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劉氏原來是日本姓氏的祖先!

2022-01-03 劉氏宗親一家親

劉阿知

漢獻帝的玄孫,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倭奴國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江上、秋月、波多江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又稱阿知使主。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劉阿知見當時天下混亂之像已生,便於農曆5月1日召集舊臣商議對策。劉阿知說:"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聞東國於日本,有聖天子",遂決定率其家族東渡,前往日本避難。這樣,劉阿知便率領他的兒子劉都賀、舅舅趙輿德和族人劉國鼎、劉濤子、劉鶴明、劉信子等男女共兩千零四十人,離開中國本土,飄洋過海,幾經艱難,於日本應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來到日本。阿知王到達倭奴國後,被倭奴國國王賜號東漢使主,奉命定居於大和國高市郡檜前村。據《日本書記》記載,雄略天皇曾命阿知使主經高句麗至 吳地,求得兄媛、弟媛、吳織、穴織四織工至日本。履中天皇即位前,住吉仲皇子企圖謀殺履中,取而代之。幸虧阿知使主探聽到這個消息,並通知了履中才使其幸 免於難。後來履中即位,升阿知使主為藏官,賜予大片食邑。阿知使主一族枝葉茂盛,分布在攝津、近江、播磨、三河、阿波等國。後又被天皇賜姓「漢直」,又稱 「東文氏」。其族人繁衍愈眾,分為坂上、路、檜前、山口、洞、內藏、大藏、櫻井、平田、池邊、井上、忍坂、高向、鞍作、長尾……等數十氏。在今天日本的奈 良縣檜前村和岡山縣倉敷市妙見山頂,現在都有「阿知宮」,是後人祭祀阿知王的場所。

劉阿知的後代

據記載,當年隨阿知王來倭奴國的,還有段氏、郭氏、李氏、多氏、皂氏、朱氏、高氏等七個姓氏。阿知到倭奴國國王后,又奏請倭奴國國王,派遣使都前往高麗、百濟、新羅等國,將許多流落在這些地方的同鄉族人招來倭奴國國王。因人多地狹,倭奴國國王又將他們分置各地。

日 本大化《新撰姓氏錄》記載,阿知使主的兒子劉賀都,後被日本雄略天皇賜姓為直,子孫因此以直為姓。他的兒子山木直,是兄腹祖也,本名山豬;次志努直(一名 成努直),是中腹祖也;次爾波伎直,是弟腹祖也。其中,山木直又是日本民忌墳、檜原宿禰等二十五個姓氏的共同祖先。爾波伎直則是山口宿禰等八個日本姓氏的共同祖先。志努直的後裔後來也衍生出數十個日本姓氏。

作為漢朝皇族的劉氏移民倭奴國一事,在日本史書《日本書記》、《古語拾遺》、《續日本紀》上都有記載,因此應屬歷史事實。這部分劉氏族人拓殖倭奴國後,大都沒有繼續使用「劉」的姓徽,而是完全融入了倭奴大和民族,衍變成新的日本姓氏。他們移民倭奴國,帶去了當時中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文化,極大的促進了倭奴國文明的發展。因此,他們以其固有的文化素質,很快成為倭奴國社會中地位尊高的新 貴族。如阿知使主的兒子劉都賀就將當時中國的紡織技術傳入倭奴國,他因此被稱為都賀王。特別是到日本朱雀天皇時代(公元930~946年),阿知王后裔、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十五代孫大藏春實官任徵西將軍,為平定當時日本發生的「天慶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於日本朱雀天皇天慶三年(公元940年)農曆5月3日受到日本天皇的嘉獎和賞賜,被賞賜錦御旗、皇族紋章、軍配。當此之時,這支劉氏皇族後裔「恩寵偉大,威勢極盛」。

自從大藏春實之後,大藏家族一直任長門守、太宰大監等顯要職務。

當年劉阿知歸化倭奴國後,被賜姓為「東漢使主」。到日本仁德天皇六十年(公元372年)四月八日,阿知的後裔被賜姓"坂上",再到日本雄略天皇十六年(公元471年)農曆10月1日,阿知的後裔又改賜姓為「大藏」。

大 藏氏中的大藏春實,因功被封為徵西將軍後,曾在日本九州原田築城。此後,他的後裔就世代居住在原田城。到日本天承元年(公元1131年),這支居住在原田 的劉氏後裔正式以原田為姓,形成今天日本社會中最著名的姓氏家族。。(註:原田氏是有多個源頭的:除了大蔵姓原田氏還有 三河の大蔵姓(平姓)原田氏の他、美作菅家(桓武平氏)原田氏、遠江藤原姓工藤氏族、藤原姓菊池氏族原田氏、菅原姓原田氏、伯耆東郷姓原田氏(東郷氏)、 指宿氏族平姓原田氏)

到如今,原田家族已傳衍到劉邦的第九十三代。這支源出中國劉氏的日本原田家族,在日本九州福岡市建立了漢太公廟。他們至今保存著代代相傳的族譜,註明自己的劉邦的後裔,而且按照傳統的禮節到太公廟對劉邦等劉氏遠祖進行定期祭祀。

據 劉邦第七十一代孫、日本高橋通泰先生提供的《島田高橋家系圖》記載,這支加入日本大和民族的劉氏後裔,傳到大藏春實的第九代孫大藏種直,生有五個兒子,他 們的後裔分別形成五個新的姓氏:太郎大藏賴種,移居高橋城,以高橋為氏,後裔形成今天日本的大藏(姓)高橋氏;次郎大藏幸種,移居江上城,以江上為氏,後 裔日本的大藏江上氏;三郎大藏種雄,以秋月為氏,是為大藏秋月之祖;四郎大藏種成,分居原田城,以原田為氏,後裔形成日本的大藏原田氏;五郎大藏種景,以 波多江為氏,成為大藏波多江氏的開姓始祖。到今天,由中國劉氏繁衍而成的日本高橋氏,已傳到劉邦的第七十三代。

相關焦點

  • 日本各大姓氏的祖先都姓劉
    劉阿知漢獻帝的玄孫,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倭奴國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江上、秋月、波多江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又稱阿知使主。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劉阿知見當時天下混亂之像已生,便於農曆5月1日召集舊臣商議對策。劉阿知說:"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聞東國於日本,有聖天子",遂決定率其家族東渡,前往日本避難。
  • [海外劉氏]日本劉氏(一)——劉氏文化
    天地一劉、劉氏一家親、劉氏自家的平臺、傳承先祖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劉氏文化,傳播劉氏正能量,打造劉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劉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劉氏宗親官網微信公眾平臺,劉氏自家人的公眾平臺,歡迎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日本是劉姓較早到達的海外地區之一。    據日本史籍記載,劉姓最早到達日本是兩漢時期。
  • 日本劉氏
    據日本史籍記載,劉姓最早到達日本是兩漢時期。當時,中國與日本有使節往來,東漢初,日本還派使節到中國朝見,漢朝光武皇帝劉秀就曾賜給日本天皇"漢倭奴 國王"的金印。這個時候開始,就有一部分漢朝皇室成員因出使、避難等原因開始渡海來到日本。    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日本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
  • 劉氏先祖後裔在日本的傑出貢獻,超出想像!
    在日本考察期間,因為出於對日本姓氏構成的興趣,偶爾讀了一點日本歷史,意外發現我們劉氏先祖的後裔對構成現在日本文化的貢獻。
  • 最美劉氏宗祠:宗族昌盛的象徵,姓氏輝煌的產物
    總祠廣場道路兩側立有祖先雕像,供後世子孫瞻仰,而劉氏族人則用創造宇宙世界的神奇刀斧,以其勤勞、勇敢和無比威力,以堅挺而高傲的脊梁屹立,締造出一個民族中最為輝煌的姓氏文化。 廣場中矗立著的十八條花崗巖石雕龍柱,精美的雕刻,豐富的內容,仿佛將觀者帶回千年之前祖先策馬拼殺的戰場
  • 天下劉氏 祖根魯山,劉家人你們知道嗎?
    天下劉氏 祖根魯山  在朝鮮半島,劉姓是有名的大姓。日本的高橋、原田等數十個姓氏,其實都源出劉姓。據統計,目前生活在海外的劉氏後人約有1000萬,世界各地都有劉氏後人居住。然而,無論他們生活在哪裡,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也沒有忘記劉姓人的祖根地——中國河南省魯山縣。
  • 【我從哪裡來】天下劉氏 祖根魯山
    據統計,目前生活在海外的劉氏後人約有1000萬,世界各地都有劉氏後人居住。然而,無論他們生活在哪裡,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也沒有忘記劉姓人的祖根地——中國河南省魯山縣。 河南商報記者 姬中貴 文/圖 日本劉氏 日本大姓高橋,其實是漢朝帝裔 據中日兩國多種史籍記載,劉姓人最早到達日本,是在兩漢時期。 如今,日本的原田、高橋、大藏等著名家族,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阿知王。阿知王名叫劉阿知,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的玄孫。
  • 此人是個日本人,卻是全球劉氏宗親會會長,其坦白:自己是漢獻帝後裔
    中國幾千年歷史,其實也是姓氏的傳承歷史,到現在,中國有幾千個姓氏,很多大姓如李姓,劉姓,張姓等,人口多達幾千萬。
  • 國外的劉氏大全,劉氏宗親快來看看!!
    據日本史籍記載,劉姓最早到達日本是兩漢時期。當時,中國與日本有使節往來,東漢初,日本還派使節到中國朝見,漢朝光武皇帝劉秀就曾賜給日本天皇'漢倭奴國王'的金印。這個時候開始,就有一部分漢朝皇室成員因出使、避難等原因開始渡海來到日本。  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日本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
  • 劉氏的起源始祖
    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日本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劉姓在韓國亦有分布。另外,根據日本可查檔案記載日本第三大姓高橋氏出自中國劉姓,為劉邦後裔。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周定王賜給弟弟姬季子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 劉氏家族簡介
    在中國歷史上,劉姓是登基為帝人數最多的姓氏。歷史上劉氏稱帝者共有五百餘人。自古有「劉天下、李半邊」之說。劉姓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西北、華南地區,在韓國亦有分布。另外,根據日本可查檔案記載,日本第三大姓高橋氏出自中國劉姓,為劉邦後裔。簡介凡是姓的字是劉的人均屬於劉姓或劉氏。劉姓是當今世界人口第四多的姓氏。在古代,劉氏特指姓劉的未婚女子或改姓夫姓劉的婦女。
  • 緬懷先祖,不忘劉氏!帶你走進中國最大的劉氏宗祠—劉氏總祠!!
    劉氏總祠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九年,重建於2008年,以裝飾精巧、堂皇富麗而著稱於世,集石雕、木雕、彩繪、壁畫、剪瓷等多種傳統裝飾於一體,融合客家和潮汕二種建築風格之大成,規模宏大,建制莊嚴,布局對稱,氣勢雄偉。
  • 姓氏文化知多少丨「劉」姓由來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劉姓是中國第四大姓,中國歷史上,劉姓是登基為帝人數最多的姓氏。自古有「劉天下,李半邊」之說,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西北、華南地區。劉姓是燧人氏魁隗氏、炎帝神農氏族系的鵂鶹的族稱。
  • 日本很多姓氏為漢代劉氏皇族後裔
    劉阿知,漢獻帝的玄孫,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倭奴國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江上、秋月、波多江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又稱阿知(智)使主。劉阿知說:"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聞東國於日本,有聖天子",遂決定率其家族東渡,前往日本避難。這樣,劉阿知便率領他的兒子劉都賀、舅舅趙輿德和族人劉國鼎、劉濤子、劉鶴明、劉信子等男女共兩千零四十人,離開中國本土,飄洋過海,幾經艱難,於日本應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來到日本。
  • 廬陵劉氏(花襲君)
    國人的姓氏不僅是符號,還是旗幟,有濃鬱的文化與情感。漢人在母系社會就有了姓,以別血緣、強後代。故,姓首先是女人的。氏乃姓的分支,此時已到父系社會。後,姓與氏混為一體。 漢人重血緣,「光宗耀祖、陰蔽子孫」乃其重要人生目的。「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祀的對象包括祖先,戎的目的保衛子孫。
  • 臺灣苗慄劉氏祖先竟是漢高祖劉邦!
    劉文英又追錄來臺先祖資料,使這本「彭城劉氏族譜」能夠延續下去。劉安都於百餘年前在苗慄縣後龍新港社落腳。劉安都的第四代孫劉政雄表示,他一度也以為自己是道卡斯族,後來他的堂妹劉文英從母親手中取得族譜,詳錄劉氏一族從夏朝以降歷代先祖姓名,才發現他們竟是漢朝皇室的後代。劉文英說,她的父母一生以傳道為職,可能因知識水準較高,獲劉安都親傳族譜。
  • 日本這3大姓氏,其祖先是漢獻帝劉協的後人
    於是,在這一年,劉阿知率領自己的族人、親屬、家臣等共計2000餘人,從山陽郡出發,乘船歷經千難萬險東渡日本。來到日本後,劉阿知被當地人稱之為「使主」。他們先是居住在日本奈良縣,後來又遷到了岡山縣。劉阿知之子劉都賀將中國的紡織技術傳給了當地人,由此形成了日本的「吳織」。
  • 柯南和毛利蘭的祖先都是貴族?日本四大貴族姓氏你知道幾個
    其實,相比漫畫作品中的姓氏數量,現實裡日本的姓氏繁多,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僅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姓氏就多達十四萬,而柯南中的許多姓氏也是現實裡有據可考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下日本姓氏文化起源。日本姓氏文化日本的姓氏概念在現代有許多說法:氏、姓、苗字等,三者在現代意義相同,均指所有者的姓氏,只是在使用場合上會有所不同。"
  • 一個日本人拿出祖傳家譜:「祖先是劉邦,我是第71代孫
    漢高祖劉邦,相信大家都熟悉,劉邦是一個農民,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大漢王朝。
  • 清明祭祖之劉氏祖訓
    >世漢之彥正大光明元亨利貞禮樂常新詩書繩祖丕振家聲貽謀燕翼桂馥蘭榮《劉氏祖訓》這篇《劉氏祖訓》是我的父親有一年從老家手抄回來的。劉氏的光輝歲月在大多數人看來當然是在漢代,自漢太祖劉邦推翻秦王朝的暴政,建立大漢王朝以後,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漢武盛世的漢武帝劉徹,昭宣中興的漢宣帝劉詢,光武中興的漢世祖劉秀,明章之治漢明帝劉莊和漢章帝劉怛,永元之隆漢和帝劉肇,無一不是達濟天下的傑出皇帝,他們為天下開太平,使百姓享安樂,是謂世漢之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