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兩千多公裡,「海派旗袍」和「花腰彝刺繡」卻實現了同框帶貨

2020-12-23 瀟湘晨報

鏡頭這邊,是身著海派特色旗袍的「鉦藝廊」品牌創始人王璐;鏡頭那邊,是身著彝族傳統服飾的石屏花腰彝刺繡的非遺傳承人張華。兩人雖然相隔兩千多公裡,卻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創業者。

2006年,王璐和哥哥王臻共同開了一間店,也是如今業界小有名氣的「鉦藝廊」——一個以「中國風、上海味」著稱的創意設計品牌集成店。6月9日下午,她帶來了「鉦藝廊」一款備受認可的文創產品——海上磚。

自從問世後,就成為店內暢銷不衰的一件原創產品,而在鉦藝廊的計劃中,是要將上海1058處優秀歷史建築一一用「海上磚」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如今這個數字只是160餘幢建築,離美好目標的完成還有很多路要走。

■周到資料圖。

「我是第一次直播帶貨,但從開始創業,就有很多勇於嘗試的第一次,這一次也不例外。」走進2020徐匯·紅河「創業夢之星」評選雲啟動儀式的直播間,王璐落落大方地介紹起了海上磚,還向大家展示了海上磚的多種用途。

直播間的那頭,則是來自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的彝族姑娘張華,與上海相距兩千多公裡。

石屏縣彝族尼蘇(花腰)刺繡,即人們常說的「花腰彝刺繡」,是花腰彝人在長期生產勞動中創造、世代口口相傳的民族文化藝術,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作為「繡美彝山」刺繡合作社的創始人,張華也是石屏花腰彝刺繡的非遺傳承人。創業僅兩年,她就帶領全縣400餘名婦女進行刺繡培訓,籤約繡娘200餘名,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配合十分默契,一打聽才知道,兩人原先就相識,而相識的平臺正是去年的徐匯紅河創業者的交流活動。

「我們的創業內容都聚焦傳統文化,所以彼此之間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在她回雲南後,還特地從她那裡選購了一些特色手工藝產品。這樣的直播帶貨其實也開拓了創業者的思路,同時也提供了新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宣傳方式。」王璐這樣表示。

兩位女性創業者的「同框」直播帶貨,也正式拉開了2020徐匯紅河創業夢之星評選活動的大幕。

記者從徐匯區人社局了解到,此次評選活動是依託徐匯區近8年打造的創業服務品牌「創業夢之星」,通過品牌輸出,在紅河州推出針對當地的特色評選項目。此外,徐匯區人社局還與紅河州人社局「雲籤署」2020年就業扶貧工作協議,全力推進兩地勞務協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之年。多年來,徐匯區人社局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一直將扶貧和扶智緊密結合,多措並舉創新服務,以產業扶貧推動雲南紅河州以創業帶動就業,實現全面脫貧。

徐匯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陳繼剛表示,徐匯一直將扶貧和扶智緊密結合,從2018年突出「就業扶貧」,到2019年推動「技能扶貧」,再到2020年升級「創業扶貧」,不斷引導雲南紅河當地老百姓創新創業,發展產業經濟。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旗袍的前世今生,海派旗袍為什麼會成為民國的「國服」?
    雖然旗袍比「漢服」的歷史要短得多,但它至少起源於滿族,屬於中國服裝的範疇。然而,中山裝和大中華區的東方服飾卻不一樣。追根溯源,它是西方服裝,與中國文化無關,不能從中國文化的角度來討論。中國傳統強調陰陽互尊的重要性,在世界服裝高峰論壇上,高貴而溫柔的旗袍越來越多柔美如玉的一面,是漢服蒼老的嘆息和莫名的褪色。高貴冷豔的背後,是滿族入關後,對漢人「剃頭換衣」的殘暴血腥行為。
  • 傳統旗袍美學
    旗袍派別旗袍文化近百年之久,因地域、思想、生活氛圍有別而產生了眾多流派,每派各有各的特色與亮點。最具代表性的為京派、海派、蘇派旗袍。海派旗袍海派旗袍在三十年代的海派女性服飾中可謂一統天下,海派旗袍強調女性身段,更加在於表現人,而非衣服本身。
  • UNDP「彝族手工藝傳承」文創衍生作品:彝族刺繡框畫
    目前已經落實了3家合作機構,就在他返回北京的第10天,葫蘆工坊所設計的彝族刺繡框畫作品已經在楚雄最著名的藝術空間稻生一生活美學館進行了陳列和展示。   現在,徐浩然計劃整理彝族刺繡老照片老作品,進行編輯整理成書,也將結合刺繡框畫系列繼續產品組合,通過「藝術展覽+圖書+文創」的形式進行組合推廣。
  • 學校新聞 | 國家藝術基金「海派旗袍文化傳承與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 結題成果匯報在校舉行
    12月20日,我校國家藝術基金「2019上海海派旗袍文化與工藝傳承人才培養」項目結題匯報(海派旗袍時尚論壇和海派旗袍文化作品展演)在延安路校區舉行
  • 43歲黃奕天生古典美,穿旗袍優雅又矜貴,同框林小宅也不輸氣質!
    黃奕用兩段婚姻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從出道到登峰造極,再到和前夫大吵大鬧,黃奕硬生生讓自己「一身泥」,漸漸淡出公眾視野。現在又回來了的黃奕要放下身段和小花競爭,很尷尬。旗袍包裹著精緻的黃奕,身段和線條一目了然,身上沒有多餘的贅肉。開襟飽滿的旗袍,古韻更加濃鬱,飾以青玉紐扣,增添了一點靈動有趣的味道。黃奕的五官輪廓自然古典,加上透明的肌膚,這件旗袍控制優雅,眉彎、尾角、鮮紅色的嘴唇,將東方女性的古典美展現到極致。黃奕穿旗袍不僅僅是選對旗袍,更重要的是搭配。
  • 「彝」韻新風·涼山印象 彝族非遺彝繡衍生品2020北京時裝周發布會...
    為推動彝繡衍生產品市場化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涼山彝繡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涼山彝繡直接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促進廣大婦女居家靈活就業,2020年初,北京服裝學院與涼山州婦聯達成戰略合作,通過行業指導、設計幫扶、平臺資源引入等,推動彝繡產品市場轉化,實現涼山彝繡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 蘇州河畔上演旗袍實景秀,見證「蘇河秀帶」華麗轉身
    隨著上海蘇州河兩岸42公裡公共空間逐步貫通,一場主題為「錦繡霓裳、閃秀蘇河」旗袍展(秀)日前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和蘇河灣沿岸舉行,近百名旗袍女子在蘇河兩岸展現「蘇河秀帶」魅力,成為今年上海旅遊節蘇河系列活動亮點。
  • 物歸其所,海派旗袍回到發祥地上海
    近日,臺灣收藏家王水衷將珍藏的338件海派旗袍和相關飾品慷慨捐贈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成就文博界一段佳話。昨天,文物捐贈儀式在滬舉行,館方從中精選出70餘件舉辦 「衷藏雅尚·海上流暉——王水衷捐贈服飾展」。「這些旗袍和飾品是我花費近30年時間收集到的,別人問我會不會捨不得,今天早上看到展覽後,我覺得我最初的決定是正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是最好的歸宿。」
  • 彝族非遺彝繡衍生品2020北京時裝周發布會,圓滿落幕!
    為推動彝繡衍生產品市場化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涼山彝繡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涼山彝繡直接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促進廣大婦女居家靈活就業,2020年初,北京服裝學院與涼山州婦聯達成戰略合作,通過行業指導、設計幫扶、平臺資源引入等,推動彝繡產品市場轉化,實現涼山彝繡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 是花都開好了充滿希望,花環花框刺繡教程
    最美的風景應該就是最近了吧,先是明黃耀眼的迎春花,再是紅色妖冶的山茶花,現在是滿樹熱烈的粉色櫻花,這些花兒相繼開放,即使還穿著稍厚的外套,心裡也知道,春天來了,一切都會好的。所以,小桃覺得最能代表春的,應該就是開好的花兒吧。今天給大家分享花環框架的刺繡,我把春的名字繡在花框中,各位小夥伴,也可以替換為自己喜歡的名字哦~嘻嘻。
  • 蔓樓蘭創始人裘黎明先生拜師典禮,傳承「非遺」海派旗袍製作技藝
    『「非遺」海派旗袍製作技藝傳承人——金泰鈞先生』2009年,「海派旗袍製作技藝」入選上海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海派旗袍的傳承與保護工作推上新高度2016年,金泰鈞先生入選上海首批「海派旗袍文化名人」名單。至此,金泰鈞先生成為同時享有「海派旗袍」兩項最高榮譽和稱號的第一人和唯一人。
  • 你知道傳統旗袍跟改良旗袍的區別嗎
    是在20世紀上半葉也就是在辛亥革命之後旗袍才在上海流行起來。是由民國女性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揉和具象。在當時上海是中西方文化最聚集的地方,上海也是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在吸收西洋服飾樣式後,通過不斷的漢化改進就出現了後來的改良旗袍。
  • 陰丹士林旗袍是民國女知識分子的首選
    展廳中有一件海外回流的「1920s—繡花緞裝飾雙面繡飄帶時裝旗袍」,這是上世紀20年代的旗袍精品代表。此袍周身運用盤金繡、盤銀繡、五彩平繡、緝線繡、對花繡等多種傳統刺繡工藝,刺繡出海水疆牙、仙鶴、蝙蝠、蝴蝶、老鷹、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等紋飾,這件精工刺繡古董旗袍雖本色已被其他顏色暈染,但依然不影響其整體價值。
  • 家具、旗袍、玉雕、石庫門、本幫菜,「海派非遺」亮相2020上海書展
    海派非遺是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一份取之不盡的文化資源。家具、旗袍、玉雕、石庫門、本幫菜,今天,這些集中體現「非遺海派文化」高度的書由上海非遺協會帶到了2020上海書展。圖說:活動現場展示的海派非遺系列畫冊 官方圖叢書將海派文化精髓以畫冊形式呈現,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整套著作分為五冊,分別是《海派家具》《海派旗袍》《海派玉雕》《上海石庫門》《上海本幫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
  • 相隔1600多公裡的兩地學生同繪「豐收畫」
    近日,邵宅小學與四川嘉陵區鳳埡小學的孩子們,以「童畫校園 舞動的線條——豐收的喜悅」為主題,線上手拉手同繪豐收的喜悅。 當天,一輛裝載著邵宅小學捐贈物資的貨車橫跨1600多公裡,抵達四川嘉陵區鳳埡小學。搬運物資、設備調試、溝通議程……鳳埡小學操場上,邵宅小學援川教師何任忙得不可開交。「勾線筆、水彩筆、筆記本、書包,這些都是我喜歡的。」
  • 傳統旗袍和改良旗袍哪個好?
    張愛玲說:女人一生中最該收藏的兩樣東西一是玉鐲,一是旗袍。在張愛玲的筆下,每個女人的旗袍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同的布料和底色,迥異的花樣和風格,或華麗、或樸素、或妖冶……旗袍是她筆下人物命運的表達。▲《花樣年華》電影中,張曼玉一共穿了24件旗袍
  • 聯想撮合「四大天王」帶貨:羅永浩、王自如首次同框
    錘子創始人羅永浩已經退出手機江湖,專心做直播帶貨還債,但是老羅當年跟Zealer創始人王自如的直播可謂手機史上的一次經典。眾所周知,2014年因為Zealer發了錘子T1手機的評測,惹得羅永浩不滿,8月27日約戰優酷直播,王自如當時答應了,結果在現場被羅永浩懟的很慘,這種直播顯然是羅永浩大勝,畢竟羅永浩的口才和準備程度是超過當時的王自如的。
  • 武定彝繡:綻放在布匹上的經典
    武定彝繡 武定彝繡演繹著布匹上的經典與圖騰,它以概括、變形、誇張 ,挑花、扣花、十字繡、平繡和點、線、面交融的手法,以栩栩如生的精美畫面吸引和徵服國內外眾多的閃光燈和眼球
  • 楚雄彝繡:傳承千年的文化記憶
    彝繡即彝族刺繡,流傳於我國西南彝族地區,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述和載體,也是中國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那麼一句話形容彝家姑娘:「一學剪,二學裁,三學繡花縫布鞋。」彝家少女很小的時候就會跟著長輩們學習刺繡技藝,尤其是出嫁時穿的新娘裝一般都是一針一線自己親手縫製。
  • 曾志偉周立波罕同框,昂首闊步視察影視園,十多人跟在身後氣勢足
    12月22號,有網友發現某位博主發布了一段曾志偉和周立波同框的視頻,並且配文表示「香港影視界大咖曾志偉,橫店影視城領導,以及周立波老師,蒞臨本影視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