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建於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是福建省文化古鎮、人口大鎮、經濟重鎮。去年5月份,安海鎮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目前,正緊鑼密鼓地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港的南港,安海港海外交通貿易起自唐宋,明末清初達到高峰,繁榮至民國。安海是得天獨厚的800年濱海貿易市鎮,有多處歷史建築集中成片的區域,完整地涵蓋了長橋、名寺、古塔、渡頭、街巷、書院、民居等遺存。
安海目前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包括列入國家首批文保單位的宋代五裡長橋——安平橋以及「臺灣艋舺龍山寺、淡水龍山寺的祖庭」——同樣是「國保」文物的安海龍山寺;省級文保單位3處,分別是石井書院、星塔、陳清機宅;縣市級文保單位8處,分別是霽雲殿、安海古廟、東洋橋、柯氏祖厝、後庫陳氏家廟、鴻塔水心亭渡頭、晉江革命烈士紀念碑、中共泉州中心縣委第一次幹部會議會址。此外,安海獲評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個,其中端午「唆囉嗹」習俗為國家級「非遺」,保存形式古老、完整。安海鎮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保護體系。
安海素有「誠信重商、大氣包容、務實穩健、急公好義、愛拼敢贏」的人文傳統,「安平商人」以勇於拼搏和艱苦創業的精神而聞名於世。近年來,安海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綜合實力穩居全省前列,工業門類齊全,有恆安、興業、晉工等國內行業龍頭,2016年工農業總產值達341億元,財政總收入17.21億元。
據安海鎮鎮長張健龍介紹,為申報中國歷史名鎮,安海鎮成立了工作組,統籌申報工作。此外,該鎮還啟動了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著手對核心保護區進行修繕。
「安海積極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首先是出於對安海歷史文化的敬畏和珍視,為了更好地保護、梳理安海城鎮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促進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優秀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其次,是要以此規範和統籌安海的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打造歷史文化名鎮,不是要封存歷史、停滯建設,而是要讓歷史和現實融合,讓人文提升城鎮,讓文化遺產在現實生活中、在時代發展中煥發活力、彰顯價值,從而讓安海成為既有文脈相承又有現代品質的宜居宜業宜文宜商宜遊所在。文化之於安海,不僅僅是文化,她還是城建、民生、產業發展的底色和動力,是社會合力之所在,這應該成為我們不斷深化認同的一個共識。」安海鎮黨委書記唐春曉說。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17.03.02 蘇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