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小區煥發新活力 居民生活更幸福

2021-01-13 瀟湘晨報

「有什麼好改造的啊,就這樣住著我覺得挺好的,沒必要改造。」

「老人家你聽我說,改造老舊小區是為了大家能有更好的居住環境,社區環境搞好了,大家住得也舒服,閒暇的時候也能有更好的休息環境,出行也比較方便嘛。」這是鳳凰街道怡景社區工作人員在入戶摸底時向不理解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居民進行解釋和勸說。

據了解,怡景社區成立於2003年,轄區內多為老舊小區,2020年為順利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共創和諧宜居美麗家園,怡景社區將怡景小區作為示範點首先進行改造,在前期入戶摸底工作中對小區50棟樓80個單元的1672戶居民進行了改造意願調查,要求居民改造意願達到百分之五十才可動工。

「有些居民不同意改造,但是問他為什麼不同意,又說沒有原因,只是不想改。」怡景社區副支書尹玉介紹,在對怡景小區居民進行改造意願調查時,有10餘戶居民並不同意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是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儘量爭取居民同意,保證改造工作順利開展我們是社區的責任,居民不理解改造工作,我們就上門向他們解釋。」在社區的積極工作下,現在大部分戶居民已改變了想法。

在改造工作中,由於怡景小區佔地面積較大,改造時間長,為了不影響居民的正常出行,施工方選擇分段對路面進行改造。為解決施工過程中居民停車難的問題,怡景社區積極與附近單位協調,為居民爭取停車位並給予適當的優惠,小區物業管理公司也表示在改造過程中不收取改造路段的停車費。

如今,怡景小區的改造工作還在進行中,現在正對小區出口處的路面進行硬化。(烏蒙新報)

【來源:六盤水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浦西社區讓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
    寧海新聞網訊(通訊員葛靜曉記者張帆)日前,浦西社區老舊小區改造施工單位進場作業,改造項目正式施工。  「以前排汙管道設計不合理,經常堵塞汙水溢出,能否在這次改造中對排汙管道進行維修整改?」在浦西社區組織的主題黨日活動中,黨員陶全佔建議道。像陶全佔這樣積極為小區改造建言獻策的黨員還有很多。
  • 700歲真如古鎮煥發新活力
    一棵名為「幸福之樹」的銀杏樹,今天上午成了網紅高陵市集的一大景點:前來參加滬上古鎮真如誕生700周年主題活動的人們,把一塊塊鑲著紅色緞帶的桃符,懸掛到銀杏樹上,祝福古鎮「平安、馬到功成、鵬程萬裡……」金羅店、銀南翔
  • 「最美社區書記」徐彬:讓舊小區煥發新活力
    僅僅一年半的時間,她就把一個老舊小區改造成為居民滿意的幸福宜居社區,她就是勝辛社區黨支部書記徐彬。勝辛社區於2019年6月成立,屬於「三供一業」移交社區,社區成立之初,徐彬就通過選拔成為勝辛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這對於28歲的徐彬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 廣州龍鳳倉黨建煥發老倉古巷新活力
    近年來,該街引導業主和企業對舊倉庫、廠房進行升級改造,打造成各類創意園區,現有16個園區,上百家創新創意企業,街道黨工委結合轄區老倉改造的創意園區多,創新創意產業日漸增加的特色,創立了「龍鳳倉」黨建品牌,並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進老倉古巷煥發新活力。
  • 老舊小區「逆生長」 居民生活「新氣象」
    在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過程中,九原區強化「民本意識」,引導居民全程參與:改造前,充分徵求居民意願,根據居民意願確定改造項目及內容;改造中,選取居民代表參與施工監督;改造後,組織居民參與竣工驗收,開展滿意度測評。「今年九原區計劃改造10個老舊小區,總建築面積43.18萬平方米,總投資5500萬元,涉及居民4138戶。」
  • 老建築改出高顏值 老成都煥發新活力
    作為「十四五」時期深入實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城市更新旨在按照片區綜合發展理念,系統謀劃環境提升、民生改善、場景培育,讓「老成都」煥發新活力。  營造新場景  老建築「蝶變」  重塑城市形象  ●讓廣大市民、遊客找到成都記憶、體味慢生活  一環路,成都主城區重要環線,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城市更新工作。
  • 舊址「新」家好風景 居民樂享新生活——南寧市高水平整治提升住宅...
    如今,一個個老舊住宅小區鳳凰涅槃,一批批高顏值、氣質佳的「新」小區應運而生,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極大提升。居民社區(望仙坡小區)內創城文明宣傳隨處可見。科學對標對表 高位整改提升住宅小區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窗口,也是創城工作的難點所在。
  • 舊貌換新顏 村民變居民《裝臺》裡的「城中村」煥發新活力
    而在現實生活中,劇中的很多取景地已被拆遷或改造,成了西安的歷史記憶,昔日的城中村變成居民小區,原來的村民搬進回遷樓,變成社區居民。電視鏡頭中的景象將成為歷史跟隨《裝臺》的鏡頭,西安本地人一邊聽著熟悉的鄉音一邊在明城牆、環城公園、四府街、大雁塔、文藝路、興慶宮公園、鐘樓等地方尋找自己生活的印記,看著記憶中那些七拐八彎的小巷子、老舊但生氣勃勃的筒子樓在電視劇中得到再現和還原,而身邊改造一新的小區與回憶形成強烈反差,這種奇異的體驗
  • 頭條|新光小區280戶居民的「幸福生活」就在眼前!
    居民們過去都是3、4戶人家共用一間廚房和衛生間,日常生活十分不便,衛生條件差,加上經常為了煤衛使用問題,造成鄰裡矛盾重重。改造前公用的煤衛設施非成套改造政策出臺後,讓大家看到了住上「新房」的希望。2017年底,新光小區進行了首次項目意見徵詢,許多居民改造意向非常強烈,很快就進行了籤約。
  • 江蘇邳州城鄉居民住進「穩穩的幸福」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江蘇邳州城鄉居民住進「穩穩的幸福」近年來,隨著江蘇邳州安置房項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各項安居工程的持續推進,群眾住房品質日益提升,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越來越多的邳州人享受到「穩穩的幸福」。打造新型農村社區,改善農民群眾生活條件,是邳州市委市政府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舉措之一。
  • 探索棚改小區治理新模式,讓居民小區成為幸福家園
    共建單位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攥指成拳,合力解決居民最關心、最急切的問題,居民滿意度顯著提高。同時社區注重引入法律服務,提升社區治理的法治化水平,通過聘請法律顧問兼任社區人民調解員,指導開展民事調解或聽證活動,2020年由社區法律顧問參與的一場聽證會,成功化解了積案2年之久的信訪案件,實現了社區信訪矛盾全域清零,以法治「定紛止爭」;用好用活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提升居民素質,達到匯聚民心,凝聚共識,弘揚社會正能量的目的,以德治「春風化雨
  • 【創文】久香院老小區煥發新姿,歷久彌香!
    【創文】久香院老小區煥發新姿,歷久彌香!▲改造後的久香院小區一角小區越來越老、問題也越來越多。久香院小區也不例外。久香院小區以前的地面為水泥地,建造之初未鋪設排水通道,雨水、生活用水等完全通過路面流走。
  • 積「小綠」成「大綠」 居民生活更幸福
    開發區許多小區(村)積極綠化美化,創建「國家森林鄉村」……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連日來,記者採訪了多個小區(村),居民們都表示,環境優美了,生活也更加舒心。  生態為表 文化為裡  吳良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
  • 西城區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老舊小區「改」出幸福新天地!
    架空線入地施劃車位、安裝電梯、引入物業……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事關民生改善關係居民的生活幸福>如今西城越來越多老舊小區煥然一新成為一片幸福新天地2020年,西城區新上報的24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近期已獲得市政府審批通過,且已明確了相應的實施主體單位,有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 老社區煥發新光彩!番禺區橋南街番奧社區處處新風景
    如今,走在番奧社區,可以看到改造一新的大門牌坊、小區路面標線、兒童公園、文化長廊、綠化帶等,它們與一張張居民笑臉,構成了這個老舊社區的新風景。 社區面貌大大改善,居民的幸福感顯著提升。 改造前:摸底調研 廣泛徵詢業主意見 據了解,番奧社區總佔地面積46萬平方米,戶籍人口4950人,社區居住總人口達11000多人。小區建於1996年,至今已有23年的歷史。社區存在舊公共配套設施陳舊、破損;舊門樓外牆瓷磚脫落;舊綠化帶泥土裸露等突出問題。
  • 走進望城小康生活!看聚賓小區居民如何提升幸福指數
    在幸福指數中,居住環境佔很大比例。生活在老舊的小區和全新的小區,生活品質有很大的不同。將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成為了社區居民願望最強、呼聲最高的一項工作。7月25日,記者參加「走進望城小康生活·三湘名博看望城」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近距離走進長沙市望城區西塘街社區的聚賓小區,探訪這個小區的變化,感受居民幸福指數的提升。
  • 京口:「紅色物業」為小區居民增幸福
    黨建引領破解社會治理難題京口:「紅色物業」為小區居民增幸福中國江蘇網訊 老小區門禁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安置小區品質提升、市場化小區物業費收繳率達98%以上……這樣的變化,是鎮江市京口區著力打造「紅色物業
  • 網格員胡曉花:服務小區,做居民們的貼心人
    自2017年7月開始擔任網格員以來,她積極當好小區「勤務員」的角色,為幫助居民們推進小區樓宇加裝電梯東奔西走;為物業、居民之間搭建溝通良好的渠道,緩解雙方關係;積極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讓垃圾分類觀念深入人心。她還是社區高齡長者的「貼心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啟動後,新世紀花園小區及時行動,實行嚴格管理。
  • 黃巖:老舊小區煥發「第二春」
    浙江在線12月18日訊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直接關係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2013年以來,台州市黃巖區堅持「以人為本、分類改造」原則,提早謀劃、主動作為、下沉重心,累計改造老舊小區47個,完成近60%的老舊小區改造。
  • 「輝煌「十三五」 喜看新甘肅」舊小區換新顏 老居民過上新生活
    舊小區換新顏 老居民過上新生活改造前的酒泉小院。小區從「面子」到「裡子」煥然一新走進酒泉路街道楊家園社區酒泉小院,仍能看到上世紀90年代風格的樓棟,但居住環境卻煥然一新:中庭開闊、道路平坦、綠化精美,還有居民可以休閒的小空地和小花園。居民可以在家門口上老年大學,學武術、學書法,小區從「面子」到「裡子」全部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