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戰神」薛嶽,海南島戰役後隨蔣介石臺灣,晚年過得如何?

2020-12-23 縱觀歷史2020

回顧抗日戰爭時期,國軍高級將領中在對日戰爭中取得大勝的高級將領不多,但薛嶽絕對算得上一個。作為抗日戰爭時期長沙戰役的總指揮,薛嶽自創天爐戰法,多次會戰中殲滅日本軍隊十萬人,這是在抗日戰爭中少有的大勝利,對之後的抗日戰爭格局影響非常大。

薛嶽早期考入黃埔軍校,跟隨孫中山打天下,擔任過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第三營營長等職務,有著粵軍「三劍客」之一的稱號,其中另外兩個分別是張發奎和葉挺,都是後來聲名赫赫的大人物,可見這個「三劍客」是非常有能力的人。

薛嶽的抗日戰爭功績自然為我們熟知,但是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的解放戰爭中,薛嶽的表現著實讓蔣介石失望。對付日本入有一手的薛嶽用他的戰術來與我軍交戰,沒有討到一點便宜,抗日戰爭的常勝將軍,戰神,在解放戰爭時期可以說是多次吃癟。

如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山東戰場上,當時薛嶽擔任了徐州「綏署」主任,在蔣軍企圖佔領山東,南北會師的方針下,薛嶽可以說是損兵折將。此戰旅長戴之奇兵敗自殺,馬勵武等被我軍生擒,蔣軍整編26師被殲滅。從薛嶽坐鎮徐州以來,蔣軍在山東戰場上半年內連戰連敗,引起了黨內很多人士不滿。蔣介石也對薛嶽的指揮無能非常氣憤,不讓他當徐州「綏署」主任了。

從薛嶽擔任徐州「綏署」主任與我軍交戰的半年,可以說當時形勢還是敵強我弱的狀態下,其兵力和武器都是薛嶽佔據了很大優勢,但是面對內戰戰神粟裕,薛嶽在抗日戰爭時候的那一套顯得有點不好使,多次中了粟裕的圈套。這不僅給內戰初期的蔣軍在氣勢上輸了一陣,而且嫡系部隊被消滅對蔣介石來說也是一個沉痛的打擊。

薛嶽因為山東戰場的失利,蔣介石對他可以說是失望透頂了,此後的兩年內薛嶽手裡沒有兵權,擔任一些參軍長等虛職,逐漸淡出了一線戰場,直到1949年薛嶽在廣州上任,海南戰役爆發前,薛嶽可以說是有段時間沒有打仗了。

薛嶽在1949年重新被蔣介石啟用,但是此時國共之間形勢已經不能比了,不是薛嶽能挽回的局面。從薛嶽上任廣州後,他精心布防的廣州防禦很快就被瓦解,隨後退往了海南島。在海南島上薛嶽又是大動幹戈了一番,在全島設置了三條防線,還自已命名為「伯陵防線」,但最終沒能阻止我軍佔領海南。

薛嶽敗退臺灣後,蔣介石父子對他十分尊敬,雖然手裡沒有實權,但也沒有被為難,讓他當了戰略顧問等職務,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但是在蔣介石父子雙亡後,薛嶽的日子就有點難過了,由於拒絕了李登輝對憲法提出的改革,讓薛嶽在臺北住的房子經費被取消了,也就是說薛嶽不花錢就沒地方住了,晚年過得十分清貧,一直到1998年5月3日薛嶽才病逝,享年103歲。

縱觀薛嶽的一生,他從北伐名將到抗日名將,其主要成就是在對日戰爭中發揮出色,長沙戰役可以說是薛嶽一生最光輝的時刻了。在內戰期間由於派系不同,薛嶽在為蔣軍效力期間屢戰屢敗,從抗日名將到內戰敗將,這其中的落差不免有點大了。

相關焦點

  • 「戰神」薛嶽,渡海戰役後追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提到薛嶽,他最著名的功績就是四次長沙會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薛嶽被蔣介石任命為19集團軍總司令,他先後指揮與參加了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等戰役,成功阻止了日本人南下的步伐,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三個月內佔領中國的妄想。1938年,薛嶽擔任第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第二年薛嶽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開始指揮長沙會戰。
  •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3位國軍將領逃往臺灣,都是誰?
    1949年,隨著渡江戰役拉下帷幕,國軍敗局已定,剩下的殘兵敗將大都逃往臺灣。不過,不死心的國民黨政府,在海南島集結了重兵,企圖實施所謂的「光復大陸」計劃 。1950年,為解放海南島,我軍發動了海南島戰役。
  • 金門戰役我軍9086人幾乎全部犧牲,海南島戰役如何讓薛嶽不堪一擊
    金門戰役,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我軍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僅僅派三個團渡海出戰,激戰三晝夜後,最後9086人幾乎全部犧牲,這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最大的一次失敗。
  • 1950年,海南島戰役,韓先楚用木帆船撕破了薛嶽的「伯陵防線」
    海南島是我國的第二大島,1950年,這裡發生了解放戰爭時期最後一次主要的戰役,這場戰役就是解放海南島,它的勝利有兩方面深遠的意義,一是徹底打破並摧毀了蔣介石把海南島變成「第二個臺灣」的夢想;二是使抗美援朝如期打響。下面,我們一起回顧這一段早已被淡忘的歷史,感受一下當年「跨海搶灘登陸戰」的驚心動魄。
  • 「戰神」薛嶽名震抗日戰場,為何守不住海南?真相令人感慨萬千
    被稱為國軍「戰神」的薛嶽,相信大家一定對薛嶽這個名字非常熟悉,一提起他就會想到他在抗日戰場上所做出的巨大貢獻,真的,當年日軍真的是被薛嶽嚇到了。《天爐戰法》的確是薛嶽自創的極佳戰法,曾在三次長沙保衛戰中大發雷霆,使日軍連薛嶽的名字都聽不見,可為什麼這樣一個人卻在解放戰爭中默默無聞?
  • 「戰神」薛嶽,為什麼打不過粟裕?
    抗日戰爭中參加淞滬會戰,指揮了武漢會戰、徐州會戰、四次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時有抗日「戰神」之稱,被認為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後在1950年的海南島戰役中任海南防衛總司令,戰役失敗後撤退至臺灣。1998年5月3日逝世,享年103歲。
  • 一代抗日名將薛嶽的晚年生活如何?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將領,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抗日名將薛嶽的故事,以及他的晚年生活。薛嶽將軍,出生於廣東韶關,在保定軍校畢業後,就加入了國民黨,在戰場上,有勇有謀,屢立奇功,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
  • 他是一代抗日戰神,殲滅14萬日軍,晚年卻因交不起房租被告上法庭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當初的英雄薛嶽在多年之後卻過上了悲慘的日子,到了晚年的時候甚至連房租都交不起。薛嶽,原名仰嶽,字伯陵,客家人。薛嶽是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薛嶽曾在抗日戰爭中取得多次對日作戰勝利,被認為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
  • 平津戰役後,兩位國軍將領成功逃走,最後蔣介石如何對待他們?
    這場平津戰役可以說是非常有戰略性的一場大型戰役,它的勝利最終讓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業大城市天津重新回到了我們人民的手中。而當時的傅作義將軍其實就是在這場平津戰役種宣布和平起義的,其實在平津戰役之後,有兩個國軍將領成功的逃走了,而且都是中將級別的高官,一個是國民黨第九兵團司令石覺,另一個是華北剿總副總司令的李文,這兩個將領在看到傅作義居然宣布起義,為此就急忙的拋棄自己的部隊選擇了逃跑,不然到時候確實是很可能要被我解放軍給俘虜了。
  • 韓先楚獻計解放海南島,卻無奈放跑了薛嶽,粟裕攻臺因此再改戰術
    在成功渡江後,三野直下南京,以一部配合山東部隊解放青島,主力則在副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的率領下繼續面向東南,直逼蔣介石的棲身之地。當然,蔣介石的美夢只是暫時的,他所寄予厚望的「三島戰略」在誕生之初就面臨破產的威脅。粟裕對蔣介石的部署「甚為滿意」,越是分兵,越有利於解放軍各個擊破。在粟裕制定的作戰部署中,三野計劃放過舟山,直取臺灣,先難後易則可一戰而下。
  • 抗日名將薛嶽103歲去世,他的3位漂亮妻子,都過得如何?
    薛嶽一生中娶過三任妻子,並且各個樣貌出眾。由於有過三段婚姻,所以薛嶽孩子很多,一共有九個兒女,但是這些子女最後都沒有在他身邊,那麼他的這三任妻子最終結局如何呢? 1947年方少文病逝,她和薛嶽感情深厚,一共育有五個子女。妻子去世三年之後,薛嶽遇到了譚幸申,兩人在臺灣登記結婚,讓人詫異的一點是,兩人年齡差距極大,薛嶽整整年長妻子三十歲。雖然年齡差距大,但是兩人婚後生活幸福,譚幸申生育了四個孩子。令人惋惜的一點是,兩人結婚四十多年後,譚幸申也因病去世。
  • 薛嶽在抗日戰場操作猛如虎,為什麼在解放軍攻勢下守不住海南島?
    長沙會戰之時,薛嶽將軍和國軍將士是為民族存亡而戰,是為保家衛國而戰,將有必死之志,士無貪生之心,這樣的士氣之下自然能夠將軍隊的戰鬥力徹底發揮出來。在這同時,薛嶽的國軍並非是孤軍作戰,此外還有其他戰區的國軍予以配合,湖南特別是長沙地區的百姓全力支援,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薛嶽佔據了「天時」「地理」「人和」,當然就有了極大的取勝機會!
  • 金門戰役慘敗後,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過得怎麼樣?
    在臺灣指揮的蔣介石下了死命令,他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金門。起初,金門總指揮乃是蔣繫心腹湯恩伯,在電話中,老蔣語氣強硬,態度懇切。後來,副將羅卓英向湯恩伯推薦了胡璉,最終四萬多國軍防守金門島,他們星夜趕工,構築了密集的碉堡,挖掘了大批壕溝,還增加了配合的支援部隊。
  • 他是日軍都敬佩的戰神,晚年只有幾間小平房,還要支付高額房租
    實際上,在抗日戰爭中,雖然我軍在後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國軍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抗戰時期,國民黨軍官中湧現出了很多愛國將領。他們雖然身處蔣介石集團,但是在祖國受到外族入侵時,依然心繫百姓,而且能力超群。薛嶽將軍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位,他是公認的國軍當中最會打仗的軍官之一。
  • 天爐戰法在長沙打退日軍三次猛攻,為何在海南島,卻一敗塗地
    (薛嶽) 抗戰結束後,氣數已盡的國民政府在撤離大陸前,將死守海南島的重任交給了戰神薛嶽,希望能保住這座海島,和臺灣互成犄角之勢。為此薛嶽制定了伯陵防線,打算以天爐戰法取得海南島戰役的勝利。 但結果卻另令他失望,面對我人民軍隊的凌厲攻勢,天爐戰法威力全失。在苦苦支撐五個多月後,薛嶽只得帶殘部逃往臺灣。 在三次長沙保衛戰中取得對日大勝的天爐戰法,為何在卻守不住解放戰中的海南島呢?
  • 解放戰爭末期,逃去臺灣的5位國軍上將,後來怎麼樣了?
    曾獲得過美國杜魯門總統的自由勳章,抗戰期間,他指揮了4次長沙會戰,獨創「天爐戰法」,重創日軍,從而獲得「戰神」的封號,他也是抗戰期間殲敵最多的名將。 如此名將,到臺灣以後混得如何? 薛嶽的部隊,1950年才從海南島撤退到了臺灣的。
  • 薛嶽由「英雄」變成「狗熊」,只因他輸光了蔣介石的這支精銳!
    薛嶽為什麼造成這種狀況呢?不是他主動退出而是因為他連打大敗仗,比蔣介石擼了官。這事兒發生在1947年前後,史稱魯南戰役。 魯南戰役中,薛嶽丟了兩個師,更令蔣介石生氣的是,把他的機械化家底——第一快速縱隊給報銷了。於是蔣介石派總參謀長陳誠坐鎮徐州督戰,實際上就是把薛嶽給架空了。不想,陳誠的表現比薛嶽還要差。由於他和蔣介石的瞎指揮,第二綏區李仙洲集團在萊蕪被全殲,喪師失地。蔣介石面子上過不去,就拿來薛嶽替罪羊。3月3日,蔣介石以「指揮無力,名聲低落」的罪名撤了薛嶽的職。
  • 廣西戰役,3個國軍高級將領趁亂逃脫,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2月,廣西戰役爆發,負責守衛廣西國軍將領的是「小諸葛」 白崇禧,而我軍第四野戰軍擔任此次進攻任務。白崇禧眼看大勢不妙,他提前逃到海南島,另外還有3個高級將領趁亂逃脫,那麼這3個國軍將領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 國軍悍將薛嶽,抗戰功績遠勝張靈甫,為何在網上的名氣不如後者大
    抗日戰爭時期,薛嶽作為國軍第19集團軍的總司令率部在淞滬會戰、長沙會戰等戰役中視死如歸,奮勇殺敵,其自創的「天爐戰法」,更是一舉殲滅日軍數十萬,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抗日名將。而此時的張靈甫只是國軍一團長,其老上級王耀武也只是薛嶽的下屬。值得一提的是,這樣完全不具備可比性的兩個人,為何薛嶽在網上的名氣大不如張靈甫呢?原因有三。
  • 1949年國軍敗退,為何非要守臺灣,而不是去守海南島
    1947末開始,雙方的實力開始迅速逆轉,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國軍精銳就被解放軍消滅掉,而消滅國軍的解放軍中,又有百分之七十是從國軍戰俘或者起義部隊改編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