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長成了康熙希望的樣子,符合太子的條件,為何還會失敗

2020-12-22 騰訊網

康熙冊立胤礽為太子,是因為胤礽是孝誠仁皇后所生的嫡子。孝誠仁皇后在生下胤礽後,便因難產去世,康熙悲痛不已,就將所有期望放在胤礽身上。康熙盡心培養胤礽,希望他將來能順利繼承皇位,當一個好皇帝。可與此同時,康熙又太過溺愛胤礽,導致胤礽長大後,距離他期望的樣子越來越遠。

如果說,康熙廢掉胤礽,是因為他不符合康熙心中,對太子的設想。那麼有一個人卻完全符合,可最終還是沒能繼承皇位,這個人就是皇八子胤禩。胤禩可以說,是長成了康熙希望的樣子,符合太子的條件,怎麼說呢?

比如康熙對自己的兒子,一直要求比較嚴格,希望他們能夠成為文武全才,就算將來沒能繼位,也有能力為國效力。胤禩從小就聰明,通過自己的努力,漸漸成長為一個文武全才,因此早期深受康熙寵愛。

其次,要想成為儲君,「忠孝仁義」的品質都需具備。康熙不滿胤礽,就是胤礽在晚上窺探他的大帳,在他生病時漠不關心,這是不忠不孝。當初康熙第十八子生病,其餘皇子都很關心弟弟病情,同樣只有胤礽不聞不問,這是不仁不義。

可胤禩就不同了,他對父母孝順,對兄弟仁義,朝中大臣皆對他讚不絕口,可見「忠孝仁義」胤禩都具備,完全就是朝著儲君的方向在發展。既然如此,為何胤禩最終還會失敗呢?

其實很簡單,胤禩主要就敗於他太過優秀,完全符合太子的條件。他越優秀,支持他的人就越多。好比胤礽第一次被廢,群臣以為胤礽徹底失寵了,便向康熙舉薦胤禩。誰知康熙並未放棄胤礽,這就起到了反作用。

且不論群臣支持胤禩一事,他本人出力多少,但能夠得到這麼多人支持,要說背後沒有運作過,是很難令人相信的。事實也的確如此,為了能讓胤禩順利當上太子,背後可有不少人出過力,四處為他拉票。

在這種情況下,胤禩的優秀反而顯得有些虛假了。就是說他外表看起來完全符合太子條件,那是不是他為了當上太子,而刻意裝出來的呢?因此大家越是覺得胤禩好,康熙反而越猶豫。

另外,雍正為什麼可以勝出,就是因為他在九子奪嫡期間,顯得十分低調,好像自己什麼都不去搶。如此一來,反而令康熙對他有了不同的看法,這就是所謂的「不爭而爭」。

要想得到太子之位,就要低調,只要樹立好自己的形象就行了。至於建功立業什麼的,只要等到即位後,再大展宏圖就夠了。再說到時候,有的是能臣可以幫助自己立功。

就像康熙派胤禵去打仗,就是想培養他成為一名大將,將來好輔佐皇帝。而雍正一直韜光養晦,就是在樹立自己的好形象。這樣等他將來即位,就可以利用胤禵等人,去幫助自己建功立業。

可胤禩的想法就不同了,他在奪嫡期間,就想著儘量去表現自己。這樣做,在群臣的眼中,他的確是很能幹,可到了康熙這裡,就變成急功近利,有意拉幫結派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臣們會想要去巴結胤禩,胤禩也只會與他們建立良好關係。要說君臣關係和諧是好事,可胤禩這還沒繼位,甚至連儲君都還不是,他這樣做,又把康熙皇帝放在哪裡呢?

一個在他人眼裡完美,卻在皇帝眼中虛情假意,拉幫結派的皇子,又怎會順利成為太子呢?這就是胤禩之所以失敗的原因,他雖然優秀,可說起權謀之術,就比哥哥雍正差遠了。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

相關焦點

  • 康熙晚年立儲風波中,馬齊並沒有推舉八阿哥胤禩,為何受到嚴懲?
    康熙在晚年時,最頭疼的是九位皇子的奪嫡之爭。在九子奪嫡中,八阿哥胤禩的勢力最大,奪嫡之心也最為明顯。八阿哥胤禩的第一對手是四阿哥胤禛,第二對手是太子胤礽。從九個阿哥中,太子是皇位唯一的預備繼承人,老八要想當上皇帝,必須得讓胤礽失去太子之位,唯有這樣,他才有機會當上皇帝。胤礽第一次被廢太子之位,與老八有著直接關係。為何這麼說?太子的調兵手諭,是十四阿哥給老八的,老八讓人去嫁禍太子。
  • 皇八子胤禩,到底因何觸怒了康熙皇帝?他被自己最信任的哥哥坑了
    《雍正王朝》作為歷史劇中的經典之作,雖然很大程度上還原了「九子奪嫡」事件,但對於皇八子胤禩的負面形象塑造卻並不符合歷史事實。歷史上的皇八子胤禩到底是何種形象存在?我們予以多個方面說明:1、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奪嫡勢力集團——「八爺黨」,包含了皇室兄弟、皇族成員、滿洲勳貴、文武大臣等足以左右前朝政局的龐大勢力。
  • 雍正王朝:八阿哥胤禩,為何沒能奪嫡成功?有胤禵在,想成功太難
    可屢敗屢戰的皇八子胤禩,卻一直處在屢戰屢敗的尷尬境地,直到皇四子胤禛接過康熙皇權,皇八子「敗者為寇」。黨羽勢力最為強大,不缺錢、不缺人、不缺智慧的皇八子胤禩,為何會在奪嫡過程中屢屢戰敗乃至徹底失去聖心,並最終奪嫡失敗呢?
  • 九王奪嫡中為何老八自尋死路,送給康熙兩隻死鷹?胤禩:欲加之罪
    「九王奪嫡」斃鷹事件此前這對天家父子就因為太子廢立,儲位不定之事關係鬧得很僵,康熙不但廢黜過他貝勒的爵位,甚至還曾經舉刀相向(不過幸得老五胤祺捨命相護,這才沒有釀成悲劇)。可以說正是「斃鷹事件」葬送了胤禩奪嫡的最後一點希望,讓其籌謀多年的努力一朝付諸東流。那麼,向來工於心計的胤禩為何要自毀長城,令親痛仇快呢?筆者認為此事絕不可能是胤禩所為,原因有以下三點。
  • 雍正王朝,忠正耿直的八賢王胤禩,走向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尤其是八阿哥胤禩。對內,他在年幼時期就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愛。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冊封皇子時,他便與老四、老五、老七一同受封為貝勒,是當時受封皇子中,最年幼的一個。對外,他被文武百官尊稱為八賢王。可見他在朝野之中擁有著非常高的威望。可是這樣一個內外兼優的人,為什麼會走向失敗呢?他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縱觀胤禩的一生其實不難發現,他的失敗早已註定。
  • 九王奪嫡:人氣最高的胤禩為何最終失利?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儲君的熱門人選,為何最終爭儲失利呢?我認為有以下三點:一、奪儲之心太過明顯胤禩奪儲之心表露得最明顯的,是在於他廣值黨羽,以他為首的八爺黨人數眾多,關係盤根錯節。他的黨羽們整天為胤禩製造聲勢。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廢,不久,康熙召集滿漢文武大臣,令他們於諸皇子中擇立一人為新太子。
  • 佟國維曾全力支持胤禩,還公然對抗康熙,為何依然能得到雍正敬重
    索額圖支持自己的堂外孫太子胤礽,以及明珠支持由自己的堂侄女惠妃那拉氏所生的大阿哥胤褆,都是因為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情緣關係。而佟國維與八阿哥胤禩之間卻是非親非故,他選擇支持胤禩可以說既是「於私」,也是「於公」。說佟國維「於私」,是因為他是絕對不可能支持太子胤礽,甚至對其是極為的厭惡和牴觸。
  • 跳出《雍正王朝》,四十年太子被廢,到底是康熙疑忌還是胤礽暴戾
    又劫奪蒙古貢馬,在康熙面前也毫不掩飾輕慢之心,禮節上頗多疏忽,康熙常以此相責,父子間漸生猜疑。到康熙首徵噶爾丹,在返途中生病,便召太子馳迎,胤礽毫無關懷和擔憂的樣子,康熙認為他不孝,從此心裡更不滿意。明爭暗鬥為鍛鍊胤礽的政治才幹,後來康熙命他參加各種政治活動,並逐漸賦予他更多的權力。再徵噶爾丹之時,康熙命太子監國,至此,胤礽的權力到達巔峰,國家大事均由他決斷。
  • 雍正王朝:當面諷刺康熙,太子師傅王掞為何如此牛?這才叫忠臣
    等到塵埃落定,確定了「大將軍王」的人選,皇八子胤禩不就徹底沒希望了嗎!所以,胤禟才會將這個話頭扔給胤禵,讓胤禵先表明自己的舉薦意見。如果胤禵舉薦胤禩,則一切照原定計劃進行;但如果胤禵不舉薦胤禩,那麼「八爺黨」就會將矛頭直接對準胤禵,讓胤禵奪權的希望也徹底落空。
  • 雍正王朝:死鷹事件,為何沒讓胤禵和胤禩鬧掰?被自己親哥忽悠了
    導讀:太子胤礽二次被廢以後,康熙帝諸皇子之間的皇位爭奪進入短暫的休戰狀態,直到西北戰亂再起,傳爾丹六萬大軍全軍覆沒。年輕不再的康熙皇帝,不得不於諸皇子中擇一賢者為大將軍王,「代朕出徵」,以期挽回西北敗局乃至轉敗為勝。
  • 胤禩布局失敗?雍正能順利登基,實源於康熙去世前的「絕地反殺」
    前言:在康熙去世前,為雍正順利登基所做的後手,讓八爺胤禩的所有準備功虧一簣。康熙六十一年11月13日,這本是個平凡的日子,但康熙大帝的離世讓一切變得不再平凡。那麼問題來了,從凌晨3點到晚上7點,一直與四爺胤禛爭奪皇位的八爺胤禩,隨著康熙的一紙傳位詔書,就放棄了奮鬥多年的目標?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 九子奪嫡:因為兩隻死鷹,八阿哥胤禩就當不成皇帝?和死鷹沒關係
    胤禩能力出眾,深受康熙帝喜愛在康熙帝眾多的子嗣中,八阿哥胤禩在宮廷眾人中的口碑甚佳,歷來有「八賢王」之稱,德才兼備的八阿哥最終為何會奪嫡失敗?他最強大的對手四阿哥胤禛又有何過人之處?最終取得勝利。這讓世人難以理解,難道康熙識人不準?
  • 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到底幹了什麼?惹得康熙大怒,連求情的都殺
    可就在議舉新太子的過程中,出現了以上書房大臣佟國維為首的「朝臣串聯」一事,導致皇八子胤禩被康熙皇帝斬斷了繼任太子的可能。可就因為康熙皇帝對皇八子胤禩的「不公平待遇」,讓皇十四子胤禵看不過去了,於是在乾清門外,在康熙皇帝面前一向恭敬謹慎、至誠至孝的胤禵同康熙皇帝打起了「擂臺」。
  • 紫微鬥數剖析「康熙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
    根據網絡上流傳的「清皇室玉牒」顯示,胤禩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時,卒於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歲。      正史上的胤禩,儀表出眾,且在群臣之中口碑極好,人送外號「賢王」。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胤礽被廢後,大部分臣子都支持他成為新太子。
  • 康熙朝堂下令大臣投票選太子,八阿哥全票當選,康熙:此子應入獄
    讓康熙對太子更為不快的是,康熙十八小皇子胤祄生病了,並且病得十分嚴重。康熙讓太子胤礽去看看他這個生病的小弟弟,胤礽對胤祄的病情表現的無所謂的態度,一副不顧弟弟死活的表情,也讓康熙大為惱火。最終讓康熙下定決心廢除他這個皇太子的事情就是窺伺康熙御帳。
  • 雍正王朝:老八為何不去江南募捐?失敗會被罰;成功了損失更大
    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的不像。朕是以「寬仁治仁」,他是以「寬仁」收買人心。朕對下面已經放縱過度,他卻比朕則還要放縱。即便他的寬仁是真的,也只會把我大清江山徹底毀壞。康熙皇帝臨終對八阿哥胤禩的評價,可謂一語道破其奪嫡失敗的真正原因所在。
  • 胤礽究竟為何被康熙兩廢太子,其實原因並非康熙嘴裡說的那些
    也就是說,康熙嘴裡說的胤礽所犯的錯誤,那不是胤礽真正犯的錯誤,不是康熙不滿胤礽的真正原因。這個道理,很多人沒搞懂,連康熙那些聰明的皇子們都沒搞懂。所以一見康熙廢了太子胤礽後,大家都歡喜異常,極力表現自己如何賢明能幹,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奪嫡」行動。結果,凡是參與的,都受到了康熙的懲罰,「奪嫡」越厲害的,受到的懲罰越厲害。
  • 《雍正王朝》中,康熙都已經放過了鄭春華,為何太子卻不放手?
    康熙定睛一瞧,這才發現,這個盯梢的太監居然是太子的貼身奴才。康熙皇帝只覺得胸腔內有一股血腥之氣湧上咽喉,想活生生掐死胤礽這個逆子。但康熙轉念一想,胤礽畢竟是自己跟摯愛赫舍裡皇后所生的骨肉,殺了他於心難忍。再一來,太子與鄭春華的亂倫之事倘若傳了出去,必然會掀起一陣血雨腥風。康熙皇帝只能把憤怒藏在心裡。
  • 兩隻奄奄一息的海東青,使得康熙怒斥胤禩:從此你我斷絕父子關係
    康熙年間,康熙為立皇太子煞費苦心,立了廢,廢了立,稱得上是絞盡了腦汁。而他的阿哥們為了皇儲及皇帝的位子,也是鬥得「昏天暗地」,明爭暗鬥,損招盡出,史稱九子爭嫡(也叫九子奪嫡)。而在後期,隨著太子胤礽的徹底出局,漸漸地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這兩大勢力的領頭人成為了皇儲位子博弈的最終人選。之前,八阿哥胤禩很受康熙喜愛,在爭奪過程中佔據上風,但一次次的出格行為讓他在康熙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 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