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走路可以長壽嗎?提醒:過了50歲的人,這3件事比運動還重要

2020-12-16 論康之道

導語:行走是最簡單的鍛鍊方法,既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又能強身健體,甚至還能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醫學研究表明,走路時保持正確的走路姿勢,穩定的節的步伐,且保持一定的速度,每天堅持下去,能夠有效的改善身體狀況。

、行走的好處

1、能防止骨質疏鬆,提升關節的靈敏度;

2、使人放鬆心情,保持大腦的清醒;

3、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人體的肺活量;

4、鍛鍊筋骨,增強體質。

、三個技巧讓你越走越健康

1、飯後不能馬上運動

飯後胃裡盛載了很多的食物,這些食物是需要消化的。如果飯後馬上進行運動,腸胃會受到牽連,進而出現腹痛的現象。所以,等腸胃裡的食物消化後,再進行運動,但切忌不可做劇烈運動。

2、睡覺前不要散步

一般在傍晚19點到21點散步最適宜,這是由於太早出來散步空氣較渾濁,吸入體內後對身體有害;過晚的話,氧氣又不夠,不利於呼吸。睡前兩小時不要散步,如果這個時候散步的話,身體的溫度會上升並且很難下降,精神就會處於比較亢奮的狀態,會影響正常的睡眠,使人產生失眠。

3、配合做一些動作

散步時,身體要靈活些,不要過於僵硬,手臂要自然規律地進行搖擺,這樣能夠增強心臟的活力,此外,散步時,除了擺動手臂,還可以適當活動肩膀,肌肉、關節處不僅得到了活動,同時還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

、超過50歲的人,這三件事更重要

步入中老年的人,時刻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不僅要保持適當運動,還需要認真養生。

1、經常泡腳

盡人皆知,腳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人體的雙腳上遍布著很多經絡、穴位。溫水泡腳能刺激這些穴位來促進血液循環。泡腳後人會覺得渾身輕鬆自在,身體裡的熱量也會增加,起到很好的養生保健效果。

2、外出旅行散心

上了年紀的人,特別容易動怒且情緒經常不穩定,長期下去,對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多的不利,尤其是患有一些基礎疾病的人,平時更加要注意保持心靜,情緒波動太大的話,極易造成血壓的飆升,引發一些突發性疾病。經常外出旅行散心能使心情和精神得到更好的放鬆,有利於身心健康。

3、經常要喝水

眾所周知,喝水是最簡單、最有效的養生方法,無論我們身體出現什麼樣的問題,醫生都會建議我們要多喝水。可見,喝水對身體是很重要的,怎樣喝水才能更健康呢?

第一,早起後喝一杯溫開水,目的是補充夜間流失的水分,也起到洗刷腸胃的作用;

第二,晚上睡覺前,喝一杯溫水,可調節身體裡的溫度,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我們不僅僅是喝水,喝水是為了補充人體所需的水分,如果想真正地養護好我們的脾胃,我們在喝水的同時放入一些養生的食料,既可以補充身體所需要的水分又能養護脾胃。尤其是中老年人的脾胃更加需要呵護。

、養生食材組成的養胃茶

我們在喝水的時候可以加入適量的猴頭菇、丁香、沙棘、茯苓、大麥等一些養胃的食料,這幾種食料互相搭配,對日常生活養胃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飲用方法:把食材洗乾淨,放入水中煮一小時後飲用。

沙棘: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也有止咳化痰的效果、對活血散瘀也有很好的功效;

猴頭菇:猴頭菇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有抗衰老、養胃等功效,具有滋補強身的作用;

茯苓:消食健脾,活血化瘀,適用於多種養生食方;

丁香:養胃健胃,殺菌,除口臭;

大麥:緩解便秘,提高免疫力。

如果您平時較忙,沒有時間煮茶喝,請不要擔心,您可以選擇以下↓↓↓這個茶包,衝泡飲用,省時又方便。養胃茶對養胃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健康值得你付出! 經常喝養胃茶,能夠很好地調理身體。

結語:養生是需要堅持的,想要美意延年,充滿活力,人體內不能缺少水分。特別是我們的脾胃方面,因為脾胃貫穿著全身的器官。所以,養護好脾胃,才能有強壯的身體,才能顯得神採飛揚。

相關焦點

  • 多走路就可以長壽?提醒:人過了50歲,做好這3事,或比運動重要
    專家提醒:人過了50歲之後,做好這幾件事情比運動還重要。一、每天走路數量是多少最好如今我們經常會在很多的公園當中,看到一些老人在快走或者是進行散步。而這樣的人一般身體是比較健壯的,尤其是腿腳比較靈活。實在走路運動過程當中可以鍛鍊四肢協調能力,預防老年痴呆,而且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身體健康。研究證明,人們每天行走的步數增加1000步,死亡率大概能夠降低15%左右,只到步行達到7500步的時候,死亡的風險基本平穩。對於我們來說每天堅持7500步的步行,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 多走路就可以長壽?提醒:過了50歲,這3件事比運動更重要
    的確,走路是一種簡單省心的鍛鍊方式,不僅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還能增強機體力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延年益壽。專家提示,行走的時候能夠把握合適的節奏、保持較快的速度,並且能夠長時間堅持,是能夠改善健康狀況的,原因如下:1、有效預防骨質疏鬆,提高關節的靈活程度。
  • 多走路可以長壽?過了45歲,做好3件事,要比運動更重要!
    這幾年來,很多專家有說明了各種走路的好處,近幾年走路也是成為了大家養生的一個重要方式。專家說只要堅持平均每天走路1小時,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地,走路的好處非常對。但是也有人不相信,不相信步行能使人更長壽。步行跟長壽有關係嗎?
  • 多走路就可以長壽?過了50歲,這件事比運動更重要,早看早了解
    這句話道出了走路對於人們的好處。根據專家調查研究,散步和慢跑對於人們的健康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在散步時,可以調動全身的肌肉和骨骼,促進血液循環,增加代謝,更有助於血液的流動。對於老年人來說,每天堅持步行有助於血液循環,可以減少血液堵塞,可以降低死亡率。每天堅持步行8000步可以有效的降低老年痴呆的風險。
  • 多走路就可以長壽?提醒:過了45歲,做好3事,或比運動更重要
    一項研究曾經表明,每周步行7小時,每天約1小時,可以降低30%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散步對你有好處,這是事實,但有些人認為它不會幫助你活得更久。這是真的嗎?走路與長壽有關嗎?每天最好走幾步?不要小看了簡單的走幾步路,也屬於有氧運動的一種。
  • 走路快慢決定壽命?提醒:50歲後,3件事比運動更重要
    每天堅持走路或者慢跑有助於身體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堅持走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可以減少血管堵塞,預防血栓,而且每天堅持一定量的步行,可以有效預防老年痴呆。根據相關研究數據,在走路時步頻速度每增加0.1m/s,死亡率會下降10%。像老年人一般步行比較慢,一般為0.4m/s,這樣的話生存率達到十年的只有30%。
  • 多運動就能長壽?醫生提醒:50歲後,做好這3事,或比運動更重要
    經常運動的人,或會有這3個好處,可很多人難堅持1、提高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經常運動,能夠增加肺活量,能夠提高心肌耐氧量,還能夠促進胃腸道內的食物消化吸收,加強胃腸蠕動,增進食慾,因此經常走路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 多運動就能長壽?其實,年過50歲後,有3件事或比運動更有用
    《柳葉刀》還發布過一項有助於長壽的運動名單,其中揮拍類運動,也就是羽毛球、網球等,摘到桂冠。運動對壽命的有益影響,是無需懷疑的,但也要提醒大家的是,運動也要適度。過量運動或者經常進行一些過激的運動,反而對身體不好。什麼是適度的運動呢?
  • 經常鍛鍊身體就能長壽?錯!過了50歲,做好4件事比運動更重要
    想必大家都覺得,生命在於運動,堅持鍛鍊身體才是健康長壽的保障。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更加關注自己的健康,於是很多人都會有意無意地開始注重養生。而運動則是養生中的一個重要方式。很多中老年人,都會利用空閒時間到戶外走路,慢跑,參加一些健身,舞蹈等活動。其中更多的人還以每天在朋友圈裡曬步數為榮,自己如果排名第一,心情便會大好,感覺自己是最懂得養生之人。
  • 走路快慢決定壽命?坦白說:50歲後,想長壽,三件事比運動更重要
    走路是公認的有氧運動且利於身體健康,不受到任何設備和場地控制,隨時都可以走路,簡單易行,又能方便調節運動量和運動時間,走路適合每個年齡段的人。有人說:走路快慢決定壽命,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50歲後,想長壽,哪三件事比運動更重要?
  • 走路能鍛鍊身體?醫生提醒:過了50歲,多做這3件事也有助健康
    而且關節需要我們通過活動來保持正常的功能,還可以增加關節的靈活度,預防韌帶及肌肉的萎縮。2、有助於提高呼吸循環,增強肺活量走路也是一項有氧運動,不會對心肺造成傷害,還有助於改善運動耐量,增強肺活量。每天堅持走路還能有效降低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
  • 走路快慢決定壽命?坦白說:50歲後,想長壽,三件事比運動更重要
    走路是公認的有氧運動且利於身體健康,不受到任何設備和場地控制,隨時都可以走路,簡單易行,又能方便調節運動量和運動時間,走路適合每個年齡段的人。有人說:走路快慢決定壽命,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 人的壽命與走路速度有關?過了50歲,這3件事請放在運動前頭
    很多人卻經常做有損身體健康的事情,身體受到損傷,想要延長壽命就很難。因此,到了一定年紀之後,身體的養生工作應該做好,堅持下來之後,會發現重要器官功能提高,更顯年輕,可以讓自己延長壽命。很多人還說走路的快慢,決定了壽命的長短,這種說法有依據嗎?想要判斷自己身體是否健康,確實可以通過走路時的表現來得知。
  • 108歲老人,年輕像50歲,長壽秘訣不是多走路,而是這3件事
    遼寧瀋陽的崔爺爺今年108歲高齡了,是當地出了名的長壽老人,最近也是迎來了108歲大壽。由於崔爺爺退休前就是當地的幹部,並且輩分還比較高,算是德高望重,子女們也是從各地提前請假回家給老人家過壽,本來很清靜的一個小村落變得熱鬧非凡。
  • 走路定能鍛鍊身體?醫生提醒:人過了50,常做3件事或會更健康
    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多鍛鍊運動,對於家中的老人,可以經常保持慢走這種方式鍛鍊,自然就提高了免疫力。4、讓精神更充沛過度的休息,可能並不會讓你精神更充沛,但是適量的運動卻能達到這種效果,在運動的過程當中,身心會得到極大的放鬆,而且運動時體內會分泌調節神經的激素,讓你的精神更加充沛。
  • 多走路可以「長壽」?人到中年,做好3件事或比多運動多喝水有用
    但是各位朋友過了45歲以後,想要身體更好,可不僅只依靠鍛鍊。現在很多人都有飯後散步的習慣,尤其是那些老人家吃完飯以後就喜歡到處走一走,還有人說飯後走一走,活到99。不過醫生要提醒各位在走路的時候要把握節奏,不要走得太快。另外,走路的時間也不宜過長,通常走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一、經常走路,能給我們身體帶來哪些好處?
  • 108歲老人,年輕像60歲,長壽秘訣不是多走路,而是這3件事
    吳奶奶平時自己生活完全沒有問題,自己洗衣服做飯,還在院子裡種了一片菜園子,平時吃完飯就去路上溜溜彎,或者跟同村的老頭老太太嘮嘮嗑,生活過得比較安逸。上個月吳奶奶兒子回來帶她去縣城做體檢,體檢報告顯示老人的各項指標都很健康,尤其是血管跟60歲的老人差不多,難怪老人能如此長壽呢!
  • 50歲後,養生不能光靠運動,這件事或許比運動重要,希望你重視
    相信很多朋友都了解過運動的重要性,生命在於運動,保持鍛鍊身體的習慣,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延緩衰老。我們所羨慕的那些過了七十歲身體還很硬朗的人,往往都保持著運動的習慣,運動是一種低成本、高回報的養生方式。
  • 走路可以鍛鍊身體?10年研究表明:人過了50之後,要常做這3件事
    如果骨密度持續偏低,那麼就會導致一些老年人出現骨質疏鬆的情況,這也就是導致很多老年人走路不穩從而摔倒的原因。在平時可以經常用一定的速度來走路,假以時日就可以讓骨密度有所提高。4、精神煥發很多老年人對身體的護理都有一個盲區,大多數人都認為到了一定的年齡一定要減少運動,這樣才可以避免受傷。其實不然,要想讓精神更好,一定要保持適量的運動,運動能夠加促老年人的身體代謝,經常慢走,還能夠提高老年人的關節能力。
  • 多走路能防病、增壽嗎?提醒:掌握走路的訣竅,才容易走出健康來
    50歲可以說是人們身體健康的一個分水嶺,人到了50歲之後,身體已經就進入了「逐漸衰老期」,身體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尤其是50歲之後大家就會感覺到身體大不如前,做事也會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隨著現在人們對身體的重視,人們的養生意識也在逐漸升高,有很多人養生其實不是為了長壽,而是為了「少生病」。而在人們過了50歲之後,最應該預防的疾病就是心腦血管疾病。有人說走路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