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幫助大唐建國的突厥,後來怎麼被大唐給玩死了?一個原因最致命

2020-12-15 希望的燈不熄滅

突厥汗國(552年~630年,682年~745年)是突厥人建立的一個以遊牧為主的部落聯盟國家,由六世紀中期在漠北崛起。583年因隋分裂離間,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分別於630年和657年滅亡,後突厥於682年復國,193年共立國,曾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等朝代構成極大威脅。

根據史書記載,李淵父子能夠在起兵後迅速崛起,離不開突厥的支持。事實上,突厥的力量並不弱,大約在六世紀時,它脫離了柔然的統治,不斷吞併其他部落,最終建立了突厥汗國。只是這個政權的基礎很脆弱,沒有統一的語言、文化支持,沒有緊密的經濟聯繫,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分崩離析。

在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之前,突厥一直分裂為東西兩部。其中,東突厥可汗汗室為原統一突厥可汗的正支嫡系,因此東突厥仍常被稱為「突厥」。在這一時期,他們也曾臣服於隋朝,只是隋末天下大亂,突厥再度強大,許多割據勢力依附於東突厥,如竇建德、王世充等。擔任過太原官職的李淵與突厥多次交戰,他十分了解突厥的實力。

因此,李淵倒也毫不含糊,直接向突厥示好,希望能得到支持。突厥也看到隋朝就要完蛋,倒也樂意摻和,送馬千匹到太原互市,發兵送李淵入關,突厥派出精騎,雖然人數不多,也就兩千騎,可是,在李氏父子力挫群雄的幾次戰爭中,都有參與,只是史書上對這件事的描述比較低調而已。

陳寅恪先生考證認為:李淵起兵時應該向突厥稱臣。換言之,這個時期的突厥更是成為唐朝的一個宗主。最初,突厥支持李氏父子,只是想要分裂中原,好維持自己強勢的地位。可是,唐建立後居然越來越有宗主範,這可不是突厥所希望的,於是,它就轉向唐朝。

對於這一點,史書上有記載:初唐時期,國力衰微,高祖李淵通過與突厥及親等軟禁手段,與突厥保持了相對友好的關係,最終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然而,突厥並不願擴大,可說是對唐朝的侵犯愈加猖獗,不僅大肆索取財物,而且還不時掠奪中原的人口和牲畜,《新唐書》和《資治通鑑》都有詳盡的資料。

大概李淵感謝突厥曾經給予的幫助,對突厥的侵犯也是一忍再忍,甚至,有人提議「燒毀長安而無都城,則胡寇自止」,李淵一致同意。但是李世民與李淵不同,即位後,與突厥可汗就人口掠奪問題展開交涉,但無結果。這時李世民已經想好了辦法,他必須徹底拔掉突厥,否則大唐西北邊疆永遠禍患無窮。

李世民已經看到了突厥的軟肋,但並未立即出兵,而是採取內部分化的方法,先削弱突厥的實力,然後對其進行致命一擊。

因此,唐朝如何終結突厥?

對於突厥,李氏父子態度,只有李世民最堅決,是要壓倒突厥。還沒登基,他就與突厥發生了正面衝突,這就是「便橋聯盟」。這件事發生後,李世民每天勤練,成績優秀的人都有獎賞,沒過幾年就建立了一支精銳的軍隊。

此時的大唐國力也日漸強盛,而機遇也隨之而來。正德三年(公元629年),東突厥進犯河西,被擊退,代州(今山西代縣)張公瑾上書,提出發兵進攻的六條理由,唐廷遂以東突厥進擾河西為由,發動了消滅東突厥的戰爭。

很快,以李靖為定襄軍節度使,分六路出徵,次年正月,李靖在定襄出奇制勝,擊敗突厥,又一路乘勝追擊,同年三月,東突厥滅亡。借鑑東漢光武帝劉秀安置匈奴降部的做法,李世民把東突厥餘部安置在河套以南。(提到這一段,李靖用了離間計,大將康蘇密與王后楊廣及其孫楊政道向唐朝投降。)

唐末五代結束對漠北的統治後,焦點轉向西域。

唐初的隋末,西突厥控制了西域,唐人為了保持西域道路的通暢,只能再次收回。從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到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唐朝與西突厥的「糾纏」持續近30年。在這些人中,有兩個人對唐朝進行了大規模的進攻:

第一個是貞觀十六年(642年),西突厥北廷侵犯了伊州。伊州一帶曾經是隋朝時期西突厥勢力範圍,貞觀四年,唐朝在此設州。二是因為李世民死後,原降唐的阿史那賀魯統一了西突厥各部,並反唐,所以,在七年間,唐朝三次發兵,最後,西突厥滅亡。從此,大唐北部邊境的隱患基本上都消除了,可以說是對中亞地區的真正控制,並在這裡建立了安西與北庭兩大都護府。

唐與突厥之間的戰爭,充分利用了其他部落與突厥之間的矛盾,如:唐高宗派遣大軍徵討反唐的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就是為了回紇、處月、處蜜等部落出兵。根據史籍記載,在戰爭中,「胡騎出徵,唐兵攝後」。因此,後人紛紛稱讚唐高宗,認為這既增進了與各民族(部落)的友誼,又是對反抗者的一次打擊,最終使自己成為最大的贏家。

相關焦點

  • 大唐的突厥名將:哥舒翰
    有關哥舒翰的評價,高適、岑參都稱讚他為戰功赫赫的大將軍,而李白卻認為他是個軍事才能低下,用士兵屍海來實現自己職位攀升的庸人。唐玄宗因為他而實現了開疆擴土的夙願,也是因為他,在安史之亂中落荒而逃……哥舒翰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功過難分,爭議極大的唐朝「名將」。有人認為哥舒翰是一個徒有其名的無能將軍,也有人責備他沒有為大唐堅守到最後一刻,而更多的人會批判向安祿山下跪投降,苟且偷生。哥舒翰,到底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懦夫?
  • 狼圖騰並不偉大:大唐滅突厥稱雄中亞之戰
    其雖為漢人卻是關內戰鬥力最接近胡人的人群,驍勇善射,性格剽悍。我們唐朝為與北方遊牧騎兵對抗,在山西設立軍馬場,按照突厥方式訓練騎兵。大唐還於關內設立左右領軍府,下屬12軍,番號分別為羽林,招搖,天紀,鼓旗,玄戈,騎官,天節等,訓練管理各級軍士,隨時準備出徵。
  • 威武大唐!大唐六大都護府
    那這次咱們就說下唐朝六大都護:(大唐!大唐!!大唐!!!)都護這個稱謂起於漢代,最有名的就是西域都護府,不過到了唐代它又有另外個名字——安西都護府。安西都護府設置於貞觀年間,侯君集平定高昌,在其地設西州都護府,之後在今吐魯番設立安西都護府,主要遏制住西突厥勢力,第一代都護為喬師望。
  • 裴寂是大唐開國功臣,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後來排斥他?
    如果對隋唐歷史了解的朋友一定對裴寂這個人感到不陌生,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好友並且還是大唐的第一任相國,就是這樣顯赫一時的大人物後來卻無緣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那麼為何出任大唐第一相國的裴寂得不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肯定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裴寂這個人對大唐有什麼貢獻?
  • 陳年舊事|大唐
    大唐這些「通關模式」隨便哪一個放在別的王朝(比如我「大宋」),都是亡國在即的事情,而唐朝竟然在這地獄模式中又續了一輪壽命,續出了個高壽王朝,硬生生將GAME OVER打成了GAME
  • 都說強漢盛唐,大唐實力有多強?專家:你數數大唐滅了多少個國家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若說最強盛的時候,還得回望千年之前的大唐時期。都說一個家族強盛可影響一個國家,而若一個國家強盛可以影響世界。公元668年,薛仁貴僅率領3000士兵就將整個高句麗攻陷,還俘虜了萬餘高句麗權貴將士,從此中國東北這片土地就歸屬於大唐。 此外西北方還有一個讓中國各個朝代都頭疼不已的遊牧民族突厥族,突厥族強盛時期疆域東起大興安嶺,西至今鹹海。就像西漢時期有匈奴族威脅一樣,唐朝時期也有突厥族騷擾邊境。
  • 党項人前傳:曾受大唐庇護、也為大唐流血,卻為何要在北宋造反
    草原系可以形成萬裡草原萬裡帝國,秦漢有匈奴、隋唐有突厥、宋明有蒙古。東胡系也可以依託東北平原建立一個千裡王朝,比如隋唐的高句麗、兩宋的契丹和女真。但羌人系就悲劇了。無論戰爭兼併還是和平同盟,羌人系都無法實現內部自組織,自然告別了強勢王朝的可能。因為都沒有進化到農業文明,所以大家都要搞副業。那麼,羌人系會怎麼搞副業呢?
  • 大唐歷代皇帝簡介,強盛的大唐帝國,後期皇帝個個是慫包
    不光如此,後世史書將李淵的功績幾乎全挪到了李世民身上,李淵被描繪成一個最沒存在感的開國之君。公元635年,高祖李淵病逝,享年七十歲,死後葬於陝西三原縣唐獻陵。代宗李豫還算頗有功績的,在位期間平定了安史之亂,而且早期曾勵精圖治,將宦官幹政的弊端革除,連輔助他上位的李輔國都被除掉了,可是他也開啟了大唐從此藩鎮割據的局面。總得來說,和大唐後世那些不爭氣的皇帝相比,李豫勉強能算一個合格的帝王。
  • 後隋王朝的背後:一個女子的枕邊風,吹起了東突厥對大唐的恨
    這裡地處草原,位於雁門關以北,和大唐代州(隋朝雁門郡)相鄰,對大唐龍興之地 晉陽 (并州)是一個巨大的軍事威脅。當然,如果大唐出兵,百裡奔襲,是可以用精兵突擊的方式將這個佔據一城的「大隋」給滅了。但李淵知道,他不能這麼做,因為這個在 雲州 ,或者說在定襄復國的「大隋」背後,站著一個大唐此時還無法去單挑的敵人 東突厥 。
  • 大唐王朝曾遭遇四次滅亡危機,都被山西人救了
    大唐盛世的影響力無需多言,至今世界各地的華人聚居區都被稱為「唐人街」,中國傳統服飾被稱為「唐裝」。不過大唐也曾屢遭危機,從武則天奪權,到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唐朝都曾遭遇生死考驗,然而挽救大唐的重要人物都是山西人。
  • 大唐名將蘇定方,滅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定吐蕃
    導讀:隋末唐初年間,群雄並起、兵事不斷,在此期間湧現了不少文臣武將,李世民憑藉開國二十四功臣,奠定了李氏唐朝的基礎,而唐高宗時期則憑一將之力,將唐朝疆土拓展至巔峰,此將便是蘇定方,隋末群雄逐鹿時期,他戰場勇猛無敵,給李世民一方造成不小麻煩,唐初時期再度出山效力,此後三十年裡戰績累累,成為大唐初期最知名戰將;
  • 高昌國國王麴文泰:玄奘的結拜兄弟 母親為何是大唐公主?
    「高昌國」是西域的一個小國,篤信佛教,國王麴文泰厚待了志取真經的高僧玄奘,與他拜為兄弟,優禮有加,想把玄奘留在佛國高昌。但是玄奘意志堅定,一定要西去,最後麴文泰無奈之下只能放玄奘西去。等到玄奘從印度返回時,這位曾經與他拜為兄弟的國王麴文泰已經病逝,高昌國也被大唐所滅。   高昌國雖然地處西域,但並不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中的一個,高昌國國王麴文泰是漢代尚書令麴譚的後裔。
  • 不滅個國,就沒法在圈子裡面混,大唐有哪些滅過國的將領?
    大唐名將含金量有多高?不滅個國,都不好意思在唐朝名將圈子裡混!在唐朝初年,如果沒有滅幾個國家,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名將。看上去這句像個玩笑話,但是按唐朝初期的軍事實力來看,這確實是很有可能。「三朝元老」遠徵高句麗的李勣大將很多人提到大唐遠徵高句麗一戰,都只知道副將薛仁貴,卻不知道最重要的主將李勣。李勣其實是唐朝初年曆經三朝的元老級大將,他一生跟隨李氏父子開拓疆土,平定四方。高句麗一直都是唐朝邊陲地帶的威脅大國,多次主動挑釁大唐,前期還想跟突厥合力襲擾大唐。
  • 漢家鐵騎遠徵西域定天山 大唐帝國定高昌之戰
    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哲理,等待您的關注,歡迎加入QQ群:423261292,共同交流!  大唐帝國,是中華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尤其是大唐天朝那彪炳歷史、光耀千秋的赫赫武功,更成為後世無數中華兒女敬仰追憶的豐碑!大唐帝國中、前期的疆域極為遼闊。極盛時期最西端曾經瀕臨西海(注:今裏海)東岸,鹹海則成為帝國的內湖。最南段進入今巴基斯坦境內。而
  • 大唐刀鋒:李嗣業與陌刀隊
    大唐帝國能夠一統天下,與唐朝強大的軍事力量有很大關係,刀鋒威懾世界各國。
  • 撥開迷霧,走近縱橫四海的大唐蓋世英雄——蘇定方
    剿滅東突厥貞觀四年(630)春節,太宗派兵部尚書李婧,出兵十餘萬徵討突厥。大唐立國不久,百廢待興之際,為何要對突厥動手?北邊的的突厥當初拿了高祖李淵很多厚禮,承諾幫助高祖李淵奪取天下,實際直到高祖定天下,也沒得到突厥多少助力,拿了好處的遊牧民族,並不滿足大唐的優厚大禮,貪得無厭的本性衝動使得他們屢屢進犯大唐邊疆,無一年不入寇,大唐北邊幾千裡邊地,處處深受其害。唐高祖只能一味忍讓,現在太宗臨朝,而東部的頡利可汗集結大軍,漠南危及。李世民這才不得不發兵徵討之。
  • 大唐名將裴行儉與託克託
    今天我們講的這位大唐名將叫裴行儉,他既是位武將,也是位文人。他的人生故事比較多,他曾兩次踏入今天內蒙古託克託這片土地,而最精彩的故事也發生在這片土地及周邊廣袤的地方 。         在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北方設立了安西、單于、安北、安東四個都護府。單于都護府轄磧南突厥故地,治雲中城(今內蒙古託克託東北)。(譚其驤《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30-40頁)。裴行儉作為武將親自指揮的戰役就發生在單于都護府管轄的範圍內。
  • 大唐簡史
    公元648年,帝國將安息都護府遷至龜茲,西域重歸大唐的版圖。絲綢之路在經歷了中原王朝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後,在大唐帝國的經營下又一次順暢起來。使節奔走,僧侶流動,商旅往來,東方和西方之間重新連接,長安的光輝開始照耀世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唐太宗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值得稱道的治世貞觀之治。
  • 萬國來朝,大唐帝國為什麼能成為領袖國?
    比如河曲地帶,漢朝武帝就曾打算引水灌溉,發動幾萬人忙活,最後卻是空忙,唐朝終於實現這歷史性夢想:新型鑿渠技術火熱應用,昔日蠻荒土地上,已是百萬畝鬱鬱蔥蔥的良田。其中最肥沃土地,更有畝產十石的恐怖產量!
  • 大唐西域名將,多次擊敗吐蕃,威震邊關,曾獻上一首曲流芳百世
    中國歷史上最讓人懷戀的兩個時代:漢唐。我們一直都說漢唐盛世,漢唐之所以威武,其實是對外很強悍,讓周邊國家無不臣服。當年漢朝大規模出擊匈奴,以至於讓我們看到了衛青、霍去病、陳湯、班超的風採。後來大唐再度爭霸西域,出了不少名將,比如侯君集、李靖、蘇定方、郭孝恪、高仙芝、張議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