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企失業?辭職後,社會生存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容易

2020-12-23 選調生

身邊有一位朋友,大學在一所民辦的二本大學隨後通過自己的努力研究生畢業,成功面試國企,工作了八年,因為沒有背景,沒有人脈,靠自己的努力也混到了中層,但是到了中層之後一直沒了動靜,感覺到到了瓶頸,恰逢有家私企開出月薪5w的薪資請他去當副總,思考再三後辭去了國企的組長身份去這家私企當了副總,然而到現在工作還沒兩個月,如今腸子悔青!

1.國企辭職去私企原因

畢竟,國有企業還是按資排輩的,在國有企業做的事對普通人來說,先來的人,他們先開始給領導辦事情,時間一長,領導就慢慢習慣了讓他們辦事情,並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

國有企業,包括那些上市的中央企業,都是以完成經營指標為己任,缺乏內生發展動力,具體表現為對市場新趨勢麻木,在制度建設、營銷、核心技術等方面缺乏創新。公司缺少活力,年輕人的朝氣也會被慢慢磨滅,變成一隻用溫水煮的青蛙。

在國企待遇的主要區別在於級別。從某一層面來說,工作的好壞無關緊要。於是有了忙的忙死,閒的閒死的怪相。領導者不會為了自己的傑出貢獻而給予特別的獎勵,因為這樣做會招致他人不滿,破壞和諧。幹勁多了腦袋也沒進水,慢慢也就成了閒人。

能力無關緊要啊,進入單位後,就是靠七大姑、八大姨和那些手忙腳亂的親戚們送進來的,這些人在工作安排、晉升、升遷等關鍵問題上,也要靠這種關係。專注於工作,沒有關係,也不會攀比的員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哪位正直而又正直的領導有智慧,但是這種伯樂並不多。

2.在私企的工作待遇

由國企央企、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單位辭職,部分員工因體制內人際關係複雜而產生「逃避」心態,認為職場環境和氛圍都比較「單純」。事實上,這是一種幻覺。制度中的人際關係,的確複雜而微妙,但仍然可以承受。國企中,領導層不會和你當場翻臉,同事也不會撕破臉皮,大家即使矛盾深重,也會有面子。退後一萬步,即使你和領導翻臉,他也只能忍氣吞聲,最多被邊緣化,也不會解僱你。但在私人企業中,你冒犯了上司和老闆,也許第二天就會放走你,也許會陷害你。

私人企業內部,哪裡有你想像的那麼「單純」。國有企業內部,會有節制,手段過激普遍不敢用,畢竟體制內的監督制度和群眾評價制度無形中起了作用。

這類人最大的錯誤,就是錯誤地定位了「關係」,國有企業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是因為覺得自己太安逸,太穩定,平平淡淡,沒有意思,人生應該經歷風雨,波瀾壯闊。城外的人想進去是想尋求一份安定。

常有年輕的國企員工向年長者抱怨,在國企內就像「溫水煮青蛙」。國有企業的職工一代又一代,對國家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又怎能說他們溫水煮青蛙?如老者所言,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未嘗過苦頭,不知安逸是人生最大的稀缺資源。國有企業的長期穩定,不僅包括在職期間的穩定,為了消化社會的就業壓力,國有企業原則上不裁員,也不解僱員工。因此,你再混日子,也不會失去工作。

3.事情具有雙面性

人生路上,也許下一個岔口就是做出新的抉擇的地方。經歷過創業激情、在民營企業奮鬥的人,想要安定下來、輕鬆一點,此時選擇國企工作、照顧家庭,也是可以的。而且最初選擇進入國企工作的人,也不一定要在國企待一輩子,直到退休。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個性,我覺得選擇國企、民營企業,都不會後悔,因為那是一種不同的經歷,只有經歷過了,才會在那張白紙上畫下軌跡,才會明白,自己更想要什麼。假如你就喜歡激情、奮鬥、挑戰,建議選擇喜歡的民營企業,但民營企業有時有些不穩定因素,自己也要承受。假如你喜歡穩定,輕鬆,建議選擇國企,但過於穩定,容易,沒有太多創新和挑戰,這本身就是自己要承受的。

作者/來源:第一職場學派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在國企工作很迷茫?辭職後,社會生存沒有你想得那麼容易!
    網上看到一則消息:主要是大學學習隨後通過自己的努力研究生畢業,成功面試國企,工作多年,靠自己的努力混到了中層,但是到了中層之後一直沒了動靜,感覺到到了瓶頸,恰逢有家私企開出月薪5w的薪資請他去當副總,思考再三後辭去了國企的組長身份去這家私企當了副總,然而工作還沒兩個月,就開始懷念在國企的工作。
  • 為什麼有人寧願在國企裡拿著幾千工資混飯吃,也不願辭職創業?
    朋友老張,今年35歲,是一家傳統製造業國企的老員工。從畢業到公司,一幹就是十幾年,崗位是普通的辦公室人員,月薪到手也就五六千左右。照理來說,老張平時也是個挺有想法的人,總說著國企外面有許多很好的機會。可是那麼多年過去,老張寧願在國企拿著幾千的工資混飯吃,也沒有行動起來辭職創業。
  • 在國企幹了九年一個月兩千工資,今年辭職了,三十一歲能做什麼?
    ▼回答一名網友的問題:在國企幹了九年一個月兩千工資,今年辭職了,三十一能做什麼? 國企幹了九年一個月才拿著兩千塊的工資,說實話這九年你是怎麼度過的。我也是在國企上班,扣掉五險一金也就是三千多,說實話真的不夠用。我年齡跟你差不多也快要三十一歲了,但是我沒有勇氣馬上辭職。
  • 為什麼不要輕易從國企、央企辭職?
    辭職出來十六年了,一直在民企打工,四海為家、四處漂泊著。你問我後悔嗎?我說後悔,後悔有用嗎?我說不後悔,不後悔什麼呢?看看別人,在職的,拿著5000千多的穩定的收入,夫妻團聚、家庭和美的,享受著天倫之樂,吃喝不愁,輕鬆過著日子;內退的,也有3000多的保障和該有的保險、福利,日子也滋潤著呢。
  • 殯儀館招人火爆網絡:職場的難,遠比你想像的艱難今
    一直處於大眾視線邊緣地帶的殯儀館,目前都開始招收新人,也體現了失業人數眾多,就業環境壓力大。我的一位大學同學就在最近丟掉了以前的工作。大學畢業後,他在一家小型企業工作,工作幾年後他做到了主管的位置,但是今年由於他的公司經濟流動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公司無法繼續正常運轉公司破產,而他也丟掉了之前的工作。
  • 國企太累,選私企是不錯的選擇?那是你不知道沒有工作是容易的
    在國企沒黑沒白地幹一年覺得太累想離職,那麼是私企的什麼福利吸引了你呢?在這裡我想告訴大家沒有一件工作是容易的,工作不能因為自己做不下去而選擇逃避,那些看似風光體面的工作,背後是無數個日日夜夜努力換來的。
  • 如果你在國企或央企上班,我勸你不要輕易辭職的3個理由
    當時我剛接手一個離職同事的工作,生產的軟體出了問題,領導問我,為什麼我入職前軟體好好的,我入職後就有問題了?我無言以對,因為雖然我接手了該項目,但軟體是在我接手之前就已經發給工廠的,我並沒有參與進來。但領導並不這麼看,他認為是你負責的項目,不管是之前的錯誤,還是後來的BUG,都是你的問題。
  • 那些從國企離職的人,現在都怎樣了?不要等到離職後後悔,要謹慎
    幾乎沒有人在公務員和公立機構工作後聽說要辭職。大家都知道,這份工作來之不易,也有其好處。但對國企來說,有些人加入公司後總想出去玩,覺得現在的工作太枯燥。辭去國營企業工作對嗎?但通常當他們離開國企轉行到民營企業後,他們發現民營企業並不如自己想像的那麼好。就業環境和收入都不如國企,所以很多人會後悔。
  • 國企中層失業了,沒有收入的他怎樣熬過以後的生活
    大家好,我是@第一代80後老葛,因為是1980年生人,所以就算是「第一代80後」;本人姓葛,在單位,年輕的朋友都叫我「老葛」,所以這就是我網名的來歷。再過幾個月我就滿40歲了,是真正意義上的「步入中年」,轉眼自己已經畢業17年了,過往17年裡,我擁有了8年外企和9年國企的職場經歷,並在國企任職部門經理一職。
  • 華為女員工不願加班,辭職後入職事業單位,曬出工資和福利待遇
    不少網友看到後也都是非常理解這位女員工的跳槽經歷,因為在大公司工作確實能夠和很多同事在一起提升自己的能力,可是因為項目緊張,工作任務緊急,那麼加班就是在所難免的,有很多年輕人剛開始時對工作特別感興趣,有動力有激情,可是工作時間越久越疲憊,而且發現自己的時間沒有辦法得到保障。
  • 國企10年員工,晉升無望,該不該辭職
    國企文化,論資排輩。入職10年,還屬於「年青期」,工資收入和晉升空間還處在破冰前。但此時要辭職,很是可惜,除非有了比現在更好的發展單位跳槽,否則不建議辭職。所以老員工都來這麼多年了,排到今天也不容易,總要比新來的多給些待遇和機會。而國企的職務與工資緊密掛鈎,有了一定的職務和待遇,工資也就水漲船高,各種名堂的獎金、補貼、福利等都隨之而來,級別越高,所得到的獎金、補貼、福利也就越高。所以你入職10年,工資低,感覺沒有晉升空間,因為你被入職10年以上的人壓著,還未輪到你上臺。
  • 國企央企收入穩定,為什麼很多人還是會選擇辭職?
    國企央企收入比較穩定,工作相對來說也比較好,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會選擇辭職呢?針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作為準體制內單位,國企央企歷來都很受求助者歡迎,因為不管從各方面來說,在國企央企上班,一方面工資待遇不比公務員低,另一方面,工作卻比私企更穩定和更有保障。但即便如此,頂多只能說明國企央企的工作,在就業市場上更有競爭力而已。那麼順利進入國企央企以後呢?
  • 如果你失業了,會隱瞞父母嗎?
    前段時間,一組失業筆記在網上突然走紅,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和感慨。筆記中平平無奇的文字,記錄了失業後的各種生活和心情,他們之中有人獨自硬撐,也有人和家人一同堅持。如果有一天你失業了,你會告訴父母嗎?想換個更好一點的工作,就在春節放假前提了辭職,一邊交接工作一邊等著年後走人,誰知遇上了疫情……春節假期期間,家裡人都不知道我沒了工作。2月中旬,又回到了上海,找工作中就發現,文職崗位需求量下降,就算有招聘,也是要求很高待遇很低,競爭還很大,面試電話沒接到幾個,面試了幾個也沒結果。
  • 城市失業中年——人被拋在世上
    如今城市失業的中年人生於上世紀60、 70 年代,他們大多經歷了國企下崗工齡買斷 ——自謀出路或私企打工 ,因企業經營不善年齡見長被裁員的歷程。這些人肯定不是社會意義上所定義的頭腦靈活的優秀人才,否則他們就自己當老闆自謀職業成功了。
  • 成功者的定義,並非你想像的那麼容易
    我們約在羅湖國貿大廈附近一家酒店的頂樓空中餐廳見面,朋友跟俞總打招呼並相互介紹後,我簡單地打量了下俞總,約摸五十歲,背頭短髮,身體略瘦,臉上精明而有精神。中午,我們喝著早茶,點了幾個點心和素菜就慢慢地開聊了。
  • 學妹說:「年前辭職沒有年終獎,年後辭職工作難找」……
    談到這個,我想起了微博上近期的熱搜話題:「該為了年終獎延後辭職嗎」起因是杭州一個網友在論壇發帖稱想辭職,並羅列了「年後走」和「立馬走」的理由。他覺得公司年終獎不小,所以想年後走,但是想到年前崗位競爭小,所以又想立馬辭職。看來在年前辭職還是年後辭職這個問題上,大家都一樣糾結。畢竟誰願意跟錢過不去呢?
  • 你如何看待35歲「被失業」,已經無力再捍衛自己的尊嚴!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天得知他可能即將面臨「被失業」了,感慨之餘我打算寫一下關於35歲步入「失業」潮的社會問題,以下所寫均為本人個人觀點。現實生活中,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二十來歲的時候月薪一萬多,而且一個不爽說跳槽就跳槽,如今到了30多歲發現變成了一件人生重大事件,上有老下有小,不但沒有了年輕時候的快意恩仇,甚至發現一個不小心可能連繼續生存下去都變得那麼艱難!
  • 為什麼說不要輕易從國企辭職?同事親身經歷:這4個錯覺不忍直視
    前不久,有篇網文挺火的,大意是:在某國企年薪30萬的小張,因為看不慣上司做派,被私企老闆年薪50萬挖走,本意是利用小張在國企人脈和資源做生意。小張從國企辭職後,人走茶涼,根本拉不到單子。老闆一點情面都不給,直接降級降薪,小張只能辭職,才明白自己錯把平臺當能力。
  • 有些人在國企一個月工資只有兩三千,他們為什麼不辭職?
    有位網友問,有些人在國企上班,一個月工資只有兩三千,多的也就四五千,根本不夠花,他們為什麼不辭職呢?這樣的工作你願意做嗎?我現在就在深圳一家半國企工作,有很多年長同事,大學一畢業就進入了這家公司,然後打算做到退休。
  • 一個看不到未來的國企,月薪到手五六千該不該辭職?
    二是張志華已經有兩年沒有加工資了。他最氣不過的就是周邊的有些同事只要圍著領導轉,拍拍馬屁,給領導送送禮工資就一個個蹭蹭上漲,自己的工資還是「原地踏步」。但他就是個「倔脾氣」,從來不會溜須拍馬這種事情。於是張志華找準機會跳槽到了另外一家私營企業工作。老闆面試時答應月薪6000塊錢。但是正式到崗後老闆說試用期起薪3500元,其它的收入還有績效考核,說正常情況也可以有2000塊錢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