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盡」新解

2021-02-19 宅家學語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王之渙的五絕《登鸛雀樓》。前兩句著筆描繪祖國山河的雄奇壯觀,表現了詩人寬宏豪邁的情懷;後兩句直筆書寫啟迪人生的深刻哲理,表達了詩人開拓進取的精神,更有朗朗上口的韻律,故為千古傳誦。


但是,對該詩的第一句「白日依山盡」的解釋是「夕陽傍著遠山漸漸下沉」卻不敢苟同,筆者突發奇想,「為什麼不能是太陽離山漸漸升起了呢」?為此,筆者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最終認為應是白日

「離山」而非「落山」。其理由如下:



首先,從地勢畫面看,是白日離山。巍然矗立的三層鸛雀樓位於山西省永濟市的浦州鎮的黃河高埠處。向東面對山峰連綿巍然深秀的中條山,向西相鄰一水之隔的陝西大力縣平原,下看奔騰咆哮北來東去的黃河之水,在白日的照耀下,閃爍著燦燦金光,——多美的一幅無限雄奇明麗的祖國山河的畫卷啊!明明是太陽從樓東面的中條山升起來了,怎麼說成「落日依著中條山漸漸下沉了呢」?那麼是「太陽依傍著西山慢慢的沉沒嗎?否,鸛雀樓西本無山。



其次,從結構形式上看,是白日離山。「白日依山盡」是兼語式複雜謂語,句中的山既是謂語第一個動詞「依」的賓語,又是第二個動詞「盡」的主語,因為「依」所設計的對象只限制一個物,——山,而不牽扯山的整體,至於山如何,就牽扯不到了。另外,謂語「依」與賓語之間不能有語音停頓,否則,句子願意會發生變化。但是,「山」與「盡」之間可以有語音停頓,且句子願意不變。

所以,把「白日依山盡」一句列為兼語式,而不是主謂結構作賓語,既是兼語式,就是「山盡」,「山盡」,就是太陽完全離開了中條山,高高的升起來了。

 


再次,從時代背景看,不可能是白日落山。本詩寫於唐玄宗開元至天寶年間,正值國力鼎盛,人心思進,整個社會充滿積極向上和富於創造的精神。王之渙的「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正是盛唐時代精神的反映。詩人以小景物,寫大境界,啟迪人們高瞻遠矚,開拓奮進。設想詩人當時的情懷,該不是會選擇「太陽漸漸落下山岡」之時去登鸛雀樓觀賞景色吧?



最後,從字詞含義上看,不是「白日落山,逐漸落下,最後消失了。」「白」甲骨文解釋,本來是米粒,米粒是雪一樣的顏色,所以引申為「白」、「明」的意思。《辭通》、《辭海》釋「白日」為太陽。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可引申為晴朗的天氣,燦爛的陽光。這裡的「白日」是光芒四射燦爛輝煌的太陽,並不是傍晚的太陽。因為一天之內,太陽大體分為朝陽、白日、夕陽三個階段。朝陽噴薄而出,「紅勝火」漸次位桔紅、桔黃,八九點鐘成白色。夕陽日薄西山,有白色漸為桔黃、桔紅,到四五點鐘後,「殘如血」。火既紅又亮,血雖紅但暗。就是說,朝陽紅光燦爛;夕陽餘輝暗淡。而早上八九點鐘到下午三四點鐘間的太陽,才是明亮的「白日」。因此,莫把白日當夕陽。由此看來,詩人是在八九點鐘白日高掛之時,登上鸛雀樓的。這時的太陽已完全離開了東方的中條山,高高的掛在半天空,大地、黃河、鸛雀樓,到處一派燦爛輝煌。不是詩人登上鸛雀樓「遠眺西方,見一輪白日傍著山頭往下墜落,似乎快要收盡它的餘輝」之時,去登鸛雀樓的。



「黃河入海流」是「滔滔黃河向東海流去」的意思。黃河自此流經河南、山東入渤海,站在千裡之遙的鸛雀樓上是望不見渤海的。只有詩人俯瞰粗獷、洶湧的黃河由北而來繞向東方飛馳而去才會有「狂風萬裡走東海」,由遠及近,隨著流水遠眺,最終注入大海的視覺。如果詩人面向西方一派平原風光看「天上來」的「黃河之水」,「入海流」,恐怕只是一種意境吧?



「欲窮千裡目」是「想看的很遠」的意思。早晨的天空常常是霧茫茫的,看不清;同樣,傍晚的天空也往往是灰濛濛的,看不遠。只有在「白日」之下,才能看得遠。要是「太陽傍著遠山漸漸落下去」,談何「窮千裡目」?



「更上一層樓」是「在登上一層樓」的意思。詩人看得夠遠的了。但為了進一步放開眼界、擴大視野,盡情的觀賞祖國錦繡河山景象,必須再登高,如果「一輪落日靠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快要沉下去了」,則意味著天色已晚,而且會越來越暗,即使「更上一層樓」,站的再高,又能看多遠呢?

當然後兩句是抒情,是「虛」寫。但是這「虛」是由前兩句「實」而來的。觸景生情,情景是有密切關係的。我們不能想像詩人會在「太陽挨著山頭落下」時看到的暮色上會生出「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情。


綜合上述,不管詩的地勢畫面,結構形式,還是歷史背景、字詞含義,都說明了朝陽高高升起,遠離了與之相銜接的山,完全成為燦爛明亮的「白日」。故曰:「白日離山而非落山」。

註:

1曹雲昌《小學古詩詞導讀》P20    山東文化音象出版社

2 柳斌《小學課外讀古詩》P20人民教育出版社

3劉浩《唐詩三百首》P300延邊大學出版社

4韓兆琪《唐詩》(珍藏本)  中國兒童出版社               

5晉華《隨堂導讀〈字、詞、句、段、篇〉》P28吉林教育出版社

6張仁賢《唐人絕句一白篇》 P18          上海遠東出版社          

7彭慶生《唐詩精品》P38      北京燕山出版社                

8崔雲紅《隨堂語文導讀、導學、導練、導考》P30吉林教育出版社

9王值西《唐詩300首》P24   浙江兒童出版社 

 

文稿摘要:

對於「白日依山盡」這句古詩,大家的理解一般是「太陽傍著遠山漸漸下沉」。筆者在教兒子學此詩時突發奇想,為什麼不能是「太陽離山漸漸升起呢?」為此,經過多方查找資料 ,總結出以下理由:

一、從地勢畫面看,是「白日離山」。

二、從結構形式上看,是「白日離山」。

三、從時代背景看,不可能是「白日落山」。

四、從字詞含義上看,不是「白日落山」 。

最後針對每一句詩的含義分析,再次強調「白日依山盡」的含義就是「太陽離山冉冉升起,明亮的日光普照大地。」

關鍵詞:白日   離山    落山

 

ABASTRACT OF THE ARTICLE

 

The old poem of The Sun Ends To Rely On The Hill isgenerally understood as The Sun Slowly Sets Relying On The Hill. The ideaappeared into the author’s mind when she helped her son learn this poem. Thatis why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poem should not be The Sun Slowly Rises BeyondThe Hill. So the author consulted much information for it and drew a conclusionas below:

1. The sun should leaves thehill from the point of the geographic position.

2. The sun should leaves thehill from the point of the grammar structure.

3. The sun can not set behindthe hill from the point of the history background.

4. The sun can not set behindthe hill from the point of the originalmeaning of the words.

In the end,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meaning of eachsentence in the poem and again emphasizes that the meaning of The Sun Ends ToRely On The Hill is that The Sun Slowly Rises Beyond The Hill, and The BrightSunshine Lights Up The World.

Key Words: The Sun Beyond The Hill  Set Behind TheHill

             (發表於2007《現代語文》四月中旬刊)

相關焦點

  • 「白日依山盡」釋疑
    「白日依山盡有學生問,「白日依山盡」中的「白日」,作者為什麼不寫成「紅日」?既然「依山盡」了,此時的太陽應當是「紅日」,「殘陽如血」嘛,而且「紅日」色彩比「白日」鮮豔,「白」和「紅」又都是平聲,可以替換。這位學生善於思考的精神值得讚賞,提出的問題也似乎很有道理。杜甫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也有「白日」一詞。要解決這一疑問,我們要對「白日」一詞作深入的研究。
  • 王羲之《白日依山盡》欣賞
    W       A       N       G       X       I       Z       H       I王之渙詩|書法思考集王羲之字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往期回顧趙孟頫《白日依山盡》,十分香豔王鐸《白日依山盡》,就是這味道▼書法思考◎有益分享發   現   書   法   的   美   好
  • 白日依山盡的盡的意思及全詩翻譯
    盡的意思是消失,這句詩意為:太陽依傍著山巒沉落。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裡於咫尺,使咫尺有萬裡之勢,後兩句寫意寫得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融化的天衣無縫。
  • 朗讀:《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
    作者 | 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裡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注釋: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huàn]的《登鸛[guàn]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至於「黃河」。當然也是寫實。它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於層巒疊嶂之間。詩人眼前所呈現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於瞬息多變的動態之中。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一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一種永恆的運動。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麼,它便是一種動態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活潑的美。這不是所謂「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標本。讀者深深地為詩人的大手筆所折服。
  • 都會背「白日依山盡」,可你知道「盡」的意思嗎?
    「孤帆遠影碧空盡」的「盡」妙在哪裡?「白日依山盡」,為什麼是「盡」而不是「落」?讓我們跟著鄭州大學文學院張素鳳教授來一起感受古人的「鍊字」之妙吧。比如,在吟誦「孤帆遠影碧空盡」時,大多數讀者眼前浮現的是,或許都是船帆由近及遠,由大到小,直至完全消逝在碧空盡頭的動態過程。然而,如果只是根據字典中「盡」的意思——「完,終盡」來解釋這句詩,則這句詩似乎應該被解釋為「碧空盡頭已經沒有孤帆遠影」,這樣一來,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明明應該是一幅靜態的空闊景象。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家喻戶曉,6旬大爺:你們都理解錯了
    這是一首曾被譽為五絕之首的千古名作,入選小學課本多年,算得上是家喻戶曉的作品,我們來看看全詩:《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寫這首詩時,王之渙35歲。但是他對「白日依山盡」中「白日」二字的解釋,卻讓很多人懵圈了。劉大爺認為,「白日依山盡」中的「白日」不是指傍晚時太陽,而是指朝陽。他這個說法,就讓很多人懵圈了。劉大爺認為,夕陽多數都是紅色的,咱們不是一直說夕陽紅,白日怎麼可能是夕陽。相對而言,朝陽的陽光更刺眼,才更符合「白日」的說法。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小學課本上的解釋豈不是錯了。
  • 【嘯天說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白日依山盡」二句寫作者黃昏登樓所感受到的蒼茫壯闊的景象。詩句排空而起。「白日」,寫傍山的太陽,圓而益大,明朗璀璨。映襯它的是恢恢天宇,顯得氣勢磅礴。用一個聲調永長的「依」字,更狀出了太陽靠山緩緩沉下的壯麗情景,這是只有登高遠望才可能得到的生動感受。天地悠悠,氣象恢廓。讀者的胸懷為之大開。
  • 「白日」還是「紅日」——王之渙「白日依山盡」中的「白日」意象簡析
    川    雪 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被譽為寫景喻理的絕唱: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 「白日依山盡」中的「太陽」為什麼是「白」的而不是「紅」的?
    然而關於這首詩,有一天,我的一個韓國朋友突然問我:為什麼是」白日依山盡「,而不是」紅日依山盡「了?太陽明明是「紅」的呀?怎麼會是」白「的呢?一時間,我愣住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只能故作高深的告訴她:這是中國古詩的意境問題,一句兩句說不清。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中國人似乎都沒有認真地去思考過。因為我們心裡並沒有覺得這是個問題。在中國人眼中,太陽究竟是紅的還是白的,並不重要。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摘自習近平在南非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典出:唐·王之渙·《登鸛雀樓》■原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 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又有看,視之義,如目語、目論喻指沒有自知之明或淺陋狹隘的見解。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鱠,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 《新解三十六計》20:美人計(上)
    本節目主要內容:美人計是《新解三十六計》中第6計,敗戰計中的第一計。
  •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三集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三集鍾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昨日裡胥方到門。手持尺牒榜鄉村。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關於「帝心惻隱知人弊」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選集》注曰:「知人弊,知道官吏欺上壓下的弊端。」
  •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五集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五集鍾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自古漂沉人,豈非盡君子。況吾時與命,蹇舛不足恃。常恐不才身,復作無名死。關於「蹇舛不足恃」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選集》注曰:「不足恃,言無以自保。」
  • | 民俗健康新解
    我們對民俗進行「健康新解」的時候,常常能從中感受到古人的健康智慧,在經濟與科技並不發達的時代,他們遭遇疾病時如何利用當時的條件進行抵抗
  • 「三星高照」之「三星新解」,有趣,有料
    不過,儘管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三星高照」,但我們想說的卻不是「福祿壽三星」,而是「三星新解」,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三星」之新解,是不是很有趣、有料呢?「三星新解」之「第一星」——「平安之星」說起「平安」二字,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何人,無論何事,「平安」無疑都是最最重要的,就算放在傳統的「福祿壽三星」之中來看,哪怕我們不能大富大貴,但只要「平安」,我們也就知足了。
  • 熱詞新解太上頭
    黃海明珠廣場新解  黃海明珠廣場·峰境作為世界500強企業——山東能源(原兗礦集團)入駐日照的封面作品,攜手中國建築「排頭兵——中建八局,共同秉承嚴苛的施工標準,確保項目工程每一個環節的品質保障,無懼監工。立足城市菁英對品質生活的追求,締造日照理想人居範本。
  • 白日依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