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人墓誌》,書法端妍又有古意!

2021-02-06 書法理想

▲新書友,請點上方關注「書法理想

書法理想 | 書法人的精神家園

編輯:13249652872   ←長按複製

隋開皇十七年,即公元597年,長安仁壽宮裡一位董姓小姐病逝於此,小姐年僅19歲。其老公楊秀為香消玉碎的愛妾題寫了一篇情懷真摯的墓誌,並用工整的小楷親筆書錄,可謂字字珠璣,文辭精粹。

該名為《董美人墓誌》的石碑隨董氏靈棺長眠於陝西,直至距今200年前的清朝嘉慶年間才被發掘。賞閱原文,觀其秀雅的小楷書法,大家不要認為楊秀是一個柔情酣暢的文人,碑款明文記載作者為當時蜀王。其父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他的二哥便是史上有名昏君——隋煬帝楊廣。

楊秀在隋唐史劇中往往也是被邊緣化的人物,被淹沒在符號化的敘述中。但在中國書法史上,楊秀卻為後世留下了不朽的「董美人」。

來吧一起欣賞下《董美人墓誌》中的內容,領略一下董美人到底有多美:

董美人墓誌原大高清宣紙複製實拍,尺寸:240*35cm

美人姓董,汴州恤宜縣人。祖父叫董佛子,是北齊朝的涼州刺史,敦厚仁慈博學、與人相處融洽,他的名譽在地方廣為流傳。他的父親是董後進,風流倜儻、有英雄氣概,他的聲名在黃河與渷水一帶廣為流傳。董美人體質文雅優美,天性柔順和美,對待長輩很恭敬,對親人很溫順,談吐與作文,都很有文採。就像臺階上的美玉,庭院裡的蘭蕙芳草,來儀(入宮)於魯殿,又出宮到梁臺去侍奉,她的環佩在芳林裡迴響,她的衣服在春光裡耀目。她作投壺的遊戲時,有飛鶴那般的巧妙;在彈棋時能盡巾角的巧妙。

她美麗的容顏能傾國傾城,她嫵媚的笑貌可值千金。她的靚妝就像池上的蓮花,她照鏡的時候,就像是月亮掛在窗上(均指其花容月貌)。她回眸時的神態很美麗,她的裙裾散發的清香如細風,她走路時,頭髮就像是吹過了花,又像是雪輕柔地飄過(用《洛神賦》的典故)。

董美人墓誌原大高清宣紙複製(局部)細節實拍

她在開皇十七年二月時得病,到七月十四日戊子,在仁壽宮逝世,去世時才19歲。用神農、羲皇氏的藥去救她,也無濟於事;太上老君的靈丹,也回天乏術,只能對著山中的道士埋怨,嘆惜她的大好年華。忽然就像花一樣凋謝了,令人很傷感。在那一年十月十二日,葬於龍首原,那個墳上很荒涼,晚上她必將很寂寞,夜也很長。將令人愛慕的人埋於九泉。只有在設燈時見到她的精魂,想文成這個方士來作法,讓我在夢裡見到她,也沒有辦法。音樂響起,希望能令你的魂愉悅。很傷感,於是刻了這篇銘文。

董美人墓誌原大高清宣紙複製(局部)細節實拍

高唐神女走了之後,陽臺這裡就很悽涼。花在充滿芳草的園子裡,雲霞飄到了遙遠的天邊。洛水邊的波浪太大驚動了洛神,瓊田裡的靈芝還是很茂盛。在日落時嗟嘆,在流逝的河水旁感喟。比翼鳥要單飛了,同心人只能孤枕獨眠。風掃過愁苦的黃昏,枕邊的淚水就像冰一樣寒冷。夜晚很長睡不著覺,四季裡仿佛沒有了春天。掉下的髮髻在棺木裡,眉黛和塵土長在。以前是活著的人哀悼逝去的人,現在卻是曾經哀悼的人,變成被別人哀悼的人(就像《蘭亭序》裡說的「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餘下的人只留下想念,卻再也見不到思念的對象。

去年遊玩花臺,與喜歡的人一起散步,現在的秋天涼夜,思念故歡,不禁淚下溼襟。她的元神回到了本來的宅所,她的仙骨返回了玄房。黃泉的路上她依依不捨,留戀陽界,白楊樹發出蕭蕭的哀鳴,孤單的墳冢在靜寂的山中很悽苦,松樹的枝杈疏疏落落,掃著如水的涼月。現在把這方墓誌裝在玉箱子裡,願她的餘風流韻得以永續。

董美人墓誌原大高清宣紙複製(局部)細節實拍

細品此志,似乎隱約見出董美人的美麗端莊、落落大方、神採煥發。這種風格在整個魏碑體系中是難得一見的。若與唐楷的法度森嚴相比,雖也有幾分工巧、精緻,但顯得更加自然、清暢、生動多姿。

董美人墓誌原大高清宣紙複製(局部)細節實拍

根據落款得知,墓誌完成並刻錄完工是在當年十月份,董美人去世三個月後。在這期間,楊秀日夜苦思冥想,銘文反覆推敲,書寫的字體也如董美人般娟秀、美妍,無意間成就了這副開創先河的小楷經典。

董美人墓誌原大高清宣紙複製(局部)細節實拍

隋人書法,上承北魏書體,下開唐朝新風,是南北朝到唐之間的津梁。《美人董氏墓誌》恰好反映了這一點,屬隋代墓誌中的上品佳作,堪稱隋志小楷第一,開唐代鍾紹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書法布局平正舒朗、整齊縝密,結字恭正嚴謹,筆法精勁含蓄,清雅婉麗。從字體面目看,楷法純一,隸意脫盡,已與晉人小楷、北朝墓誌迥別,但是可以看到部分的外方裡圓、華美堅挺的筆致,給人以清朗爽勁,古意未盡的感覺。

清羅振玉對其評價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張貴男》三志石,尤稱絕詣。」 趙萬裡亦評其書法云:「字跡穩秀端麗,與《公元》、《姬氏》二志同為傳世關中隨志翹楚。」

唐初的一些著名書法家(如歐陽詢、虞世南等人)多取法於隋代墓誌書體。清代中葉以來,更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垂愛,視為學習楷書書法範本之一。


原價:268.00元,特惠價:99.00

點擊下方小程序圖片立即搶購

相關焦點

  • 董美人墓誌,一首盪氣迴腸的輓歌
    美人,妃嬪的稱號。《漢書·外戚傳序》:「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後漢書·皇后紀序》:「(光武中興)又置美人、宮人、採女三等,並無爵秩,歲時賞賜充給而已。」《董美人墓誌》,全稱《美人董氏墓志銘》。蜀王楊秀撰文。不署書人姓氏。
  • 隋《楊異墓誌》:清秀瘦勁,簡練清拔,端嚴精健
    《楊異墓誌》,全稱《大隋使持節上開府儀同三司工部尚書吳州總管昌樂縣開國公楊使君墓志銘並序》,隋仁壽元年(601)刻立。志有蓋,蓋上篆書「大隋使持節上開府工部尚書吳州總管昌樂公楊君之墓誌」五行25字。志高56.5釐米,寬56釐米,楷書,25行,滿行28字。2006年出土於陝西省華陰市。
  • 隋代國寶丨《大隋秘丹墓誌》
    ——巴根汝隋碑秘丹墓誌。劉秀峰君收藏,曾於中國書法雜誌刊印。觀其書風承晉啟唐,樸茂春松。予於丁丑元月遊石門獲賞,誠一樂事。——沈鵬《大隋秘丹墓誌》全稱《大隋望亭鄉龍陽裡長故人秘丹墓志銘》。1985年出土於河北省行唐縣,原石為正定墨香閣劉秀峰先生初藏,現藏處不明。
  • 《唐故馬府君夫人墓誌》,彰顯唐墓誌書法的魅力
    》《唐故朝請大夫行漢州什邡縣令上柱國馬府君夫人殷墓誌》,志蓋為篆文《唐故馬府君夫人墓誌》。志長寬均為62釐米,墓誌蓋長寬均為65釐米,志文計25列,每列25字,字間施以界格,每格2.4釐米見方;志蓋四圍有纏枝牡丹及天馬奔騰陰刻紋樣,刻工精良,捶拓鋒穎無損。
  • 巨匠軼事 | 于右任的墓誌書法情結
    據記載,自漢代起,文人雅士即有收藏名家書法的風尚,自此後,收藏書畫珍玩碑石文物者代不乏人,且日益興盛。由之,大批文物資料、書畫精品得以保存和留傳,藝術傳統和文化精神也在收藏、考證、鑑賞、模習過程中得以繼承和發揚。歷代墓誌是既具有藝術價值又具有史料價值的珍貴文物,所以官方和私人對墓誌的收藏曆來都十分重視。
  • 《陳尚仙墓誌》:迄今發現的徐浩最早書法作品
    書寫時間倒是很早,書寫時徐浩僅33歲,是迄今發現的徐浩最早書法作品。第一次知道徐浩這個人物,是在剛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時候,開頭「東海徐浩題額」,以為是個阿貓阿狗無足輕重的人物。後來學書法史才知道,這是一個牛人,曾經是顏真卿的偶像。也許是生活的一帆風順,讓徐浩的書風一成不變,直到晚年依未有多少増易。
  • 一件北魏墓誌在河北出土,埋藏1500多年,被譽為「魏碑之冠」
    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有不同的歷史文化為當時的藝術創作畫上不同的色彩的時代特色。而在書法史上,漢魏時期的書法最為質樸、古拙,藝術風格最為高深,是晉、唐、宋、元、明、清書法文化的根源。《崔敬邕墓誌》都說楷書是書法學習的基礎,而對於楷書,大家了解最多的莫過於唐楷,唐楷中歐楷、顏楷、柳楷又是最熱門的楷書,其實唐楷只是楷書種類中的一種,書法上楷書的類別有3種,魏楷、晉楷
  • 千唐志齋:千餘品飽經滄桑的唐代墓誌 記錄下唐代書法演變歷史
    石屋之後,是一「凹」字形的高大建築,康有為題寫的「蟄廬」嵌於長廊正上方,徑尺大字,氣派雄渾。 「蟄廬」西隅,坐西向東有三孔磚窯,中窯上方是章太炎所篆「千唐志齋」。記者看到,磚窯的牆壁上鑲嵌著大小不一、年代不同的墓誌石刻,篆隸行楷等書體均有出現。
  • 著名書法篆刻家唐建平先生:書法求古意,談感悟融氣息
    學書法求古意,談感悟融氣息 一個藝術家面貌之形成需經歷漫長歲月之積澱,被人認可的稱之為風格,不好的謂之習氣。但是,我依稀感到熟稔之後的某種程式正在侵襲,雖然,書法要追求「熟後生」,這不難理解,但要付之具體的筆墨行為,談何容易!
  • 書畫創作的「古意」與「新意」
    元趙孟頫摒棄南宋末年峭拔、纖薄的畫法,而取法北宋之前諸大家,主張「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所望穎敏之士,振拔流俗,究心北派,守歐褚之舊規,尋魏、齊之墜業,庶幾漢、魏古法不為俗書所掩……」(清阮元《南北書派論》)。清王原祁《雨窗漫筆》云:「學不師古人,如夜行無火。」明潘之淙《書法離鉤》云:「章草須有古意乃佳,下筆要重。」
  • 端勁挺秀:北魏楷書朱拓《程暐墓誌》書法欣賞
    除此之外, 各字因字成體, 俯仰向背各有姿態, 結字稍扁;橫畫起筆出鋒斜按, 收筆下頓, 左低右高的欹斜之態十分明顯;捺筆開張, 有萬夫莫當之力。 此志從書法風格來講,與北魏《元懷墓誌》相似,端勁挺秀,骨氣通達。加上該墓誌出土較晚,故保存完好,碑文未經風化,鐫刻細節清晰可見。
  • 書法┃北魏楷書《魏崔敬邕墓誌》
    此外,劉健之尚有一本得自蘇州某氏,武進費屺懷(費念慈)亦有一本,所見所聞如是而已民。」 據此可知,傳世拓本有五本,即:一、華陽卓氏半冊(存後半),經王懿榮、劉鶚、端方遞藏。 二、揚州成氏本,經劉鶚、王瓘遞藏。三、合肥齊健之贈淡墨本半冊(豐前半),經江標、劉體乾、端方遞藏。四、蘇州某氏本,系清莫枚舊藏,曾歸劉體乾、羅振玉。
  • 墓志銘《蘇孝慈墓誌》
    》,又稱《蘇慈墓誌》、《蘇使君墓誌》等。因此石出土較晚,故字口清晰完好,細觀此冊楷書,點畫清峻,筆意精到,字形結構勻稱妍美,端莊平和,除結字略扁而稍帶六朝遺意之外,與唐人楷法已十分接近,對方筆的運用已十分成熟,與《董美人墓誌》亦極為相似,無疑是初學者學習楷書的優秀範本。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評此碑曰:「《蘇慈碑》以光緒十三出土,初入人間,輒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為幹祿之資,而筆畫完好,較屢翻之歐碑易學。
  • 春節到,看歷代書法名家筆下的"春"字
    北魏《元懷墓誌》2.孩子從小學書法,結果如此驚人!3.人民日報:國內「書法大師」們到底有多野?4.100種絕美中國符號,太驚豔了!值得珍藏~5.重磅消息:中央決定在全國幼兒園、中小學推廣國學經典教育6.民國六美人: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寫得一手好書法!7.美女揭露江湖書法騙子伎倆,太有才了!
  • 書法聚焦 | 每日經典欣賞——何紹基《臨張黑女墓誌》
    《張黑女墓誌》,全稱《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誌》,又名《張玄墓誌》。銘文峻宕樸茂,結體扁方,雖為楷書,有隸書遺意,原石久佚。
  • 《崔敬邕墓誌》:不衫不履,意象開闊
    《崔敬邕墓誌》,全稱《魏故持節龍驤將軍督營州諸軍事營州刺史徵虜將軍太中大夫臨青男崔公之墓志銘》,亦稱《崔貞公墓誌》。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十一月刻。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直隸安平縣(今河北省安平縣)農民在黃城崔公墓旁裡許挖水井時掘出。
  • 唐代手書墓誌《田行墓誌》欣賞
    墓誌內容直接書寫於兩塊大小相同的磚上,唐代墓誌石刻為大宗,墨跡少見,而中原腹地保存完好者更加稀見。該墓誌雖歷經千載而墨色如新,覩之唐人氣息撲面,具有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以及書法藝術價值。 磚長33.5釐米,寬34釐米,厚5.2釐米,字徑1.5釐米至1.9釐米。第一磚凡22行,滿行21字。第二磚凡16行,滿行18字。楷書,有墨書界格。
  • ...書法碑帖大全電腦版官方下載【含安卓模擬器】-太平洋下載中心
    《書法碑帖大全電腦版》是一款專為書法愛好者打造的軟體。書友會功能:書法愛好者學習交流平臺;如果您喜歡書法,喜歡練字,那麼請直接下載吧!!
  • 春分,看歷代書法名家筆下的「春」字
    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將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春分時節,春光明媚,鶯飛草長,春暖花開,鳥語花香。今天書法家園為大家搜集整理了歷代名家筆下的"春"字,風姿各異、尚之令人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