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說詩詞」詩與城,前方到站——濟南

2020-12-14 賤說詩詞

濟南,一個有記憶的城市,不單單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濟南,別稱泉城。集山、泉、湖、河於一身,七十二名泉更是享譽中外,一泓清泉慰藉了多少詩人,以至於寫濟南的詩詞不亞於蘇、杭。選一首詩或一組詩來代表濟南,真的有點難。杜甫的「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蘇軾的「平野水雲溶漾,小樓風日晴和。」蘇轍的「鳧鷗聚散湖光淨,魚鯊浮沉瓦影涼。」曾鞏的「煙波與客同樽酒,風月全家上採舟。」元好問的「日日扁舟藕花裡,有心長做濟南人。」趙孟的「雲霧蒸潤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等等……寫濟南的詩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好像有名的詩人,如果不寫好詩詞留給濟南,都不好意思說來過。

選來選去,讀來讀去,也只有顧炎武的這首《濟南》更具有代表性,其一是從全局出發,東西南北聚合,上下左右超脫;其二便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大義在其中。

濟南 其一顧炎武〔清代〕落日天邊見二峰,平臨湖上出芙蓉。西來水竇緣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積氣蒼茫含鬥宿,餘波瀺灂吐魚龍。還思北海亭中客,勝會良時不可逢。

顧炎武,漢族,蘇州人,本名絳,非常具有民族氣節,因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明末清初的傑出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顧炎武之所以來濟南,是因為黃培、陳濟生因他而受到文字獄的牽連,急速來到濟南為其申辯。未曾想,剛到濟南便被拘繫於監獄之中。後經友人多方營救,方得獲釋。獲釋之後,瀏覽濟南,觸景生情,感慨之中寫下了《濟南二首》,通過吟詠憑弔名士,抒發無限情懷。

再回頭看這首《濟南》詩,以《鵲華秋色圖》引領來通觀全局,二峰即指鵲山和華不注山;大明湖波光如鏡,荷花盛開。西側水道源起王屋山,經濟南直達泰山。「積氣蒼茫含鬥宿,餘波瀺灂吐魚龍。」以曹操《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為引,說明川流不息,水勢浩蕩;魚龍沉潛,氣韻蒼茫。顧炎武以此轉折句重複描寫「水」亦有其用意,老子說「上善若水」,荀子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是萬物之首,一刻也不會停流,集江河之氣而為大,聚天地之靈而為長。水是詩人的寄託,是詩人的高歌,是「永言矢一心,不變同山河。"此情如水勢,猛烈中透著怒吼,清脆中帶著哀怨,不由得懷思北海名士,願得勝會良時。

顧炎武有詩句「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同理,天地可閱人,詩詞可記城,一首詩,一首詞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一個時代的見證,曾經的風雨飄搖,繁華往昔,都會隨時光而逝,唯有這一字、一句的詩會永遠留在時光的縫隙裡,一直傳承著,向世人訴說著曾經的那段過往。

趵突泉和第一泉的兩塊石碑如觀瀾亭的兩隻手臂佇立在泉水之中;大明湖四季裡的柳煙、荷浪、秋容、冰天總是令人難忘;還有那千佛山,泉城廣場,依稀的夕陽。濟南,一個有記憶的地方,青春的五彩斑斕,總是讓人嚮往,曾經有個濰坊的過客認識了魏芳。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南歌子·憶泉城

邢建建

柳綠無人問,荷紅斷絮情。畫船說與晚風聽。湖畔闌幹猶記、一人行。

泉水和歌漾,微雲伴月傾。二十年後憶曾經。嫵媚春風依舊、在泉城。

作者簡介:

邢建建,字晏如,《詩刊》社中國詩歌網編輯。被老婆戲稱為邢「賤」「賤」,故為「賤」說詩詞。

相關焦點

  • 「「賤」說詩詞」詩與城,前方到站——廈門
    「西湖三傑」的張煌言,夏日走過這座小島,剛到秋天又來了。先看他夏日詩裡是怎麼說的:夏日過鼓浪嶼,飲程璵嘉將軍署中張煌言〔明代〕入林偏愛晚涼生,灌木疏疏墜月明。張煌言雖然很喜歡鼓浪嶼的風和水,但仍避免不了詩中的憂情。到了新秋時,他又是什麼詩情呢?來看:新秋鼓浪嶼納涼,分得「簪」字張煌言〔明代〕孤嶼蒼涼沁客心,偏宜散發坐長林。山川戰後形容改,草木秋來情性深。
  • 「「賤」說詩詞」詩與城,前方到站——杭州
    不敢說杭州,又不得不說杭州。杭州有多美,恐怕百頁張都不夠描述。毛詩人說:若問杭州何處好,此中聽得野鶯啼。白居易說: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你這麼好看怎麼辦,朝流連,暮流連,竹爐烹雪,詩酒華年。杭州是詩,是畫,是傳奇,是神話。是天上的瑤池,太帝的園囿。是英雄的事跡,才女的逸聞。是三秋桂子,十裡荷花。是煙柳畫橋,清風曉月。杭州不是一個「美」字可以描述,四季風情,二時風貌,總會有觸動到心弦的風景,好像一種莫須有的東西在讓你不斷前行。
  • 「「賤」說詩詞」詩與城,前方到站——鎮江
    哪個詩人不來京口,哪個詞人不登北固山,每一朵花,每一粒石,都沾著詩的氣味。北起長江與揚州相望,西依鐘山與南京相銜。東順流而下直抵上海,南過太湖可達杭州。重要的交通樞紐,美麗的新銳之城。今天,我們說一說釋仲殊的《京口懷古》:京口懷古二首·其二釋仲殊〔宋代〕一昨丹陽王氣銷,盡將豪侈謝塵囂。衣冠不復宗唐代,父老猶能道晉朝。萬歲樓邊誰唱月,千秋橋上自吹簫。
  • 「「賤」說詩詞」詩與城,前方到站——上海
    也因此唐、宋時期寫上海的詩詞也是比較少的,因為松江鱸魚特別出名,所以,以松江為主產生一大批膾炙人口的好詩詞。蘇軾作為有名的吃貨,當然必不可少。《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儘是,老子經行處。」這裡的老子不是《道德經》的作者,而是蘇軾本人。蘇軾曾在這裡,除了欣賞美景,肯定離不開這松江鮮鱸啊。
  • 「「賤」說詩詞」詩與城,前方到站——桂林
    細心的朋友可能知道,李商隱有一首《蟬》,詩中以擬人的手法表達了自我的高潔,這也正是用此聲,來表明自已的態度,景與情再一度相諧。再繼續看這首詩,小小村落有狗兒相護,淺淺的平沙有孤僧歸去。抬頭望向西北,長安那是出發的地方,可是,不見長安,只見鷓鴣飛。而正是此語、此境,到了南宋,辛棄疾在《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有句「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這難道只是巧合嗎?
  • 「「賤」說詩詞」田為,讓詞的格律規範起來
    大家都知道,詩詞格律是中國古典詩詞形式美與內容美的高度集合。詩的格律產生於南北朝,規範於唐中期。那詞的格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規範的呢?具體的故事可參考之前《賤說詩詞》的「並刀如水」「柳」有詳細的介紹,此處暫且不談。除了周邦彥外,還有一個善琵琶、通音律的田為,此人才思敏捷,詞善寫人意中事,雜以俗言俚語,曲盡要妙。潛心於詞整理、創製新舊詞調和自己的創作實踐,對詞的法度和形式作了更多的規範,開啟了追求詞之格律嚴謹的先河。
  • 「「賤」說詩詞」「京漂」的孤獨幾人知?
    夢想之城,亦圓夢,亦破夢。大唐的長安城,「十二通門連九市,四都貨殖列八方。」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不僅是夢想之城,更是榮耀之地。為了實現理想,不知讓多少尋夢人淪為了「京漂」。趙嘏便是其中之一。詩名也因「長笛一聲人倚樓」而鳴響,被稱為「趙倚樓」。時隔幾年後,終於進士及第,名聲更是被唐宣宗所得知,也算是夢想成真。而今時的「北漂」就算一無所獲,也會收穫堅強。鋼鐵之城下,也是詩和遠方。
  • 「「賤」說詩詞」王維的知音是孟浩然嗎?
    可以說二人並非是知己,而是兄弟。可以同宴飲、共擔當,甚至可以把後背留給對方,但絕對不是那種高山遇流水的知音。知音是什麼?是彼此相知,心靈相通,是真正地懂對方的。這一個「懂」字不簡單,鍾子期懂俞伯牙,鮑叔牙懂管仲。而反過來說,王維懂孟浩然嗎?或者,孟浩然懂王維嗎?
  • 「「賤」說詩詞」看李白江上吟,聽李白心中事
    也正如此,有大量乘舟的詩詞,「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如果是今天,詩人們還會有這麼多乘舟的詩詞嗎?答案是不一定的,比如說,李白來到今天,要從四川到荊州,還會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賤」說詩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竟然是口佔
    口佔,不是一首詩,而是在不打草稿的情況下,即興成詩。最有名的當屬曹植的《七步詩》,除此外,很多詩家都有口佔而成的詩。如果單純以不打草稿寫成一首詩,並非難事,但是要保證其完美度,詩成後無須修改,則不簡單。
  • 愉見東湖 以詩祝望丨2020年「鴻翔·東望杯」讚美東湖詩詞大賽
    愉見東湖 以詩祝望丨2020年「鴻翔·東望杯」讚美東湖詩詞大賽 Dec 3, 2020 11:13:36 AM  來源:中國房產超市網
  • 詩人心路:從秋柳園到明湖詩詞學會
    作為五代老濟南人的後代,對濟南的印象,正是從秋柳園開始。而今幾十年下來,如果說印象最深的,仍然是秋柳園。直到新大明湖畔秋柳詩社建成,王漁陽先生的塑像,重新回到了濟南人的身邊,我的戶籍地,仍有很久寫作「秋柳園」。於是當友人詢及身世,倘以一言譬之,便以歷下秋柳園人士自稱。
  • 「詩詞鑑賞」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往期回顧:「詩詞鑑賞」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詩詞鑑賞」山翁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 打造「詩城詞都」,詩意就在濟南
    一場淅淅瀝瀝的冬雨加劇了這個冬天的寒冷氣息,但在賽場內,3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詩詞愛好者卻用一場有關濟南詩詞、泉城文化的盛宴,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濟南城的浪漫與厚重。濟南是「泉城」,亦是「詩城」,一場詩詞大會,讓大家對「詩城詞都」的概念產生了共鳴。李清照與辛棄疾被稱為「詩詞雙星」,一個「婉約派」代表,一個「豪放派」代表,二人皆生在濟南,不可不說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奇蹟,也是上天對濟南的眷顧。
  • 「詩詞年鑑」韓保匯己亥詩詞刪存
    【詩詞年鑑】韓保匯己亥詩詞刪存觀玫城玫瑰茶製作有感花芽三鼓採,凍蕊抱香時。茶客惟燻醉,山農苦豈知。於玫城採風包大姐數次為自己拍背影照有題亭亭幸做畫中人,靜水尋幽遠俗塵。正面而今多濾鏡,哪如背影妙還真。於玫城採風包大姐數次為自己拍側影照有題尋詩幽境採繽紛,影攝秋華韻勝春。
  • 《有片》「自自冉冉」錯了就錯了!更正有這麼難嗎?
    武曉霞說,討論是否增列新詞到辭典時,會考量這個詞是否很穩定存在和被使用,越穩定使用、使用越頻繁,被收錄機率就越高;另也會考量出處,被收錄到辭典後,就須載明出處,詞從哪出現也會影響是否被收錄。1060103總統府鬧出「自自冉冉」笑話,說來好像也無辜,因為賴和基金會出的書也判讀錯誤,又沒人國文程度夠,警覺中間格律有些問題,就這樣指「由」為「冉」了!
  • 打造「詩城詞都」,一個詩意濟南正向我們走來
    賽場之外一場淅淅瀝瀝的冬雨加劇了這個冬天的寒冷氣息,但在賽場內,3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詩詞愛好者卻用一場有關濟南詩詞、泉城文化的盛宴,喚醒了這座老城的詩意,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濟南城的浪漫與厚重。濟南是「泉城」,亦是「詩城」,一場詩詞大會,讓大家對「詩城詞都」的概念產生了共鳴。
  • 說點不一樣的詩詞故事
    為什麼說錢起這首詩,可達98分。其一是緊扣主題,開頭兩句「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先概括主旨,點出湘水女神擅長鼓瑟的傳說。屈原在《九歌》集中有單獨的《湘夫人》一題,湘夫人即是湘靈,首句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這裡的帝子也是指湘靈,常聞「帝子靈」,便是指湘靈,其意是說,經常聽說湘靈善鼓雲和琴瑟。
  • 「唱詩班」第二季冬至上線 瓜瓜龍語文攜手國學大師唱響中華詩詞
    12月21日,時值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大力教育旗下的Pre-k產品——瓜瓜龍語文,攜手王蒙、蒙曼、酈波、錢文忠四位國學大師,推出了「唱詩班」第二季短片——把國學唱成兒歌。 「把國學唱成兒歌」走近故宮 唱響中華詩詞寥寥幾句,卻能道盡千思萬緒,詩詞是中國文化傳承千年的瑰寶。
  • 「一起讀詩詞」古詩詞中隱藏的文化之美—小學生要知道的文化典故
    學習詩詞時,我們會經常聽到這個詞語。「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出現在《後漢書》中,意思是典制和掌故。在詩詞中,「典故」是指歷史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或者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或事件。「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典故」用得適當,可以起到很好的修辭效果。所以詩人就會經常使用「典故」來增強詩詞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