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都有殲20了,還需要殲11D這種「終極三代半」嗎?

2020-12-23 霹靂火觀察
圖為殲11D戰鬥機

近日,網絡上出現了一張殲11D戰鬥機試飛照片,對此有網友發出一連串的疑問,殲11D又曝光是否意味著恢復生產?中國都有殲20了,為何還研發它?在殲16、殲20先進戰鬥機相繼批量列裝的情況下,中國還需要殲11D這種「終極三代半」嗎?

圖為殲16戰鬥機

殲11D是除殲16多用途戰鬥機之外,中國仍然在研究的一款雙發重型戰鬥機,它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彌補殲11系列戰鬥機普遍存在的短板,即空戰性能欠佳,因此該殲11D的定位非常明確,是一款空優戰鬥機,綜合性能遠超現役的殲11B戰鬥機,在中國空軍的定位類似蘇35在俄羅斯空軍中的定位,因此它也被外界一度認為是中國版的蘇35或終極側衛。

此前隨著殲16多用途戰鬥機的批量列裝,外界一度認為殲11D很難有生存空間了,甚至有消息稱殲11D項目終止了,不過在殲16交付空軍部隊一段時間後,殲11D又重新出現在大眾視野,真實用途令國人振奮,總的來看有以下二點,一是彌補過渡期的空白,殲20隱身戰鬥機雖然十分先進但產量較低,交付空軍部隊的殲20數量有限,現階段只能充當尖刀的角色,無法執行大規模的空戰任務,因此殲11D列裝後有助於彌補了這一空白。

圖為殲11B戰鬥機

二是實現與殲10、殲16戰機互補,殲16多用途重型戰鬥機雖然優化了空戰能力,但從整體上來講它還是側重於對地打擊任務,純空戰方面在同類產品中仍舊不足,而殲10空戰性能倒是很強,可是它存在航程短的問題,沒辦法擔負遠距離空戰任務,所以說讓殲11D出馬是很有必要的,未來可以根據作戰任務的需求,實現各機種搭配,如要執行奪取制空權的任務可以讓殲20和殲11D搭配,若要執行對地打擊任務則由殲20和殲16搭配。

戰機高低搭配成體系作戰並不罕見,世界其它國家空軍部隊也存在這種情況,如世界第一大空軍強國美國,目前其空軍的裝備體系大致如下,以F22隱身戰機為核心,F35和F15EX為輔助,俄羅斯也採用類似的搭配,將空戰任務交給蘇57和蘇35,對地攻擊任務交給蘇34等輔助機種,可以說這是現代空中力量發展的一種趨勢。

圖為殲20戰鬥機

綜上所述,中國很有必要研發空戰性能較強的殲11D戰鬥機,特別是新老戰機過渡時期,等到殲20性能更加穩定後,裝備數量大幅提升,過渡期結束後殲11D戰鬥機,則可以轉交二線部隊和其它戰機實現搭配執行多用途作戰任務,而殲11D作為一款三代半的空戰王者,必將在中國軍用航空工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焦點

  • 殲-11D又曝光?中國空軍還需要這種「終極三代半」嗎?
    當時的中國空軍,殲-11B型戰鬥機列裝還沒有幾年,殲-20型戰鬥機看起來又遙遙無期,而不管是強敵、對岸還是南亞國家,這些大小假想敵裝備的第四代戰鬥機、三代半戰鬥機、第三代戰鬥機後期改進型等
  • J-11D戰鬥機雖然前途未卜,但支撐了殲11B和殲15的改進
    殲11D在軍迷中人氣頗高,這款由沈飛方面研製的雙發重型三代半戰機算是殲11系列的終極改進型,很多軍迷盼望它能夠正式裝備。殲11D號稱「中國蘇35」,在殲11B的研製成果基礎上,通過換裝以AESA雷達為核心的國產航電系統以及推力更大、性能更先進的太行系列發動機,成為一款以制空作戰為主、兼具多用途能力的三代半戰機,其制空作戰性能超過殲16、蘇35、殲10C,僅次於殲20。
  • 沈飛殲11D流出新照片,單座國產三代半制空戰鬥機,遲到的王者
    理論上,殲-11D戰機由於少一個飛行員,在使用相同發動機的情況下,其推重要比殲-16略高,機動性也會更好。在使用同樣的PL-10近距空空飛彈和PL-15遠距空空飛彈的前提下,理論上殲-11D戰機的制空性能也要更好。可以說殲-11D戰機是國產三代半單座多用途重型戰鬥機的王者。
  • 殲-11D新圖曝光,殲-16已有200多架,為何還搞殲-11D戰鬥機?
    1、殲-20產量較少,目前仍然擔負起「尖刀」的作用,不能奢望其執行大規模空戰任務; 2、殲-16戰鬥機和殲-11B/BS系列戰鬥機在純空戰方面和同類競品比,仍有不足; 3、國產的殲-10系列戰鬥機「腿短」,沒辦法擔負遠距離空戰任務。
  • 中國首批三代機悄然退役:為什麼比殲-7、殲-8等二代機更早?
    很快,至少3個基地獲得了蘇-27SK/UBK,中國空軍也算第一次擁有了實打實的超視距空戰能力:N001"倒卡"雷達和R-27/R-37/R-77等空空飛彈的搭檔雖然算不上有多強,但總比當時的殲-8現代化改進版本+總數只有20餘發的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實用。中國的多數飛行員在此時獲得了三代機的實操經驗,這也給日後接裝三代機打下了相對堅實的基礎。
  • 殲-11首飛22周年|「側衛」入華獲新生,殲-16會是終極版本嗎?
    ,事涉當時空軍急需的三代重型戰鬥機,或堅持立足國內自主研發,或從國外引進。 圖片說明:殲-11A 由於歷史原因,當時唯一能為中國提供三代戰機的國家只有蘇聯。
  • 殲-11首飛22周年|「側衛」入華獲新生 殲-16會是終極版本嗎?
    而正是有了國產殲-11作為起點,俄系「側衛」才能在中國開枝散葉,形成了枝繁葉茂的「東方側衛」家族。「側衛」生產線來華之路讓我們把時間調回上世紀的90年代初,中國航空工業當時面臨一項重大抉擇,事涉當時空軍急需的三代重型戰鬥機,或堅持立足國內自主研發,或從國外引進。
  • 殲11BG、殲11D、殲15T,中國側衛家族知多少?殲16還有隱身版
    蘇27家族與我國的緣分極深,不僅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蘇27SK、蘇27UB、蘇27UBK、蘇30MKK、蘇30MKK2和蘇35等多種「側衛」戰機,而且沈飛還組裝、研製、生產了殲11、殲15和殲16,它們都源於蘇27家族。
  • 中國將研製新型5代艦載機,殲20和殲31為何慘遭落選?
    圖為殲15戰機 如今中國航母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國產航母如今已經服役,而下一代航母也開始建造,對於中國新一代航母艦載機,各方也開始了遐想,有專家指出,中國很可能將研製新型第5代艦載機,超越F35不是夢,難道說殲20與殲31
  • 中國空軍「三劍客」殲20、殲16、殲10C,如何配合打滿全場
    而在主戰裝備上,以空軍航空兵在2016年前後列裝的殲-20、殲-16、殲-10C這三種「新質作戰裝備」為代表,空軍戰術航空兵部隊正式進入了「三代半」時代,形成了空中「三劍客」。但是,「有什麼裝備就打什麼仗」,殲-10C型戰鬥機儘管作為一型中型戰鬥機,在部分技戰術性能上相對殲-20和殲-16稍弱,但它也有符合自身性能特點的兵力運用模式:首先,相比殲-20和殲-16這種雙發重型戰鬥機,僅有一臺大推力發動機的殲-10C屬於單發中型戰鬥機,其可靠性更好、出動速度更快、裝備妥善率也相應更高,更適應前線航空兵的運用模式
  • 從殲-9到殲-20的50年,以及the next……10年?
    【上期內容A:「坦克兩項-2021」可能的變數中,會有主炮全程運動射擊嗎?】 【上期內容B:槍代炮+炮代炮+彈代彈:少花錢還要多打炮,各國炮手各顯神通】
  • 殲20數量還遠遠不夠,被五代機包圍的中國,也需要自己的「F35」
    美國作為首個研製出隱身戰機的國家,其推出的世界首款五代隱形戰機F22,為後來的五代機發展樹立了標杆,尤其是隱身能力、高態勢感知作戰能力以超音速巡航作戰能力等,美國空中霸主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鞏固。與此同時,美國作為主要研發國家,還和日本等國籤訂了交易F35戰機的協議。此前曾有人指出,「我國已經被五代機包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每年都會生產近200架F35戰機,在生產總量為3000多架的F35戰機訂單中,有近1000架都是為美國以外的國家提供的,這其中除了那八個參與國之外,還有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
  • 中國目前需要的戰鬥機是什麼?不是殲20,殲10C用途很廣!
    二戰以後,國際局勢相對和平,中國也獲得了獨立,這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而中國也沒讓人失望,從建國初期但如今,中國有著奇蹟般地進步,讓世界都為中國感到驚嘆!尤其是軍事方面的,中國研發的殲-20更是一舉反超美國,領先全球!
  • 殲20剛打出一波17比0,美六代戰機橫空出世!殲20唯有以量取勝?
    五代戰機的天下,我們卻看不到有幾個國家能夠研發出五代戰機,除了中美俄我們還找不到第四個能夠研發出五代戰機的國家,不管是歐洲還是日本還是韓國,都無法獨立研發出五代戰機,雖然說韓國的新一代戰機即將問世,但是韓國的這款戰機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四代半戰機,還算不上真正的五代戰機!
  • F22不用減速傘,殲20卻需要,所以殲20落後?這其實是好習慣
    大家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中國的戰鬥機降落時,飛機尾部常常會拋出一朵傘花,令人記憶深刻。中國空軍目前在役的最先進的五代機殲-20,也保留了這一光榮「傳統」。這時候細心的觀眾朋友們就會發現,歐美國家的戰機基本就不會使用減速傘,比如美國研製的同樣是五代機的F-22,在降落時就從來沒有用過減速傘進行減速。殲-20降落時需要減速傘,F-22卻從來不用,這是不是意味著殲-20就比F22落後呢?其實並不是這樣。這個看起來不太起眼的差別,值得細細展開說明一下。
  • 全球五代機裡只有殲20在用鴨翼,是因為實力不足嗎?
    五代機其實也誕生了有一段時間了,但世界上五代機還是比較少,總的來說也就是那四款,美國的F22以及F35,俄羅斯的蘇57,最後就是中國的殲20。在氣動布局上,殲20和美俄都不太一樣,因為殲20使用的是鴨翼布局,全球五代機裡唯有中國才用鴨翼,有何門道與作用?
  • 中國最先進的殲20,單機能擊沉小鷹級航母嗎?很多人都持樂觀態度
    在此前的一條討論「一架殲20能否擊沉60年代的小鷹級航母時,很多網友都表示作為中國最先進的戰機,具有隱身能力的殲20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沉」。但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讓一架空優型戰機去執行反艦任務其實有點強人所難。
  • 把殲-20技術給殲-16,殲-16就能打過F-35戰鬥機嗎?
    關於非隱身機和隱身機之間的爭論,從幾年前到現在都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尤其是對於中國軍迷來說,因為中國目前現役的隱身機只有殲-20,並且殲-20目前的產量較小,在中國周邊200多架F-35戰鬥機的包圍下,總讓人覺得殲-20有些不夠用。
  • 從殲9到殲20,中國龍戰機的研製單位50歲了,感謝有你們
    而殲10的研製成功,不僅代表我國航空工業終於擺脫蘇聯路線,第一次獨立自主地研製出一款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三代機,而且還鍛鍊出了一支能打硬仗,效率極高、目光極其前瞻長遠的設計團隊,這遠比一型飛機更為重要。殲10戰機正是有了這支團隊,後來研製殲20,相比殲10才更加容易一些。
  • 殲8對戰殲10,代差劣勢難彌補,殲8會被吊打
    殲8和殲10分別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戰鬥機,兩者之間相差整整一代。殲8家族中換裝先進航電、能夠使用PL12中距空空飛彈的殲8F可以算是二代半。殲8F搭配霹靂12中距彈,其超視距空戰能力甚至超過當時蘇27SK+R77的三代機組合,也是憑藉這一手讓殲8F在早些年的中巴」雄鷹「聯訓中戰勝國巴基斯坦空軍的JF17梟龍,堪稱二代機最後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