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人墓誌,一首盪氣迴腸的輓歌

2020-12-12 文人之家

美人,妃嬪的稱號。《漢書·外戚傳序》:「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後漢書·皇后紀序》:「(光武中興)又置美人、宮人、採女三等,並無爵秩,歲時賞賜充給而已。」

《董美人墓誌》,全稱《美人董氏墓志銘》。蜀王楊秀撰文。不署書人姓氏。蔡希綜《法書論》記其五世伯祖蔡君知曾為蜀王府記室,以能楷隸為時所重,是書或出其手。隋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刻,志高、寬均52釐米,21行,行23字。原石於清嘉慶、道光年間在陝西西安出土,為上海陸君慶官陝西興平時所得,旋歸上海徐渭仁,徐氏十分珍視,遂名其齋曰「隋軒」。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上海小刀會起義期間,原石毀於兵燹,拓本逐稀見。瞿中溶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七月首獲拓本。原石歸陸氏期間,曾以蟬翼法椎拓,此類初拓本俗稱「關中淡墨拓」,流傳極稀。歸徐氏後椎拓仍罕,拓本有濃墨、淡墨兩種,代價昂貴,故翻刻較多。

志主董美人為隋文帝楊堅第四子蜀王楊秀的愛妃,病逝時年方十九歲。結合志文與史料的記載,楊秀於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又為內史令、右領軍大將軍,尋復出鎮於蜀」(《隋書》卷四五《文四子傳》)。開皇十七年(公元597生)五月,「蜀王秀來朝」,時隋文帝在仁壽宮(均見《隋書·高祖本紀》。由此推測,董美人乃是隨楊秀同時由蜀中前往京師朝帝,而於此年七月病歿於仁壽宮的。

《董美人墓誌》的出土,因其精湛的書法藝術,震驚了當時書壇,被推為隋代書法端莊秀美的代表作。清汪鋆《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錄》評曰:「惟文體婉妙,是陳隋間手筆。字跡端妍含古意,與歐、虞伯仲,可寶也。」羅振玉跋雲:「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張貴男》三志石,尤稱絕詣。」該志多六朝別字。書法端壯遒麗,與元智夫婦二志並為隋志翅楚者。

此志文為楊秀親自撰寫,句法工整,用典精確,文辭綺麗流美。其中描寫董美人嬌豔婉麗的情態、以及楊秀在其去世後悽哀顧念的文字,華麗動人,具有極強的文學色彩。

原文

美人董氏墓志銘。美人姓董,汴州恤宜縣人也。祖佛子,齊涼州刺史,敦仁愽洽,標譽鄉閭。父後進,俶儻英雄,聲馳河渷。美人體質閒華,天情婉嫕,恭以接上,順以乘親,含華吐豔,龍章鳳採 ,砌炳瑾瑜,庭芳蘭蕙。既而來儀魯殿,出事梁臺,搖環佩於芳林, 袨綺繢於春景,投壺工鶴飛之巧,彈棋窮巾角之妙。妖容傾國,冶咲千金,妝映池蓮,鏡澄窗月。態轉回眸之豔,香飄曳裾之風,颯灑委迤,吹花回雪。以開皇十七年二月感疾,至七月十四日戊子終於仁壽宮山第,春秋一十有九。農皇上藥,竟無救於秦醫;老君靈醮,徒有望於山士。怨此瑤華,忽焉凋悴,傷茲桂蕊,摧芳上年。以其年十月十二日葬於龍首原。寂寂幽夜, 茫茫荒隴,埋故愛於重泉,沉餘嬌於玄隧。惟鐙設而神見,空想文成之術,弦管奏而泉濆,彌念姑舒之魂。觸感興悲,乃為銘曰:高唐獨絕,陽臺可憐。花耀芳囿,霞綺遙天。波驚洛浦,芝茂瓊田。嗟乎頹日,還隨湲川。比翼孤棲,同心只寢。風卷愁慔,氷寒淚枕。悠悠長暝,杳杳無春。落鬟摧櫬,故黛凝塵。昔新悲故,今故悲新。餘心留想,有念無人。去歲花臺,臨歡陪踐。今茲秋夜,思人潛泫。遊神真宅,歸骨玄房。依依泉路,蕭蕭白楊。墳孤山靜,松疏月涼。瘞茲玉匣,傳此餘芳。惟開皇十七年歲次丁巳十月甲辰朔十二日乙卯,上柱國益州總管蜀王制。

譯文

美人董氏墓志銘。美人姓董,是汴州恤宜縣人。祖父董佛子,為北齊涼州刺史。敦重仁厚,識見廣博,在家鄉聲譽卓著。父親董後進,人才出眾,氣度英偉,馳名於黃河、濟水一帶。董美人體態氣質均文雅優美,且天生性情柔順嫻靜。在家侍奉尊長恭敬知禮,接待親眷溫順和睦。儀表風採如鮮花吐豔,龍鳳交輝。她是階前耀眼的美玉,是庭中流芳的香草。後來嫁歸蜀王宮中,出則侍奉于禁苑。環佩之姿搖曳於芳林,華服之影輝映於春光。聰明靈慧,雖投壺之戲,也有擲箭似鶴飛的巧手;逢彈棋之局,更有巾角拂棋的妙技。儀容嬌豔,傾國傾城;一笑嫣然,千金不換。新妝初成,光照池中玉蓮;對鏡流連,澄徹當窗明月。回眸顧盼,嬌態百轉;裙裾飄曳,香風流蕩。身姿嫋娜,瀟灑出塵;體態輕盈,吹花回雪。董美人於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二月染病,至七月十四日在仁壽宮山中別墅去世,年僅十九歲。縱然有神農的靈丹仙藥、扁鵲的回春妙手,也不能療治她的疾病;何況太上老君的靈醮、山中高士的法術,更只能是徒然的空想而已。可嘆這瑤臺的名卉,忽然凋謝,哀傷這桂花的新蕊,摧折在妙齡。遂於此年十月十二日將她安葬在龍首原上。隴頭荒涼空寂,長夜漫漫無際。舊愛深埋於黃泉,嬌妾沉落在幽冥。張帷設燈,希冀神靈現影,可恨我沒有文成將軍的法術;管弦輕奏,泉水噴湧,益發使人懷念姑舒泉下的幽魂。觸處傷感,更生悲懷,乃作銘詞曰:高唐陽臺,伊人已去,孤獨悽絕,踽踽可憐。鮮花耀於芳圃,彩霞絢於遠天。凌波微步,出於洛水;芝蘭茂美,生在瓊田。嘆彼落日,逝水流川。昔年比翼,今成孤棲;本是同心,空餘獨寢。悲風捲起暮日愁雲,寒淚沁透雪枕冰綃。悠悠長夜,永無春意。雲鬟霧鬢,灑落空棺;黛眉秀目,凝結微塵。昔汝新人,悲我故老;今我故老,悲汝新人!空徐此心,留想伊人,思念無已,斯人安在。去歲殘春,花臺之畔,同席歡宴,餞花送春;今日清秋,涼夜之時,相思唯我,暗揮涕淚。你的神靈歸依真宅,骸骨埋於地府。依依黃泉路,蕭蕭白楊飛。墳塋孤清,空山靜寂,松林疏落,月夜涼天。將此墓誌掩蓋,讓它在冥間流傳你的芳名。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歲在丁已,十月十二日。上柱國、益州總管、蜀王楊秀撰。

相關焦點

  • 《董美人墓誌》,書法端妍又有古意!
    董美人墓誌原大高清宣紙複製(局部)細節實拍她在開皇十七年二月時得病,到七月十四日戊子,在仁壽宮逝世,去世時才19歲。董美人墓誌原大高清宣紙複製(局部)細節實拍細品此志,似乎隱約見出董美人的美麗端莊、落落大方、神採煥發。
  • 劉聰︱吳湖帆藏《董美人》題詞的背後隱情
    《董美人墓誌》,上海圖書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上海書畫出版社2020年版四歐堂舊藏淡墨本《董美人》後,附有吳湖帆徵集的五十二家題詞,並五十二首和作
  • 袁克文、吳湖帆亦求之不得的初拓整本《董美人》| 崇正18春拍古籍
    張彥生《善本碑帖錄》著錄《董美人墓誌》原石初拓本(精拓本),僅兩件,另一件是「王懿榮藏本」,文中謂「已不知所在」,那麼,本件拍品李盛鐸藏跋本,就是目前僅見的一件了。 從1988年秦公曾選評此件拍品來看,1988年之前,此件早已入秦公青眼,故後來秦公編《中國石刻大觀》時,亦採入此件,且是其書收錄的唯一一件董美人拓本。秦公復有長篇文字說明,亦言「本圖版是劉燕庭舊藏之初拓本」。 董美人墓誌石於清道光年間在陝西興平縣出土,石後歸上海徐渭仁(紫珊)。
  • 隋《楊異墓誌》:清秀瘦勁,簡練清拔,端嚴精健
    《楊異墓誌》,全稱《大隋使持節上開府儀同三司工部尚書吳州總管昌樂縣開國公楊使君墓志銘並序》,隋仁壽元年(601)刻立。志有蓋,蓋上篆書「大隋使持節上開府工部尚書吳州總管昌樂公楊君之墓誌」五行25字。志高56.5釐米,寬56釐米,楷書,25行,滿行28字。2006年出土於陝西省華陰市。
  • 隋代國寶丨《大隋秘丹墓誌》
    大隋秘丹墓誌   ——黃綺隋墓誌者鮮也,曾見董美人,惜不見原石。
  • 巨匠軼事 | 于右任的墓誌書法情結
    于右任楷書《鄒容墓誌表》(局部)  清末民初時期,國難當頭、民不聊生、戰亂頻繁,在河南洛陽一帶,盜掘古墓搜搶文物之風嚴重,許多珍貴墓誌出土後得不到應有保護,甚至被外國列強竊運到海外。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流落到海外的珍貴墓誌有近百方。于右任先生於此十分痛心,公務之餘多方搜求購買,至20世紀40年代,已搜集歷代墓誌四百餘方,其中大部分為北魏名品。
  • 秋瑾的一首滿江紅,盪氣迴腸,讓人肅然而生敬意
    下面介紹秋瑾的一首滿江紅,盪氣迴腸,讓人肅然而生敬意。滿江紅·小住京華清代:秋瑾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尤其是「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兩句,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魄,讀來讓人肅然而生敬意,盪氣迴腸,一代巾幗英雄的颯爽英姿立刻就浮現在眼前。
  • 北齊《長孫彥墓誌》:俊秀方正,流麗古拙,間雜隸勢,精美典雅
    《長孫彥墓誌》,北齊河清二年(563年)刻立,志高61釐米,寬60.5釐米,正書,31行,滿行30字,共計900字。現為私人收藏。長孫彥墓誌《長孫彥墓誌》鐫刻精美,書法為北齊典型書風,於楷法中間雜隸勢,筆畫舒展自如,瘦勁清腴,乾淨利落,字體俊秀方正,略呈扁形,流麗典雅,下承隋碑及褚體楷書,為北齊墓誌中的上品。
  • 一部盪氣迴腸的西部史詩,給你答案
    這裡是野蠻和現代的交融,有著恩怨情仇的盪氣迴腸,也有著溫情婉轉的低聲訴說,《燃情歲月》這部電影很好地秉承了西部片的文化風格,更加發揚光大。《燃情歲月》伴隨著一首著名的The Ludlows,遼闊的美景襯託激蕩澎湃的內心,在奔馳的駿馬上,點燃了一段歲月。
  • 【物語】薤(xiè)——盪氣迴腸幾人識
    〔薤露〕古代輓歌名。2.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鱗莖,鱗莖和嫩葉可食。    薤,葉狀似韭。韭葉中實而扁,有劍脊。薤葉中空,似細蔥葉而有稜,氣亦如蔥。二月開細花,紫白色。根如小蒜,一本數顆,相依而生。其根煮食、酒、糟藏、醋浸皆宜。    薤,又名藠(jiào)頭、野韭等。英文名Allium chinense G.Don.。薤起源於中國,自古栽培。
  • 唐代手書墓誌《田行墓誌》欣賞
    《田行墓誌》第一磚 《田行墓誌》書寫於唐開元十一年(723年)。早年間出於河南洛陽,現不知所歸。墓誌內容直接書寫於兩塊大小相同的磚上,唐代墓誌石刻為大宗,墨跡少見,而中原腹地保存完好者更加稀見。該墓誌雖歷經千載而墨色如新,覩之唐人氣息撲面,具有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以及書法藝術價值。 磚長33.5釐米,寬34釐米,厚5.2釐米,字徑1.5釐米至1.9釐米。第一磚凡22行,滿行21字。第二磚凡16行,滿行18字。楷書,有墨書界格。
  • Patti smith:自由的輓歌
    Patti smith:自由的輓歌    這也是一張容納了太多憤怒與沉思的專輯,其悲涼、內省的作品,猶如一曲曲自由的輓歌,在呻吟,在讚美……    專輯來自素有「搖滾女詩人」之稱的Patti smith。    90年代Patti smith的成功復出,被目為樂壇上除白駒過隙的Kurt cobain之外的又一奇蹟。它證明了搖滾不僅與年齡無關,而且與性別無關。
  • 碧藍航線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過 大艦巨炮的輓歌撈船攻略
    碧藍航線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過 大艦巨炮的輓歌撈船攻略時間:2017-06-09 17:45   來源:綠茶軟體園   責任編輯:玲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碧藍航線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過 大艦巨炮的輓歌撈船攻略 碧藍航線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過?碧藍航線新出的這個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打呢?
  • 北魏《元欽墓誌》
    附:北魏元欽墓誌初探李志賢《北魏元欽墓誌》全稱「大魏故侍中特進驃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司州牧司空公、鉅平縣開國侯元君之神銘」。志記墓主元欽至永安元年(公元五二八年)十一月遷葬於西陵。墓誌之書刻當於此時。
  • 《唐故馬府君夫人墓誌》,彰顯唐墓誌書法的魅力
    點上方藍字可免費訂閱關注——————江蘇書協——————《唐故馬府君夫人墓誌
  • 洛陽首次發現唐代梨園弟子墓誌
    近年,洛陽地區陸續出土了不少粟特人的墓誌,但是關於粟特樂人的墓誌,一直沒有發現。
  • 蘇慈墓誌,全稱最長的墓誌
    《蘇慈墓誌》,全稱《大隋使持節大將軍工兵二部尚書司農太府卿太子左右衛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饒袁撫七州諸軍事洪州總管安平安公故蘇使君之墓志銘》,又稱《蘇孝慈墓誌》《蘇使君墓誌》等。隋仁壽三年(公元603年)刻。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夏出土於陝西省蒲城縣。
  • 《崔敬邕墓誌》:不衫不履,意象開闊
    《崔敬邕墓誌》,全稱《魏故持節龍驤將軍督營州諸軍事營州刺史徵虜將軍太中大夫臨青男崔公之墓志銘》,亦稱《崔貞公墓誌》。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十一月刻。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直隸安平縣(今河北省安平縣)農民在黃城崔公墓旁裡許挖水井時掘出。
  • 辛德勇|我對《羅氏墓誌》書人的疑慮
    由於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特別發布這方墓誌的著眼點是墓誌上題署的「書人」(就是拿著毛筆最初寫出石頭碑誌上刻出的字跡那個人)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以當即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一時間議論紛紛,世人關注的焦點,即墓誌所書字體在顏真卿書法演變史上的地位問題。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辛德勇就《羅氏墓誌》涉及的紀時方式和墓誌書人等問題撰寫長文,限於篇幅,編輯分篇處理,現標題為編者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