,全天超過9萬人湧向安平橋畔,爭相觀看「嗦囉嗹」、「水上捉鴨」等獨具閩南特色的端午民俗,熱鬧非凡。文化節還舉行文創協會成立大會、安海大講堂、小吃品鑑會、燈謎大展猜、「閩南風·海絲情」——晉江民俗文藝展演、《安海故事》《守藝安平》《樂遊安海》首發式、南音大會唱、包粽子比賽、安海民間藏品展、「古韻安海」老照片展、端午習俗保護和傳承硏討會等活動。

­  現代安海 釋放文創力量

­  不久前,安海剛剛成立晉江市安海文化創意發展協會。「今年,安海鎮黨委政府提出要深耕人文安海,涵養實力安海,繼續把『文化』這個安海最大的亮點做亮。而該協會的成立將有力推動安海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唐春曉說,希望協會能發揮好政府助手、企業幫手、產業推手、項目操盤手的作用,讓文化資源活起來,讓文化產品講述安海故事、詮釋晉江精神、展示中國力量。

­  端午節當天,安海端午「兩岸兩安平」文創集市上,創辦石將軍文化傳播公司的「80後」安海青年許著華帶來了安海手繪地圖、「安平橋不肯去石將軍」、「安平橋上的陣頭」明信片、圖書《守藝安平》等。這些充滿安海文化元素的「小玩意」吸引了在場年輕人的目光。

­  早在2009年初,許著華就和好友李作港、姜玉榮在100多平方公裡的安海古鎮內,拓印了200多方碑刻,其中大部分拓片是由他和姜玉榮兩人合作完成的。最終,許著華挑選了140多幅拓片,整理編輯成《安平碑拓錄》一書,這是迄今為止收集安海古鎮碑刻最為完整的一部。這些年來,許著華創新形式,通過圖片、文字、明信片、文化衫、紀錄片、書籍、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傳播推介安海文化,「出生在一個千年文化古鎮,我有責任、有義務讓更多人認識、了解、愛上我的家鄉。」今年,他探訪了二十幾位傳統手工藝傳承人,推出圖書《守藝安平》以及同題紀錄片,記錄匠人的驕傲和堅持。

­  隨著許多像許著華一樣熱愛安海文化的年輕人的出現,安海文化元素被挖掘、利用、保護、創新,讓歷史與現代對話,把本土文化與時尚生活相結合,千年古鎮正在煥發新的活力,實現新的騰飛!(泉州晚報記者 許雅玲 陳起拓 實習生 張嚴檳 文/圖)

相關焦點

  • 安海衝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建於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是福建省文化古鎮、人口大鎮、經濟重鎮。去年5月份,安海鎮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目前,正緊鑼密鼓地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港的南港,安海港海外交通貿易起自唐宋,明末清初達到高峰,繁榮至民國。
  • 《下司鎮志》入選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並出版
    近日,第五屆全國名鎮論壇暨第四屆全國名村論壇在山東省德州市召開,並現場舉行第五批中國名鎮志叢書、第四批中國名村志叢書出版成果發布會,《下司鎮志》入選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並出版。據悉,今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名鎮志叢書名單的有貴州、北京等省(市)13部鎮志,入選第四批中國名村志叢書5部,其中《下司鎮志》《重安鎮志》《花茂村志》代表貴州金榜題名,獲得中志辦和指導組高度肯定和讚揚。
  • 山西7鎮64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於對擬公布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的公示》全國共有60個鎮
  • 葉開泰傳統中醫藥文化入選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中新增項目35項、擴展項目28項。
  • 安海!
    近日,記者從晉江安海鎮政府了解到,安海鎮順利通過泉州市小城鎮辦、泉州市新型城鎮化辦、泉州市委編辦、泉州市財政局、泉州市資源規劃局等相關部門的考評,榮獲「2019年度小城市培育試點建設考評優秀單位」。據悉,安海鎮下轄42個村(社區),戶籍人口12萬人,常住人口21萬人,是歷史名鎮、人口大鎮、經濟重鎮、文明城鎮,位列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29位,名列全省前茅。2016-2019年連續四年獲評泉州市小城市培育試點建設考評優秀單位。
  • 晉江安海後庫陳氏家廟歷史輝煌 獲評「中華姓氏文化望族名祠」
    「我們後庫陳氏家廟歷史非常久了,出了很多名人……」日前,晉江安海鎮後庫村民陳永培撥打了晉江經濟報熱線82003110說。記者也於近日走進陳氏家廟探訪。  「不久前,家廟剛剛被評為『中國望族名祠』。」
  • 【愛安海】安海鎮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 圍繞「三個振興」打造「世界的安海」
    2017年,安海鎮緊扣上級賦予小城市試點、晉江籌辦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安海創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三大機遇」,全面推進晉江市 委「三個年」活動,主動適應新常態,激發新活力,有力推動經濟社會平穩發展。連續4屆榮膺全國文明鎮稱號,位居全國科學發展千強 鎮第27位。
  • 尋找晉江老味道 首站走進安海
    晉江新聞網12月12日訊 「炸菜粿好吃。」「捆蹄很美味。」「牛肉吃起來很嫩。」……昨日10時,由晉江經濟報社承辦的美食直播活動首站走進安海,泉州知名主持人劉少霞攜手安海融媒體中心嘉賓,一起品嘗安海老味道美食,吸引數萬人關注。不少小夥伴看到直播後表示,「安海美食太誘人了,忍不住多看幾遍回播。」
  • 莘縣鴛鴦餅製作技藝入圍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同建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示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據了解,聊城市19項非遺項目入圍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其中莘縣古城鎮鴛鴦餅製作技藝成功入圍。19項非遺項目分別為:茌平花鼓戲、聊城少林拳、臨清龍燈、東阿大紅拳、流星錘、陽穀顧氏紅木鑲嵌技藝、雞毛撣子扎制工藝入選省級非遺項目名錄,古琴藝術、茌平平調秧歌、臨清田莊吹腔、聊城剪紙藝術、高唐州黑陶製作技藝、孟嘗君酒釀造技藝、莘縣鴛鴦餅製作技藝、陽穀柘木弓箭製作技藝、東昌府銅鑄雕刻製作技藝、清真八大碗製作技藝、東阿國膠堂阿膠傳統製作技藝、茌平袁氏接骨膏製作技藝入選省級非遺擴展項目
  • 晉江安海新型城鎮化建設亮點:鎮級小城市的人文大格局
    人民網晉江6月28日電(記者 林長生)去年,安海被確定為福建省「鎮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在福建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類似於臺灣歷史文化重鎮「鹿港小鎮」的安海,在未來的日子,怎樣煥發自己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特色?  「人文安海」建設是安海的著力點。
  • 延平區裡藏著的這座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低調卻值得每一個當地人驕傲
    在延平其實就藏著一座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你一定聽過TA的名字 卻不足夠了解TA 高高的馬頭牆,深深的裡弄 青磚灰瓦,院落古宅 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峽陽尚可尋覓的景觀 馬頭牆內錯落有致的民居古宅 便是雕飾精美的峽陽土庫
  • 揭秘晉江安海後庫陳氏家廟的「飛錢」傳奇(組圖)
    ­  古代,在通往安海後庫陳氏家廟的道路上有5座牌樓,這牌樓群比肩接踵,氣勢浩蕩。可惜的是,由於歷史久遠、歲月更迭之故,如今僅餘「飛錢裡」和「接官亭」。不過,後庫陳氏家廟精雕細琢,依舊是先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
  • 沉迷晉江安海文化 76歲的他退休後自費編印三本書(圖)
    最直接的是他自費編印的三本書:《石井書院志略》《安平橋志》《安海映像》,石井書院這本是在安海鎮政府的幫助下吳杭州主編的。不止於此,他還編輯整理了《安海百年大觀》《石井書院修繕記事》《安海回眸》《安海故事》等多本書籍。  吳杭州退休後一直致力於安海文史研究  讓人意外的是,吳杭州並非科班出身。
  • 泉州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鄉愁仍在 古厝未老
    繼華山村2019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泉州市級重點扶持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以來,華山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今年又被列為省重點改善提升「十鎮百村」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在各級的關注、支持下,華山村經過保護提升,留住了鄉愁記憶,生機煥發。 從華山古民居的入口開始,一種厚重的年代感撲面而來。
  • 古早味晉江體育·晉江獅陣|入列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晉江...
    近日,晉江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布第一批晉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一名「武獅教頭」位列其中,他就是「傳統技藝」中「獅陣」的代表性傳承人黃遠芳。在黃遠芳的眼中,作為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晉江獅陣」,它的發展現狀如何?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吧!
  • 晉江安海端午民俗旅遊文化節 活動內容時間安排
    萬眾期待的晉江市(安海)第四屆端午民俗旅遊文化節蓄勢待發,安海特色民俗文化將於兩天後在安平橋生態文化公園隆重登場。這是一次展示安海文化獨特魅力的絕佳機會,更是對安海人文明素質的一次考驗。粉絲福利  30份價值150元的現金抵用券  邀您輕鬆領取  讀者只需關注「晉江經濟報」微信公眾號(微信號jinjiangjingjibao),在20日(端午節)轉發晉江經濟報端午民俗活動微直播新聞至微信朋友圈,並將截圖發送到「晉江經濟報」微信公眾號
  • 【安海那些事】安海,原來不叫安海.
    聯中所云「雙石井」、「兩安平」,正道出安海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的一頁。 閩南名鎮安海,歷史悠久。灣海、安海、石井、安平、鴻江,都曾是她的古地名。今僅就這些地名的變更,略述千年古鎮的滄桑。從上述經濟、政治、文化、宗教、建築等情況,可窺宋元時代的石井,曾是安海歷史的輝煌鼎盛。而設津置鎮建巡檢司,造橋築路,修建城防,創辦書院,以及異域僑居,直至祈求的菩薩神祗,民俗風尚,莫不與經濟開放,海貿溝通密切關係。
  • 晉江安海龍山寺欲編志書 向社會各界人士尋資料
    歷史總是不願將真面目輕易示人。就像千年古剎晉江安海龍山寺,這一座福建省為數不多的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還存在著諸多未知之謎———到底寺廟建於哪一年?千手千眼觀音為何和傳說中的相差了幾百年?龍山寺在臺灣到底有多少分爐?……這些問題至今都還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 【歷史掌故】鄭成功與安海
    (海峽之聲記者 黃偉華 江德能 鞠先鶴)晉江安海鎮在明朝時稱「安平鎮」。而在海峽對岸的臺灣臺南,也有一個安平鎮。兩岸雙安平,無言地述說著兩岸的歷史連結和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傳奇故事。    安平是鄭成功青少年時代讀書成長的地方,也是他反清復明和驅逐荷夷收復臺灣的起事基地。
  • 衢州新增2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街區,有你老家嗎?小長假逛逛去
    近日,省政府批准建德市壽昌鎮等7個鎮、桐廬縣富春江鎮俞趙村等59個村、寧波市海曙區鼓樓公園路等30個街區為第六批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街區。其中,衢州21地入選。 小長假不遠遊的親,來這些地方走一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