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這邊,是身著海派特色旗袍的「鉦藝廊」品牌創始人王璐;鏡頭那邊,是身著彝族傳統服飾的石屏花腰彝刺繡的非遺傳承人張華。兩人雖然相隔兩千多公裡,卻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創業者。
2006年,王璐和哥哥王臻共同開了一間店,也是如今業界小有名氣的「鉦藝廊」——一個以「中國風、上海味」著稱的創意設計品牌集成店。6月9日下午,她帶來了「鉦藝廊」一款備受認可的文創產品——海上磚。
自從問世後,就成為店內暢銷不衰的一件原創產品,而在鉦藝廊的計劃中,是要將上海1058處優秀歷史建築一一用「海上磚」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如今這個數字只是160餘幢建築,離美好目標的完成還有很多路要走。
■周到資料圖。
「我是第一次直播帶貨,但從開始創業,就有很多勇於嘗試的第一次,這一次也不例外。」走進2020徐匯·紅河「創業夢之星」評選雲啟動儀式的直播間,王璐落落大方地介紹起了海上磚,還向大家展示了海上磚的多種用途。
直播間的那頭,則是來自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的彝族姑娘張華,與上海相距兩千多公裡。
石屏縣彝族尼蘇(花腰)刺繡,即人們常說的「花腰彝刺繡」,是花腰彝人在長期生產勞動中創造、世代口口相傳的民族文化藝術,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作為「繡美彝山」刺繡合作社的創始人,張華也是石屏花腰彝刺繡的非遺傳承人。創業僅兩年,她就帶領全縣400餘名婦女進行刺繡培訓,籤約繡娘200餘名,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配合十分默契,一打聽才知道,兩人原先就相識,而相識的平臺正是去年的徐匯紅河創業者的交流活動。
「我們的創業內容都聚焦傳統文化,所以彼此之間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在她回雲南後,還特地從她那裡選購了一些特色手工藝產品。這樣的直播帶貨其實也開拓了創業者的思路,同時也提供了新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宣傳方式。」王璐這樣表示。
兩位女性創業者的「同框」直播帶貨,也正式拉開了2020徐匯紅河創業夢之星評選活動的大幕。
記者從徐匯區人社局了解到,此次評選活動是依託徐匯區近8年打造的創業服務品牌「創業夢之星」,通過品牌輸出,在紅河州推出針對當地的特色評選項目。此外,徐匯區人社局還與紅河州人社局「雲籤署」2020年就業扶貧工作協議,全力推進兩地勞務協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之年。多年來,徐匯區人社局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一直將扶貧和扶智緊密結合,多措並舉創新服務,以產業扶貧推動雲南紅河州以創業帶動就業,實現全面脫貧。
徐匯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陳繼剛表示,徐匯一直將扶貧和扶智緊密結合,從2018年突出「就業扶貧」,到2019年推動「技能扶貧」,再到2020年升級「創業扶貧」,不斷引導雲南紅河當地老百姓創新創業,發展產業經濟。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