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日記:西哥的方艙初體驗

2020-12-23 人民湖北

「怎麼診療?生活方便嗎?閒暇時間幹啥?」

「都挺好,越來越好。」

2月17日,面對我的三連問,大花山方艙醫院17A號病床的西哥(化名)如是說。

「兩樣水果都是愛」

西哥(化名)作了一個加油的手勢。(受訪者供圖)

檢測結果雙陽性,2月1日,西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並被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收治。隨著症狀轉輕,2月14日,西哥成為首批轉入大花山方艙醫院的患者。

大花山方艙醫院分5個病區,西哥所在的病區由天津醫療隊接管,目前住了92名患者。早上6點,醫護人員會給每位患者測量體溫和血氧。清晨、上午、下午、晚上,每天這樣的檢測有4次。早八點和下午兩點半,醫護人員還會查房問診。有些年紀偏大或患有高血壓病症的患者,還要接受血壓監測。

「不同情況,當然有不同治療方案了。」西哥說,在方艙醫院,絕大多數患者採用中藥治療,1號方、2號方、4號方等,病人狀態以及治療階段不同,用的藥也不同。每天早、晚飯後,西哥都會拿到2號中藥袋。

「不只是專業、負責,昨天,天津醫療隊特意為每一位患者準備了兩種不同的水果。擱在平時,這可能沒什麼,但現在不一樣,兩樣水果都是愛,實實在在的關愛。」西哥說。

出院剪頭談戀愛

「儘管這兒很暖和,醫院還是給我們準備了羽絨服。不僅睡得好,吃得也好。一日三餐葷素搭配,再加上水果或酸奶,比在家吃得都健康。」一說起夥食,西哥那興奮勁兒,仿佛忘了自己還是住院就診的患者。

醫護人員組織患者運動。(受訪者供圖)

方艙十二時辰,也不只診療、用餐和睡覺。閒暇時間,醫護人員會組織大家打打太極拳、練一段八段錦或者做一套呼吸操。「相比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方艙醫院中,焦慮少得多。」西哥說。

開水機旁添了微波爐、電視機、充電寶,尤其是新安置的圖書角更是深得西哥喜愛,「閒著也是閒著,翻翻書權當『充電』了。」

大花山方艙醫院圖書角。(受訪者供圖)

西哥這麼說,但我知道,他閒不住。

55歲的熊大媽,是西哥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住院時同病房的病友。熊大媽血氧飽和度低,呼吸困難,一直戴著呼吸機。

見熊大媽行動不便,以及護工緊缺沒人陪護,西哥主動每天幫她打開水。有時候,白天熊大媽睡著了,西哥也幫忙盯藥瓶——藥水打完趕忙呼叫護士取針換藥。

轉病房前,熊大媽非要加西哥微信,轉頭就給他發了1000元,說是「感謝」。「都是舉手之勞,您和我父母年紀差不多,這是晚輩應盡的責任。」西哥謝絕了她的好意。

採訪中,我問西哥出院後最想幹什麼。「先去剪個頭,然後,爭取找個女朋友。」雖然隔著口罩,但我知道,西哥一定在笑。

(責編:張雋、關喜豔)

相關焦點

  • 礄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方方武漢日記是不是該封筆了?
    武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之所以被稱為武漢市標誌性事件,其意義就在於它標明武漢新冠肺炎患者不論是確診還是疑似病例,都在下降。尤其是那些曾經翹首以盼等待收治治療的人員已經屈指可數,或者說已經不再出現了。因為,隨著礄口武體方艙醫院的休艙,據新華社報導,另一家方艙醫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同一天也有大規模治癒患者出艙,多達132人。
  • 新聞調查丨「方艙日記」後 她再一次記錄下「甦醒」的武漢
    3月4日下午兩點,經過22天的全封閉治療,楊晶走出了武漢江岸方艙醫院。在這22天裡,她用獨特的患者視角,記錄方艙內的點點滴滴,匯成了一本「方艙日記」。經過14天的隔離,她回到了家,而此時的武漢也正在漸漸「甦醒」。
  • 《武漢日記》:首部新冠肺炎治癒患者的日記,看得眼淚不自覺落下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武漢日記》這本書中說的這一幕,瞬間就眼淚來了。好像是很平常的一幕,但是有過特殊時期共同經歷的人,看起來就特別感動。上面說到的「我」是黎婧,她是新冠肺炎治癒患者,在方艙醫院住了12天。
  • 武漢日記:終於見到了東西湖方艙院長的真容
    3月8號,來到武漢的第34天。今天是東西湖(客廳)方艙醫院「關門大吉」的日子,他們在早上召開了最後一次晨會。我在現場採訪了東西湖方艙醫院章軍建院長。東西湖方艙醫院此次實現了「三個零」的目標:醫護人員零感染,患者零死亡,出院的患者零召回。章院長在晨會上,由衷地對所有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和肯定!然而,院長也提出,警鐘長鳴,「衛生安全、健康安全應該成為我們國家安全非常重要的部分」。通過這一次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信我們政府和公眾,會更加重視衛生健康安全。
  • 在方艙22天寫下1.7萬字重生日記:「醫療隊員比我孩子還小,我要去...
    記者金振強 攝長江網訊(記者黃琪) 「方艙醫院裡大家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我的無數感激和感動都記錄在這些日記裡。這是我的重生日記。」 63歲的武漢大叔王金龍是江漢方艙醫院第999名康復者。在方艙治療期間,他寫下1.7萬字日記,記錄他和病友們治癒出院的點點滴滴。5月9日,王金龍正在細心整理自己的方艙日記,有些存在他記憶裡不能忘卻的故事,他想潤色得更精彩,更感人。
  • 方艙戰士口述日記Day.14|魯鄂之間的隔空擁抱
    方艙醫護戰士 吳明豔口述日記2020.03.07 周六在健康人眼裡,方艙醫院是個神秘的地方,可在醫護人員和患者們眼中,這裡就是戰場。為了讓大家更深入了解方艙醫院裡的戰鬥情況,經駐守漢陽國博中心方艙醫院的山東援鄂醫療隊同意,從2月23日開始,我們通過武漢廣播五套頻率,武漢廣播官方微信公眾號「武漢之聲Han News」以及武漢廣播五套頻率的微信微博,獨家推出反映方艙醫院醫療人員戰鬥生活的「方艙戰士口述日記」,今天推出第十四期——「魯鄂之間的擁抱」。
  • 武漢封城日記|第三十七天
    很多人說希望可以把這些日子的封城日記出版,但是就現行的圖書審查制度而言,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包括線上電子渠道,都是絕無機會的。  武漢的天氣開始變得陰沉起來,厚重的雲層浮在樓宇上空,抹掉了光線的色彩和細節,連草木都被蒙上了灰塵般的網罩,蕭索侘寂。  每天打開美團和餓了麼的界面,都有一種在遊戲裡開箱子的體驗,不知道會有哪些店正在營業,如果出現在列表裡的恰好有自己喜歡的店,那便不亞於抽出了一張SSR的驚喜感受。
  • ...武漢方艙醫院變回體育館了!曾作為方艙醫院的武漢體育中心,今天...
    【武漢方艙醫院變回體育館】10月1日,國慶遇中秋,武漢方艙醫院變回體育館了!曾作為方艙醫院的武漢體育中心,今天首次恢復對外開放,運動場地全部約滿;當日3.75萬名遊客到黃鶴樓登高望遠。
  • 「生命之舟」終達彼岸|武漢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武漢體育中心...
    2月5日,首批方艙醫院緊急投入使用3月10日,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休艙安全「擺渡」1.2萬餘名新冠肺炎患者後武漢16家方艙醫院全部結束「航程」30多天,一個個「方艙」就是一艘艘承載希望的「生命方舟」從「開艙」到「休艙」我們跟隨攝影記者的鏡頭近距離感知那一艘艘「生命方舟
  • 武漢連夜搶建的「方艙醫院」,到底是啥?
    武漢連夜建了3所方艙醫院」分別是洪山體育館(800張床位)武漢客廳(2000張床位)武漢國際會展中心(1000張床位)隨後「方艙醫院」擴容至11家接診床位超過10000張01「方艙醫院」什麼是「方艙醫院」請先看科普圖片看到武漢的
  • |武漢|施煜程|方艙醫院|劉思遠|華雨辰|倪珍佳
    90後音樂老師在方艙醫院當起了播音員這段播音的聲音來自90後武漢姑娘華雨辰她是武漢鋼花小學的一名音樂老師卻在方艙醫院當起了播音員用她的聲音溫暖著病患她究竟為何與方艙結緣?準備正式收治病人於是,華雨辰又瞞著爸媽去方艙醫院當播音員三天一個班,跟橋上的測溫工作正好可以錯開排班為防止感染,播音的小臺子搭在與病房一牆之隔的過道裡桌子幾十公分高擺上電腦、架上話筒人往小塑料凳上一坐方艙醫院內的播音就開始了除了日期、
  • 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
    (抗擊新冠肺炎)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中新社武漢2月22日電 題: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中新社記者 夏春平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封城」中的武漢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世人關注,著名作家方方每天一篇的「武漢日記」也因此走紅網絡。
  • 方艙醫院抗「疫」日記:背上的「徐州」二字閃爍著光芒
    方艙醫院主要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千萬不要因為一個「輕」字就低估醫護工作的辛苦。為了讓更多患者儘快康復出院,提高診療效率,醫護人員無不盡心竭力、真情付出。這其中就包括江蘇省第五批援湖北醫療隊中的徐州醫護們,他們的工作地點為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進艙就像是一場戰鬥,恨不得手腳並用2月15日,張朋磊第一次進艙工作。
  • 武漢「方艙模式」形成始末:院士建議方艙醫院未來可國標化
    2月3日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一日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新增確診病例首次破千。在隨後的17天裡,這一數字高企在四位數。而方艙醫院也按著一天半一所的節奏不停新建。3月10日,武漢新增確診病例大幅下降至17例,當日,方艙醫院全部休艙。
  • 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休艙
    中國日報3月8日電 3月8日,工作人員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裡清理垃圾、消毒。當天下午,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送走最後一批13名患者,正式休艙。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從2月12日下午4點正式開始收治患者,至3月8日休艙累計收治病人1056人,累計治癒出院875人,累計轉院181人,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患者零病亡、零回頭。
  • 武漢方艙恢復火爆賽場
    【一組對比圖見證方艙恢復為火爆賽場】今年2月,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武漢體育中心籃球館被快速改建成方艙醫院,用於收治輕症新冠肺炎患者。2月12日下午4點,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正式開始收治患者,至3月8日休艙,累計收治病人1056人,累計治癒出院875人,累計轉院181人,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患者零病亡、零回頭。
  • 【武漢日記】我們素昧平生,但都在「方艙醫院」通宵準備床位
    2月3日晚,武漢市連夜建了三所「方艙醫院」,分別是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專門收治輕症患者。束凡不是武漢人,春節前夕為了和家人團聚才來到武漢過年。2月3日晚上,常年做志願工作的爸爸在微信群裡看到需要志願者消息,父女兩人第一時間一起來到洪山體育館。武漢人向明年前早早把爸媽送回老家,自己卻留在了武漢。疫情發生後武漢私家車的禁行,他靠騎電動車給武漢的各種朋友送物資,看到方艙醫院需要志願者的信息後,他騎了一個小時的電動車達到洪山體育館。
  • 方艙,載著生命與熱愛抵達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3月9日晚,武漢方艙的「最後一夜」。「剛開始讓我們多少有點想躲避的地方,突然間讓我們感覺到留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華山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總指揮馬昕說,這天晚上,由武漢洪山體育館改造而成的武昌方艙醫院裡,醫護人員比病人還多。大家互相祝福,互道珍重,合影留念,希望留住這一刻的記憶。
  • ...疫」日記」連線支援武漢隊員:「今天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2 月 11 日,記者連線了安徽省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內科護師孫林杉,回憶起這兩天在方艙醫院工作的故事,她告訴記者,自己受到了一份從朋友那裡來的特別的禮物。日記:2 月 11 日今天是來武漢的第八天,今天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我的一位朋友在得知我在方艙醫院進行支援後,給我畫了一份畫。
  • 一位檢察官的日誌,記錄一對環衛工夫妻的方艙痕跡
    通過他們,讓我更加堅信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這段話,摘錄「南山劍竹」的一段日記。經打聽,「南山劍竹」真名叫劉劍紅,是一位派駐武漢體育館方艙醫院工作的礄口區檢察院同志,在艙內工作的日夜裡,他被同駐方艙的一對礄口區環衛工夫妻志願者所感動,便將他們寫進了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