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完整的古城牆,如今用來防洪,保護居民免受洪水襲擊!

2020-12-18 麗姐說旅遊

去壽縣之前,如果你問我中國保存最好的古城牆在哪裡?我會說西安或南京。來了壽縣之後,我會猶豫再回答,因為我看到了中國古代城牆上的「奇蹟」,沉默低調卻不容忽視,是壽縣的古城牆。

很難想像一個小縣城有這麼宏偉完整的古城牆,但轉念一想,似乎只有縣城才有,許多城市都有古城牆,但在發展妥協後被拆除了,美名曰「時代之殤」,典型例子便是北京。

而縣城發展緩慢,古城牆反而可以發展旅遊業,但是要想建造宏偉的古城牆,就要在古代有一定的地位,壽縣正好符合這些條件。

壽縣別稱壽州,歷史上4次為都,10次為郡,是楚文化的故鄉,安徽第一批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個城市,它便是其一。

壽縣位於安徽省中部,淮河中遊南岸。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從秦滅楚到抗日戰爭,壽縣發生了17次大規模的戰事,享譽盛名的淝水之戰就誕生於此。鑑於它的位置和軍事,一個宏偉的古城是必不可少的。

壽縣古城牆始於宋代,1077年重修,明清時期雖多次修繕,但主體結構依然存在,傳承900多年,成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城牆,2012年被列入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明清城牆」項目。

古城牆不大,周長7147米,高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10米。公汽車從南門駛入時,雄偉恢宏的古城牆緩緩映入眼帘,將人帶進了這座悠久古城。

老城區沒有高樓。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為之,大多是兩三層的磚房,漫步其中,宛如回到了幾十年前的城市。城內有許多歷史古蹟,報恩禪寺、文廟、清真古寺,烏烏黑柱廊,古樸大氣,使古城充滿生機和芳香。

古城牆有四座古城門,分別為:東門賓陽,南門通淝,西門定湖,北門靖淮,每座城門名稱都有其寓意。

南門通淝,是因護城河與淝水相通,象徵舟楫往來,商貿繁榮,賓朋四海,取名「淝通」;賓陽則是因東門最先迎接著太陽,是萬物生長的貴賓;定湖是因面對壽西湖,希望湖泊水波安定。

四面城牆都有保存完好的翁城。牆基以塊石圈砌,中間以黏土夯實,外壁覆蓋大塊青磚,磚石縫均用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漿加以填灌,堅實牢固,固若金湯,難怪能保存900多年,被譽為「鐵打的壽州城」。

仔細瞧石磚上,會發現「建康許都統造」一類的字樣,這是南宋時的官員重修時刻上去的,為城牆誕生於宋代的佐證。

城牆上有跑道,城市邊上有草地,很多居民會在業餘時間在城牆上散步跑步,體力好的可以繞城一周,塔是可以爬上去的,以前收票,現在取消了,爬在塔上可以俯瞰壽縣的布局,因為沒有高樓遮擋,視線可以看得很遠。

我國的古城牆大多已經失去了防禦功能,只有壽縣的古城牆還在防洪第一線,這也是我為什麼稱之為古城牆的「奇蹟」的原因。

在北門靖淮城基上,有一個褪掉了顏色的「圵門」二字,一不小心容易看成「北門」,其實這個字念「蕩」,它的寓意正和城牆抗洪有關。

《周易》裡北方屬水,而土能克水,圵為土字旁,意思又為高處的田地,因而便將北門稱為圵門,希望這處高處城門能遮擋洪水。

壽縣古城牆並沒有辱使命。在歷史上,洪水被多次擋在城牆之外,以保護居民免受洪水襲擊。遠的不說,今年夏天中國南方水災頻發,壽縣因古城牆而免遭災害。

城牆底部有一個高3米、寬8米的石堤,為整個城牆增加一道堅固的防線,抵禦洪水對城牆基礎的直接衝擊。而北甕城門朝西,西甕城門朝北,避免了洪水對甕城門的直接影響。此外,還有涵洞、月壩、內城河、雲梯等防洪設施,可謂充滿「科技感」。

這些古老的智慧守護了壽縣人民幾百年,即使城外發生大洪水,城市依然正常生活,當地人甚至在城牆外的洪水中洗衣服,樂觀的態度令人羨慕。我們經常讚美歐洲下水道有多好。相比之下,壽縣的古城牆更好,更值得稱讚。

這就是壽縣古城牆的魅力,它像是時光的遺珠,述說著曾經的輝煌,又像是堅韌的衛士,守護著一代又一代壽縣人。

相關焦點

  • 時隔29年,壽縣再封千年古城門防洪水倒灌,防洪體系霸氣曾創奇蹟
    長江第2號洪水、淮河第1號洪水、太湖洪水紅色預警、多城拉響I級響應。瓦埠湖水位達22.12米,並呈上漲趨勢,內外河防汛形勢非常嚴峻。壽縣古城護城河河水暴漲,為防止護城河水倒灌進入城內,保護城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18日又是一夜強降雨,護城河水位持續上漲,壽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分別18日、19日對壽縣古城東門(賓陽門)、北門(靖準門)等城門進行封堵。
  • 這座低調小縣城,有中國現存最好的宋代城牆,壯觀還免費
    很難想像,一座小縣城竟有如此壯觀又完整的古城牆,可轉念一想,似乎也只有縣城才可能擁有。許多城市都有過古城牆,只是妥協於發展而拆除掉了,美名曰「時代之殤」,典型例子便是北京。中國絕大多數古城牆都褪去了防禦功能,只有壽縣古城牆依舊處於防洪的第一陣線,這也是我稱它為古城牆中「奇蹟」的原因。
  • 1000年前的長安古城,如今在洪水中依然堅如磐石,把讚美送給古人
    這個夏季熱浪滾滾,洪水滔滔,許多地方傳來汛情。當人類面對大自然如猛獸般的襲擊,我們再一次領略了中國古人的偉大智慧和高超的防洪排澇的技術。作為重災區之一的安徽壽縣,古城護城河水猛漲,護城河上的橋已被大水淹沒了。7月18日壽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封堵縣城賓陽門,景淮門。這也是時隔29年後,再一次啟用古代的封門方式。壽縣這座保護了900年的古城牆,已經無數次發揮了護城的作用。封城後城內居民如常生活,歌舞昇平,百姓無不讚嘆這保護一城子民的老城牆。
  • 中國保護最完整的古城牆——荊州古城牆「出土」《南國完璧》,中國著名古建築專家阮儀三作序,高時林編著!
    歷經動亂,全國歷史城鎮慘遭摧殘,荊州古城有賴於全城人民的精心保護,幸獲留存。實查,荊州古城是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古城,其古城牆也是保存最為完整的。就筆者親自考察所知,全國現有城市古城牆保存較為完整的僅7處,其中縣級古城牆3處(山西平遙、遼寧興城、安徽壽縣),府城級古城牆4處(西安、開封、商丘、荊州)。四處府城級古城牆唯荊州古城牆保存最為完整,繞城一周牆體沒有任何斷缺,6座古城門及甕城、5座藏兵洞和28處馬面等牆體設施均保存完好,被古建專家喻為「不可多得的完璧」。
  • 城外洪水滔天,城內安然自若,這座古城從何而來那麼牛的底氣!
    如今的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宋,自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之南宋嘉定12年(公元1220年),歷時150餘年,幾經反覆而建成。後又經明15次、清14次修葺和完善,終形成今日我們所見之規模。周長7141米的城牆鎖定了古城3.65平方公裡的面積,形狀猶如一個方正的棋盤,是目前全國七大古城牆中唯一保存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牆。
  • 多地古橋、古城牆汛期損毀,被洪水侵襲後古建築如何「續命」
    多地古橋、古城牆汛期損毀,被洪水侵襲後古建築如何「續命」 科技日報8月31日消息,今夏洪水肆虐,讓今年成為近年來汛期文物受損最為嚴重的一年。
  • 《名城名勝》:荊州古城牆----穿越千年文明
    荊州古城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荊州城牆更是中國現存的四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牆之一,它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經1800多年的歷史,隨著國家旅遊事業的發展,已成為四面八方,中外遊客喜愛駐足的景點
  • 品讀 | 趙鴻冰:壽縣源遠流長的治水文化
    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壽縣治水文化源遠流長,貫穿了整個壽春文明史,治水文化研究以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和建築遺存為載體,能讓我們從中了解豐富的治水文化信息,為今天的人們改造自然,趨利避害提供有益的借鑑和幫助。水利之冠安豐塘。治水文化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壽縣城南30公裡處,有一處煙波浩渺的平原水庫,它就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芍陂,即安豐塘。
  • 荊州古城牆:「完璧」申遺進行時 40多個項目在排隊
    可以說,荊州古城牆是我國現存延續時間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以磚牆為主、土垣為輔的唯一古城牆。而在全國四處府城級古城牆(西安、開封、商丘、荊州)中,荊州古城牆保存最為完整,繞城一周,牆體沒有斷缺,6座古城門及甕城、5座藏兵洞和28處馬面等牆體設施均保存完好,被古建專家喻為「不可多得的完璧」。  近日,針對古城牆及城內外歷史建築和環境風貌的《荊州古城保護條例》開始施行。
  • 西安明秦王府一處城牆坍塌引發社會關注 守護古城牆
    一米多寬的城牆包磚徑直倒了下來,附近車輛被砸中,磚塊伴著大量塵土湧向馬路……多位網友拍攝的西安城牆倒塌的視頻迅速在網上熱傳,引發公眾關注。古城牆,一頭連接著過去,一頭連接著現在和未來。時光在夯土、磚石上流轉,歷史在這裡凝結、沉澱。如何修繕保護好古城牆,如何平衡城市發展建設與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是我們必須直面的問題。
  • 壽縣十大文化
    位於淮河南岸、八公山下的壽縣,是一座歷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古城。古稱壽春、壽陽、壽州。自古以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是楚文化的故鄉,中國豆腐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1986年12月,國務院命名壽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為什麼說洪水是大自然的「終極威力」?看完後,我信了!
    當人類面對大自然的威力時,人們也再一次體會到了中國古人們的智慧,今年連續的降雨,洪水如猛獸般襲來,作為重災區之一的安徽省壽縣,也就是古城護城河的河水暴漲,眼下,護城河上的橋已被大水淹沒,7月18日,壽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當即決定,封堵縣城賓陽門、靖淮門,這也是人們時隔29年後,再一次啟用古代的封門,啟用後,城內居民的生活還算井然有序,他們似乎並未受到洪水的影響,你知道嗎?
  • 從漢唐,到宋元,再到明清,宜賓古城牆存在了2000多年,如今……
    你有沒有登上過宜賓明清時期的城牆?一直以來都聽人說宜賓有著2200多年的建城史但在歷史時間長河裡那些保護著老宜賓人的城垣如今怎麼樣了?城牆作為古代城市的重要標識你了解多少呢?帶著這些疑問,老鷹遊走在宜賓三江六岸,為大家帶來了這一期,宜賓古城牆的故事。
  • 董靜:疫情後的今春第一約——古城壽縣
    第一站,壽縣古城牆,因為疫情,大巴車不能進入,我們在城外的遊客服務中心下車。美女導遊說,這是疫情封城解禁後她接待的第一批客人,所以心情特別激動。今天的天氣很給力,春日暖陽,風和日麗,就像熱情的導遊一樣給人非常舒服的感覺。導遊的開場白:壽縣是一塊風水寶地,今年的新冠肺炎,壽縣140萬人口,從武漢回來的有好幾千人,竟無一人感染,多麼值得驕傲的戰績。接著她又說,17年前的非典這裡也沒有一例病人。
  • 中國古城牆大全
    城牆外有寬20米、深10米的護城河。牆面用青磚包砌,厚重堅實,東西南北四面均開設城門。城門上建有城樓、箭樓、閘樓、巍峨凌空,氣勢宏偉。城樓與箭樓之間有甕城。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樓。這是我國現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現已將城牆闢為環城公園。江蘇省南京市古城牆,始建於元至正26年(公元1366年),建成於明洪武19年(公元1386年)。
  • 安徽最美的2座古城,其中1座是壽縣古城,你去過嗎?
    古徽州文化,就是這樣博大精深,在各個方面表現突出,湯顯祖曾經留下「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的絕句,算是對徽州文化的概括和盛讚。徽州古城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境內,黃山旅遊資源豐富,其實黃山市境內的名勝古蹟數不勝數,歙縣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徽州古城地處練江北岸,始建於秦朝,在唐代以後就成為古徽州的核心所在,現在徽州古城景區主要有許國石坊、新安碑園、太白樓、鬥山街、漁梁壩等等景點。
  • 古城牆城市設計_2020年古城牆城市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知名地產類型:城市規劃,古鎮保護圖紙深度:方案(初設圖)設計風格:現代風格圖紙格式:JPG圖紙張數:28張作圖方式: 瀏覽數:235
  • 液壓千斤頂可以保護密斯範德羅的法恩斯沃斯故居免受洪水威脅
    環保主義者提出了一種液壓千斤頂系統,該系統可以將米斯·范德羅(Mies van der Rohe)的法恩斯沃斯故居(Farnsworth House)舉起,以保護其免受洪水破壞。這座標誌性的鋼製和玻璃制周末房屋是由現代主義建築師路德維希·密斯·范·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在伊利諾州鄉村的福克斯河沿岸建造的,在過去的18年中曾三度被洪水淹沒,促使業主考慮對其進行保護。
  • 兵家必爭之地:安徽壽縣
    當然,還有一個地方,雖然現在有些默默無聞,但是絲毫不能隱藏曾經的歷史光芒,它就是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壽縣,古名壽春、壽陽、壽州,位於安徽省中部的淮河中遊南岸,自古就是南北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壽縣歷史悠久,最初是給戰國四君子春申君祝壽的封地,因此而得名壽春。東晉孝武帝時,因避帝後鄭阿春的諱而改稱壽陽。
  • 贛州有個景點,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宋代古城牆,文化底蘊深厚
    贛州的特色就是擁有眾多宋城舊址,今天給大家介紹贛州其中的一個必打卡景點——贛州古城牆。中國修築城牆的歷史非常悠久,古城牆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中華文明歷代傳承的有力見證。古時人們修建城牆大多是為了抵禦匈奴的進攻和洪水的迫害,如今一些城牆遺址都被埋沒在山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