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來源於自己的認知,做什麼事,走什麼路,有什麼舉動,這都是由自身的認知支配主導。雖然每個人都是相同的運作方式,但是有人成功,有人失敗,這都是由於認知的高低水平不同所造成的現象。
高水平的認知讓成功更加輕鬆
不同的人對待不同的事,認知和意識都不相同。造成這樣的差別的原因在於:知識的不足。這裡的知識不是單純的書本課堂之類的,而是對所選擇的事物的了解。了解分為2個途徑:一種是過去累積的經驗,一種是後天的學習。然而有足夠的經驗並不代表認知水平高,這種經驗往往是混日子一樣得來的,並沒有什麼營養,反而還不如後天學習得來的認知水平高,導致在某一種領域或者某一種事物上走了太多的彎路。
抓住事物的本質是高水平認知的關鍵
任何的事物都會呈現一種表象,表象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只看到表象就會對事物形成一個不全面的認知,以點概面,對片面了解和主觀臆想,從而形成沒有多大用處的認知,所以抓住事物的本質就顯得非常重要。
如何抓住事物的本質?
如何抓住事物的本質就需要思考事物的運行之道。釜底抽薪的成語大家都知道,水在鍋中沸騰,如何才能讓水溫降低呢?往鍋裡加冷水能夠降溫,但是隨後水溫還是會升高,只能暫時的降溫,要想真正的降溫就只能把柴火抽出來,水溫自然就降低了。沸水的運行之道是因為柴火的燃燒,所以了解了原因,就可以從本質上解決問題。
工人埋怨找不到錢,認為找不到錢的原因是工作不好,工作不好工資就低。想要找錢就得工資高,想要工資高就得換個好工作,想要換好工作就得不停地換工作。或許可以碰上好工作,工資也高,但是這個「高」總有個額度,高能高哪裡去?格局只有這麼大,只看到表象沒有看到本質。本質是什麼?工作的本質只能滿足生存,靠存錢致富是不可能的,每個月除去開銷之後就沒有多少了,省吃儉用也趕不上時代的發展,到頭來還是找不到錢,如果只是為了滿足生存穩定,那麼有個工作是最好的選擇。
各行各業都有自身的運行之道,然而花幾分鐘就看到本質和花半輩子都看不到本質的人,註定是有差別的。從事物產生的結果反向思考,把思路一步一步往回引導,根據它特點回到它的「道」上面,就看到了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