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速讀法與精讀法,我們該如何選擇?

2020-12-27 碧眼貓貓在讀書

小A使用速讀法,每年讀書300多本,平均1天1本的速度。小E則不同,他會選擇10本書,仔細精讀,有時一個月時間還沒讀完1本書。

也許你會問哪種讀書方法更好?一天一本的速度讀書,對一本書的理解掌握程度能達到多少?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考慮一下,我們究竟為了什麼目的而讀書。

如果是為了消遣,完全可以不用考慮讀書時間的問題,因為讀書就是為了消磨時間。如果是為了搜集信息,速讀法就是最好的選擇,衝著有用的信息而去,忽略掉無關的內容。而如果我們是為了學習知識,那就應該靜下心來,選擇經典優秀的書籍,一點點分析,以吃透一本書,為我所用為目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說:「所謂閱讀速度,理想上來說,不只是要能讀得快,還要能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要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速度是恰當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教你如何閱讀的經典書籍,書中提出了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教會你如何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用不同的速度去讀一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莫提默·艾德勒與查爾斯·范多倫,艾德勒寫了這本書的第一版,而後由查爾斯·范多倫進行了大幅修編。兩位都是學貫古今的飽學之士,範多倫曾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並曾連續14周獲得美國益智電視節目的冠軍。艾德勒不僅主編過《西方世界的經典》,還擔任過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

接下來,用三篇文章的篇幅來介紹這本書的精華。第一篇文章,我們先來了解一下:①如何帶著問題去讀書,②怎樣在書上做筆記,③通過檢視閱讀找出主旨,提取框架。

01 如何帶著問題去讀書

讀書看起來是一件被動的事情,白紙黑字擺在你的面前,你所能做的似乎就是通過文字來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想法。但如果我只是被動的接受,閱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任何一本讀書方法論的書籍,都會倡導你去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一個主動的閱讀者最先去做的,就是提出自己的問題。

這些問題就像是線索和目標,但你的閱讀可以有的放矢,讓你獲取到更多跟自己相關的信息或知識。

那我們應該提出哪些問題呢?作者認為主要有4個方面。

第一,主題。這本書主要論述的主題是什麼?作者是怎樣逐步展開論述這個主題的?

第二,論點。為了論證自己的主題,作者提出了哪些論點、想法和聲明?

第三,判斷。讀完一本書,你要有自己的判斷,判斷這本書是不是有道理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哪一部分有道理,哪一部分沒有道理。但在做判斷之前,你必須先要認真讀完這本兒書。

第四,關係。你要知道這本書和你有什麼樣的關係,也就是說你要去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寫一本書去論證自己的觀點,而你又為什麼要去讀這樣一本書,這本書究竟給了你什麼樣的啟發,值得你進一步去思考探究。

如果讀書時能帶著這4個問題,並在讀完之後,對這4個問題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這本書就不只是簡簡單單被你讀過,而是與你的生命發生了交集,成為你自身的一部分。

02 怎樣在書上做筆記

有些人特別愛護自己的書籍,捨不得標記,捨不得折頁,讀完之後還完好如初。

然而讀過一本書之後,你沒有在這本書上留下更多的印記,那麼反過來,這本書在你身上留下的印記也會很淺。

一邊讀書,一邊標記重點,記錄自己的想法,不僅高效而且實用。

用不同的符號標記重點,我們就不再贅述了,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方法,需要注意一點就是:標記一定要重點突出。如果一本書全部被標記了,那跟沒有標記是沒有任何區別的,撿重點來劃就好了。

讀書的同時拿著筆不僅可以記錄下我們的想法和問題,來對抗遺忘,還可以幫助我們集中精力,更高效的閱讀。

與此同時,作者認為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一本書空白的部分,比如一本書最前面和最後面空白的兩頁。

比如讀完一本書之後,在前面的空白頁上記錄一本書的大綱,先寫了哪個部分,又寫了哪個部分,每一部分又包含了哪些要點。你還可以記錄你自己的索引,與書中具體概念有關的問題,還可以記錄下與某個主題相關的問題和觀點。

就此,作者提出了三種記筆記的方法:結構筆記、概念筆記、辯證筆記。

結構筆記就是一本書的大綱框架,幫你梳理整本書,從整體上把握一本書。概念筆記就是與具體的細節和概念相關,比如書中涉及的關鍵詞「閱讀」,作者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了哪些不同的含義,把這些重要的含義記錄下來。而辯證筆記與某一個主題相關,記錄的就是這本書中與主題相關的論述和觀點。

我會在後面的文章中詳細介紹與之相關的內容。

而通過在書上做筆記,我們才能強化記憶,加深理解。用作者的話說,就是不僅要通過購買在財務上擁有一本書,也要通過深入閱讀做筆記,在智力上真正擁有這本書。

03 通過檢視閱讀找出主旨,提取框架

檢視閱讀,顧名思義就是檢索著來讀,撿重點來讀,強調速度,要快速的讀。所以,檢索閱讀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粗讀略讀,但文中的檢索閱讀有還可以細分為兩個步驟:①有系統的略讀,②粗淺的閱讀。

有系統的略讀目標是尋找主旨,不管是讀書名、讀序言、讀副標題,還是讀索引、讀目錄、讀書封書腰上的出版者介紹,都要以尋找主旨為目的。

除此之外還有讀一讀與索引中關鍵詞彙有關的內文,東翻翻西翻翻的讀完這本書,重點關注一下一本書的最後兩三頁,了解一下作者自己總結的重點。

這樣,檢索閱讀的第一個步驟就算是完成了。接下來就要開始粗淺的閱讀了。

粗淺的閱讀也有目標,他的目標就是讀完讀完這一本書,忽略其中你不能理解的部分,只關注書中可以理解的部分。

當然,這樣讀書不可能達成對一本書的完全理解。但這樣一遍粗淺的閱讀,卻有助於你重讀時增進理解。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每一遍的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和進益。

而這樣的閱讀,也可以避免因畏難而放棄,太糾結於困難的部分,反而讓我們失去了更多收穫的機會。只有讀完,一遍又一遍讀下去,我們才能把一本書完全消化,成為我們自己的一部分。

因為檢索閱讀強調速度,特別為了收集信息而進行的閱讀,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讀完海量的內容,就特別需要提高閱讀速度。

提高閱讀速度非常簡單又有效的工具,就是你的手指。食指和中指併攏,順著文字一行一行移動,速度要比眼睛閱讀的速度快一些,自己的眼睛背上手指的移動,一段時間就要提升手指的速度。這樣堅持練習下去,你的閱讀速度就會比之前提升2~3倍。

通過檢視閱讀,你就可以回答第一部分我們說過的4個問題中的前兩個,有關這本書的主題和論點。

並且,你還可以在通覽全書、研究目錄的基礎上,自己總結出整本書的大綱。

你自己的大綱未必要跟作者的寫作體系完全一致,也不必關注細節,但必須要全面,不能遺漏重要的部分,必須是你對這本書的總結梳理。

好了,了解了這些,你就知道一個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並能在提高速度的完成檢視閱讀,找到一本書的主旨,並提取出一本書的框架。

但有些書,特別是經典的能夠增進你的理解,擴大你對世界認知的書籍,只是匆匆瀏覽就太過暴殄天物了。一本好書,值得你細細品,慢慢消化,也需要真的下足功夫,才能做到完全理解。

下一篇文章,我們就跟作者一起來學習,如何進行分析閱讀,將一本書完全吃透,化為己有。

相關焦點

  • 30分鐘讀完一本書?訓練快速讀書的能力,必備《王者速讀法》
    只上了一次(速讀)課後,我的閱讀速度就提高了一倍,後來就達到了從前的四倍。 ——《卡特回憶錄》對於讀書這件事,我們現在不愁沒書讀,愁的是如何讀和怎樣讀更多。
  • 《王者速讀法》教你30分鐘讀完一本書
    如果你也有想讀書卻不知如何提高閱讀速度的困擾,建議你可以看一下《王者速讀法》這本書。本書的作者齊藤英治先生,現任健康英知研究所所長、日本綜合醫學會常任理事,他以提高身心健康和腦力開發為畢生事業,他研究出的「王者速讀法」教你怎樣在30分鐘內吸取一本書中的精華,被東芝、富士、東京電力等日本知名企業採用為進修培訓的教材,受到普遍關注。
  • 3個步驟教你:用一小時讀完一本書的速讀方法!
    說的再通俗點,當我們剛開始進入一個領域閱讀的時候,書中的內容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新的,所以讀得慢、理解的慢。當我們閱讀完一本書之後,開始閱讀下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發現新的這書本裡有那麼一些內容和前面閱讀的那本書中是一樣的,或者換了一個說法。
  • 柴式速讀,致力於研發推廣快速閱讀法,讓更多人從閱讀中獲益!
    以前我們讀書看報,現在我們在網絡上刷著微博,看著抖音。不管時光如何變遷,技術怎麼進步,閱讀始終是我們生活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隨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越來越快,閱讀的時間卻越來越少。現如今,傳統的閱讀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現在的閱讀條件,而如何快速有效的閱讀才是人們應該注意的。
  • 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的4個層次
    回顧了自己今年看過的許多書,雖然或多或少學到了些什麼,但每當想回頭複習或加深印象時,卻又不知該從何做起。畢竟這些書單也是經過多方探詢才覓得的經典好書,總覺得若不留下些什麼文字記錄,將來一定會漸漸淡忘(我記憶力很差)。到底該如何閱讀一本書又把它內化成自己的一部份呢? 因此我第一個問題是,是不是要開始寫書摘?
  • 英語閱讀精讀五步法!閱讀乾貨接住
    做錯一道題之後,就立馬看答案解析,理解一下就覺得看懂了,然後開始下一題。 這樣不重視錯題,只顧刷刷刷 下次遇到同樣題型,大概率還是會出錯 (不管什麼科目都適用)
  • 掌握分析閱讀法,就能像庖丁解牛一樣,讓我們看透一本書
    讀書要有思考,有感受,有審美感,對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會貫通,最終吸收內化,將書讀薄,或者將書讀厚,這才是真正的閱讀。現代社會獲取資訊或增加理解力的方式很多,不僅書籍,還有報紙、雜誌、網絡文章、甚至公司的報告、PPT等等,這些都離不開閱讀。懂得如何閱讀一本書,那麼其他小篇幅的文章、報告、PPT等等這些就都不在話下了。
  • 如何對書籍進行精讀?給你分享2套方法!
    我們如今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著書立說。面對這些海量的信息,我們首要的是學會「速讀」,一來提高讀書的效率,二來快速過濾掉那些低質的內容,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也正因為如此,我向來是比較推薦快速閱讀的,但是快速閱讀的同時,我們自身還要學會精讀。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後來他通過自己獨創的學習方法顯著提升了腦力水平,從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小孩,變成閱讀速度比周圍都要快的人。如何閱讀一本書,只是這本書的其中一節內容。作者也沒有明確提倡一天一本書的做法。我想把從這本書中學到的知識,運用於「一天一本書」這件事情上,證明這件事不是做不到,而是做到需要方法。
  • 閱讀速度慢?教你一招高效閱讀法,提升初中生閱讀速度
    閱讀速度慢?教你一招高效閱讀法,提升初中生閱讀速度在以往的文章中,大部分是關於語文提分的內容,今天的文章雖然還是關於語文的學習方法,但是今天的側重點主要圍繞中小學生應該如何快速閱讀。特別是很多初中同學,壓根達不到每分鐘500的閱讀速度。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閱讀速度和閱讀量是成正比的結論,直接影響閱讀速度慢導致課外閱讀量單薄的情況。對此,相信家長們又會有其他的疑惑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閱讀速度慢,應該如何解決?
  • 《快速閱讀》構建高效閱讀,只需要1個小時,1年輕鬆讀完100本書
    1.逐字閱讀很多人閱讀的時候習慣逐字逐句的閱讀,生怕漏下一個字就會漏下重要的知識點,其實一本書的精華部分只有20%,其餘的80%都是作為論據論證來填充20%的內容,我們只需要抓住書中20%的精華,就可以算是讀完了,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是不是可以提高閱讀速度。
  • 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快速捷徑:速讀!一身受用的知識技能
    提起閱讀,想必大家都知道幾種,按照速度來分:有慢的、中速的和快的;依據詳細來分:有瀏覽、細讀和精讀等等。本篇文章就從速度這一角度來說,專門具體敘說速讀。大部分人認為速讀就是閱讀速度比較快的一種,但不知道的是它所激發出的巨大潛能,會 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甚至是學生的一生,包含將來踏入工作的工作和組織能力等等。
  • 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幾點體會
    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幾點體會 2020-12-11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才能享受閱讀,把讀書當作樂趣?
    讀書的樂趣絕不僅僅是故事本書(關鍵是很多書都不是故事書),如果不會讀書,只是強迫自己看看、或者無聊打發一下時間,那麼你就很難感受到讀書的樂趣。讀書最大的樂趣之一是你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進行碰撞,你來我往的交鋒、融合、求同存異。如果你只是走馬觀花,不懂得如何讀書,那麼你讀書的樂趣是很少的,也不會長久。
  • 如何閱讀一本書?了解4個閱讀層次,用「檢視閱讀」提升閱讀速度
    為避免做一個學後的無知者,我們應該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掌握閱讀技巧才能提高閱讀質量,提升閱讀能力。1、那如何閱讀一本書呢?有人為獲得資訊而讀書,有人為增進理解能力而讀書。閱讀目的不同,閱讀方法也會有所差異。想要增進閱讀技巧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閱讀的層次。
  • 《洋蔥閱讀法》:提升閱讀能力的三個階段,為你打造完美的個人IP
    能夠改變人生的閱讀來源於深度閱讀,然而每個人閱讀的開始並非一口就能吃出個大胖子,所以學習高效的閱讀法,能夠更快地為我們的閱讀之路賦能!為此我們有必要通過學習各種閱讀技能,在提升自己閱讀能力的同時,更為打造自己個人IP作基礎。
  • 如何通過精讀外刊,提高英語水平?|方法貼
    那如何解決以上問題,來提高我們的英語水平呢? 在給出答案之前,我們先試著回想一下,自己的英語巔峰水平是在什麼階段? 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高中吧。為什麼呢? 你還記得高中的英語老師是怎麼給我們講課的嗎?
  • 《如何閱讀一本書》主動閱讀,成為有要求的閱讀者,讓書成為財富
    在閱讀一切可讀之物前,我們需要先來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閱讀理論和方法。閱讀不就是看書嗎?我已經閱讀了好多年了。為什麼還要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呢?我們以滑雪為例來回答這個問題吧:我們把滑雪每一個步驟熟練後才能將不同步驟連結起來,最後變成一個和諧的滑雪動作。閱讀也是一樣。
  • 疫情當前且聽導師說:精讀一本書 深思一件事
    雖然相隔或遠或近的時空,但作為老師,我們明白你們所承受的壓力、所面臨的困難、所積累的困惑。此時,我也許應該告訴大家要靜心學習,專注學業,但我深知,在這樣的時刻,「完全靜下心來」是很難的事情。在過往的無數個寒假和暑假裡,我自己總是會選擇「閉關」:靜心撰寫書稿、翻譯著作或集中閱讀等,內心的感覺甚為愉悅和滿足。然而,這個寒假,我卻很難找回這一狀態。
  • 《如何閱讀一本書》|若把孩子比喻成一本書,那麼請父母細細品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美國作家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所寫的,在書中,作者提到了閱讀的目標,有兩點:1.為獲得資訊而讀;2.為求得理解而讀。前者只是在接受訊息,不需要自己動腦,只需要知道就好;後者是在不對等的前提下,需要讀者調動自己的大腦去理解書中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