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首飛22周年|「側衛」入華獲新生,殲-16會是終極版本嗎?

2020-12-18 騰訊網

東方網·演兵場12月16日:22年前的今天,殲-11戰鬥機01架機首飛成功,正式定型。雖然,這架戰鬥機的僅僅是組裝生產,但是相較於之前純進口的蘇-27SK,它已能冠上「殲-11」的稱謂。而正是有了國產殲-11作為起點,俄系「側衛」才能在中國開枝散葉,形成了枝繁葉茂的「東方側衛」家族。

圖片說明:航空工業圖

「側衛」生產線來華之路

讓我們把時間調回上世紀的90年代初,中國航空工業當時面臨一項重大抉擇,事涉當時空軍急需的三代重型戰鬥機,或堅持立足國內自主研發,或從國外引進。當時,解放軍戰鬥機性能甚至落後於臺灣地區和印度,在周圍三代機林立的大環境下,直接引進最終成為優先考慮。

圖片說明:殲-11A

由於歷史原因,當時唯一能為中國提供三代戰機的國家只有蘇聯。起初,蘇聯極力向我們推薦中型的米格-29戰機,在解放軍空軍莫斯科代表團的一再堅持下,我們最終獲得了航程更遠、體型更大的重型戰機蘇-27。回過頭來看,中國在經濟拮据情況下沒有選擇相對便宜的米格-29,而是堅持採購較貴的蘇-27,是有遠見的選擇。

1990年12月28日,中蘇正式籤訂蘇-27合同。到了1992年年底,包括蘇-27SK和雙座型的蘇-27UBK在內的24架首批戰鬥機全部到位,中國空軍終於正式進入了三代機時代。

歷史的經驗告訴中國人,光靠「買買買」換不來國防安全的。1993年10月30日,「11號工程」也就是國產蘇-27項目正式立項。1995年,中國同俄方談判商定,在瀋陽引進蘇-27生產線。1998年7月2日建線完成並開始首架飛機總裝。

從殲-11到殲-11B的關鍵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有了殲-11的基礎,沈飛之後有計劃、有步驟推進系列改進改型工作,成功地完成多型殲擊機的研製,實現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研製」的關鍵跨越。

圖片說明:殲-11B首飛 《軍工記憶》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恰恰是從殲-11到實現國產化的殲-11B,是中國軍工人遇到了蘇-27本土化路上最難的一步。央視《軍工記憶》節目是這樣總結的,蘇-27的國產化涉及面之廣、參與機構之多,甚至連身在其中的人都感到驚訝。

僅僅以殲-11B使用的新型材料而言,整架飛機共需413項材料,而國內當時有137項材料在國內是完全的空白。央視《國防科工》節目透露,當時北京航材院帶領全國一百多家單位進行攻堅,最終,殲-11B 在機翼蒙皮、垂尾、平尾等關鍵位置都是用了複合材料。

資料圖:蘇-27UBK(前)和殲-11BS

別看殲-11B戰鬥機外形和殲-11區別不大,其「內功」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採用國產的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玻璃化座艙,換裝國產新型雷達,並使用更加先進的電傳操控系統。在繼承了蘇-27優秀平臺的同時,殲-11B在航電系統上也遠遠超過殲-11和殲-11A,且更易融入中國空軍的作戰體系,還可以集成更先進國產飛彈,大大提升了戰鬥力。

龐大「中華側衛」家族 殲-16會是終極版本嗎?

資料圖:山東艦進行艦載機起降訓練 央視軍事截圖

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消化吸收之後,我國主要發展出三種「中華側衛」平臺,分別是殲-11、殲-15和殲16:殲-11作為「中華側衛」的開山作,除了上文提及的幾款,還有雙座型的殲-11BS,以及未經確認的殲-11BG和殲-11D;殲-15是在蘇-33原型機的基礎上,融合了我國對於蘇-27平臺的理解,推出的一款艦載戰鬥機,該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艦載戰鬥機平臺,目前有彈射型和電戰型在研;殲-16是我國在借鑑了蘇-30對空對面全能的特點,在殲-11BS的基礎上推出的新一代三代半戰鬥機。

資料圖:「灰身黑頭」塗裝的殲-16

相比於其他使用俄制發動機的「中華側衛」,殲-16戰機是完完全全的「中國製造」,雖然沿用了經典的俄系升力體布局,但換裝了國產「太行」發動機,同時裝備了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新一代前紅外觀瞄系統,在航電水平上甚至優於有著「超級側衛」之稱的俄制蘇-35戰鬥機。

通過公開資料梳理,解放軍目前至少已經有五個航空旅整建制換裝殲-16戰機。算上我們直接從俄羅斯採購的蘇-27、蘇-30和蘇-35,再加上之前各型殲-11、殲-15等國產「側衛」,外界普遍猜測,中國的「側衛」的數量甚至要超過了俄羅斯孔天軍的規模。

圖片說明:西部戰區的殲-16戰機

事實上殲-16戰機也基本上摒棄了俄系風格,其定位更類似美國F-15EX,通過重點改進航電加掛載先進彈藥全面提升戰力,將型號發展的目標轉向多用途,而將其機動性放到相對次要的位置。演兵場猜測,目前殲-16不會是終極版本,隨著與之配套的「太行」發動機的不斷成熟和提升,動力更強勁的殲-16必然會出現掛載能力更強悍的版本。

演兵場(dfjs021)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殲-11首飛22周年|「側衛」入華獲新生 殲-16會是終極版本嗎?
    圖片說明:航空工業圖東方網·演兵場12月16日:22年前的今天,殲-11戰鬥機01架機首飛成功,正式定型。雖然,這架戰鬥機的僅僅是組裝生產,但是相較於之前純進口的蘇-27SK,它已能冠上「殲-11」的稱謂。
  • 殲11BG、殲11D、殲15T,中國側衛家族知多少?殲16還有隱身版
    蘇27家族與我國的緣分極深,不僅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先後裝備了蘇27SK、蘇27UB、蘇27UBK、蘇30MKK、蘇30MKK2和蘇35等多種「側衛」戰機,而且沈飛還組裝、研製、生產了殲11、殲15和殲16,它們都源於蘇27家族。
  • 俄分析家盛讚殲16:中國改的側衛簡直絕了!除了5代機罕有敵手
    長期以來,俄羅斯人在看待中國的殲-11、殲-15和殲-16等蘇-27的「遠房親戚」時,其心態一直都表現得十分複雜。一方面,俄羅斯人對於這種「不問自取」的行為深表不滿;可另一方面,俄羅斯人又對這些性能不俗的「遠房親戚」頗有好感。
  • 中國都有殲20了,還需要殲11D這種「終極三代半」嗎?
    圖為殲11D戰鬥機近日,網絡上出現了一張殲11D戰鬥機試飛照片,對此有網友發出一連串的疑問,殲11D又曝光是否意味著恢復生產?中國都有殲20了,為何還研發它?在殲16、殲20先進戰鬥機相繼批量列裝的情況下,中國還需要殲11D這種「終極三代半」嗎?
  • 殲20飛機首飛10周年:翱翔藍天的殲20戰鬥機
    10年前的1月,一架黑色塗裝、外形科幻的飛機靜靜地停在成都某機場起飛線上,機務人員圍在周圍做著起飛前的最後的準備,試飛員接過放飛單,鄭重地在試飛科目上寫下「首飛」兩字。伴隨著項目行政總指揮首飛指令的下達,發動機瞬間發出巨大的轟鳴聲,飛機拖著長長的尾焰,呼嘯著從現場無數雙眼睛前滑過。加速,再加速,一眨眼功夫,飛機便如一道閃電,呼嘯著騰空而起,直插雲霄。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 殲-20首飛十周年,更多細節任你品,平顯畫面曝光
    今天,2021年1月11日,殲-20首飛十周年紀念日,官方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呢?央視軍事、中國空軍、航空工業、航空工業成飛的官方微信分別發表了《殲-20首飛10周年,盤點威龍高光時刻!》《今天,殲-20首飛10周年!》《十年前的今天,殲20首飛成功!》
  • 山東艦服役1周年,最新訓練畫面曝光,殲15未來有望搭檔殲31
    2020年12月17日是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號入列一周年的日子,為了慶祝這個紀念日,近日央視特意公布了山東艦最新訓練畫面,殲-15艦載戰鬥機連續多日在航母上進行了高頻率艦載起飛與降落,完成了艦載機最大架次出動和回收訓練,山東艦已經形成作戰能力。
  • 今天,殲-10戰鬥機首飛二十二周年!
    這時候雙方都在轉向,蘇-27一轉,就不知道殲-10飛到哪裡去了。但是殲-10的電子系統會根據蘇-27消失時的航跡進行解算,用計算機預測其大概會出現在什麼位置。然後飛行員根據預測,採取相應的戰術動作,很多情況下都能及時出現在蘇-27的身後。以前也組織過專門的對抗訓練,蘇-27經常跟不上殲-10。
  • 殲-11D最新試飛曝光:沈飛破除「下馬」流言,暗示即將轉正
    殲-11D再現:沈飛在2020年底「爆大招」 【每點新防務(1256期)·12月14日】: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而對於沈飛來說,這個「不凡」顯得尤其沉甸甸,這是因為今年沈飛一連曝出了殲-11BG、殲-15T和殲-11D的身影,讓我們的人民空軍戰鬥力擁有了再次提升的空間!
  • 殲20首飛時間原來是這個意思!
    這座造型奇特的雕塑是為了紀念2011年1月11日下午1點11分這一特殊時刻,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成功首飛。自此,「八爺」戰「猛禽」成為過去,威龍出世,天高海闊。十年前的2011年1月11日,在我國西南一隅,一架黑色塗裝、外形科幻的戰鬥機正靜靜地停在起飛線上。在它的周圍,機務人員正在做著最後的準備。
  • 殲20下的王者——我國空軍的殲-16戰機到底有多厲害
    殲-16,是沈飛參考俄式蘇-27UB,在殲-11戰鬥機基礎上發展研製的四代半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於2016年11月正式服役於人民空軍。該機裝備國產的渦扇-10「太行」發動機,其性能與美國F-15E戰鬥轟炸機相當。
  • 殲35明年首飛?真的會是隱形艦載機嗎?國產戰機是如何起名字的
    中國航空研究院的近期一篇文章似乎是火上澆油,稱「確保新一代戰鬥機2021年首飛如期實現」,不少人都把它和傳說中以FC-31「鶻鷹」隱形戰鬥機為基礎研發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聯繫在了一起,甚至有人「劇透」了它的型號是殲-35,那麼問題來了,國產戰機究竟是怎麼起名字的?
  • 殲-11D新圖曝光,殲-16已有200多架,為何還搞殲-11D戰鬥機?
    1、殲-20產量較少,目前仍然擔負起「尖刀」的作用,不能奢望其執行大規模空戰任務; 2、殲-16戰鬥機和殲-11B/BS系列戰鬥機在純空戰方面和同類競品比,仍有不足; 3、國產的殲-10系列戰鬥機「腿短」,沒辦法擔負遠距離空戰任務。
  • 殲-20首飛十周年宣傳片再現飛翼造型飛機,今日轟-20驚喜要泡湯了
    東方網·演兵場1月11日:今天,殲-20首飛十周年。航空工業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條2分半的官方宣傳片,在視頻中再次出現一架飛翼造型的飛機,引發網友關注。在這條微博下面,網友又來催了:轟-20啥時候來?而傳說中的「今日份驚喜」,似乎也要泡湯了。
  • 「中國雄鷹」殲16戰機
    殲16是一款多用途重型戰機,是中國空軍除殲20外現役最強戰機。殲16是我國在殲11B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一款多功能重型戰鬥機,外觀參照蘇30戰機,殲16戰鬥機保留了原本側衛系列的優秀氣動布局,機動能力自然不俗,殲16掛載能力非常強悍,最大載彈量可達12噸,可以掛載所有國產空空飛彈,是一款多功能戰鬥機,因此殲16也獲得了「炸彈卡車」的稱號。
  • 殲-11D又曝光?中國空軍還需要這種「終極三代半」嗎?
    眾所周知,在國產的全部殲-11、殲-15、殲-16等型號戰鬥機中,只有一個型號採用了獨特的「斜切狀」雷達罩以適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安裝特徵,沒錯,就是一度被認為是真正的「終極側衛」、殲-11「最終改進型」、空戰能力極其強悍的殲-11D戰鬥機。 圖片來自微博:@angadow
  • 中國第五代隱身艦載機難產背後 殲20還是殲31 或有驚喜
    美海軍第五代戰鬥機F-35中國第一款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首飛已經過去九年多,自2016年第11屆珠海航展首次公開亮相以來,2017年中國建軍90周年閱兵、2018年第12屆珠海航展、2019年中國建國70周年閱兵殲-20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中國官媒新華社2018年初也證實殲-20已經列裝中國空軍。
  • 殲20首飛10周年——威龍翱翔於天,站在世界之巔
    大家還記得10年前的今天嘛,2011年1月11日,在那一天,將要驚鴻世人的威龍即將翱翔於天,殲20首飛於成都黃田壩軍用機場。 在10年後的今天,殲20已經進入了人民空軍序列,並形成了作戰能力。俄羅斯的專家估計殲20數量已經達到了上百架的數量,進入作戰部隊至少已有50架。在四代機數量超過1200架,五代機也有數十架的現在,回首20多年前的時候,依然是有些心酸。
  • 殲-10系列還是殲-16?中國哪些4代機還能魔改?非隱身機未來在哪
    在目前中國空軍的裝備體系中,殲-16多用途戰鬥機將和殲-20隱身戰鬥機配合作戰,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無論是基於「側衛」系列的殲-11/16系列,還是國產的殲-10系列,和美國空軍中的非隱身戰鬥機相比,生存空間都更大。殲-11/16系列還是殲-10系列——誰更值得被魔改?如果從空戰性能和使用成本上來看,自主設計的殲-10系列無疑擁有更大的改進價值。
  • 10年前,殲-20首飛!明天,轟-20首飛?
    2021-01-11 08:17:42 來源: 娛樂新手們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