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書籍進行精讀?給你分享2套方法!

2020-12-14 騰訊網

我們如今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著書立說。面對這些海量的信息,我們首要的是學會「速讀」,一來提高讀書的效率,二來快速過濾掉那些低質的內容,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也正因為如此,我向來是比較推薦快速閱讀的,但是快速閱讀的同時,我們自身還要學會精讀。

也就是說速讀和精讀,二者要結合起來。速讀可以讓我們快速獲得信息,快速知道一本書講什麼,提高我們知識的廣度;在速讀的基礎上我們還必須學會精讀,精讀可以提高我們知識的深度,知其深意、明其理,能夠用書而不為書所用。

速讀的方法我們講過很多,可如何進行精讀呢?下面給你分享2套方法:

一、第一套精讀的方法是:馮友蘭的「12字讀書法」

我們中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很早之前就已經給了我們一套方法,一共12個字,分4個要點/步驟:精其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下面我就把馮友蘭這12字讀書方法給大家分享一下(當然,很多人可能已經看過了,知道的朋友可以跳躍到後面閱讀)。

1、精其選

不是所有的書籍都值得精讀,古今中外,積累起來的書浩如煙海,但這其中有永久價值、真正值得精讀的還是少數。

可以把書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要精讀的,精讀是說要認真地讀,扎紮實實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第二類是可以泛讀的,泛讀是說可以粗枝大葉地讀,只要知道它大概說的是什麼就行了;第三類是僅供翻閱的,翻閱是說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不要一句話一句話地讀,也不要一頁一頁地讀,就像看報紙一樣,隨手一翻,看看大字標題,覺得有興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沒有興趣的地方就隨手翻過。

怎樣知道哪些書是值得精讀的呢?答案就是讓時間告訴你。自古以來,「時間」是一位最公正的評選家,歷來的人們,把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書,推薦給時間。時間照著他們的推薦,對於那些沒有永久價值的書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價值的書流傳下來。

2、解其言

我們心裡先有了這個數,就可隨著自己的專業選定一些須要精讀的書。

在讀的時候,先要解其言。解其言說的是要攻破「語言文字」這一道關。語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別。不僅要認字,還要識字,弄清楚文字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語境中的具體意思。在攻這道關的時候,要先做些準備,用些工具,如字典和詞典等工具書之類。

中國有句老話說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意思是說:一部書上所寫的總要簡單一些,不能像他所要說的話那樣詳細、囉嗦;他所說的話總比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少。所以在讀書的時候,即使書中的字都認得了,話全懂了,還未必能知道作書的人的意思。

3、知其意

從前人說,讀書要注意字裡行間,讀詩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這都是說要在文字以外體會它的精神實質。這就是知其意。司馬遷說過:「好學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離不開語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語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如果僅只局限於語言文字,死抓住語言文字不放,那就成為死讀書了、死讀書的人就是書呆子。語言文字是幫助了解書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個意思以後,最好扔了拐棍。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得意忘言」。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過河拆橋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讀書中就是要過河拆橋。

4、明其理

上面所說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之下,還可再加一句「意不盡理」。理是客觀的道理,意是著書的人的主觀的認識和判斷,也就是客觀的道理在他的主觀上的反映。理和意既然有主觀、客觀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總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觀上的反映、體會和判斷,和客觀的道理總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錯誤。

所以讀書僅知道其意還不行,還要明其理,才不至於為前人的意所誤。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當然也是主觀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觀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較,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就可能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意。這個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處理事務,解決問題。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裡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

讀書到這個程度就算是能活學活用,把書讀活了。能夠用書而不為書所用,讀書就算讀到家了。從前有人說過:「六經注我,我注六經」。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觀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為參考,這就是「六經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觀的道理,甚而至於沒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語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經」。只有達到「六經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經」

二、第二套方法是:梁啓超的「注意讀書法」

梁啓超在讀書時曾反思自己:書讀了不少,可是收穫不大,耗費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卻沒有多少收益。(想必這也是我們很多人的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梁啓超結合自己的經驗與教訓悟到讀書得有方法,記不住的原因是,讀書時很盲目,腦子裡沒有帶什麼問題,沒有明確的目的,所以書讀完了就如同過眼煙雲,留不下什麼印象。於是,梁啓超提出,讀書得用心,用心得「注意」,讀書時圍繞著一個題目,與此有關係的就注意,你注意哪一項,哪一項便會自然地跳躍出來,映入你的眼帘,鑽進你的腦子裡。梁啓超稱之為「注意讀書法」。

想進一步了解「注意讀書法」的朋友,可以參考著看看。馮友蘭的12字讀書法更多的在理論指導層面,我在梁啓超注意力讀書法的基礎上寫的這篇文章,則會告訴你一些具體的「術」。

相關焦點

  • 如何通過精讀外刊,提高英語水平?|方法貼
    如果想要重回巔峰狀態,就必須拾起巔峰時期的英語學習方法。而高中英語老師的講課方法其實就是精讀法——精讀是提高英語水平的絕對有效途徑。 我之所以這麼推崇精讀,是因為我個人也是精讀方法的受益者。我曾經通過精讀外刊,只備考了三個月,就拿下了CATTI二級筆譯資格證,當年的通過率不到5%。
  • 《閱讀7堂課》:針對不同書籍有不同的閱讀方法,文末有思維導圖
    我之前也分享過一些如何快速閱讀的方法,但是有很多小夥伴留言問我,有一些大塊頭的書怎麼辦呢?的確,速度法並不適用於那些大塊頭或者文學類的書籍,更多的是用於乾貨類或者工具類的書。而書的種類繁多,我們不可能用同一個方法去閱讀所有書。那麼遇到不同的書籍,我們應該使用什麼方法去閱讀呢?
  • 樅陽中學省級課題推廣活動及銅陵一中英語組專業書籍讀書分享會
    疑問解答完後,一中英語教研組長李時友對樅陽中學課題研究進行了小結,肯定了吳昭和老師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激勵我校老師應多學習其進行課題研究的方法和策略。總結結束後,一中英語組專業書籍分享會正式開始,共有七位老師與大家分享他們的專業書籍讀書感悟:楊菲老師、高文昊老師、王曦老師、衛瑋老師、查秋芬老師、柯慧芳老師、張亦典老師。
  • 21考研|真題精讀複習法,如何將真題效用最大化?
    你真的用對方法了嗎?你真的會「精讀文章,掃清閱讀障礙」嗎?1.「真正讀懂文章」有3個要求(1)搞定詞彙語法。詞彙的重要性不用說,幾乎每個同學都會主動記憶真題中的生詞。(2)準確翻譯文章。翻譯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這裡要強調一點,不是「把書上的翻譯看懂」,而是要「自己動手進行翻譯」,看懂和會做是有很大差距的。(3)理清行文思路。文章內容弄懂了,並不等於你就真正讀懂文章了。
  • 英語閱讀精讀五步法!閱讀乾貨接住
    2 真題灰常重要 對於英語閱讀來說,除了錯題,歷年真題的文章也很重要。我們總結完錯題之後還要回歸文章本身進行精讀~ 考研閱讀真題是出題人根據自身的豐富經驗為幾百萬考生精心準備的,每一句話之間都有內在聯繫和邏輯關係,一個轉折詞可能就是解題關鍵。
  • 如何有效精讀一篇英語文章?
    作為一名「英語精讀」的受益者,堅持精讀文章七年,我有這個責任將「精讀」推廣給更多的人。精讀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不管是英語專業,還是英語愛好者們,如何「有效精讀」似乎成了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不是所有的英語文章都適合精讀,但如果能把一篇文章精讀透,好處自然不必多說。
  • 一些選書和管理書籍的技巧
    一般說來,大致有三個:如何選擇要閱讀的書籍?如何獲取要閱讀的書籍?如何管理閱讀完的書籍?比如你可以不用顧慮時間,用它來精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也可以用來制定下一周的閱讀計劃,比如周一讀這本,周二讀那本……如此,便能順利保證下一周的閱讀計劃順利實施了,而且一周閱讀計劃如能融入你的日常生活,那麼,一年讀30本、300本或者更多書籍都將是一件很輕鬆、容易的事了。
  • 學習文言文,用3本課外教材即可,精讀方法正確了,家長也能輔導
    考題還沒有一目了然的答案,如何去推算?都說語文學習要積累,從幾歲開始文言文積累?家長們對文言文學習有很多問號,作文語文老師,我想從3本課外教材說起,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學好文言文以及文言文精讀的方法。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文言文對日常生活指導的作用並不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學生會頭疼,我背了這麼多篇文言文,生活中我也不這麼說話啊。
  • 考研英語閱讀真題精讀方法你還不知道嗎?請乖巧坐好
    考研英語閱讀真題精讀方法你還不知道嗎?請乖巧坐好原創全糖元氣喵今天小肥在基礎階段採用的方法是精讀歷年真題,用書為《考研聖經》(22考研的還沒出,暫時用21版),這是英語二的,英語一要用《考研真相》。真的是句句詳解,排班舒適,沒有踩雷。每天精讀一篇,確實費時間,如果覺得時間不夠用可以兩天一篇,周一到周五精讀,周末複習本周所讀篇目。
  • 五年級開始培養精讀,拉開語文成績的差距,讓你贏在中學起跑線上
    家長們一定要幫孩子建立精讀的意識,到了五年級,我們在閱讀習慣的培養上一定不能放鬆了。關於精讀和泛讀的閱讀方法,語文老師都會教給學生們。如何去實踐,需要家長的督促和配合。很多家長自己也沒有閱讀的習慣,就不要說去要求孩子做好精讀的練習了。我們家長朋友們雖然能為孩子從經濟層面打造一個家庭閱讀氛圍,但是大部分時間,高年級的小學生就像是在完成閱讀任務一樣,停留在泛讀的經驗上,沒有升級到精讀的練習。
  • 中央電視臺推薦的這套物理書籍
    孩子問:爸爸,你為什麼不說一巴掌不響?一滴水從很高的地方摔下來傷人嗎?即使父母知道答案,難道他們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釋嗎?現在到高中去研究,學生最怕的是物理。根據最新的國家課程改革,從起,小學科學將從三年級轉到一年級,目標將從啟蒙變成基礎課程,其地位將提升到與語文和數學同等的水平。
  • 不是你比別人笨,而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提升理解能力的方法
    前段時間看了方軍老的《穿透式學習》這本書,其中給出了很好的解決辦法:聽不明白不是因為你比別人笨,而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提升理解能力的方法——通過深度閱讀法能更好地提升我們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自我糾錯能力。2、通過深度閱讀訓練法能更好地提升我們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自我糾錯能力。通讀全書,製作書籍思維地圖,進行基礎的理解訓練,提高快速理解的準確性。
  • 如何提升視力的方法? 提升視力的方法與你分享
    如何提升視力的方法? 提升視力的方法與你分享時間:2020-12-10 20: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提升視力的方法? 提升視力的方法與你分享 如何提高視力的方法 如果想了解如何提高視力的方法,如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 《如何閱讀一本書》:速讀法與精讀法,我們該如何選擇?
    小E則不同,他會選擇10本書,仔細精讀,有時一個月時間還沒讀完1本書。也許你會問哪種讀書方法更好?一天一本的速度讀書,對一本書的理解掌握程度能達到多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考慮一下,我們究竟為了什麼目的而讀書。
  • 《洋蔥閱讀法》:提升閱讀能力的三個階段,為你打造完美的個人IP
    前期把各種各樣的概念進行收集,但這個階段因為對很多新知識、新概念的不理解,甚至記得不牢,有可能真正能夠記下來,印象深刻的知識,並且能用上的,是非常少的。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把知識系統化,所以到第二階段,我們便開始對各種知識進行歸類及相互連接。
  • 10歲兒子精讀2本《哈利波特》英文原版書,順利通過劍橋FCE考試
    Noble的學習比較踏實,是逐詞逐句,精讀了這2冊書,每個單詞都弄懂了,每句話都弄懂了,全書都能流利朗讀。之後,他自己閱讀《哈利波特》系列的第3冊到第7冊,不重複詞彙量為8500以上,他毫無障礙。而且每次讀得津津有味,有時還會捧腹大笑。
  • 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這裡有6套時間管理的方法、工具!
    那麼,你可能需要轉換一下視角,時間管理的本質是對目標、任務進行管理,你應該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缺乏目標、得過且過?你需要知道,只有在時間不值錢的時候、自己可控時間少的時候,進行好時間管理,用餘裕時間發展、提升自己,自己的時間才會變得值錢。那要如何對時間進行高效管理呢?這裡有我嘗試過的、有效的6套方法工具。
  • 這有三個方法
    不過要我認真羅列自己的讀書方法,還真沒有秋葉老師來得細緻。秋葉老師在《閱讀7堂課》中介紹了10種讀書方法,分別是:閒讀法、抄讀法、誦讀法、仿讀法、煉計法、逆讀法、框讀法、精讀法、圖讀法、樹讀法。當然我們不需要掌握所有的讀書方法,但是在需要閱讀什麼類型的圖書能想到用什麼方法就好。
  • 速讀的2個套路在這裡
    文章分享自己的閱讀方法,但還有的同學說,沒有給出具體的方法論。那麼好,我就根據具體的書籍說幾點。事實上,我一直支持的是精讀,而不是速讀,但這並不意味著兩者不兼容,如果能夠在精讀的同時,又加快閱讀速度,那當然是再好不過。
  • 古代對書籍是如何分類的
    今天的書籍有很多的種類小說、經濟、科普、科技天文、紀實、詩歌散文、教輔、心理等等很多的種類。那麼古代的書籍是又如何分類的,和今天的分類一樣嗎。中國古代的書籍肯定和今天的分類不一樣,古代圖書的分類方法是逐漸演變的,有傳承也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