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衝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21-01-18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建於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是福建省文化古鎮、人口大鎮、經濟重鎮。去年5月份,安海鎮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目前,正緊鑼密鼓地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港的南港,安海港海外交通貿易起自唐宋,明末清初達到高峰,繁榮至民國。安海是得天獨厚的800年濱海貿易市鎮,有多處歷史建築集中成片的區域,完整地涵蓋了長橋、名寺、古塔、渡頭、街巷、書院、民居等遺存。

  安海目前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包括列入國家首批文保單位的宋代五裡長橋——安平橋以及「臺灣艋舺龍山寺、淡水龍山寺的祖庭」——同樣是「國保」文物的安海龍山寺;省級文保單位3處,分別是石井書院、星塔、陳清機宅;縣市級文保單位8處,分別是霽雲殿、安海古廟、東洋橋、柯氏祖厝、後庫陳氏家廟、鴻塔水心亭渡頭、晉江革命烈士紀念碑、中共泉州中心縣委第一次幹部會議會址。此外,安海獲評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個,其中端午「唆囉嗹」習俗為國家級「非遺」,保存形式古老、完整。安海鎮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保護體系。

  安海素有「誠信重商、大氣包容、務實穩健、急公好義、愛拼敢贏」的人文傳統,「安平商人」以勇於拼搏和艱苦創業的精神而聞名於世。近年來,安海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綜合實力穩居全省前列,工業門類齊全,有恆安、興業、晉工等國內行業龍頭,2016年工農業總產值達341億元,財政總收入17.21億元。

  據安海鎮鎮長張健龍介紹,為申報中國歷史名鎮,安海鎮成立了工作組,統籌申報工作。此外,該鎮還啟動了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著手對核心保護區進行修繕。

  「安海積極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首先是出於對安海歷史文化的敬畏和珍視,為了更好地保護、梳理安海城鎮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促進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優秀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其次,是要以此規範和統籌安海的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打造歷史文化名鎮,不是要封存歷史、停滯建設,而是要讓歷史和現實融合,讓人文提升城鎮,讓文化遺產在現實生活中、在時代發展中煥發活力、彰顯價值,從而讓安海成為既有文脈相承又有現代品質的宜居宜業宜文宜商宜遊所在。文化之於安海,不僅僅是文化,她還是城建、民生、產業發展的底色和動力,是社會合力之所在,這應該成為我們不斷深化認同的一個共識。」安海鎮黨委書記唐春曉說。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17.03.02 蘇志明

相關焦點

  • 晉江安海入選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  安海民俗旅遊文化節上,水上抓鴨萬眾矚目。(陳起拓 攝)­  古韻安海 深耕傳統文化­  歷史名鎮、經濟強鎮、文明城鎮安海於公元1130年建鎮,至今已有886年。在這之前500年,傳說東來的印度僧人一粒沙,歷8年雕就1008隻手眼的千手觀音佛;在這之後8年,安海人又開闢另一個偉大的工程——修築橫跨五裏海域的安平橋,歷14載方成。
  • 安海!
    據悉,安海鎮下轄42個村(社區),戶籍人口12萬人,常住人口21萬人,是歷史名鎮、人口大鎮、經濟重鎮、文明城鎮,位列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29位,名列全省前茅。2016-2019年連續四年獲評泉州市小城市培育試點建設考評優秀單位。
  • 廣西防城港第一名鎮,和東興市相鄰,是歷史文化名鎮
    那良鎮歷史悠久,建於清代順治年間,是防城港的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是地區的中心城市, 2019年,那良鎮入選第七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成為防城港市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那良鎮人文基礎深厚,旅遊資源豐富,九龍潭漂流、野人谷漂流、康王廟、三聖廟、黃關鴛鴦潭、北龍鴛鴦潭、千年客家文化古鎮那良古街、馬鞍坳、林氏和鄭氏宗祠、沈氏宗祠、永安書院、明侖書院、古森書院、榮昌書院、壽文書院、澌凜書院等景點, 因為與東興市區相鄰,所以有「東興後花園」的美稱。
  • 【安海那些事】安海,原來不叫安海.
    聯中所云「雙石井」、「兩安平」,正道出安海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的一頁。 閩南名鎮安海,歷史悠久。灣海、安海、石井、安平、鴻江,都曾是她的古地名。今僅就這些地名的變更,略述千年古鎮的滄桑。崇禎十四年(1641年)夏,鄭氏22艘商船由安平直抵長崎,幾佔是年中國往日商船四分之一。同安南、馬來亞、蘇門答臘、爪哇、暹羅海貿也持續不斷。正因「梯航海外」又「賈行遍郡國」,溝通海內外的經濟交流,使安平臨難而不困,成為泉南一帶經濟文化中心。
  • 《下司鎮志》入選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並出版
    近日,第五屆全國名鎮論壇暨第四屆全國名村論壇在山東省德州市召開,並現場舉行第五批中國名鎮志叢書、第四批中國名村志叢書出版成果發布會,《下司鎮志》入選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並出版。據悉,今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名鎮志叢書名單的有貴州、北京等省(市)13部鎮志,入選第四批中國名村志叢書5部,其中《下司鎮志》《重安鎮志》《花茂村志》代表貴州金榜題名,獲得中志辦和指導組高度肯定和讚揚。
  • 山西7鎮64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於對擬公布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的公示》全國共有60個鎮
  • 【文化的陣頭】18.朱氏三代與安海閩學開宗(二)
    [20]以上充分說明安海在唐宋時期,已經是泉郡經濟文化、海交、商貿重鎮,同時也是構成安海「閩學開宗」歷史地位的文化底蘊及經濟底氣。作為安海人我為此悠悠然而沾沾回眸。、文化、教育上提「二朱過化」、「閩學開宗」的歷史由來已久。
  • 【歷史掌故】鄭成功與安海
    兩岸雙安平,無言地述說著兩岸的歷史連結和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傳奇故事。    安平是鄭成功青少年時代讀書成長的地方,也是他反清復明和驅逐荷夷收復臺灣的起事基地。從1630年到1655年,鄭成功都是以安平為家,在這裡讀書,在這裡生活,在這裡戰鬥。
  • 福州唯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能夠「一腳踏五縣」,遊客卻不愛來!
    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這裡的旅遊資源很豐富,如廈門鼓浪嶼、廈門大學、武夷山、福建土樓等,因此去福建旅遊的遊客也非常多,今天小編與大家交談的是福州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嵩口古鎮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也是南宋愛國語族張元幹的故鄉。 古鎮有幾千年的歷史,至今還保留著60多個明清時代的古民居。建議小編必須去兩個地方。 一個是民俗博物館,另一個是張元千的舊居。 民俗博物館位於嵩口鎮區的直街,佔地646平方米,其中展示了古石槽、古瓷缸、土碎、輾餅等各種民俗和農耕物生產不超過600件的展品。
  •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瓷都,古代四大名鎮之一,江西景德鎮
    景德鎮,中國的驕傲,世界的期盼;人類的獨創,瓷器的王國。襄國布衣2020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景德鎮,以產瓷器而聞名於世。這是我東方中國的獨創發明,制瓷歷史可以遠溯隋唐。真正崛起年代,是在北宋時期。在世界各個大型博物館裡,都有來自中國景德鎮瓷器的身影。他們得到景德鎮瓷器,感到是富有的象徵。是高人一等的表現。可見,藝術品在這個世界上的尊貴。昌江一脈名鎮古,雕畫器皿號瓷都。觀光旅遊開眼界,千年精藝走絲路。
  • 【19.12.18揭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聶市古鎮全國徵聯揭曉
    2019年2月28日至9月30日,為進一步打造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湖南省臨湘市相關部門聯合舉辦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聶市古鎮全國徵聯活動。在7個月的徵聯時間裡,收到來自全國27個省市區及香港、美國聯家參賽作品4000餘副。
  • 晉江安海龍山寺周邊環境改善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走進安海龍山寺前一條不寬的小道,數家臨時攤點整齊排列在道路兩側,周邊環境特別是龍山寺寺內環境相較以前已經改善許多。近日,記者走訪安海鎮龍山寺發現,經過近一個月的綜合整治,寺院周邊環境有了很大的提升,無證經營的小商販已不見蹤影。目前,安海鎮正積極建立、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力求杜絕佔道擺攤經營等無序現象。
  • 沉迷晉江安海文化 76歲的他退休後自費編印三本書(圖)
    最直接的是他自費編印的三本書:《石井書院志略》《安平橋志》《安海映像》,石井書院這本是在安海鎮政府的幫助下吳杭州主編的。不止於此,他還編輯整理了《安海百年大觀》《石井書院修繕記事》《安海回眸》《安海故事》等多本書籍。  吳杭州退休後一直致力於安海文史研究  讓人意外的是,吳杭州並非科班出身。
  • 義烏髮布關於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日,義烏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於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促進有序推進保護規劃實施,留住「鄉愁」記憶,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力度,繼承和弘揚義烏市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城鎮與農村人居環境人文品位。
  • 「七五」普法成果巡禮 | 歷史文化名鎮的法治情懷 ——川沙新鎮...
    今天推出的是川沙新鎮的《歷史文化名鎮的法治情懷 ——川沙新鎮依託地區特色開展全民普法》。川沙,這個地處江海之匯的古城新鎮,在浦東發展史上曾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記。她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澱,是「全國故事之鄉」、「滬劇之鄉」,2007年6月,文化部正式命名她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愛安海】安海鎮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 圍繞「三個振興」打造「世界的安海」
    2017年,安海鎮緊扣上級賦予小城市試點、晉江籌辦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安海創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三大機遇」,全面推進晉江市 委「三個年」活動,主動適應新常態,激發新活力,有力推動經濟社會平穩發展。連續4屆榮膺全國文明鎮稱號,位居全國科學發展千強 鎮第27位。
  • 泉州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鄉愁仍在 古厝未老
    隨著首期古民居修復工作完成,這個位於石獅市靈秀鎮的中國傳統村落,風貌重現、氣質卓然。 「華山村大部分古民居為清代、民國時期建築,核心區現存閩南傳統大厝41處、番仔樓7處、石頭房29處。」石獅市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古建築體現了當時建築的特色和風格,在造型、結構、材料、裝修裝飾等方面,保留了典型的閩南傳統建造工藝,構造精細,裝飾精美,藝術價值較高。
  • 少年醉心安海古鎮 繪製《安海手繪地圖》
    但一說出他的網名,不少經常混跡泉州各大論壇的年輕人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他就是「孤行者」,安海鄉土文化的擁護人,《安海手繪地圖》的策劃者。從那以後,他便開始了走街串巷的日子,只要一有空,就用拍照或是畫速寫的方式,把安海的古路、古蹟都保存下來。「我發現,記錄的速度根本趕不上拆遷的速度,每次回去安海就會發現,又有建築被拆掉了。」  去年9月,許著華在泉州的創意市集上認識了插畫家吳少鵬,兩人一拍即合,決定把許著華這幾年整理出來的安海古街資料,繪製成《安海手繪地圖》。
  • 晉江安海後庫陳氏家廟歷史輝煌 獲評「中華姓氏文化望族名祠」
    「我們後庫陳氏家廟歷史非常久了,出了很多名人……」日前,晉江安海鎮後庫村民陳永培撥打了晉江經濟報熱線82003110說。記者也於近日走進陳氏家廟探訪。  「不久前,家廟剛剛被評為『中國望族名祠』。」
  • 【歷史文化名鎮杉洋】四姓居杉洋,五祠耀藍田(二)----李氏鳳林祠
    敖江源頭靈山秀水,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清新福建這裡展現,藍田瘦馬帶你踏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