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安海後庫陳氏家廟歷史輝煌 獲評「中華姓氏文化望族名祠」

2021-01-18 閩南網

  「我們後庫陳氏家廟歷史非常久了,出了很多名人……」日前,晉江安海鎮後庫村民陳永培撥打了晉江經濟報熱線82003110說。記者也於近日走進陳氏家廟探訪。

  「不久前,家廟剛剛被評為『中國望族名祠』。」後庫村村主任陳永所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那麼,陳氏家廟與陳氏族人到底有何魅力,令族人如此自豪?它的歷史與傳承又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故事呢?

  後庫「海絲」起點之一

  宋朝開基 人才輩出

  說起家廟的歷史名人,作為普通村民的陳永培也能「信手拈來」:「我還算只是略知一二呢!」

  據了解,早期的泉州對外通商港口及碼頭均設於後庫村南面,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後庫陳氏一脈的始祖陳鄙公,系河南光州府固始縣人,於唐末五代時,隨開閩王王審知入閩,初居泉州,後卜居仙遊。傳至八世孫陳可大公,為宋政和二年進士,賜緋金紫魚袋,任廣東肇慶郡守。可大公之次子陳仲珪公,宋朝時授朝奉郎,任福建同安知縣,自仙遊遷居安平(即安海)鰲山境,為後庫村陳氏肇基之一世祖。

  陳氏族人自陳仲珪公於宋朝開基以來,「風水寶地」造就後庫簪纓歷世,人才輩出。

  據後庫陳氏族譜記載:二世祖陳概公,字安榮,任德化縣知縣;陳樞公,字安發,任長樂縣知縣。三世祖陳怘公,字志統,任浙江金華知府。四世祖陳堯則公,於南宋末任江西省吉水縣大尹……英才不勝枚舉,均為當時朝廷棟梁,也為飛錢衍派陳氏族人增光添彩。

  經過幾百年的薪火傳承,現代的後庫陳族人,再次湧現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優秀人才,其中有不少宗親成為政界、商界、科技界、文教界,以及其他領域的精英和鄉賓賢人。

  後庫飛錢陳氏源遠流長,根深葉茂,宗支繁衍,遍布全球。歷代分衍泉州各地有:泉州伍堡、東石龍下、永和侖後、新塘後庫、金井溜江和安海莊頭等村。徙居省外的有廣東海陸豐、雷州等,還有我國臺灣、澳門、香港以及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和寮國等。徙外發展的後庫陳氏族人後裔已達三萬多人。

  匾額彰顯歷史輝煌

  獲「中國望族名祠」

  走進陳氏家廟,連排的三開門向人們昭示著家廟的與眾不同。家廟大埕雙側旗杆聳立,大門東側豎立著「安海後庫陳氏家廟」及「文物保護單位」碑記。走進家廟內,許多彰顯其歷史輝煌的匾額高懸各處。

  後庫村村主任陳永所介紹,家廟以木石結構建造,面寬五間,三通大門,進深三間,硬山式屋面,頂作燕尾脊。整座宗祠典雅莊重、木雕、石刻細膩精緻,正廳有細緻木雕、垂頭柱、雀替窗欞等,青石柱礎細緻的雕刻,莊重的青石基座。家廟裡楹聯佳句,匾額高懸,「父子承恩」「德深澤遠」古匾額,還有「積善飛錢」「進士」「解元」「文魁」「武魁」等匾額映襯出先輩們的豐功偉績。

  陳氏家廟原為南宋末金華知府,後庫三世祖陳怘公講學堂,六世祖元麟公和元鳳公堂兄弟於元末明初改為家廟,至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歷代曾多次修繕。新中國成立初期被徵用作為糧店倉庫。1989年歸還後重新裝修重現陳氏家廟的昔日風採,並於2003年獲評「福建名祠」。經鄉賢陳永建、陳建興、陳永所、陳永水、陳永成等宗親的努力以及鎮領導大力支持,2013年陳氏家廟被列為晉江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更值得陳氏宗親驕傲的是,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中華姓氏文化高峰論壇上,後庫陳氏家廟等23個宗祠(村)在全國眾多宗祠(村)中脫穎而出,獲評「中華姓氏文化望族名祠(名村)」,陳氏家廟是目前晉江唯一獲此殊榮的宗祠。

  除了家廟,被陳氏族人所津津樂道、引以為豪的還有在家廟東側存有的古建築「飛錢裡」牌樓和「接官亭」。

  據介紹,古時為迎送官場要員、商界紳士之需,從陳氏家廟至飛錢裡牌樓的通道上先後建築豪華儀門亭榭,傳說昔日之景觀風光無限,但清順治丙申兵災盡毀。現存飛錢裡牌樓和接官亭,為清康熙間重建。世遠年久,瓦傾牆頹。經過兩次搶救性修繕,初現飛錢裡通道新姿。

  「這些後庫數萬海內外飛錢陳氏後裔尋根問祖、研究飛錢陳氏祠堂文化及發展史的重要文物見證和真實的歷史遺蹟,也極具觀光價值。」福建省陳氏祠堂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陳燦源說。(記者 張志耐 通訊員 陳天從 文圖)

相關焦點

  • 揭秘晉江安海後庫陳氏家廟的「飛錢」傳奇(組圖)
    ­  古代,在通往安海後庫陳氏家廟的道路上有5座牌樓,這牌樓群比肩接踵,氣勢浩蕩。可惜的是,由於歷史久遠、歲月更迭之故,如今僅餘「飛錢裡」和「接官亭」。不過,後庫陳氏家廟精雕細琢,依舊是先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
  • 安海衝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安海目前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包括列入國家首批文保單位的宋代五裡長橋——安平橋以及「臺灣艋舺龍山寺、淡水龍山寺的祖庭」——同樣是「國保」文物的安海龍山寺;省級文保單位3處,分別是石井書院、星塔、陳清機宅;縣市級文保單位8處,分別是霽雲殿、安海古廟、東洋橋、柯氏祖厝、後庫陳氏家廟、鴻塔水心亭渡頭、晉江革命烈士紀念碑、中共泉州中心縣委第一次幹部會議會址。
  • 晉江安海新型城鎮化建設亮點:鎮級小城市的人文大格局
    人民網晉江6月28日電(記者 林長生)去年,安海被確定為福建省「鎮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在福建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類似於臺灣歷史文化重鎮「鹿港小鎮」的安海,在未來的日子,怎樣煥發自己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特色?  「人文安海」建設是安海的著力點。
  • 晉江安海入選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  安海民俗旅遊文化節上,水上抓鴨萬眾矚目。(陳起拓 攝)­  古韻安海 深耕傳統文化­  歷史名鎮、經濟強鎮、文明城鎮安海於公元1130年建鎮,至今已有886年。在這之前500年,傳說東來的印度僧人一粒沙,歷8年雕就1008隻手眼的千手觀音佛;在這之後8年,安海人又開闢另一個偉大的工程——修築橫跨五裏海域的安平橋,歷14載方成。
  • 晉江安海菜市場砍人一案 兩勇士獲見義勇為稱號
    閩南網11月19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通訊員 曾桂蓉 朱運培)2020年11月4日,在晉江安海一菜市場內,張某和沈某因買賣產生口角,張某持刀傷人。危急時刻,陳興盛、洪國正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奪刀救人,今日上午,兩位勇士陳興盛、洪國正獲評見義勇為榮譽稱號。
  • 探討汕頭鮀浦陳氏家廟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潮汕陳姓的三支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歷代播遷廣東潮州諸姓氏移民中,陳氏也是比較早的一姓。
  • 安海!
    近日,記者從晉江安海鎮政府了解到,安海鎮順利通過泉州市小城鎮辦、泉州市新型城鎮化辦、泉州市委編辦、泉州市財政局、泉州市資源規劃局等相關部門的考評,榮獲「2019年度小城市培育試點建設考評優秀單位」。據悉,安海鎮下轄42個村(社區),戶籍人口12萬人,常住人口21萬人,是歷史名鎮、人口大鎮、經濟重鎮、文明城鎮,位列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29位,名列全省前茅。2016-2019年連續四年獲評泉州市小城市培育試點建設考評優秀單位。
  • 祖祠重光 再展輝煌 ——鰲頭陳氏家廟重光晉主巡禮
    在貫徹實施政府相關政策的前提下,鰲頭陳氏家廟重建工程在理事會及廣大族親的努力和支持下,現已竣工,昨天舉行簡單的重光晉主典禮。祖祠重光,再展輝煌,造福子孫,福澤綿長!眼前的鰲頭陳氏家廟大宗祠,祠前風水池石欄環繞,步道平坦,綠水蕩漾,燈光添彩;宗祠三層後樓聳立,結構嚴謹,氣魄雄偉,與畫棟雕梁、工藝精細、古色古香、端莊大氣的陳氏家廟大宗祠相映增輝,呈現一派祥和昌盛的新景象。
  • 【安海那些事】安海,原來不叫安海.
    聯中所云「雙石井」、「兩安平」,正道出安海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的一頁。 閩南名鎮安海,歷史悠久。灣海、安海、石井、安平、鴻江,都曾是她的古地名。今僅就這些地名的變更,略述千年古鎮的滄桑。石井書院鳥瞰圖宋、元石井,海貿鼎盛,開創安海輝煌的歷史。
  • 【歷史掌故】鄭成功與安海
    (海峽之聲記者 黃偉華 江德能 鞠先鶴)晉江安海鎮在明朝時稱「安平鎮」。而在海峽對岸的臺灣臺南,也有一個安平鎮。兩岸雙安平,無言地述說著兩岸的歷史連結和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傳奇故事。    安平是鄭成功青少年時代讀書成長的地方,也是他反清復明和驅逐荷夷收復臺灣的起事基地。
  • 新密姓氏 ‖ 新密山劉寨劉氏文化歷史典故賞析(下)
    這顯示出對從事「岐黃」者要求甚高,非文化知識人不可為。做為岐黃文化的寶貴遺產,可見已深深根植于姓氏文化之中。 經過歷史沉澱,當今已形成以「岐黃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醫學文化,乃國之瑰寶,將其發揚光大,是新密人孜孜以求的美好願望。
  • 潮陽陳氏祠廟舉略
    金灶小北山武工隊革命舊址(陳氏家廟)位於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溝頭村與前洋村交界處。陳氏家廟始建於清光緒乙酉年(1885),距今131年。華美陳氏家廟篤慶堂 即三房祠,世稱「落山虎」。址在貴嶼山西麓。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春月,1985年夏重修。
  • 【愛安海】安海鎮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 圍繞「三個振興」打造「世界的安海」
    2017年,安海鎮緊扣上級賦予小城市試點、晉江籌辦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安海創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三大機遇」,全面推進晉江市 委「三個年」活動,主動適應新常態,激發新活力,有力推動經濟社會平穩發展。連續4屆榮膺全國文明鎮稱號,位居全國科學發展千強 鎮第27位。
  • 【愛安海】《輝煌中國》「共享小康」5分鐘聚焦晉江 「這邊有奔頭」 新老安海人共享發展成果
    「在晉江,工作一年就能落戶,享受30多項市民待遇。」《輝煌中國》「共享小康」中以晉江為例,講述了外來務工人員、晉工機械公司職工羅樹生一家在晉江安海紮根,幸福生活、安居樂業的故事。紀錄片首播剛結束,羅樹生就不停地收到親朋好友發來的祝賀。回憶起央視攝製組拍攝的過程,羅樹生表示,攝製組很專業和敬業,當時前後共拍攝了5天時間,從他生活裡的方方面面著手。
  • 尋找晉江老味道 首站走進安海
    晉江新聞網12月12日訊 「炸菜粿好吃。」「捆蹄很美味。」「牛肉吃起來很嫩。」……昨日10時,由晉江經濟報社承辦的美食直播活動首站走進安海,泉州知名主持人劉少霞攜手安海融媒體中心嘉賓,一起品嘗安海老味道美食,吸引數萬人關注。不少小夥伴看到直播後表示,「安海美食太誘人了,忍不住多看幾遍回播。」
  • 晉江安海端午民俗旅遊文化節 活動內容時間安排
    萬眾期待的晉江市(安海)第四屆端午民俗旅遊文化節蓄勢待發,安海特色民俗文化將於兩天後在安平橋生態文化公園隆重登場。這是一次展示安海文化獨特魅力的絕佳機會,更是對安海人文明素質的一次考驗。,被抽到的30名幸運讀者便可獲得晉江快樂傳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提供的價值150元現金抵用券,精彩不容錯過!
  • 傳承千年文化 晉江安海文創起航(圖)
    作為千年文化古鎮,安海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既有「安平橋」「龍山寺」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一批省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周邊的人文古蹟遺址可開發為旅遊景點,還有「嗦囉嗹」「閩南南音」「中秋博餅」等獨特的民俗活動,更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眾多的人文景觀、文物古蹟、民俗文化,都是不可複製、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資源,這些都為安海發展文創奠定了堅實基礎。
  • 晉江安海鄉賢顏奕萍獲首屆世界傑出華人青年獎
    晉江安海鄉賢、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上海市政協委員、澳門菁英會創會主席、恆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顏奕萍,榮獲由世界傑出華人青年協會頒發的首屆世界傑出華人青年大獎。­  顏奕萍表示會按照全球傑出華人青年的標準要求自己,為團結全球華人青年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立足澳門,團結澳門有志青年,儘自己能力給青年人創造走出去的機會,讓澳門青年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開闊國際視野,正確認識祖國國情國策。
  • 沉迷晉江安海文化 76歲的他退休後自費編印三本書(圖)
    最直接的是他自費編印的三本書:《石井書院志略》《安平橋志》《安海映像》,石井書院這本是在安海鎮政府的幫助下吳杭州主編的。不止於此,他還編輯整理了《安海百年大觀》《石井書院修繕記事》《安海回眸》《安海故事》等多本書籍。  吳杭州退休後一直致力於安海文史研究  讓人意外的是,吳杭州並非科班出身。
  • 晉江盼盼食品老闆蔡金垵與一顆小土豆故事,安海出了二個越南皇帝
    蔡金垵獲評中國食品工業40周年功勳企業家一年來,盼盼食品掌門人蔡金垵拿獎不斷,中國食品工業40周年功勳企業家、榮獲「改革開放40年福建最有影響力企業家40人」大獎等;每逢對話時,他總忘不了說那句樸實的話:「我們的食品是做給自己親人吃的,我們飲料是做給自己親人喝的。」他一直會說,自己全家上至母親下至小孫子都吃盼盼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