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少見的一首詞,很多人都理解錯了,詞的本意原來是這樣……

2020-12-23 張赫赫的小宇宙

唐朝詩詞中,描寫愛情的作品有很多,李白、李商隱、元稹、白居易等都有經典的愛情詩傳於後世。

而其中白居易的一首愛情詩是足可以令人讚嘆其「天造之才」的。這首詩很多人以為是一首閨怨詩,但其實細細品讀之下再結合白居易的生平就不難發現,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說到白居易,想必大家很熟悉。他早年成名,17歲就憑藉著一篇考場作文揚名天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賦得古原送別》

白居易17歲寫的這首詩,一鳴驚人膾炙人口,不愧為白居易的成名作

與此同時我們對他的那首《長恨歌》是否仍然記憶猶新,因為正是這樣的一首題目中沒有任何「愛意」的詩,描寫了那樣的一段令人感動、迴腸盪氣的愛情故事,以致被後世奉為愛情詩中的經典。

今天小赫赫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詞的詞牌,其實在南北朝時期就有的一個詞牌,而對於白居易來說其意義卻是不一樣的——《長相思·汴水流》。

因為在白居易的詞作中,只有這首《長相思·汴水流》與《憶江南》可以稱得上是正規的詞調,其餘的都是純粹的唐詩絕句或者律詩,亦或者是雜言的古體詩。

但是白居易的這首詞卻是家喻戶曉,有名到什麼程度呢?但凡是唐詞選本、唐詩集、唐詩品鑑一類的書中都能看到這首詞的身影。

如今還給它譜上現代的曲。我聽過一群孩童天籟之音的演唱。詞本來就挺傷感的,配上曲就更傷感了。也正是這首詞讓大家充分認識到了白居易在愛情詩的描寫方面一點都不遜色與宋朝的柳永與南北朝的李煜。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這首詩究竟在些什麼?長久以來眾說紛紜,而一種普遍的觀點就是寫一位少婦月夜盼夫早歸的閨怨詩,也難怪,因為最後那一句「月明人倚樓」,有全詩散發出來的哀怨的基調都給人以這樣的感覺。

但是,為什麼非得是女性才能倚樓眺望呢?顯然不太合適。

這首詩作於白居易在洛陽患病期間,此時的白居易已經54歲了,他怎麼還有閒情逸緻去管一位婦女如何思念丈夫呢?其實這首詞是在為陪了白居易十年的姑娘樊素而寫。

上闕

開頭寫景,運用細膩的描寫手法將全詩的基調定為悲怨傷感。

樊素與白居易相識杭州,那時的樊素還是一個剛滿十六七的姑娘。當白居易辭官回到洛陽後,樊素是在他的身邊的,但是由於白居易病重,為了不拖累樊素而不得不讓她離開。

開頭的「汴水流,泗水流」均是樊素回錢塘老家的必經之地,雖然她走了,但是兩人畢竟在一起生活了十年之久,白居易的心裡必定對樊素放心不下,對她的思念也隨著那汴渠一直流到了揚州渡口,流到了她的家中。對於他的這份思念,吳地的群山也似乎能夠懂得,不知道樊素知道不知道這份對她的哀思之情。

下闕

將上闕的思念之情繼續進行表達與加深描寫,此時的思念似乎都變成了

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你,但是現在的我又有點恨你了。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這水太長、山太多將我的思念阻攔在中間。我想這恨只有在你回到我身邊時才會停止,在這之前,也只有天上的一輪明月陪著我,寄託著我對你的思念,想你的時候也只能獨倚欄杆盼望你的早日回歸。

整首詩的表達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看似是信手拈來但是情感深刻,如此深切的情感表達似乎也不再需要什麼高明的寫法做支撐了,白居易只用了淡淡的筆墨就勾勒出了一幅凝重的月下孤獨的相思人。

因此,單獨地以「月明人倚樓」來斷定這首詞的性質,豈不是有些太過膚淺,因為這完全背離了白居易這首經典詞中所滿含的感情。

由於這首詞太過經典,所以後世的很多詩人、學者都對這首詩進行效仿,大事卻從沒有人能夠超越原詩,因為只有白居易將自己的人生經歷也融入到了詩文之中,所以顯得更加深刻,讓人嘆為觀止,卻難以超越。

相關焦點

  • 「文質彬彬」一詞的原意,大部分人都理解錯了
    今天,我們在使用文質彬彬這個詞的時候,往往是指一個人文雅的外表,形容一個人看起來溫文爾雅的樣子。然而,最初孔子的意思並不是這樣的。這個詞出自《論語·雍也》:「子日: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什麼是「文」?什麼又是「質」?
  • 白居易思念侍女,寫下這首詞,是所有長相思詞中最好的一首
    唐朝詩人眾多,除了最耀眼的兩顆星李白和杜甫外,還有很多非常優秀的詩人、比如王維、白居易、李賀、王勃等等,而今天小編我要說的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詞:長相思。詞牌名長相思,顧名思義,就是寫男女相思之情。而歷朝歷代,有很多詩人使用《長相思》這個詞牌名來寫詞。
  • 白居易最出名的一首詞,其中一字,難倒了詩詞大會55位選手
    正確答案是B,但是卻有很多人選擇了A。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這道題真的有那麼難嗎?先說C出自杜甫的《絕句》,「黃」和「翠」都是顏色詞,這個沒有爭議。有疑點的是A和B,很多人都在這兩個選項中徘徊。A選項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能很多人被「瑟瑟發抖」這個詞給誤導了,但是根據詩意也不難猜出「瑟」是顏色詞,一半是碧綠色,一半是紅色。B選項乍一看,有兩個顏色,很多人可能就直接排除了,但是仔細一想就應該知道,綠色怎麼會和藍色一樣呢?這「藍」並不是我們如今所說的顏色,而是指一種藍草,這就是典型的古今異義了。
  • 蘇軾少有的一首散文送別詞,朗朗上口,最後11個字才是他的本意!
    說到古代文學,就不能不談唐詩宋詞,說到唐詩宋詞,也總繞不開即為開山級別的人物:李白、白居易、杜甫、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而在宋詞中,蘇軾、柳永等人就詞的發展與風格的確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唐詩佔據著絕對統治地位的那幾百年時間裡,宋詞在文學界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甚至是真正的名士不屑於去玩詞,因為詞象徵著墮落、沉迷、消極。這樣的頹勢一直延續了很久,直到一個人的出現——蘇軾。
  • 納蘭性德很深情的一首詞,很多人只記得開頭7個字,還經常用錯了
    除了以上兩句詩,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句,也是一個被大家用得很多的名句,它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個曾風靡網絡的句子,很多人經常念叨著,但卻用錯了。他們認為,這話是形容愛情的美好,所以便經常用此詞來對女生表白的,但事實上它真的不適合這個場合。
  • 42歲蘇軾緬懷恩師歐陽修,悲痛寫下一首詞,改自白居易卻更勝一籌
    42歲蘇軾緬懷恩師歐陽修,悲痛寫下一首詞,改自白居易卻更勝一籌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他的《自詠》詩中寫道:「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也不知這樣的詩句冷了多少世人的心;但,可以確信的是,像這樣的詩句和慨嘆不勝枚舉。而到了宋神宗元豐二年,42歲的蘇東坡三過平山堂,瞻仰先師歐陽修手跡,心生感慨,寫下了《西江月·平山堂》一詞。
  • 哈爾濱人口語中的那些奇奇怪怪的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東北人到南方跟別人說話可能會帶一些東北味,但是基本上說什麼大家都能聽得懂。但是大家是否發現日常對話中,有些詞明明聽起來很奇怪,但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對照普通話卻沒有發音相似的詞。後來小編才明白,原來這些詞都是俄語音譯過來的。列巴我們平時也叫大列巴,是俄羅斯的一種特產麵包。
  • 辛棄疾用典很多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這才華一般人學不來
    我們知道辛棄疾的詞中經常會用到一些典故,但是有一首詞,人們說是辛棄疾用典最多的,其中至少用了6個典。梁啓超讀後都不禁感嘆:這才華一般人學不來。這首詩就是《賀新郎·賦琵琶》,是辛棄疾在看到佳人彈琵琶時所作。
  • 白居易的一首小詩,26個字,像詞一樣,語言之美不輸《洛神賦》
    《洛神賦》綺麗絕倫,可是,到了唐代,白居易寫了一首雜言古詩,卻被評價為「雖《高唐》、《洛神》,綺麗不及也」,這首古詩作品就是白居易的《花非花》。這不是詞,是一首雜言古詩不怕告訴詩友們,一直以來,隱娘一直誤認為這是一首詞。實際上,這是一首雜言古詩。
  • 看似簡單,很多人卻理解錯
    不過也恰恰是因為這種特點,很多時候我們理解古詩詞的時候都很容易出錯,就像《詩詞大會》中就曾有一道題,考的是「春來江水綠如藍」中,形容顏色的詞有幾個?很多人看到這句詩,第一反應都是兩個,「綠」和「藍」這兩個不都是表達顏色的詞嗎?但實際上這句詩中表達顏色的詞只有一個,那就是「綠」。
  • 蘇軾一首悼亡詞,讓人不忍卒讀,原來思念這麼傷!
    然而,當一首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橫空出世,瞬間顛覆了人們對蘇軾的印象,沒料到一向豁達慣了的蘇東坡,竟能寫出如此令人不忍卒讀的宋詞,而詞中況味,更令人唏噓感嘆,原來思念這麼傷!這首有名的悼亡詞,是蘇軾為髮妻王弗所作。當27歲的妻子王弗去世後,蘇軾這段只持續了十餘載的婚姻,便匆匆宣告結束。然而,這段感情卻讓蘇軾終生難忘,多年後的一次夢境裡,蘇軾夢見了王弗,醒來寫下這首詞。詞的上片,側重抒情。
  • 蘇軾在寺院寫下一首詞,他因何而作,詞的上片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蘇軾在去汝州赴任前,告別黃州父老鄉親,還寫下了一首《滿庭芳》的詞作,詞中小序記載這樣寫道:「元豐七年四月一日,餘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裡二三子,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蘇軾被貶黃州後,一度陷入困境,起初連正常的生活都無法為繼,後來在朋友們的幫助下,蘇軾在黃州租地耕種,自食其力,自號「東坡」。蘇軾是樂觀曠達的,他率領全家通過耕種來渡過生活難關,生活也逐漸得到了改善。但蘇軾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蘇軾借「缺月」和「孤鴻」等意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不隨波逐流的心境。
  • 滿洲一詞的本意是什麼?
    滿洲曾使用的族名;靺鞨,無極,勿吉,沃沮,窩集,邑婁,滿洲,馬扎爾,都是同一個單詞的不同轉音而來。這是金標繪製的滿洲歷史發展的示意圖。靺鞨mojie 勿吉 olgi 馬扎爾magayars 滿洲manju 都是同一個單詞,來源於東海肅慎一個強大的部落,他們的徽號是olgi。這個古老的肅慎語翻譯過來就是浪花,波浪,海神,奔騰等等含義。
  • 蘇軾鮮為人知的一首送別詞,道盡了人生真諦,被許多人奉為座右銘
    蘇軾鮮為人知的一首送別詞,道盡了人生真諦,被許多人奉為座右銘說到古代文學,就不能不談唐詩宋詞,說到唐詩宋詞,也總繞不開即為開山級別的人物:李白、白居易、杜甫、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而在宋詞中,蘇軾、柳永等人就詞的發展與風格的確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 劉禹錫最感人的一首愛情詩,但是很多人理解錯了,你讀對了沒有?
    但是在他眾多的愛情詩中,有一首比較特別,那就是這首《柳枝詞》,可能很多人誤以為這首詩是在描寫自己的愛情經歷,其實並非如此,這首詩是改寫了白居易的《板橋路》,所以說並不是劉禹錫的愛情,而是白居易的愛情經歷,經過他這麼一改,卻讓這首詩成為了新的經典。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 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全詞僅僅只有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襲別人的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面我將用古代「集句詞」的賞析規則,聯繫詞中的原詩句進行全文意譯。拋磚引玉,如有不當,敬請讀者指正。詞作意譯:登上高山,渡過大河,一程又一程地為朋友送別,人生最悲傷的事情莫過於此。只有大自然還是原來的面貌,就像是山頭上那一隊秋雁,年復一年,北渡南歸。這一首詞中的的第一句出自宋玉的《九辯》中,秋天為朋友送行的句子。第二句是屈原《九歌·少司令》中的原文。第三句的作者是杜牧,原句是「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暉」。
  • 《天道》中丁元英吟的一首詞,會讓很多人感到臉紅,罵盡古今文人
    《天道》是一部逼格很高的神劇,豆瓣評分9.2,它神就神在,全劇劇情平淡,卻以思想深刻受到觀眾的追捧,這在國產劇中,是非常少見的。不過,我今天並不打算探討《天道》的思想,而打算把主人公在劇中創作的一首詞拿出來品味品味。
  • 晏殊頗負盛名的一首詞,寫盡了離愁別恨,讀起來扣人心弦!
    隨著古裝劇《清平樂》的熱播,相信很多人都被劇中喻恩泰飾演的晏殊的政治才能所圈粉。但歷史上的晏殊更廣為人知的卻是他的文學成就。晏殊五歲能作詩,冠有神童之稱。十四歲參加殿試,賜同進士出身。後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亦是江西詞派的領袖,有「宰相詞人」之稱。
  • 蘇軾最偏愛的一個詞牌,兩首詞一首豪放一首婉約,都是經典之作
    對於蘇軾這樣的宋詞大家來說,對於詞牌的運用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君不見一曲「水調歌頭」,原本並沒有多少優秀作品,但是自從蘇軾吟出「明月幾時有」,就已經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之中。熟悉蘇軾的人都清楚,蘇軾以豪放詞聞名,其婉約詞其實數量更多,質量也不錯。其實為蘇軾以豪放詞聞名,很大原因是因為他是豪放詞的開創者。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成為了歷史上少見的豪放與婉約兩種風格都能夠並駕齊驅的大家。
  • 正在戒酒的辛棄疾犯了錯,醒來後寫了一首詞向妻子認錯
    正在戒酒的辛棄疾犯了錯,醒來後寫了一首詞向妻子認錯不得不說,酒是個好東西,能讓人一醉解千愁,但是酒又是個不可多得的奢侈品,不止傷心,還傷神。其實,縱觀古時候的文人墨客,大多數都是喜歡喝酒的,也不得不承認,在酒精的催發下,不止有風花雪月,還有詩詞歌賦。像李白說"詩酒不分家",蘇軾說"詩酒趁年華"。其實,酒這個東西是一把雙刃劍,對於辛棄疾來說自然也不例外。他寫出了"醉裡挑燈看劍"的豪邁,但是也因為貪杯鬧出過不少的笑話。他曾經寫過一首《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