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八子胤禩,到底因何觸怒了康熙皇帝?他被自己最信任的哥哥坑了

2021-03-03 天涯說歷史

所謂「自古風雲多變幻,不以成敗論英雄」,但在封建社會的朝堂角逐、皇權爭奪中,這句話似乎並不適應。相比較而言,「成者為王敗者賊」才是更貼近現實的至理名言。在康熙朝晚期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中,皇四子胤禛「內得力於隆科多,外得力於年羹堯」,僥倖取勝,登基為帝;但這並不能說明其餘奪嫡皇子就是昏聵無能之輩。其中,被雍正皇帝數次評價為「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的皇八子胤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皇八子胤禩心機深受、權謀出色;善用賢名收買人心、巧用縱容聚攏朝臣甚至數次串聯結黨、積極奪嫡而被康熙皇帝所不容。《雍正王朝》作為歷史劇中的經典之作,雖然很大程度上還原了「九子奪嫡」事件,但對於皇八子胤禩的負面形象塑造卻並不符合歷史事實。

歷史上的皇八子胤禩到底是何種形象存在?我們予以多個方面說明:

1、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奪嫡勢力集團——「八爺黨」,包含了皇室兄弟、皇族成員、滿洲勳貴、文武大臣等足以左右前朝政局的龐大勢力。皇四子胤禛之所以在奪嫡期間,不敢和其正面抗衡並非全是韜光養晦,更重要的原因是實在比不過。

2、康熙四十七年底,在康熙皇帝明確表示「胤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賤,宜別舉」的態度後,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等擁有絕對影響力的重臣,依然堅定站位於皇八子胤禩。

3、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首次被廢,皇八子胤禩隨即被任命為內務府總管;雍正皇帝初一登基,就認命對自己威脅極大的皇八子胤禩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並予以了「胤禩為人聰明強幹,才具優裕,朕深知其能辦大事」的至高評價。

也就是說,歷史上的皇八子胤禩絕非康熙皇帝所言。「自幼心高陰險、行止卑汙、密行險奸」的大奸之人,而是一個賢名遠播、幹才超群的「賢王」。相比較於而言,康熙皇帝的哥哥福全對其「心性好,不務矜誇,聰明能幹,品行端正,宜為儲君」的評價,更客觀、更真實。

那麼,如此一個才德兼備、賢名遠播的出色皇子,究竟為何觸怒了康熙皇帝,以致讓康熙皇帝發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的冷血言辭?

多數人認為,皇八子胤禩和康熙皇帝之間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皇八子胤禩的生母——良妃衛氏,乃係滿洲正黃旗包衣,出身辛者庫,地位卑賤。「辛者庫賤婦所生」的皇八子胤禩,自然得不到康熙皇帝的認可。

2、自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首次被廢開始,康熙皇帝逐漸發現了皇八子胤禩身後強大到足以動搖自身皇權的朝臣勢力,這是康熙皇帝的底線和忌諱。

3、「斃鷹事件」直接導致了皇八子胤禩和康熙皇帝父子關係的破裂。

但是,皇八子胤禩是康熙皇帝受封爵位年齡最小的皇子,17歲便被晉封貝勒爵位;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引得朝局震動,在如此敏感的時刻,康熙皇帝將其任命為內務府總管,就足以證明對其的信任和器重。由此可見,康熙皇帝並未因為皇八子胤禩的卑微出身而對其另眼相看。

另外兩個原因也可以歸結為一點,那就是皇八子胤禩背後強大的朝臣勢力,被康熙皇帝懷疑成了串聯結黨,甚至對皇權產生了巨大威脅。不可否認,這是皇八子胤禩真正觸怒康熙皇帝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問題的關鍵是,人緣好、威望高的皇八子胤禩應該讓康熙皇帝感到欣慰,可為何會讓其如此反感呢?

因為,皇八子胤禩被其最信任的哥哥坑了!

因為生母出身卑微,皇八子胤禩自幼便被皇長子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撫養,因為這段特殊的經歷,胤禩和胤褆之間有了較之別的皇室兄弟更深厚的感情。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廢,儲位虛懸,皇長子胤褆在被康熙皇帝委以「看管胤礽之責」後,認為自己的機會已至便積極爭取太子之位。

在皇長子胤褆向康熙皇帝建議「胤礽所行卑汙,失人心。如誅允礽,不必出皇父手」後,康熙皇帝大失所望,訓斥其「兇頑愚昧」。眼見惹怒了康熙皇帝,皇長子胤褆開始將康熙皇帝的怒火轉移,但為了達到悄無聲息的目的,他選擇了和自己最為親近的皇八子胤禩。一句看似轉頭支持皇八子胤禩的「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成功將康熙皇帝的視線鎖定在了皇八子胤禩的身上。

自此以來,康熙皇帝才開始想盡辦法敲打、壓制皇八子胤禩的龐大勢力,直到康熙五十三年用兩隻奄奄一息的海東青,徹底將其打入塵埃中。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清實錄·聖祖實錄》、《大義覺迷錄》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到底幹了什麼?惹得康熙大怒,連求情的都殺
    也就是說,康熙皇帝對於皇八子胤禩的厭惡已經到了極致狀態,就算為其求情的人也斷不輕饒,哪怕是自己倍加寵溺的親兒子——皇十四子胤禵。《雍正王朝》劇照那麼,皇八子胤禩到底幹了什麼,惹得康熙皇帝如此震怒,竟然不顧父子親情,連自己的親生兒子求情,都想要殺掉?
  • 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究竟敗在哪裡?有時候,優秀也是一種錯誤
    在參與「九子奪嫡」的九位皇子中,皇八子胤禩的先天條件可謂是最差的一個,可就算如此,他仍能擁有實力最為龐大的朝野勢力,黨羽成員囊括了手足兄弟、皇室宗親、滿洲勳貴、漢臣翹楚。在康熙皇帝明言「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賤,宜別舉」的前提下,仍有絕大部分的朝廷重臣舉薦其為新任儲君。
  • 康熙皇帝的另一面:4道諭旨,將其對子女的冷血無情,展露無遺
    這位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果真就是仁愛有加、愛民愛子的「仁皇帝」嗎?其實,從康熙皇帝數次發布的諭旨就能明顯看出他的真實面目,其中有4道諭旨甚至能夠明確說明他殘忍、無情的一面。《雍正王朝》中,皇十三子胤祥喊出的那句「無情最是帝王家」,用來形容康熙皇帝再合適不過。
  • 雍正王朝:八阿哥胤禩,為何沒能奪嫡成功?有胤禵在,想成功太難
    熱河狩獵,康熙皇帝又命皇八子胤禩「代朕賜宴」,似乎向諸位皇子、向蒙古王公,尤其是向太子胤礽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太子胤礽行將被廢,皇八子胤禩乃係最靠近新任太子的人選。1、皇十四子胤禵此舉,無疑能夠一舉扳倒太子,這絕對是皇八子胤禩最想看到的結果。也就是說,胤禵的計劃,皇八子胤禩絕對是支持的。2、他之所以對皇十四子胤禵明確表示自己的反對態度,只是為了預防事發以後,自己能夠全身而退,不被影響。3、皇十四子胤禵為什麼來找皇八子胤禩?
  • 胤禩長成了康熙希望的樣子,符合太子的條件,為何還會失敗
    康熙冊立胤礽為太子,是因為胤礽是孝誠仁皇后所生的嫡子。孝誠仁皇后在生下胤礽後,便因難產去世,康熙悲痛不已,就將所有期望放在胤礽身上。康熙盡心培養胤礽,希望他將來能順利繼承皇位,當一個好皇帝。可與此同時,康熙又太過溺愛胤礽,導致胤礽長大後,距離他期望的樣子越來越遠。
  • 雍正王朝:死鷹事件,為何沒讓胤禵和胤禩鬧掰?被自己親哥忽悠了
    為了壓制奪嫡勢頭越來越盛的皇十四子胤禵,皇八子胤禩非但於胤禵身邊安插眼線,監視胤禵的一舉一動;還屢次去信勸諫胤禵暫緩出兵;在所有舉動宣告無效,胤禵在西北前線一戰成名後,皇八子胤禩利用康熙皇帝大壽慶典的機會,對胤禵釜底抽薪,製造了死鷹事件,徹底斬斷了胤禵的繼位可能。
  • 康熙皇帝35個兒子都是什麼下場?得善終者僅9位
    然而兒子太多也有多的煩惱,就是這麼多兒子到底由誰來繼承皇位。康熙皇帝生前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反反覆覆,太子立了廢,廢了再立,然後再廢,臨死前也沒有確立太子人選。這導致康熙眾多兒子都有想法,或者涉入了皇位之爭。所以康熙的35個兒子,雖然是天皇貴胄,但他們絕大部分最終下場悽涼!
  • 康熙為何不把雍正扶上位,當幾年太上皇,避免九王奪嫡局面的發生
    因為康熙貪權,戀權。  看看之前的皇太子胤礽是因何被廢的,皇八子胤禩是因何失寵的,就知道康熙是如何的在乎權力,是如何的看重權力。  而後為了培育太子,康熙還打破了自古以來皇帝和儲君之間的規矩,那就是儲君的威望絕對不能高過皇帝,康熙允許胤礽結交朝臣,也允許他結交外臣,如康熙就曾允許他結交江南士紳,讓他的聲名遠播南方。  同時他還給予了胤礽很多曾只有皇帝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如歷次南巡,太子若跟隨,所乘坐的車駕均如皇帝,甚至有時還高於皇帝,再如康熙還定每年的元旦、冬至、千秋三大節,百官對太子都要行二拜六叩大禮。
  • 雍正王朝:隆科多,為何出賣自己的六叔佟國維?權謀之術的巔峰
    到底是佟國維沒能詳盡領悟康熙皇帝的真實意圖,讓本就生有反骨的隆科多抓住了把柄,用出賣自己六叔佟國維的辦法換來官職的穩固、皇帝的信任?抑或這本就是官場老狐狸佟國維看穿一切的刻意安排,犧牲自己以換回佟氏一門的長盛不衰?個人認為,這才是《雍正王朝》的權謀巔峰,才是道盡封建官場內幕的極致表現。
  • 八阿哥生母乃「辛者庫賤婦」,為何能被康熙臨幸?實在沒忍住
    康熙四十七年年底,在「議舉新太子」時,康熙皇帝對皇八子胤禩有過這樣的評價:「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賤,宜別舉」;康熙五十三年,「斃鷹事件」爆發,康熙皇帝更是直接將皇八子胤禩評價為「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
  • 胤禵和雍正是同母兄弟,奪嫡卻輸給哥哥,他差在哪裡
    當康熙廢掉太子胤礽之後,最熱門的繼承人選,無疑就是皇八子胤禩了。可是胤禩早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便宣告出局。
  • 雍正王朝:讓胤禵爭取「大將軍王」,胤禩的目的何在?用心太險惡
    康熙皇帝的帝王心術確實了得,選擇「大將軍王」的命令一下,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就立馬進入了表面融洽、背地陰謀的內訌狀態。「八爺黨」隨後召開的內部會議上,兩人之間的矛盾就極為明顯的表現了出來。只有讓他們相信了自己的忠誠,他們才會繼續對自己鼎力支持,才能保證爭取到「大將軍王」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就算自己舉薦了皇八子胤禩,以康熙皇帝的英明也絕不會讓這樣一個不懂軍事的人前往西北,這就叫「一舉兩得」!那麼,胤禵的目的達到了嗎?
  • 九子奪嫡:因為兩隻死鷹,八阿哥胤禩就當不成皇帝?和死鷹沒關係
    胤禩能力出眾,深受康熙帝喜愛在康熙帝眾多的子嗣中,八阿哥胤禩在宮廷眾人中的口碑甚佳,歷來有「八賢王」之稱,德才兼備的八阿哥最終為何會奪嫡失敗?他最強大的對手四阿哥胤禛又有何過人之處?最終取得勝利。這讓世人難以理解,難道康熙識人不準?
  • 康熙朝出現的「九子奪嫡」,到底怎麼回事?一場兄弟之間的淘汰賽
    在廢除太子胤礽以後,康熙皇帝任命皇八子胤禩為內務府總管,表現出了對其非同一般的信任和器重。但返回京城以後,為了將康熙皇帝的怒火轉移到別處,皇長子胤褆以「術士張明德嘗相允禩必大貴」為由,向康熙皇帝舉薦皇八子胤禩,惹得康熙皇帝大怒。在將皇長子胤褆奪爵、圈禁,一舉斬斷了其繼位可能的同時,康熙皇帝也對皇八子胤禩生出了防範之心。
  • 康熙三大重臣,接連受到皇帝打壓,為何佟國維可以翻身
    納蘭明珠是滿洲正黃旗人,因為原本是御前侍衛,得到接近皇帝的機會,從而得到康熙重用。加上明珠的堂侄女,又嫁給康熙為妃,就是位列四妃之首的惠妃。有了這一層關係,使得明珠與康熙更為親近。眾所周知,康熙剛剛親政的時候,面臨許多問題要解決。在這種情況下,明珠被委以重任,幫助康熙排憂解難。
  • 雍正王朝:對於江湖術士——張德明,康熙為何如此寬容?帝王心術
    請注意康熙皇帝的這句話,這真就是康熙皇帝對「江湖術士」的態度?當然不是!其實,這段話是康熙皇帝對皇八子胤禩的敲打,而且胤禩還沒聽出來!如果康熙皇帝剛才對這件事還有著懷疑的成分,但皇八子胤禩的這段話一出,他就能確定這件事的幕後主使就是皇八子胤禩本人。表面上看,胤禩的這段話很符合其「賢能」的一貫表現,更是其光明磊落、坦坦蕩蕩的正面形象。
  • 九子奪嫡:康熙皇帝一手釀成的悲劇,沒有誰是勝者
    1678年,胤礽患上了天花,讓康熙皇帝憂心忡忡。康熙皇帝向來勤奮理政,從不懈怠,這次卻吩咐將所有的奏摺送到內閣處理,自己陪在皇太子身邊。康熙皇帝年幼時已經患過天花,所以不怕感染天花。 當胤礽長大後,康熙皇帝給他提供了頂尖的皇家教育,請尹泰、湯斌、徐潮等為他授課。胤礽聰慧好學,文武兼修,不但精通諸子百家,還擅長騎射,8歲時就在行獵中射死一隻豹子。
  • 雍正王朝:李德全,到底有多精明?一句話,就能試探出對方目的
    李德全,一個小說中虛構的皇帝近侍太監,其歷史人物原型集合了康熙朝的近侍太監梁九功、魏珠和雍正朝赫赫有名的大太監——蘇培盛。梁九功,曾被康熙皇帝專門下旨褒獎過的總管太監;魏珠,曾長期擔任康熙皇帝的「宮殿太監」;蘇培盛,更是敢給寶親王弘曆甩臉子的御前紅人。
  • 逼宮事件:《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和胤禩的最後一場巔峰對決
    雍正皇帝真正擔心的是胤禩會對胤禵百般引誘、暗中攛掇,將胤禵架在一個「不兵變便對不起康熙皇帝、便對不起原本屬於自己的皇帝之位」的位置上下不來。真要那樣,以胤禵的莽撞和衝動,他肯定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時候不但是胤禛和胤禵兩位親兄弟之間的仇恨加深,更是對於大清王朝軍事實力的巨大削弱,雍正皇帝初一登基本就不穩固的帝位就會變得更加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 佟國維和康熙唱雙簧嗎?他為何公開支持胤禩?又讓隆科多舉報自己
    佟國維的如意算盤打得超級溜,他想著自己去支持八阿哥胤禩奪位,而自己的侄兒隆科多跑去支持四阿哥胤禛奪位。因此佟國維為了家族利益,只是表面上支持八阿哥胤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