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走路就可以長壽?提醒:過了45歲,做好3事,或比運動更重要

2020-12-12 大醫本草堂

近年來,步行已經成為人們保持健康的主要方式。許多專家指出了步行的好處。一項研究曾經表明,每周步行7小時,每天約1小時,可以降低30%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散步對你有好處,這是事實,但有些人認為它不會幫助你活得更久。這是真的嗎?

走路與長壽有關嗎?每天最好走幾步?

不要小看了簡單的走幾步路,也屬於有氧運動的一種。而長期進行有氧運動,不僅能增強心臟跳動的運血能力,還能充分鍛鍊肺的功能,提高肺活量。經常散步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血管彈性,同時消耗多餘的脂肪和降低血脂,從而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長期快走,活躍腿和腳,有利於增強下肢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運動時肌肉收縮的刺激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骨痛,減少骨丟失。同時,合理的運動還能改善人的精神狀態,緩解精神壓力,對控制三高等,改善脂肪肝,也有很大的幫助。

美國的研究發現,步行與較低的死亡風險和較低的死亡風險有關。

如果人們每一步走的步驟增加1000,可以減少約15%,死亡率可能步驟如果能達到每天步行4400步,將會有一個顯著降低死亡率的趨勢,和每天步行4400步走2700步的死亡的風險可能可以減少約40%,僅走7500步,死亡的風險基本穩定。

所以我們最好每天走7500步。

走路也有大學問,方法錯了,養生不成反傷身

1、走路裝備

穿著舒適的運動鞋

女性朋友一定不要穿高跟鞋、拖鞋或涼鞋,可以等上班時再換上就好。

建議背雙肩包

如果背的是單肩挎包,要經常左右交替換著背,才不會給雙肩造成不均衡的壓力。

不佩戴過大的首飾

太大或帶吊墜的首飾,容易在走路過程中隨意搖晃造成不便。

建議帶一小瓶水

特別是天氣熱的時候,可以及時補充水分。

2、走路次數和時間要記住

世界衛生組織說,每天步行半個多小時幫助分解脂肪,防止動脈硬化,每天一個多小時的行走,可以很好的幫助穩定的體重,體重穩定後的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會改變,有科學研究表明,當人們的體重5公斤,血壓下降將減少2 - 10點鐘。

此外,在散步時要記住,每個周期至少堅持5天以上,不要飯後立即運動,最好飯後一小時運動。

3、加快走路速度

快速步行,才能達到更顯著的健康效果。

年輕人最好能在 20 分鐘內走完 2 公裡,中老年人可以試著 25 分鐘走完 2 公裡。

嘗試變速走練習!

如果想要更有效地健身,還可以嘗試取路程中的一小段,用 4~6 分鐘的時間,加快到最大速度走,做變速走練習。

你會感覺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氣息略喘、身體微微出汗、體溫上升。

步行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運動方式,但是當人們過了45歲之後,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概率也會隨之提升,僅僅靠步行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遠遠不夠的,有專家認為,當人們過了45歲之後,應該進入多養生,適當運動的階段,要從各方面來調節身體的各個指標。

過了45歲之後,做好3件事,或比運動更重要

1、多喝水

當人們進入45歲之後多喝水更是能夠很好的稀釋血液,促進血液的循環,預防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牛蒡根蒲公英茶,泡水喝,降脂降壓,減少堵塞,更健康。自己動手,用牛蒡根、枸杞子、決明子、桑葚、菊花、甘草、桂花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

方法:可以選取菊花、決明子、枸杞子、桑葚、葛根、牛蒡根等食材,清洗乾淨之後放入鍋中,然後用大火煮,煮開之後用小火,然後等十五分鐘左右就製作完成,放涼之後就可以喝了,也可以選擇決明子牛蒡茶,比較方便。

2、堅持泡腳

泡腳是中國傳統的一種養生方式,過了45歲之後多泡腳對身體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因為人在泡腳的時候可以促進血管的擴張,還能夠很好的加快血液的流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泡完腳之後,身體會有明顯的舒暢、輕鬆的感覺。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卡片獲取↓↓↓現成足浴包

3、保持心情愉悅

心情好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幸福增加了,而且各種疾病也不敢向我們襲來。因此,人們會自然地活得更久。

相關焦點

  • 多走路可以長壽?過了45歲,做好3件事,要比運動更重要!
    這幾年來,很多專家有說明了各種走路的好處,近幾年走路也是成為了大家養生的一個重要方式。專家說只要堅持平均每天走路1小時,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地,走路的好處非常對。但是也有人不相信,不相信步行能使人更長壽。步行跟長壽有關係嗎?
  • 多走路就可以長壽?提醒:人過了50歲,做好這3事,或比運動重要
    專家提醒:人過了50歲之後,做好這幾件事情比運動還重要。一、每天走路數量是多少最好如今我們經常會在很多的公園當中,看到一些老人在快走或者是進行散步。而這樣的人一般身體是比較健壯的,尤其是腿腳比較靈活。二、做好3點,才能使運動更有效1、姿勢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運動的姿勢非常重要,如果姿勢不正確,很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 多運動就能長壽?醫生提醒:50歲後,做好這3事,或比運動更重要
    導語:運動對於人體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說,人人都知道,而且也有很多科學數據顯示,那些平常愛健身,愛運動的人確實要比不愛運動的人長壽,而且身體健康,尤其是到了老年的時候,更能感覺出來,身體非常的爽朗。經常運動的人,或會有這3個好處,可很多人難堅持1、提高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經常運動,能夠增加肺活量,能夠提高心肌耐氧量,還能夠促進胃腸道內的食物消化吸收,加強胃腸蠕動,增進食慾,因此經常走路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 多走路就可以長壽?提醒:過了50歲,這3件事比運動更重要
    過了五十歲以後,這三件事比運動還重要不同的養生方式搭配不同的年齡階段,一般在40歲之前一定要經常鍛鍊,40歲到50歲要適當鍛鍊一下,而到了50歲以後就要開始進入多保養、少鍛鍊的階段。因為一旦到了50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年過半百,就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既要適度運動,又要認真養生。1、泡腳加按摩眾所周知,我們腳底布滿了各種經絡和穴位,甚至有「第二心臟」之稱,並且腳底上的靜脈有維持靜脈協調氣血通暢的作用。
  • 多走路就可以長壽?過了50歲,這件事比運動更重要,早看早了解
    2:晚上睡覺前2小時不要散步專家提醒,在晚上8點左右是運動最佳時間,這個時間氧氣的含量和空氣的質量都是最佳的。在睡前散步容易引起大腦的興奮,影響睡眠。所以在八點左右運動,可以很好的錯開這個時間,更有助於睡眠。
  • 經常鍛鍊身體就能長壽?錯!過了50歲,做好4件事比運動更重要
    想必大家都覺得,生命在於運動,堅持鍛鍊身體才是健康長壽的保障。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更加關注自己的健康,於是很多人都會有意無意地開始注重養生。而運動則是養生中的一個重要方式。很多中老年人,都會利用空閒時間到戶外走路,慢跑,參加一些健身,舞蹈等活動。其中更多的人還以每天在朋友圈裡曬步數為榮,自己如果排名第一,心情便會大好,感覺自己是最懂得養生之人。
  • 多走路可以「長壽」?人到中年,做好3件事或比多運動多喝水有用
    但是各位朋友過了45歲以後,想要身體更好,可不僅只依靠鍛鍊。現在很多人都有飯後散步的習慣,尤其是那些老人家吃完飯以後就喜歡到處走一走,還有人說飯後走一走,活到99。不過醫生要提醒各位在走路的時候要把握節奏,不要走得太快。另外,走路的時間也不宜過長,通常走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一、經常走路,能給我們身體帶來哪些好處?
  • 走路快慢決定壽命?提醒:50歲後,3件事比運動更重要
    03 想長壽,多走路,但是關於走路,3個大坑不要跳欲速則不達很多人認為走路速度快,運動量可以更大,健身的效果更好,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走路太快,超過了自己的適合的頻率,對關節的傷害是很大的,容易造成膝關節或者韌帶的損傷。對於有關節炎,血管疾病的人,不適合快走,應該慢走,讓自己身體微微發熱最好。認為走路越多越好很多人認為走路越多越好,於是每天走幾萬步,這是不利於健康的,往往會適得其反。無論什麼運動,適可而止最重要。
  • 多運動就能長壽?其實,年過50歲後,有3件事或比運動更有用
    50歲以後,大家開始注重保養身體,想著多運動可以健康長壽,但是這個時期已經步入中年,如果不恰當的運動,反而會傷害骨骼,影響壽命,因此要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多運動就能長壽?《柳葉刀》還發布過一項有助於長壽的運動名單,其中揮拍類運動,也就是羽毛球、網球等,摘到桂冠。運動對壽命的有益影響,是無需懷疑的,但也要提醒大家的是,運動也要適度。過量運動或者經常進行一些過激的運動,反而對身體不好。什麼是適度的運動呢?
  • 走路快慢決定壽命?坦白說:50歲後,想長壽,三件事比運動更重要
    走路是公認的有氧運動且利於身體健康,不受到任何設備和場地控制,隨時都可以走路,簡單易行,又能方便調節運動量和運動時間,走路適合每個年齡段的人。有人說:走路快慢決定壽命,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多走路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防止血管堵塞,降低死亡率以及患上老年痴呆症機率。經過研究表明,走路速度慢,每秒只走0.4米,10年生存期只是達到30%。只要每秒能走1.3米,說明身體各項功能比較強。對於老年人來說,每秒走路低於0.6米,說明速度比較慢,各項功能降低,說明勢必會縮短。由此可見,走路快慢確實會影響壽命。
  • 走路快慢決定壽命?坦白說:50歲後,想長壽,三件事比運動更重要
    走路是公認的有氧運動且利於身體健康,不受到任何設備和場地控制,隨時都可以走路,簡單易行,又能方便調節運動量和運動時間,走路適合每個年齡段的人。有人說:走路快慢決定壽命,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 堅持走路可以長壽嗎?提醒:過了50歲的人,這3件事比運動還重要
    導語:行走是最簡單的鍛鍊方法,既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又能強身健體,甚至還能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醫學研究表明,走路時保持正確的走路姿勢,穩定的節的步伐,且保持一定的速度,每天堅持下去,能夠有效的改善身體狀況。
  • 多走路能長壽?55歲後,長壽「青睞」的事情恐怕不是走路
    目前走路好像是最有效且毫不費力的養生方式,尤其是很多老人,晚上一吃完飯就去外面或者公園裡面散心走路,身體確實也健康了不少,不管是在醫院還是養生書中,專家都有提到走路散步有助於身體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太多的劇烈運動不適合他們,所以就會選擇一些適合自己身體的運動方式來達到健康長壽的效果
  • 走路能鍛鍊身體?醫生提醒:過了50歲,多做這3件事也有助健康
    據研究,患有肺臟疾病的患者每天堅持3公裡的步行,可以疾病的復發率,增強體質。3、提高血管彈性,增強免疫力很多朋友因為上了一天班都很勞累了,所以不喜歡運動,但是散步要求的運動量不是特別大,也不屬於劇烈運動,所以可以跟家人一起活動起來。
  • 45歲後,若能做好4件事,恭喜身體比較健康,是長壽體質
    因此,45歲以後,不論男女,都要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 45歲以後,若能做好4件事,恭喜身體比較健康,是長壽體質! 如果45歲以後,能做到8秒單腳站立不倒; 那麼,足以證明身體的衰老速度較慢,身體還處於比較硬朗的狀態。 45歲以後,為了健康,有3件事,再喜歡也要少做! 1、喝大酒
  • 多走路能防病、增壽嗎?提醒:掌握走路的訣竅,才容易走出健康來
    隨著現在人們對身體的重視,人們的養生意識也在逐漸升高,有很多人養生其實不是為了長壽,而是為了「少生病」。而在人們過了50歲之後,最應該預防的疾病就是心腦血管疾病。有人說走路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是真的嗎?是真的,走路一直都是人們認為的健康運動,而世界衛生組織也說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走路無疑是最適合中老年人的運動,步行屬於比較舒緩的運動,對中老年人來說沒有危害,並且當人們步行的時候身體中的血液循環會加快,同時還能促進脂肪的消耗,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走路真的可以促進長壽嗎?
  • 醫生:45歲後,營養要比運動還重要!45歲後要補充哪些營養?
    有句話說:40歲之前人找病,40歲之後就是病找人了。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人過40,各項機能會開始衰退,身體出現問題的概率會更高。對於中年人來說,好像比年輕人更知道運動的重要性,可能是時間比較充裕,每天傍晚在小區或公園鍛鍊的,很多都是中老年人,而此時很多年輕人可能還沒下班。
  • 為什麼說45歲—55歲是一道坎?哪些病易出現?跨過去可以長壽
    結合身邊的情況也能看出來,一個50歲的中年漢子,幾年都沒有生病,突然一次小感冒竟然讓他丟了性命。更不用說新聞報導了,一些創業者,在深夜加班時出現猝死,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提醒大家在生命中有一個年齡段屬於一道坎,注意這道坎可以維持健康,獲得長壽,一旦忽視這道坎,很容易導致人們丟失性命。尤其是45歲—55歲的中年人更應該注意,一旦忽視了,就危險了。
  • 走路能鍛鍊身體,還能影響壽命?提醒:50歲後,不再適合這樣走路
    基本上大家每天都需要走路,尤其是自己50歲之後,很多人都會跟自己說,沒事就要多出門,可以到公園裡面去走路,不但能鍛鍊身體,還會影響壽命,讓自己更加長壽,很多人都會感到好奇,怎麼走路跟自己的壽命還能扯上關係呢
  • 106歲老人,年輕像70歲,長壽秘訣不是多走路,而是這3件事
    山東菏澤有一位李爺爺,今年106歲了,在村裡沒有人不知道李爺爺的存在,除了村裡就連其他村也知道李爺爺的名號——長壽老人,李爺爺是村裡難得一見的長壽老人,很多人遇見李爺爺難免會問上一句長壽的秘訣,李爺爺總是呵呵一笑說到:「長壽哪有什麼秘訣,不過就是生活上的一些小事罷了」,別看李爺爺年紀大,身體卻格外硬朗,並不像其他老人一樣眼花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