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從皇帝到戰俘,從戰俘到囚徒,唯一人敢挽救大明國

2020-12-18 瑪嗒嗒

1449年,北方的瓦剌入侵,王振和朱祁鎮率領20萬大軍親徵,結果被瓦剌打得一塌糊塗。

王振被殺,朱祁鎮被瓦剌活捉當了人質,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也先高興壞了,明朝最精銳的軍隊沒了,大臣沒了,現在倒好,連皇帝也沒了。

於是也先先來到了邊防重鎮,想敲詐明朝一番。畢竟朱祁鎮是一國之君,也先沒想到,竟然不頂用?這是什麼邏輯。

上次講到,朱祁鎮被瓦剌劫去當人質了。皇帝沒了,那就找個臨時工代替?而這個臨時工就是朱祁鈺。

那麼朱祁鎮更是不足為重了。

於是也先又來到了大同鎮,也先還是碰了釘子。難道,大明朝的皇帝就這樣被遺忘了嗎?

從土木堡之變後,明朝上下一片譁然。

等他們鬧夠了之後,他們清醒一個問題:朱祁鎮死了沒?國不可一日無君啊。

那麼誰又來頂替皇帝呢?於是就找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

可憐朱祁鎮就這樣成了可有可無的「人質?」

可現在最重要的是,怎麼對付瓦剌?人家快要打到家門口了,有大臣說,既然打不過,趕緊逃命要緊,趕緊南遷。

這時候,人群中有個人一聲呵斥——建議南遷人該殺。

想逃走,容易,想再回來可就難了。眾人一看,原來是兵部尚書,于謙。

于謙後來是怎麼做了呢?

他緊急調動山東河南浙江等各省隊火速趕往北京,糧草器械通通送往軍師。

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衛京師,與瓦剌決一死戰。

決戰前,還有一件事,那就是清算王振的餘黨。

朝廷上下,沒想到王振的死黨和大臣們罵著罵著就打起來了。王振的一個餘黨,當時就被大臣給打死了。

除此之外,大臣們指著朱祁鈺,並讓他交出王振的死黨。

旁邊的太監急中生智,拉出幾個王振的餘黨。就這樣,三個餘黨被大臣當場活活打死。

祁鈺嚇得不輕,說當場清除王振餘孽,才結束這場內鬥。

後來,也先發現抓了朱祁鎮,也沒什麼效果,於是想一頭打進北京。

反正那邊也沒有精銳部隊,一路殺到北京。

同時,于謙命:所有人,全軍出擊,後退者格殺勿論。

也先眼看著觸手可得的紫禁城就在眼前,加上之前在戰場上的得意,信心大增。

更沒想到明朝會反將一軍。

先是,也先的弟弟率先攻打,可惜眼前的明軍再也不是在戰場上毫無章法的軍隊,他們早已設下埋伏,等著也軍送上門來。

「不勝就去死」,這是于謙給軍隊和自己下的一道命令。

也軍驚駭不已,這才發現,眼前的明軍不再是在戰場上任他們屠殺的明軍。

如果再這樣打下去,他們是徹底翻盤了,於是連夜撤回草原,不等天亮就走了。

北京保衛戰到此結束,明朝完勝。

如果北京保衛戰輸了,不僅大明王朝的歷史被改變,中國歷史也要被改變,而這更是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戰役。

而于謙,也因此載入史冊。

相關焦點

  • 從皇帝到俘虜到囚徒再到皇帝,大明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人
    要論大明歷史上最富傳奇的皇帝是誰?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非明英宗朱祁鎮莫屬。公元1435年,宣德皇帝朱膽基駕崩,9歲的太子朱祁鎮在太皇太后的力挺下繼位,是為明英宗,次年改國號為正統。朱祁鎮的繼位直接讓王振看到了出頭之日。王振原是一名教育部門的學官,因業績太差被辭退,便淨身入宮當了太監,教宮內人學文化。在宮中,能力差、教不好書的學官王振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原因很自然,因為畢競能識字,這份工作幾乎沒人能與他竟爭。
  •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兩件事證明朱祁鎮的偉大|百家故事
    明英宗敢這麼做,無疑是需要氣魄和勇氣的。因為,他這是徹底推翻了先皇朱棣要把朱允炆一脈置於死地,不承認大明有建文帝這一帝號。明英宗放了朱文圭,客觀上認同了建文帝為大明帝皇的合法性和正統性。第二件事情,那就要大書特書,明英宗改變了中國封建社會存續了數千年的,皇帝死後嬪妃必須執行的殉葬制度,充分體現了明英宗人性的光輝。
  • 明朝唯一一位當了兩次皇帝的人——朱祁鎮
    本文章由朝陽起舞雲飛揚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一般來說一個朝代,會有好幾任皇帝,即使皇帝在位的時間再長,年號也只有一個。可是歷史上偏偏有一個皇帝,在位時間才15年,卻有兩個國號,一個是「正統」一個是「天順」,這並不是因為他搞特殊,而是他一生當過兩次皇帝。
  • 朱祁鎮一事無成,明朝唯一的俘虜皇帝,為何得到英宗這樣好的廟號
    大明風華劇終了,朱祁鎮也下線了,關於明英宗這個皇帝,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不平,幼年登基,被太監慫恿親徵瓦剌,卻淪為囚徒,回國後被囚於南宮,通過奪門之變再返皇位。而他一生的所作所為,除了廢除殉葬制度外,竟然找不到一件正面的事情,為何他死後,還能得到「英」這樣好的廟號!
  • 朱祁鎮:明朝皇帝中唯一當過俘虜,卻兩次做皇帝
    明朝皇帝奉行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信條,也一直堅持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甚至明太祖朱元璋把這些寫到《皇明祖訓》裡來告誡後代子孫,這也是大家為什麼喜歡明朝的原因,就是有氣節,有血氣。今天跟大家所說的就是明朝明英帝朱祁鎮,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
  • 士兵帶著九名女戰俘,享受了十九年皇帝生活,帶著七十三個孩子下山
    他與幾名戰友一起押送戰俘前往港口,一群人也算是輕車熟路,但是在走到一半時,由於大雪的原因,道路被雪給封了起來。之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車隊決定繞路前進。 但是勃日涅科夫留下來是有私心的,他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在軍營裡看著這麼多女性戰俘,自然是心癢難耐,但是礙於營中人多,他也不敢動手動腳,眼下簡直就是老天給他的機會。 在戰友離開之後,勃日涅科夫將一名女性戰俘拖上了車,並且與她發生了關係,在結束之後,勃日涅科夫將食物分了一部分給她。
  • 朱祁鈺如果狠心除掉朱祁鎮,下場就不會那麼慘,大明也將因此受益
    大明在經歷了朱棣時期軍事上的擴展,以及仁宣時期的軍事休整和政治經濟的發展,按理來說到朱祁鎮時期就該達到鼎盛。 然而就因為當時是朱祁鎮這個昏庸之君當政,朱棣、朱高熾和朱瞻基三代人的積累瞬間灰飛煙滅。 朱祁鎮不顧所有人的勸阻,只聽王振一人的蠱惑,執意御駕親徵,從而讓自己遭遇了土木堡之禍。
  • 日本戰俘的「人間地獄」
    日本戰敗投降後,蘇軍將60萬日本關東軍戰俘押解到蘇聯西伯利亞戰俘集中營。西伯利亞位於蘇聯遠東地區,是一片廣闊而寒冷地帶,環境氣候極其惡劣,年平均氣溫低於零度。日本戰俘害怕中國報復和虐待,能夠進入蘇聯戰俘營非常高興。特別是蘇軍謊稱會把他們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運回日本國內時,更是一陣竊喜。
  • 從皇軍之花到西伯利亞苦力,50萬關東軍戰俘經歷了什麼?
    蘇軍一網下去,收穫滿滿,這種大規模圍殲戰的快感,怕是只有1941年基輔戰役的德軍才能體會到吧。9月1日,蘇聯遠東軍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在總結報告中記載道:俘獲日軍官兵573984人,將軍110人。而根據後來蘇軍總參謀部的數據顯示,在對日作戰中蘇軍共俘獲了594000人。
  • 張藝興終刪除了小鮮肉標籤,《大明風華》被稱讚為演員
    雖然《大明風華》從出品之初就飽受爭議,但從播出情況來看,該劇無論在21天收視率城市和全國網絡排名第一,優酷熱站繼續保持第一,取得了良好的收視和傳播效果。話劇改編自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明朝初年盛世和孫若微建立的故事。
  • 《大明風華》中朱祁鎮聽王振的慫恿御駕親徵,其實歷史上的朱祁鎮是...
    在《大明風華》中,朱祁鎮空有一腔熱血,被王振一說,居然御駕親徵。正統十四年這場的土木堡之役卻是明英宗朱祁鎮的人生轉折點,因為在這場戰役中,朱祁鎮慘遭戰敗,自己還被俘虜了。
  • 東極島戰俘往事
    戰俘的三餐只有大米,皇家炮兵團的炊事員在浴盆裡把它們煮成夾生飯和鍋巴;一些軍官引用國際法要日本人提供蔬菜,日軍向深水埗運來了一車菊花,然後把提意見的人轉移到了其他地方;據炮兵埃蒂安(Jack Etiemble)說,菊花讓生病的情況改善不少。八月以來,戰俘營爆發了白喉。在腳氣和痢疾早已肆虐的深水埗,這是第一種惡性傳染病。在斯普納的回憶裡,由於日軍拒絕提供抗毒血清,感染者近九成病死。
  • 戰俘新思維:二戰美軍最高指揮官提出,斷水斷糧餓死德國戰俘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一章,戰俘問題則是比戰爭本身更沉重的話題。眾所周知,在戰爭期間,納粹集中營吞噬了上千萬生命,僅歐洲戰場上就有約1100萬人死在集中營裡。日本對於戰俘也沒仁慈到哪裡去,「巴丹死亡行軍」就是日軍虐待戰俘的極端暴行之一。在不到100英裡的戰俘押解途中,日本人展開一場長達8小時的大屠殺。
  • 世界戰俘奧林匹克運動會,人類戰爭史上的第一次!
    為了安置這些戰俘,中朝在碧潼建立戰俘營,一批又一批美、英及其他國家的戰俘被陸續轉送到了這裡。俘虜的生活無疑是極其鬱悶的,志願軍戰俘營為了改善戰俘們的生活,採取了很多方法。其中一點就是利用文體活動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1951年5月,志願軍戰俘營文藝工作隊成立,經常在戰俘營巡迴演出歌舞、戲曲、音樂、魔術等文藝活動。還建立了戰俘俱樂部。戰俘可以給俱樂部提意見和要求。
  • 明英宗朱祁鎮被蒙古人擄走一年多,他在那裡過得咋樣?說出來別不信
    說起明英宗,這可以算是大明歷史上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位皇帝了。朱棣為大明王朝打下了堅實基礎,創立了一個盛世。到了英宗這裡,卻以一場土木堡之役的失敗讓這個帝國就此走向了衰落。
  • 澳大利亞在二戰中也肆意虐殺日本戰俘
    然而在新加坡戰役中,英軍中將帕西瓦爾於1942年2月15日下令13萬英澳新等多國聯軍向日軍投降,其中包括1.5萬名澳軍。在隨後的紐幾內亞爭奪戰中,澳軍與美軍共同抵禦日軍入侵,這裡也成為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澳軍與日軍交戰最激烈的戰場。 太平洋戰爭爆發沒多久,就傳出日軍屠殺澳軍戰俘的消息。新加坡戰役中被俘的1.5萬名澳軍官兵中,有多達7000人被日軍以各種方式虐殺。
  • 二戰唯一不接受日本投降的國家?17萬戰俘被全部處死
    在眾多飽受日本侵略的國家當中,有這麼一個國家它作為二戰期間唯一一個不接受日本投降的國家,將所俘虜的17萬日軍戰俘全部處死,可以說至今都讓日本人忌憚不已。 可以說對於這些戰俘澳大利亞心裏面早就有了安排,長期以來受日本危害的澳大利亞軍民早已對日軍有著強烈的不滿。為了選擇報復日本,澳大利亞選擇將17萬戰俘全部處死,可以說這樣的結果震驚了當時的很多國家。
  • 從朱祁鎮對王振的寵信,看明朝皇帝重用宦官的原因
    「先生」這種稱呼,在明朝時可不像現在這麼泛濫,含金量很高,通常有大德、大才或大權之人才能被稱為先生,比如內閣大臣們,皇帝就稱之為「先生」。 所以《大明風華》裡的那位王振,和真實歷史是有出入的。年紀不對,定位也不對。王振不是和朱祁鎮年紀差不多的玩伴,而是能夠指導朱祁鎮學問的長者,亦師亦僕。
  • 朱祁鎮:土木堡一役導致明朝慘敗為何還能得廟號為「英宗」?
    朱祁鎮,明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算是比較另類的一個皇帝,他身上有三個唯一是其他皇帝不具備的即他是明朝唯一的一位太上皇,是明朝唯一一個當過兩次皇帝的人,是明朝唯一一個被外族俘虜的皇帝。20萬大軍損失殆盡,京師三大營全軍覆沒,皇帝被俘,王振也被樊忠殺死,英國公張輔等幾十位隨從官員全部戰死。可以說土木堡一戰將大明幾十年的積累差點敗光,大明朝也差點結束。此朱祁鎮第一大罪。
  • 日本戰俘被抓到蘇聯,最怕的不是士兵,而是那些女軍醫
    「戰爭對於走上戰場的士兵們來說就是一個大型的絞肉機」,戰爭就是一件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戰爭不僅會影響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更會讓百姓們生活在水深會熱中,因此戰爭是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倒導致很多個國家參加了一場戰爭,那就是二戰了,說起二戰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二戰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但同時二戰給世界造成的傷亡也是毀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