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粿 | 粿的靈魂在召喚,極致潮汕味是這條gai最靚的仔

2021-02-27 食有青年



炒粿,是潮汕地區常見的本土小吃,潮汕人對於這種粿的愛,可能是每天吃都不不厭的那種,這種小吃是用米粉漿薄層蒸熟晾涼之後,加進醬汁佐料,切條熱鍋翻炒,潮汕俗稱「炒粿」。隨著時代的變化,慢慢加入更多的食材,比如雞蛋,蔬菜,牛肉等等,變得更加惹味。

————「嗨,靚仔,吃炒粿不咯,地道潮汕味又直接打包走的那種」。

在廣州天河南一路,如果你聽到這樣的聲音,請不要驚訝,廣州製粿第一厰匠心製作打造,這裡擺了一個大攤,炒粿外帶專門店,畢竟要做這條Gai的靚仔,看logo其實有點《出彩中國人》的既視感,看來炒粿是有底氣的,就是代表潮汕,炒粿也出彩!

回到炒粿的廚房裡,發現炒粿用的粿已準備好了,是微微煎炸過的粿,每一塊都色澤金黃,食慾橫流,寬如餅乾的塊狀,而不是那種細又長的粿條哦。

熱鍋之後,第一時間放入粿翻炒,讓粿充分吸收熱量,爆發出來的食物靈魂,下一步放進搭配食材,更加入味。

炒粿看似簡單,但是掌握「鑊氣」,非一日之功,恕我直言,師傅不能太釋放自我,必要原則要遵守,猛火快炒,加料時間節奏,加油量精確都要講究,稍不留神肉片老,蔬菜脫水無甜味。

裝杯速度也是要快準狠,粿在熱板中多待幾秒,口感都會改變。

炒粿不僅外形是潮酷的,內心炙熱的出品也是一直保持的,炒粿菜單了解一下!五種風味:潮汕風味炒粿、黑椒牛蓉炒粿、印尼風味炒粿、芥藍沙茶牛肉炒粿、復古甜炒粿。

吃原汁原味,有滋有味。看加進的炒粿份量就知道,絕對夠一人份吃飽啊!加進雞蛋和蔬菜翻炒,那個香氣十分撩人。整個出品過程不到5~6分鐘,快速出爐,趁熱享受。

食慾滿滿一大杯,原味炒粿返璞歸真,想到最初的美好,是簡單樸素的樣子,去掉繁瑣,原來是這般的境界。

翻開粿另外一面,外焦內柔就是如此,露出白色的細皮嫩肉,因為保留了粿的原味,炒粿果然是有情懷的家鄉味搬運工。

匠心製作,香氣肆意,請給我安靜的五分鐘,等我吃完一杯炒粿再說。

是潮汕人喜歡的口感,牛蓉秘醬醃過,細碎好嚼,在路上或是外出就方便吃,廣州製粿第一厰的獨創炒制招式,讓黑椒牛蓉更相融,這份炒粿有了其獨特的味道。

出鍋瞬間,牛蓉的香氣也跟著熱氣撲鼻而來。


實在是超高人氣的風味,讓很多人手捧著就開吃了,剎那間,你不知道如何安放自己好吃的靈魂,在這裡聽粿的召喚吧。



要說到印尼風味,應該就是印尼桑巴醬賦予的東南亞風情了。用蝦,糖和辣椒加以烹煮熬製而成,鮮辣過人,內含海鮮的香味,小辣非常怡情,號稱「印尼老乾媽」。

印尼風味當然少不了海鮮大蝦來助興了,新鮮蝦仁,大快朵頤。粿已然入味,入口不會辣到大汗淋漓,但是味蕾就沒辦法抗拒。

潮汕朋友說,思念家鄉,就是思念沙茶醬的味道,特別是鹹蛋黃那種沙沙口感。沙茶醬炒粿一次,就相當於回味一次人間美味,沙茶醬用來爆炒粿,口味香醇,牛肉鮮嫩多汁,爆好吃!

午餐吃的就是這款口味,上班的時候還一直咽口水,因為回味啊。芥藍炒出廣東人愛的味道,清爽不膩。

這份小編zui愛,必須再外帶一份,致敬潮汕味。

從認識炒粿專賣店起,我就知道有一種甜,叫做「潮汕復古甜」,不要說我天真,是細膩的白砂糖,連續三次不同時機加進去炒粿裡面才能有的味道。

在炒制和裝入杯子的時候,三次加進白砂糖,就是為了讓每一層的粿條都能均勻得到糖分的滋養,如果是太甜了,也有可能是你真的太甜了。

今月份的甜蜜被你承包了,倍感欣慰,畢竟是你的甜讓我知道,世界有有多一份情懷在。

下單之後,可能你最期待就是這個小窗口了。當粿炒制完畢,店員會從這裡給你呈上熱乎乎的炒粿。

特別設計的外帶包裝,潮酷的很,外帶盒子非常拉風,提手部分還是復古收音機的畫面塗鴉,難怪提著盒子都是一道潮流風景線。

隨時隨地一起分享,握手部分夠長,方便抓起,不抖不晃,好好吃粿。

只要帶的出去,不論包包,這個時尚的打包提盒,也是2019入夏以來,新款潮流,還真的能「當飯吃」。

打開杯子下面的隱藏盒子,不僅裡面有溼紙巾,牙籤等貼心小配件,還有抽獎券,不定時抽獎福利,老闆真是很會耍小心機呢。

炒粿店是採用小程序點餐的模式,手機點餐,不用排隊,到店即可取走享用哦。小編還是要敲重點~炒粿要趁熱吃哦。那口感,那風味無須等到,馬上享用才最好。

沒有一份炒粿,胃失去靈魂


END.

炒粿·廣州製粿第一厰

外帶專門店
地址:廣州天河南一路100號之102A(正佳廣場南門奈雪的茶馬路對面)

交通指引:近地鐵APM線天河南站A出口步行300米

營業時間:10:30-22:30 

本期內容製作青年團隊

攝影、文字oly



 感謝看到最後 

今日頭條:食有青年oly

大眾點評:oly927

新浪微博:食有青年

小紅書:食有青年

微信公號首發

 合作&投稿添加主編微信:linjimmy001

 後臺回復【入群】,美食群每晚放毒

相關焦點

  • 文昌東閣粿仔:「小粿仔 大養生」
    為了感謝鄉親,主人家要用細米粉製作一些可口的粿仔。因為來看孩子的人較多,主人家往往人手不夠,鄰居們就會主動幫手,漸漸形成了全村人做粿仔,全村人吃的習慣。儘管舊時關於「孩子出生12天後外人才能看」的迷信早已不存,但是做粿仔招待全村人的習慣在文昌的一些村落仍保留至今。文昌作協編寫的《文昌市情走向文明昌盛》一書中記載:東閣粿仔最出名。
  • 庵埠這家37年老字號炒粿店,一口品出神級炒粿!
    說到妹仔炒粿這家老店就厲害了從老廣播站到龍橋路37年間經歷了兩代人多傳承只為堅守原汁原味的正宗潮汕炒粿烏黑髮亮的老鼎,煎至兩面金黃的粿仔,爆香的菜脯粒蔥珠,當油與配料完全滲入生粿時,香味四溢,起鍋的炒粿色澤飽滿,令人垂涎欲滴。
  • 用杯裝的潮汕炒粿,聽說還能抽口紅
    ,以大紅色為主,薑黃色為輔的店面明晃晃地扎在路邊,讓人很難不注意到它包裝也不走尋常路,除了誇張又和諧的撞色外,這裡的炒粿居然還是杯裝的,拍起照來還挺上鏡就連打包裝置也跟市面上的各種茶一樣,總有種杯裡裝著某種茶飲的錯覺,拎著它們,我感覺我就是這條gai上最靚的女
  • 東閣粿仔
    而說到文昌小吃,東閣粿仔一定繞不過去。在文昌各地的酒店、老爸茶店和街頭的大排檔裡,都少不了東閣粿仔的身影。這一天,村裡的鄉鄰都來探望娃娃和新媽媽,表達最美好的祝福。按此傳統,為表感激,主人家要用細米粉製作一些可口的粿仔來招待鄰裡,人手不夠時,鄰居們都會搭把手,漸漸演變成了全村人搓粿仔、煮熟同吃的習慣。如今,舊時關於「孩子出生12天後才能見外人」的風俗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做粿仔招待客人的習慣在文昌的一些村落仍保留至今。製作粿仔的原料主要有大米、紅糖、生薑等。
  • 粿說
    粿品大致可按口味分三類,其一為純米漿製成,其二是鹹粿,與之相反則為甜粿。粿仔條保持了稻穀的原始滋味,既可為主食,也可當零嘴。夏天口中作苦,無甚愛吃,興起時買回粿仔條,蘸了醬油,權當米飯吃一天。粿仔條與西安涼皮、廣東腸粉頗有相似之處。制粿條屬精細活。過去,小城人多用石磨,磨出的米漿濃稠且細膩,上蒸屜,拉平,徐徐炊之。
  • 「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魚粿牛肉粿」——潮汕粿大全
    而這一切要源於: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地區遷至潮汕地區,由於祭祖先需要用麵食來做果品,然而南方不產小麥,故以米食做果品,這才有了「粿」。「無工做幼粿」、「鬢歪歪做無雅粿」這些俗語都表現了「粿」的精細考究,小編整理了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粿品。紅桃粿作為粿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紅桃粿」也叫「飯粿」,大多下香菇,蝦米,花生,有鹹有甜,有專門的形狀模具,可蒸,或蒸後再煎。因為節日裡,需要上貢,紅色顯得吉祥,白飯粿只用來吃。
  • 來回4小時,就為了一碗搓了40年的粿仔糖水...
    粿仔的製作要從一天的早上開始,為了保持粿仔滑嫩的口感,需選用本地的當季大米,洗淨後浸泡一個小時,使大米充分軟化,然後放入機器碾壓成米漿。  洗淨後的河沙也是一種很好的工具,加熱後用來炒制花生,沙子可以隔絕花生與鍋,避免炒糊,又能包裹住花生充分加熱。因為不用油炸,炒熟後的花生少了油膩感。
  • 同安小吃——碗仔粿
    碗仔粿是同安人氣最高的特色小吃,也是老同安開啟一天的特有方式。
  • 潮汕 甜粿 芋條 菜頭糕 馬鈴薯糕 菜頭條
    潮汕 甜粿 芋條 菜頭糕 馬鈴薯糕 菜頭條
  • 母親的味道——草仔粿
    每年的清明節前夕,母親都必將忙上幾天時間,忙乎著做米粿——草仔粿或糯米餈甜粿。做草仔粿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是項耗時而繁瑣的「工程」。接下去就可以包餡料做成一個個的草仔粿了。糯米餈甜粿包草仔粿的餡料,一般有花生料和豆沙料兩種,由於眾口難調,一家老少十多人,有的愛吃花生餡料,有的愛吃豆沙餡料,所以母親乾脆準備了兩種餡料,可以任我們選擇。當然,這得麻煩了許多,但是母親樂意這麼做。
  • 「老闆,一個碗仔粿,加辣!」老街上的碗仔粿,吃不吃的到就看你了!
    總是出現在街頭巷尾的碗仔粿,可以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閩南小吃,巴掌大的小碗,小竹篾一挖,各種醬料一碼上,當零嘴兒解饞,或是早餐、下午茶,蹲坐在路邊吃上幾個,似乎最對胃。要說這碗仔粿,在廈門的不同地區,甚至是不同攤子,口味都有自己的特色,好料菌發現,在翔安吃到的,都少不了加入米糊,很是特別。
  • 潮汕經典美食:普寧粿肉
    廣潮福潮汕粿類【記憶潮汕味】潮汕傳統粿品新品潮汕粿肉 潮陽鱟粿 豬腸脹糯米 紅桃粿鼠殼粿 無米粿 燒賣蝦餃 筍粿 水晶粿【糕粿】桅粿 甜粿 菜頭糕 芋粿 馬鈴薯粿 土豆糕韭菜粿 筍粿潮汕經典小吃新品【薯粉皮韭菜粿  筍餃】餡料充足 慢火油煎  粿香酥脆
  • 潮汕人的「粿」,是怎樣一個神奇的東西?
    樸仔粿「樸仔粿」大多是清明時候出,時節食物。用樸籽葉榨的汁做的,其實就是樸籽饅頭吧~不過有一個植物的香氣。粿汁這東西太容易讓外地人當粿汁就是果汁,誰知道上來的是一碗冒熱氣的湯水,浮著白白的像麵條的東西。夾起一筷子,是介於米粉和麵條之間的味道,沒有太多調料,嘴裡留下一腔米香。不過,最令人難忘的是粿汁上的滷汁和滷味,讓讚不絕口。
  • 雞屎藤粿仔的季節來啦~
    昨天是農曆七月初一,在海南民間有吃雞屎藤粿仔驅邪氣保平安的風俗,傳說在這一天,吃了雞屎藤粿仔,就會平平安安。記者上午在銀海路雜糧一條街看到,前來品嘗雞屎藤粿仔的顧客絡繹不絕,各小吃店人頭攢動。黑龍江遊客王秀芹前幾天剛和老伴過來瓊海看小孫子,剛好碰到海南的這個地方習俗,作為瓊海人的兒媳婦一大早便帶著老兩口過來這裡品嘗瓊海有名的小吃——雞屎藤粿仔,也順便為老人祈禱平安。
  • 南方,到底有多少粿粿粿粿粿粿?
    主料除了大米,還包括以薯類、芋類製成的食物,平時食用的有主食、有點心,最耗時費力的「粿」,直到年節時才會出現。攝影/許路遙,圖/圖蟲·創意 粿條和粿汁丨葷素湯炒都可口 哪裡人是「吃粿」專家?潮汕人民一定覺得自己最有發言權。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接著她便用一竹板子,將蒸熟成片狀的粿皮,從四周的角劃開,「銅盤」的粿劃成長方形的三條用手拉出,把又薄又軟、晶瑩剔透熱汽騰騰的粿仔,披於「竹囊椅」上。就這樣一出一入鼎一撒粿,迅速乾脆利落,且一刻也容不得歇息,片刻工夫便在「囊椅」裡面擱成了厚厚的一疊粿仔,再於上面炊上一面紅色的粿條,一疊疊拜神祭祖的粿仔就這樣大功告成了。然後,便是蒸發酵粿,蒸魚,蒸雞鴨、蝦卷、卷張、豬肉等的,忙得滿頭大汗,不亦樂乎!
  • 潮汕粿類逐個數,從粿中讀懂潮汕文化!
    而這一切要源於: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地區遷至潮汕地區,由於祭祖先需要用麵食來做果品,然而南方不產小麥,故以米食做果品,這才有了「粿」。「無工做幼粿」、「鬢歪歪做無雅粿」這些俗語都表現了「粿」的精細考究,小編整理了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粿品。紅桃粿作為粿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紅桃粿」也叫「飯粿」,大多下香菇,蝦米,花生,有鹹有甜,有專門的形狀模具,可蒸,或蒸後再煎。因為節日裡,需要上貢,紅色顯得吉祥,白飯粿只用來吃。
  • 【漳州傳統風味小吃之二十六】煎臭粿,以大米為主料的粿!
    臭粿原名菜頭粿,是以大米為主料的粿,在製作時加進了白蘿蔔汁或是黃豆,因蘿蔔在漳州方言裡叫「菜頭」,與「臭頭」諧音,便演變成了「臭頭粿」,簡稱「臭粿」,菜頭粿反而沒人叫,只有在寫文章時才會寫上。加進了白蘿蔔汁或是黃豆做出來的粿才會白而透明,軟韌適中且帶Q,煎後表皮才會酥脆。現在市面上的「臭粿」基本上都已經沒有加進蘿蔔了,而是用黃豆,菜頭粿已名不副實。雖然臭粿可煮湯,但用煎的則更好吃。
  • 【廈門美食】同安碗仔粿,舌尖上的鄉愁
    同安小吃眾多,最具特色的當屬碗仔粿。同安做碗仔粿大都家庭作坊,祖傳秘方,小本經營。
  • 梅林菜粿,裝著客家人最愛的那些味道,一份只賣5元!
    如果說這家店是靠一個梅林菜粿開起來的,你可能不信,但事實是,它家的菜單上,粿類就佔了一半...×× 南瓜粿 ××店長首推薦的南瓜粿,一整個黃燦燦的很有惜神,是所有粿裡面最靚的仔了。平時吃粿仔的時候,只要有它在,口感一定加持,這作為菜粿的餡料,吃起來可真的是一口一個卡蹦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