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年,北方的瓦剌入侵,王振和朱祁鎮率領20萬大軍親徵,結果被瓦剌打得一塌糊塗。
王振被殺,朱祁鎮被瓦剌活捉當了人質,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也先高興壞了,明朝最精銳的軍隊沒了,大臣沒了,現在倒好,連皇帝也沒了。
於是也先先來到了邊防重鎮,想敲詐明朝一番。畢竟朱祁鎮是一國之君,也先沒想到,竟然不頂用?這是什麼邏輯。
上次講到,朱祁鎮被瓦剌劫去當人質了。皇帝沒了,那就找個臨時工代替?而這個臨時工就是朱祁鈺。
那麼朱祁鎮更是不足為重了。
於是也先又來到了大同鎮,也先還是碰了釘子。難道,大明朝的皇帝就這樣被遺忘了嗎?
從土木堡之變後,明朝上下一片譁然。
等他們鬧夠了之後,他們清醒一個問題:朱祁鎮死了沒?國不可一日無君啊。
那麼誰又來頂替皇帝呢?於是就找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
可憐朱祁鎮就這樣成了可有可無的「人質?」
可現在最重要的是,怎麼對付瓦剌?人家快要打到家門口了,有大臣說,既然打不過,趕緊逃命要緊,趕緊南遷。
這時候,人群中有個人一聲呵斥——建議南遷人該殺。
想逃走,容易,想再回來可就難了。眾人一看,原來是兵部尚書,于謙。
于謙後來是怎麼做了呢?
他緊急調動山東河南浙江等各省隊火速趕往北京,糧草器械通通送往軍師。
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衛京師,與瓦剌決一死戰。
決戰前,還有一件事,那就是清算王振的餘黨。
朝廷上下,沒想到王振的死黨和大臣們罵著罵著就打起來了。王振的一個餘黨,當時就被大臣給打死了。
除此之外,大臣們指著朱祁鈺,並讓他交出王振的死黨。
旁邊的太監急中生智,拉出幾個王振的餘黨。就這樣,三個餘黨被大臣當場活活打死。
祁鈺嚇得不輕,說當場清除王振餘孽,才結束這場內鬥。
後來,也先發現抓了朱祁鎮,也沒什麼效果,於是想一頭打進北京。
反正那邊也沒有精銳部隊,一路殺到北京。
同時,于謙命:所有人,全軍出擊,後退者格殺勿論。
也先眼看著觸手可得的紫禁城就在眼前,加上之前在戰場上的得意,信心大增。
更沒想到明朝會反將一軍。
先是,也先的弟弟率先攻打,可惜眼前的明軍再也不是在戰場上毫無章法的軍隊,他們早已設下埋伏,等著也軍送上門來。
「不勝就去死」,這是于謙給軍隊和自己下的一道命令。
也軍驚駭不已,這才發現,眼前的明軍不再是在戰場上任他們屠殺的明軍。
如果再這樣打下去,他們是徹底翻盤了,於是連夜撤回草原,不等天亮就走了。
北京保衛戰到此結束,明朝完勝。
如果北京保衛戰輸了,不僅大明王朝的歷史被改變,中國歷史也要被改變,而這更是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戰役。
而于謙,也因此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