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三年的駐村幫扶,值了丨正安縣格林鎮春雷村駐村...

2020-12-23 天眼新聞

  三年前,我接到領導的電話:「組織希望你去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總結基層工作經驗,你考慮一下?」  我短暫猶豫一下:「我服從組織的安排,願意下村鍛鍊。」  到村後,支部書記給我介紹了村裡面的基本情況,帶著我到村裡面大致走了一圈,記得他當時說:「唉,我們村交通條件太落後了,群眾到鎮裡買點東西,孩子們到鎮裡面讀書,都要得走幾小時的山路,尤其是下雨天,在泥漓不堪的路上艱難前行,真有種說不出的辛酸。」

姬濤入戶走訪

村裡大多都是毛路,坑坑窪窪,如不是身臨其境,還真有點讓人不敢相信。  「沒有通往外界的聯繫之路,群眾的思想永遠也放不開。」我想道路是讓村落貧窮落後的根源。  經村支兩委討論後,我們開始爭取政策項目,解決道路問題。  從2018年到2019年,我們村毛路硬化及新開挖硬化通組公路40餘公裡,全村16個村名小組通組公路全部貫通硬化,解決了父老鄉親數十代人數百年的願望,讓群眾與外界不再陌生。

改造前的老房子

由於受交通條件的限制,村裡運輸建房材料困難,全村像樣的混泥土平房屈指可數,大多數群眾都住居在老舊的木房子裡面,生活生產用具亂擺亂放,房前屋後的衛生清理難度大。  「雨天一腳泥,晴天一身灰」就是父老鄉親在這裡生活的現狀。  我和村裡的幹部包保村民組共60多戶,大多數住房都需要實施人居環境改善。  我們通過走訪、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為了硬化連戶路,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也和大家一起,清理路邊雜草,平整路面,讓人倍感欣慰。  通過四個多月努力和群眾的支持配合,我們亮化了房屋,圈舍,硬化了連戶路,還新開挖硬化了進寨路,並通過對接政策,安裝上了路燈,群眾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2019年,我縣順利通過了國家脫貧攻堅考核驗收,撕掉了貧困的標籤,但要持續鞏固好脫貧成效,群眾還得有穩定的收入。  由於我村產業基礎薄弱,我和村支兩委在產業發展上,可是費不了少心思。  通過因地制宜規劃了我村「苗水」產業帶。今年,發動群眾種植了辣椒300餘畝,種植有機高粱500餘畝,有效帶動了農戶就業增收。   村裡面的老年人經常這樣說,現在我們在家也能「找」到錢。

姬濤幫助群眾開墾土地

通過三年的駐村工作,從一聲春雷召喚開始,參與見證改善了春雷村交通條件等基礎設施落後的面貌,打開了父老鄉親走得出去,帶得回來的思想,改變了村容村貌。  想起春雷村乾淨的人居環境,想起老人們欣慰的笑容,想起孩子們充滿希望的笑臉,想起這些,三年的駐村幫扶,值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倫麗整理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感謝國家扶貧的好政策,感謝李主任的幫助,讓我終於搬進了新家……」  2018年2月6日,初春時節,鄒孔祿在新居裡一邊鋪床,一邊對來幫助他搬家的幫扶幹部激動地說。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從資料員到駐村幹部丨正安縣市坪鄉粗石村駐村...
    就這樣,我來到正安縣市坪鄉做了一名基層工作人員。初來乍到,對一切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工作環境,對於一個剛從學校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我從未接觸過學校以外的任何人與事。  剛到鄉政府報導,在黨委政府的安排下我到扶貧辦工作,那時的扶貧辦只有我和主任兩個人,那時的扶貧工作才開始,從上到下都還沒摸清路子,算是摸著石頭過河。
  •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2020-12-15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牛棚」大變樣丨羅甸縣茂井鎮牛棚村駐村...
    我叫王寬立,是貴州黔南羅甸縣茂井鎮牛棚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時光荏苒,我的駐村生活也持續了三年多的時間,作為一個改非幹部,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2017年9月被縣派駐茂井鎮牛棚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長。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駐村 用情幫扶|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駐村...
    我叫黃後銀,是六盤水市水務局工作人員,2017年4月,單位說要派駐一名駐村幹部到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根據局黨組織的安排,我義無反顧地投身於脫貧攻堅的戰場。出身於水城農村的我做事接地氣,了解群眾的想法,很快適應了駐村幹部的工作任務和李子樹村的工作環境,迅速進入了戰鬥狀態,深入了解各家各戶的實際情況。李子樹村人口並不多,但是群眾矛盾突出,基礎設施薄弱。我和村支兩委狠抓基礎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中的戰鬥堡壘作用,排查矛盾糾紛,完善基礎設施。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臭的汗 澆開幸福花丨羅甸縣茂井鎮高田村駐村...
    2019年7月,羅甸縣吹響了「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的脫貧攻堅號角,或許是組織對我的考慮,亦然或是生在農村的我對農村的依念......29日以100日衝刺的決戰精神毫不猶豫隨著單位派遣入村的隊伍進入麻山腹地—茂井鎮高田村。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愛如潮水」丨息烽縣小寨壩鎮潮水村駐村...
    「既然愛了就不後悔,再多的苦我也願意背,我的愛如潮水……」說來巧了,沒想到駐村幫扶入駐的村子居然叫「潮水」。三年來,這首我特別喜歡的歌曲「愛如潮水」,唱響了大山深處的每一個角落,唱出了我的駐村感受,成為我的駐村工作的主題曲。
  • 「我的扶貧故事」站好最後一班崗丨冊亨縣坡妹鎮同心村駐村第一...
    2018年6月,我所在單位冊亨縣人民醫院,選派我到冊亨縣坡妹鎮同心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我有幸參加這次脫貧攻堅工作,我深知脫貧攻堅是為民之舉,為善之勞,功在千秋,作為黨員幹部,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駐村幫扶已近三年。兩年多的基層磨礪,我更深知脫貧攻堅的重要性,更加堅定當初深入一線的選擇。有單位作為後盾支持,我的駐村幫扶也更加有力量。開展義診活動學醫為民,深入一線幫扶。駐村期間,我始終堅定「學醫為民,醫路跟黨」的信念。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之路多汗淚,幫扶之心所向披靡 丨鳳岡縣天橋...
    我叫汪靜,根據組織安排,我於2019年6月17日來到昔日市級深度貧困村——天橋鎮漆坪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記憶中,從出生到現在,我沒有流過幾次淚。但就在這一年駐村工作日子裡,我多次流過淚,每一次淚水的意義不一樣。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為我的人生添彩|雷山縣永樂鎮大寨村駐村...
    我叫楊承龍,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自然資源局幹部,2017年8月被選派到永樂鎮大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夜深人靜的時候整理材料、學扶貧政策、制定幫扶措施。我和他父親想把房子賣了,拿錢給孩子治病,但農村的房子不值幾個錢,一直賣不出去......」看到臥病在床的李光來和哭泣的母親,我無比心痛。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歲月可堪回首丨鎮遠縣都坪鎮馬家坪村駐村...
    我叫熊銳,是鎮遠縣都坪鎮馬家坪駐村工作隊隊員。2017年5月我被分到馬家坪村駐村幫扶,主要負責馬家坪村梯子巖組、沙子坳組和洞塘組,三個組共計109戶449人,貧困戶42戶156人,結對幫扶貧困戶9戶24人。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槓肩上 扶貧放心上|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駐村...
    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2018年,我有幸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對於我來說一場挑戰,也是磨練好機遇。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駐村路 一生駐村情丨甕安縣永和鎮白水河社區...
    我叫周敏,2017年深秋,我有幸作為扶貧幹部並承擔甕安縣永和鎮白水河社區駐村第一書記的職責,與扶貧戰友們一道進駐離城近10公裡路的白水河社區。在那裡,同10個村民組3個居民組的5340多位父老鄉親共處三年,從走訪詢問、建檔立卡、基層黨建、產業發展、文軍扶貧、籌劃搬遷等一系列解貧驅困的活動中,承蒙濃濃泥土味的薰陶濡染,讓我思想得到洗禮、心靈得到滋養,受益終生。其間有幾件事令我終生難忘。
  • 「我的扶貧故事」鏡頭裡的點滴 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丨荔波縣甲良...
    我叫蒙炳帆,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益覺村駐村幹部。翻閱相冊,回憶過往,我到脫貧攻堅戰線上已近一千個日夜。駐村期間,我用鏡頭記錄下了扶貧工作隊和貧困群眾攜手奔小康的精彩瞬間。2018年4月13日,我參與脫貧攻堅的第32天:脫貧攻堅隊與益覺村的群眾同勞動,期間,第一書記蒙建骨的鬥篷歪斜幾次差點掉落,一旁的農婦見狀過來幫第一書記繫緊帽帶,兩人四目相對,信任喜悅之情自然流露。這個圖片解答了我心中長久的疑惑,駐村工作能換來什麼?從群眾的笑容中我看到了答案,真心能換真情!
  • 守初心紮實駐村幫扶 爭當脫貧攻堅先鋒隊——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
    原標題:守初心紮實駐村幫扶 爭當脫貧攻堅先鋒隊——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工作隊駐村扶貧工作綜述春發其華,秋收其實。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幹部灑下的辛勤汗水,化作了所轄32個行政村的華麗兌變。——過去「靠著牆根曬太陽」的貧困戶,紛紛種起了砂糖橘、百香果,學技術辦起了微型養殖場,到工廠當上了「上班族,不再「等靠要」。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 扶貧亦脫貧丨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駐村...
    餘江民入戶進行人口普查我是一名退伍軍人,現在是一名駐村幹部,2014年,由於退伍後沒有穩定收入,還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是我的扶貧故事,也是我的脫貧故事。   作為一名駐村幹部,我堅守初心踏實工作。在部隊,我將「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堅守駐村歲月 用情走好扶貧徵程|盤州市響水...
    我叫李旭,是六盤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選派的一名駐村幹部。一年前,我來到盤州市響水鎮楊柳樹村,開始了在這裡的駐村幫扶時光。和群眾拉家常、幫農村謀發展、為基層解難題……從組織安排我到楊柳樹村駐村那一刻起,我就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當成「村裡人」,把當地群眾當做「家鄉人」,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自2019年擔任楊柳樹村第一書記以來,始終把身子沉下去,把責任扛上肩,走近群眾、讀懂群眾、為了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十年扶貧,我被大家親切笑稱為「駐村釘子戶」|...
    我叫皮模權,來自息烽縣中醫院,現在是息烽縣鹿窩鎮大石頭村駐村工作隊成員。自2011年開始參加駐村幫扶工作以來,十年間參與了5個村駐村幫扶,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1年,我被單位派駐縣內永靖鎮上洪馬村,開始了自己的駐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