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相聲演員來說,「包袱」就是一個作品的「命根子」。如果一個相聲作品中沒有「包袱」或者相聲演員沒有讓「包袱」響了,那麼這對於一個相聲演員來說無疑是失敗的。
我們都知道能把觀眾逗樂的「包袱」才是好「包袱」,觀眾才會喜歡這樣的相聲作品。但是相聲演員在使「包袱」的時候,並不能僅僅為了逗樂觀眾就可以了。他還要考慮到包袱本身之外的東西,比如它可能映射到其他人,或者說這個包袱會不會造成其他歧義等等。
因為很多相聲演員都曾因為「包袱」的問題,而惹上官司。比如我們今天你要說的這位,他正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志明先生。他作為一位資深相聲專家,也曾因為「包袱」問題惹上了官司。
相聲《糾紛》可以說是當年非常火爆,同時也非常受觀眾歡迎的相聲作品。它正是由馬志明先生親自創作的,其靈感則是來源於生活中二人鬧糾紛。某一天,馬志明看到了一人吐唾沫吐到另外一人的袖子上,二人為此爭吵起來,這些對話給了馬志明創作靈感。
回到家中,馬志明很快就創作完成了相聲作品《糾紛》的創作。作品中的主人公丁文元的工作單位正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天津市拖拉機廠」。當然也正是因為作品中我們熟知的那句話「天拖保全工惹的禍」,讓馬志明惹上了官司。
因為那時候的天津市拖拉機廠業績十分不景氣,加之馬志明在作品中無意間塑造的拖拉機職工的形象十分高傲。對此企業領導認為這段相聲,對企業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一度二者對簿公堂。
馬志明曾解釋道:「天拖」並不是指天津市拖拉機廠,它也有可能是天津市拖鞋廠,天水拖拉機等。但對方明顯是有備而來,他們拿出了馬志明當年在大連演出的錄音,其中說到「天拖」的時候,捧哏演員承認是「天津市拖拉機廠」。
就在此時,單位相關領導出面進行協調,最終雙方握手言和,才避免了事件的進一步發酵升級。但是此事在當時,對馬志明確實造成了很大影響。他對相聲包袱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後來少馬再表演這段相聲,說到民警問丁文元工作單位的時候,他自己先把包袱刨了:「算了,不問了。」臺下觀眾哈哈大笑,包袱外的包袱。
另外我們熟知的相聲演員郭德綱,也同樣吃過這方面的虧。比如當年他就曾因為在相聲作品中拿相聲演員汪洋和對方媳婦進行砸掛,結果被對方告上了法庭。最終郭德綱也不得不親自發文致歉,師父侯耀文也多次從中斡旋才結束此事。
由此可見,相聲演員使「包袱」並能僅僅為了娛樂觀眾,還要多方面的考慮。對此郭德綱的徒弟張雲雷,恐怕他的教訓也非常深刻了。
因為我們都知道,去年他就曾因為「調侃門」事件,幾近於被封殺。時至今日,依然還沒能正式登上相聲舞臺。起因正是因為在表演過程中,毫無底線的肆意調侃,結果遭到對方的強烈不滿。再加之各路媒體的添油加醋,導致紅極一時的張雲雷不得不暫時淡出相聲舞臺。
為此在最近的綜藝節目《德雲鬥笑社》當中,郭德綱也旁敲惻隱的告誡徒弟們:說相聲不僅要動腦子,更要有底線。
比如在節目中徒弟們比賽環節,張鶴倫猜燈謎問:「吃黃豆為什麼打嗝?」答:「因為屁迷路了」。
聽到這話郭德綱當時的臉色就不好了,待比賽結束後,他直言:直接不叫玩意。
因為這個包袱有嚴重歧義,因為:打嗝是屁,那場下的觀眾難道都不打嗝嗎?這意思就不是大家的屁從嘴出來了嗎?
所以說,一個好的相聲演員是需要有一定文化底蘊的,要明白什麼東西該說什麼東西不該說。如果一味追求娛樂效果,而沒有看到相聲作品潛在風險,那麼這樣的相聲演員也不會走得太遠!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