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肉即是正義——京都壽喜燒

2021-02-17 葉醬與安醬

壽喜燒,這個乍看有點喜慶的名字譯自「すき焼き(sukiyaki)」,通俗點說,就是日式牛肉火鍋。但事實上,正統關西風味的壽喜燒並沒火鍋的感覺(那是呷哺呷哺しゃぶしゃぶ啦),不會吃得一身味道、也沒有滿屋子熱氣騰騰。

它的情緒是很收斂的,必須要整個房間安靜下來,才能聽到油脂與鐵板間「刺溜刺溜」的聲音,跟京都風情很像。

 

其實最早的時候,壽喜燒有個更接地氣的名字,叫「鋤焼」,即放在農民扁平的鋤頭上,以此作鐵板來燒烤,上面可以放自己喜歡的魚類、雞鴨肉啊蔬菜等等。


日本吃紅肉的歷史很短,差不多要到19世紀中下旬,橫濱開港之後,才從居留日本的外國人那裡學到吃牛肉這件事,一發不可收拾,居然那麼好吃,便開始蓄養食用牛,有了壽喜燒的前身「牛鍋」。

誰想到100多年後,以神戶牛打頭的「日本和牛」會橫掃牛肉界,成為世界頂級美食的接頭暗號。


總有來日本玩的朋友問說,有沒有暢吃(放題)的壽喜燒餐廳推薦呢,基本上,我都會拐彎抹角地讓人斷了這個念頭。暢吃的肉質都不會太好,何況也要差不多5000日元一個人,再說了,肉又能吃下多少,與其在量上面吃個爽快(吃完可能需要半瓶wakamoto桑),還不如嘗一下傳說中的高級和牛。

 

好的牛肉,兩三片足矣,但入口的幸福感足夠回味到第二天早上。而這種有點奢侈的美味,隔段日子來一次就好,要享用,也要珍惜嘛。

提到日本的壽喜燒名店,有東「今半」、西「三嶋亭」的說法。關東的喜燒做法跟關西有所不同,先放入調製湯汁和蔬菜,然後放肉,跟關西恰恰相反,更接近於火鍋的感覺。這裡先說京都為代表的關西風壽喜燒。


 在遍地幾百年老鋪的京都,1873年創業的三嶋亭算不上歷史太悠久,但來頭也是不小。侍奉過公家(貴族)的創始人三嶌兼吉,和妻子「てい」一起跑到橫濱學牛鍋。

明治六年回到京都,就在現在寺町三條的位置開了店,100多年來沒有移動過,對面即是蟹道樂張牙舞爪的紅色大螃蟹,它還是打著幽幽的行燈,「三嶋亭」三個字,實際上是初代「三嶌」和妻子名字的合併。

 

他家官方網站上隔三差五會更新公告,比如「平成27年12月3日購入一頭得了京都市長獎的牛耶,識別號碼為XXXXX,一位19008日元,熟成日30天以上,從明年1月8日開始提供,快點來預約噢!」

反正京都有錢又講究的人家太多,直接買三嶋亭牛肉回去做家庭料理的也大有人在。

 

滋賀縣近江牛、兵庫縣神戶牛、岐阜県飛騨牛、三重縣松阪牛、獲得農林水産大臣獎的牛、得了京都府知事獎的牛……(咦,是不是在日本當官都要搞一個獎頒給和牛搞好關係啊)

經營餐廳的同時也賣肉,一樓門店旁就有個小肉鋪,紅豔豔的。不少當地人沒在店裡吃過壽喜燒,但偶爾也會奢侈一下買點牛肉回去做來吃。

 

那年剛好櫻花季帶爸媽去吃,訂到下午1點的席位,走道裡零零亂亂都是等待的外國客人,先由女招待帶到臨時休息室等待了下,再領向個室。房間外掛著用毛筆寫的「ヨウ様」,古樸的小茶室,沒有下沉式席位,坐著揪著肚子吃肉還是挺考驗人的。

這種高級壽喜燒餐廳,都有穿和服的女招待專門入室幫忙製作小姐姐長相舉止都十分優雅,就是臉上偷著一股「累壞了」的疲憊感,笑容也感覺很勉強,用京都人的口氣說,大概前面接待了一波令人身心俱憊的客人吧。

 

說實話,三嶋亭的確性價比不高,貴得有京都式的腔調,一頭得了獎的黑毛和牛壽喜燒套餐,人均2萬日元左右,普通的套餐也要1萬3千多日元。

 

午市相對比較優惠,點了人均6000日元左右的套餐,小菜是一小碟醃漬牛肉鬆,之後立刻進入正題,我也只是想來吃牛肉而已啦。

▲ 醃漬牛肉鬆

 

關西風的常規做法是在熱鍋裡先放上一小塊牛油,把鍋給抹均勻了,然後下肉,撒上白花花一層糖。趁肉還是紅色的時候,半邊鋪好蔬菜,壽喜鍋的標配一般是大蔥、豆腐、洋蔥、麵筋、茼蒿、牛蒡。

京都的老鋪自然要用京野菜,堀川牛蒡、九條蔥、海老芋等等,豆腐嘛,京都產的就不用說了,自然要多美味有多美味。

很多人覺得日本的牛肉壽喜燒太甜,關西風尤甚。的確,三嶋亭的肉質素不錯,口味上來說也有些偏甜,而且大概近幾年外國遊客多了,整個用餐氣氛讓人覺得有些著急,不夠舒坦。何況對於我這種要掰掰手指計預算的吃貨來說,也是有點肉疼。

 

但不怕啊,京都好吃的壽喜燒又不是只有這一家!


▲ 肉已好,開吃啦!いただきます。

三嶋亭

地址: 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寺町通三條下ル桜之町405

營業時間:11:00~22:00

人均:6000日元~12000日元,最好預約

三嶋亭的確名氣大,《有頂天家族》裡的「星期五俱樂部」就選在這兒舉行宴會來著,


▲ 動畫裡的 三嶋亭房間還真是一模一樣

但非要說歷史嘛,還是1869年創立的モリタ屋領先了一點點,而且也會做生意,除了鴨川三條邊風景最好的木屋町店,另外還有包括東京在內的四家分店,以及一家賣肉的專門店。

作為京都最早的牛肉屋,連大正天皇即位時的特選牛肉也是由他家獻上的,後來也還為京都三大祭之一「葵祭」的巡遊提供自己牧場的雄牛當臨時演員,作為店主也真的是蠻拼的。

剛好來京都玩的朋友住在加茂川,下樓拐個彎就是森田屋,便早早預約了他家的個室。然而就算對三條一帶那麼熟,也難免一不小心就從門前走過了。不少鴨川邊的餐廳往往要先經過一條羊腸小道,招牌極不顯眼,幾乎擋掉了所有一時興起的過路客,大家多是專門而來。

 

為了好吃的肉嘛,自然要鄭重。

 

8100日元的特選牛肉套餐,先上一個小小八寸,針魚壽司、用橙醋蘿蔔泥調味的白煮牛肉、大蝦和豆腐,2月剛好是梅花元素。


▲ 八寸

 

女招待坂口桑30多歲的樣子,流露出很京女範的親切,但也願意跟客人講笑,用那種微微帶一點好奇的眼神和口氣,一下子就令人很放鬆,完全沒了拘謹。


 

用完小菜,熱酒下肚,開了胃口,正好是火力全開迎接大肉的時候了。不同於三嶋亭六邊形嵌在桌子上的鐵鍋,森田屋用的就是架在桌上的圓鍋,底下撒上粗糖,肉片入鍋後,澆上特質的醬汁,依次放入洋蔥、蒟蒻絲、麩(麵筋)、豆腐、大蔥、春菊(茼蒿)等蔬菜,牛肉變色、香味出來後,再注入高湯。

充分吸收了高湯和醬汁的肉片,趁熱往蛋液裡一滾,迅速被包裹住熱氣,裡面吃起來還是柔嫩無比,蛋液又增加了滑膩的口感,簡直可以就著來兩三碗大米飯。哎,用和牛壽喜燒來當下飯菜也太奢侈了吧。


 

歸結起來,相比鐵板燒,倒是更愛壽喜燒,總覺得它更接近日本的感覺,那種甜味,是不太張揚的,帶有一點口味上的密碼。

何況大肉也可吃得文雅,在榻榻米房間裡也不會烏煙瘴氣,窗外便是夜晚安靜的鴨川,輕輕飄起了雪。突然覺得除了懷石料理,邊吃壽喜鍋邊聽鴨川水,也是享受「京都感」的一種方式。



モリタ屋(木屋町店)

地址: 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木屋町三條上ル上大阪町531

營業時間:午市11:30~15:30,晚市17:00~23:00

人均:4000日元~10000日元,最好預約

 

說回19世紀60年代,那時,在橫濱住吉町有家名為「伊勢熊」的居酒屋,老闆預見到牛肉在未來的前景,不顧妻子以離婚相要挾,毅然開了間專吃牛肉鍋(牛なべ)的餐廳。

結果妻子說,那好,我經營我的居酒屋,你去搞你的牛鍋店。結果可想而知,牛肉鍋餐廳大獲繁盛,居酒屋卻越來越寂寥。

然後大家還發現啊,相比進口牛肉,好像還是神戶的但馬牛肉更好吃一點呢,神戶牛肉的美名也是這麼開始定下的。


 

這個世界上的很多食物都是如此,番茄一開始被視為有毒的狼果,直到有視死如歸的勇士一嘗後發現,居然如此美味,而且居然沒死!

因為天皇禁令而不得吃肉近千年後,豬肉牛肉諸君終於在明治維新後得以翻身,炸豬排飯、叉燒拉麵、牛肉鐵板燒、壽喜鍋……


好吃的東西,就算來遲了,相見恨晚也好啊,反倒是被一股子高漲的熱情做出了名堂。剛開始那些士大夫階層的人還端著架子,遵循舊習不肯去這些牛肉屋。倒是下町庶民們、以及人力車夫、落語家、藝妓、書生等等頻繁造訪。

後來嘛,政府也開始正面宣傳,說「牛肉嘛,是文明的藥劑,可以滋養精神、健強腸胃等」,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不過是需要有人出來高呼一聲,為吃肉之道而正名。

因為好吃的肉,就是正義嘛!

 


日料狂熱者,滿世界找吃的自由撰稿人

曾在京都遊學,期間在米其林三星懷石料亭打過工、有閒吃星星。目前正四處晃著逛吃逛喝,兼做日本米其林餐廳的預訂業務。

想預定餐廳的小夥伴請直接回復公眾號「訂餐」

相關焦點

  • 日本美食壽喜燒
    壽喜燒又可以被稱為鋤燒,也是日本的傳統美食之一。古時候田間勞務的農民們在休息時,會用自己身邊的鐵製農具如鋤、犁的扁平部分放在火上燒熱以後,在此上面燒烤肉類或蔬菜等。壽喜燒的吃法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分為了關東和關西兩種吃法。關西更傾向於鐵板燒,而關東更傾向於火鍋。
  • 壽!喜!燒!呀!
    到店裡,在吧檯坐定,看這雙切魚片捏壽司的手,為我們煮一鍋「壽喜燒」。在平時人均1000+的料理店裡,圍吃500+RMB兩人份的,用澳洲和牛M10+入鍋的壽喜燒,是多麼幸福!(文末五折福利低至298更驚掉飯勺)壽喜燒的日語是「鋤焼」,分關西、關東派系。關東風較為簡單,類似火鍋涮肉,被趣稱為「甜牛肉鍋」,而關西的做法更為高級和講究,更符合「鋤焼」概念,即「用鐵板燒熟。有140多年歷史的京都壽喜燒名店「三島亭」,客單價要20000日元出頭(約1200RMB)。
  • 京都有77家壽喜燒,為什麼這家年年都是第一名?| 京都的100間小店
    作為日本數得上的壽喜燒先驅店,歲月變遷,味道和呈現也從未停止過革新。時至今日,三嶋亭已成為tabelog上京都排名第一的壽喜燒餐廳,也連續三年獲得The Tabelog Award餐廳大賞銅獎。用美味的和牛徵服四方食客。
  • 米其林推薦的5家東京壽喜燒,牛肉入口即化不是傳說
    壽喜燒在日文中寫作「鋤焼き」,其名稱來源於在鋤頭的金屬部分上烤制肉類的傳說。由於佛教、神道等各種影響,天武天皇旨禁人民食用獸肉。在德川幕府時期,一般不食牛肉,除生病進補或是除了因為有值得慶祝的日子而吃壽喜燒(有點類似於為了慶祝某件事物而吃紅豆飯)。當時的壽喜燒的食材是雞肉,所以又叫雞素燒。自明治維新後,日本人開始逐漸接受牛肉,牛肉進而演變為為壽喜燒的主要食材。
  • 探究三嶋亭「壽喜燒」的終極奧義!
    壽喜燒(日文:すき焼き,音為Sukiyaki)是日本人用來品嘗頂級牛肉的代表性烹調手段之一,關東跟關西的料理方法卻是不同。相比而言,重口味的P姐更愛關西做法,包括人也一樣,關西人可以說是全日本最熱情的,溫馨又nice~話不扯遠,今天我們來介紹京都,乃至全日本都赫赫有名的壽喜燒代表店--三嶋亭!
  • 你知道日本壽喜燒的吃法嘛~
    壽喜燒日文名稱「すき焼き」的由來,據說是在野外的農作業時,將豬肉放在叫作「鋤(すき)」的鐵製農具上燒烤而來的,所以說壽喜燒原來是一種鐵板燒料理。 「關西風壽喜燒」和「關東風壽喜燒」的不同關東地方則是不會先煮肉,會先將調味湯放入鍋裡。這個調味湯是用醤油,酒,糖,味醂等調和出來的,日文叫做「割り下(わりした)」。之後再加肉和蔬菜等食材煮熟食用。這就是「關東風壽喜燒」的料理方式。
  • 【芙蓉新天地】Miss唐料理丨西安正宗京都壽喜燒,免費請你吃丨冬日福利
    但除了這些,今天給大家介紹另一種火鍋——日本壽喜燒相傳日本古早的先輩在鋤頭的金屬部分燒肉來吃,所以壽喜燒在日本又稱「鋤燒」。是一種以少量醬汁烹煮食材的日式傳統火鍋。相較於普通牛肉火鍋來說,壽喜燒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食材裡通常以高級的牛肉為主。比如A5級的神戶牛、松板牛等等。除了高品質的牛肉之外,高品質的無菌雞蛋液也是壽喜燒的標配。就連打雞蛋也有講究——先打蛋清,起沫後再打蛋黃。這樣才會更軟更滑。再加上豆腐、蔬菜、粉條、大蔥、魔芋皮等蔬菜,混合醬汁一起煮熟,濃鬱的醬香裹著雞蛋的滑嫩,一口入魂。
  • 壽喜燒就是火鍋?日本料理被黑得真慘
    △被稱為牡丹鍋的豬肉壽喜燒到了明治維新時期,為了增強體質以及和西方世界接軌,曾將拼死抵制畜肉的天皇,終於開始鼓勵全民喝牛奶吃牛肉了。為了掩蓋紅肉的腥羶味,除了將肉切成薄片,還需要加入味噌、味淋、醬油和白砂糖等一眾調料。
  • 降溫必備|壽喜燒是火鍋嗎?
    但如果把壽喜燒當成火鍋,算得上是對日式料理的最大誤解,沒有之一。 壽喜燒為什麼不能被稱為火鍋呢? 壽喜燒的精髓,在於「燒」,講究的是先煎烤肉類,然後以肉類煎出的油脂煎烤素菜,基本不額外添加湯汁。
  • 好吃也怕巷子深!偷偷送你一份熱氣騰騰的壽喜燒火鍋
    今天就給你們介紹一種暖洋洋的美食——壽喜燒火鍋。壽喜燒火鍋近年特別火,專門指日式火鍋,把牛肉、牛蒡、時蔬等放在特製的湯底裡,相比中國傳統的麻辣火鍋更清甜些,也別有一番風味。這種鍋子滿滿當當擺放著,很有動漫感,愛看日本動畫片的小夥伴肯定見過。
  • 誰不愛吃壽喜燒啊
    於是一發不可收拾,這玩意兒原來這麼好吃!然後日本人就開始養牛了,關東和關西地區後來也就分別興起了「壽喜鍋」和「壽喜燒」兩種以牛肉為主原材料的食物。不論是關東風的壽喜鍋還是關西風的壽喜燒,調味得當的湯汁是成功的一半。由砂糖、醬油、味淋按比例調成的醬汁與昆布高湯混合成鹹甜適中的湯汁,往往鮮味十足,從而可以更好地激發牛肉本身的香氣和其餘素菜的鮮氣。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秘密比例。
  • 壽喜燒的做法是怎樣的?必備配菜有哪些?
    因而一山和牛此次特地準備了冬日壽喜燒火鍋套裝,助大家輕鬆在家涮肉,吃出品質、吃出最溫暖的的儀式感。 關西的壽喜燒店進入關東,慢慢與關東的牛鍋融合,形成了關東風壽喜燒。如今的壽喜燒也延續了早期風格,簡單烹飪,只需特定醬汁即可烹飪。
  • 【星河城】僅99元搶門市價306元【赤丼壽喜燒】精緻3人套餐,壽喜燒陪你暖暖過冬!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這是中國人在冬日的風景,而對於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來說,他們的冬日,壽喜燒就是最好的治癒方式之一。吃遍了各大地域美食後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想吃上一次富有儀式感的精緻美食搶購期間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繫平臺客服微信:zbypt195,dflgz177,zbypt353撥打平臺客服電話:13380114842,18676950776,13549438429,18925503415~(請在工作時間內致電客服,工作時間:9:00~21:30)壽喜燒
  • 從日本關西Ctrl+V過來的壽喜燒專門店,我為它跑了3次北京路…
    私藏了很久的壽喜燒專門店店小小的,卻很用心最近還創新出鵝肝壽喜燒鵝肝的香氣+和牛的肉感=神仙組合為了它我跑了北京路即免費get到特製鵝肝(品嘗裝)現場升級烹飪成鵝肝壽喜燒!廣州的日料店不少,但主攻壽喜燒的卻不多。這裡主打的是關西做法的壽喜燒,熱油熱鍋,把肉類煎香後,再加入湯汁、蔬菜等一起燒煮,煙霧騰騰的,看著就很治癒~
  • 這個冬天,讓壽喜燒進入你的初冬
    伴著咕嚕嚕的氣泡聲,和鮮香濃鬱的香氣,滿滿的食材塞滿了鍋裡…這就是日式風味的火鍋—壽喜燒。在寒冷的冬天能夠來一份熱辣辣的小火鍋,那真是冬日美事一樁肉類必然是壽喜燒的主角。現在壽喜燒中牛肉佔大多數,但其實根據地域不同,還有使用豬肉、雞肉和海鮮等肉類製作壽喜燒的地方!
  • 壽喜燒or壽喜鍋?--論Sukiyaki的正確打開方式
    名稱也是「壽喜鍋」「壽喜燒」的,沒有統一,和我熟悉的Sukiyaki大相逕庭,讓我困惑的同時,也產生了懷疑:難道我以前吃的都是假的Sukiyaki嗎?Sukiyaki的日文漢字是「鋤焼」。「鋤(suki)」其實是農具中的鐵鍬,「焼(yaki)」則是烹飪方法中的「烤」。最早的「鋤燒」並不限於牛肉,1801年出版的《料理早指南》中記載著把鳥類放於鐵鍬上用火烤的烹飪法。
  • 簡單美味的暖心鍋物 壽喜燒
    對於北方人來說,稱火鍋為涮羊肉或涮肉更貼切,因為羊肉是必備的主材,如果沒有它那就失去了光環,雖然也會搭配肥牛等,但都只能充當配角,在我的味覺記憶庫中,涮羊肉配芝麻醬小料,就是對的。而在日本料理中,最受歡迎的火鍋料理要算「壽喜燒」(Sukiyaki),牛肉在其中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有好牛肉一切才是對的。
  • 關西風壽喜燒 體驗
    最貼近原始的「關西風壽喜煎鍋」◆壽喜燒的由來 壽喜燒誕生於江戶時代,自飛鳥時代至明治初期日本是公開禁止食用牛肉的。但是貧困民眾私下會偷偷用火在撬,鎬等鐵具放上野豬肉,野獸肉等煎烤食用。潛移默化,牛肉也開始被偷偷食用起來。幕末時期,京都的三條河原開始出現了最初的壽喜燒屋。關西地區稱為壽喜燒,關東地區稱為牛肉涮涮鍋。進入明治,以明治天皇食用牛肉為契機,普通民眾食用牛肉被解禁,壽喜燒開始在整個日本流行起來。
  • 暖冬必做的日式火鍋——壽喜燒
    一鍋暖暖的壽喜燒,就這樣在各式食材的交織中溫暖了冬天,難怪日本人過冬總是離不開它。著名日劇《世界奇妙物語》中提到了「理想中的壽喜燒」,其美味讓男主深深沉醉,被叫到名字也渾然不覺。廚友@Elephant-Cafe 參照劇中的講解寫出了這個方子,跟著步驟來,理想的壽喜燒你也可以輕鬆做出!
  • 壽喜燒入門指南,看完立刻來一鍋!
    和壽司、天婦羅一樣,壽喜燒也是可以代表日本的食物之一。在影視劇和動漫中,大家一起圍坐在壽喜鍋前,看著鍋裡咕嘟咕嘟煮著滿滿的肉和蔬菜,大概是就是最幸福的時刻。就愛鍋料理》中,介紹了很多日本的鍋料理,其中當然少不了壽喜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