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忠正耿直的八賢王胤禩,走向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021-01-09 小奕映畫

要說《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什麼?毋庸置疑,一定是九子奪嫡了。在這場奪嫡之戰中,每一位皇子都傾盡所能,無所不用其極的衝擊嫡位。可最後卻一個個敗下陣來。尤其是八阿哥胤禩。對內,他在年幼時期就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愛。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冊封皇子時,他便與老四、老五、老七一同受封為貝勒,是當時受封皇子中,最年幼的一個。對外,他被文武百官尊稱為八賢王。可見他在朝野之中擁有著非常高的威望。可是這樣一個內外兼優的人,為什麼會走向失敗呢?他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縱觀胤禩的一生其實不難發現,他的失敗早已註定。首先為了爭奪皇位,他過早地站在了太子的對立面。多次構陷太子,導致康熙對他非常不滿。其次,清朝畢竟還是八旗貴族掌握著政權。單從這一點來說,皇家出身卑微的他就註定不是皇位的最佳人選。反觀二皇子胤礽,可以說是天命之人,母親就是仁孝皇后赫舍裡;外公是當朝一品大學士索額圖。毫不誇張的說,康熙朝有一半都要仰仗這位國仗。試問這樣的背景,胤禩怎麼和他爭論?

康熙十四年,一歲半的胤礽被冊封為太子坐擁東宮。皇上既然能將他封為太子,自然不是為了將來廢著玩兒的。因此,胤礽被廢,並不是康熙想要看到的結果,而是他布局失敗的結果。康熙對胤禩的寵愛並不是無條件的,太子胤礽便是他的底線。

胤禩必須要尊重太子胤礽,因為他是無可爭議的皇位繼承人。當然了,不僅是胤禩,每一位皇子都必須恪守這條規矩。沒碰這條底線,再怎麼鬧,那也是自家矛盾可以調和。一旦觸碰這條底線,那就是你死我活的敵我矛盾了。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康熙不得不給太子配置大量的優秀人才。以便於自己駕崩後,太子登基時能有足夠的勢力對抗貴族集團。

另一方面,康熙又擔心太子的勢力太大,會威脅到自己的安全。因此,不得不設置親王來牽制太子的勢力,胤禩便是被康熙分封的其中一位親王。可惜八賢王胤禩始終沒明白這個道理,傻傻的以為只要扳倒胤礽,自己就有機會。於是一廢太子時,康熙命人宣讀完廢黜太子的詔書,馬上表示不會立胤褆為太子。胤褆在不甘心失敗的情況下選擇了擁立胤禩為新的領袖,為什麼擁立胤禩呢?因為康熙看不上胤禩的地方,正是八旗貴族看上他的地方。

前邊我們提到過胤禩母族卑微,只是普通妃子。妻族又是一些不起眼的小貴族,根本左右不了朝廷的局勢。也就是說,這樣的人做了皇帝也是一位弱勢的皇帝,以後必然要依靠他們這些貴族。於是乎,胤禩便成為了和太子胤礽正面交鋒的主要力量,再加上皇帝有意扶持他牽制太子。於是便出現了保皇族八爺黨和太子黨兩方勢力。只可惜這些被康熙有意扶持的親王們,不過是他平衡各方勢力,保護太子的手段罷了。誰都知道,等真正的儲君接班以後,這些親王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只可惜胤禩還是太心急。他與張明德密謀暗殺太子,被康熙發現時,就意味著他的爭儲之路提前走到了盡頭。

所以說八賢王胤禩的失敗,是早已註定的結果。只不過他的所作所為,讓他更早的見到了這一天而已。說來還真有一點,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感覺。不管怎麼掙扎,終究沒有擺脫命運的安排。

好了,本期內容到這裡就全部結束了。你對於胤禩的遭遇有什麼看法呢?如果喜歡的話,記得點讚、關注、轉發。

相關焦點

  • 逼宮事件:《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和胤禩的最後一場巔峰對決
    導讀:作為「九王奪嫡」事件的階段性終結,《雍正王朝》中架空歷史演繹的「逼宮事件」將該劇推向了另一個高潮,雍正帝胤禛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王道行之」的雍正帝、「假意賢明」的廉親王,按照自古以來的正統思想,君臣之間,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君臣之間,這是必然的結果。
  • 雍正王朝:都說老八胤禩為「八賢王」,那麼他的賢體現在哪方面?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片段就是九子奪嫡了,而這些皇子中又有幾個王爺比較出眾,其中有「冷麵王」老四胤禛,「俠王」老十三胤祥,「賢王」老八胤禩。
  • 雍正王朝中胤禟無心帝位,為何拼命幫胤禩奪嫡?這兩點尤為關鍵!
    導語:雍正王朝中胤禟無心帝位,為何拼命幫胤禩奪嫡?這兩點尤為關鍵!
  • 公元1722年若非雍正皇帝繼位 中國歷史是何走向?
    —— 謝覺哉 引言: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受身後罵名滾滾來。公元1722年冬日的暢春園,如果繼任大清帝國皇位的不是雍正,而是八爺胤禩,沒有了清世宗力挽狂瀾的新政改革,大清一統江山的局面可能真的會變成滿、蒙、漢三足鼎立的割據。伴隨著英俄大角逐的世界大勢,裹挾著近世的歐風美雨,中國歷史可能會出現更加複雜和多元的走向。
  • 《雍正王朝》中,為何實力最強的老八最終會失敗?真相讓人汗顏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八皇子胤禩從康熙朝開始幾乎有了權傾朝野的氣勢,康熙選個新太子,幾乎大部分的朝廷文武官員都支持他。到了雍正朝,雍正一開始甚至都不能對他下手,為了穩住他將他封為親王,任命他為總理王大臣。
  • 雍正王朝:胤禩的「謎之自信」——不控制胤祥,為何就敢發動政變
    毫不誇張地說,沒有胤祥,雍正皇權不會穩固,雍正皇帝甚至都坐不上皇位。可就這樣一位能夠直接決定「八王逼宮」成敗與否的關鍵性人物,竟然被廉親王胤禩忽略了!胤禩哪來的「謎之自信」,敢於直接忽略胤祥的決定性作用?沒控制胤祥,胤禩為何就敢認為「已經擁有九成勝算」?其實,對於胤祥的忽略,並非是胤禩的疏忽,而是他經過縝密考慮以後的結果。
  • 雍正王朝:老八為何不去江南募捐?失敗會被罰;成功了損失更大
    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的不像。朕是以「寬仁治仁」,他是以「寬仁」收買人心。朕對下面已經放縱過度,他卻比朕則還要放縱。即便他的寬仁是真的,也只會把我大清江山徹底毀壞。康熙皇帝臨終對八阿哥胤禩的評價,可謂一語道破其奪嫡失敗的真正原因所在。
  • 雍正王朝:為何在看完八阿哥留下的書信後,雍正會隨即一命嗚呼?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和八阿哥胤禩可以說是一對爭鬥了一輩子的敵人和對手。
  • 雍正王朝:八爺黨見證了康熙傳位,為何還說雍正搶了胤禵的皇位?
    在《雍正王朝》中,八爺黨是雍正皇帝的死對頭。他們不僅與雍正爭皇位,在爭位失敗後反對雍正的新政,妄圖陰謀逼宮,還極力捏造謠言,說雍正弒君,搶了老十四胤禵的皇位。 而他們之所以選擇胤禵作為謠言的主角,而不是別人,是因為這樣說更有說服力,更容易被他人所相信。
  • 雍正王朝:八阿哥胤禩,為何沒能奪嫡成功?有胤禵在,想成功太難
    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皇八子胤禩雖然有著「以賢名收買人心」的險惡用心,但其畢竟憑此手段聚攏了一大批皇室兄弟、朝堂重臣的堅定擁護。「刑部冤案」審結後,被晉封為郡王爵位的皇八子胤禩成功向皇儲位置邁出了一大步;「議舉新太子」,朝堂上下幾乎一邊倒的舉薦態度又讓其無限接近皇位繼承人的身份。
  • 雍正王朝:死鷹事件,為何沒讓胤禵和胤禩鬧掰?被自己親哥忽悠了
    1、胤禛明確表達了自己舉薦胤禵的目的,那就是「為了朝廷大局,為了國之大事」,並不關乎什麼皇位爭奪。在完美掩飾了自己奪嫡之心的同時,將自己的正面現象再次提升。試想一下,如果胤禵此時就將舉薦年羹堯為陝甘總督的交換條件給出,又該拿什麼交換條件換回胤禛的後援糧草支撐呢?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看似兇險,其實一切都是雍正布局的結果
    八王議政可以說是雍正王朝的高潮,也是雍正與八爺黨最後的爭鋒,最後結果我們知道是雍正贏了,自此之後八爺黨徹底瓦解,八爺胤禩更是被抄家,最後鬱鬱而終。而對於八王議政這個起伏跌宕的朝會非常的兇險異常,但實際上呢?小編覺得這一切都是雍正皇帝的布局,他早已成竹在胸。
  • 《雍正王朝》中的「毒蛇老九」,最終落得何種下場?死得可慘了
    如果說皇十子胤俄為胤禩提供了「背景」支撐,那麼堪稱「富豪皇子」的胤禟則為胤禩源源不斷地提供著「財力」支撐。和政治智慧幾乎為零的胤俄不同,胤禟不光具備天生的商業頭腦,還一度兼任「八爺黨」的智囊,這也使得雍正皇帝剛一登基便將其視為了重點報復對象。在《雍正王朝》的角色設定和劇情演繹中,皇九子胤禟絕對對得起「毒蛇老九」的稱號。
  • 雍正王朝:如何拒絕「勸酒」?壓根用不著吃頭孢,學學胤禛的辦法
    胤禩如此「勸酒」有著兩方面的優勢:1、皇八子胤禩素有「八賢王」之稱,對於「為朝廷分憂、為百姓解難」的舉動,最應該站出來發言,這樣才符合其「賢能」的正面形象。2、胤禛前往江南募捐,是為朝廷分憂,為百姓解難,但根本上而言還是替監管戶部的皇八子胤禩做出了貢獻。也就是說,胤禛募捐成功,胤禩理應表示感謝和祝賀。面對這種帶有「敬意」的勸酒,胤禛又該如何回應呢?
  • 雍正和他八弟胤禩的矛盾為什麼會在雍正四年才爆發?
    而雍正非常善於觀察和揣摩父親康熙的心思,當初康熙喜愛胤禩,雍正為了表現出自己是站在康熙這一面的,於是雍正與胤禩兄弟關係處得非常好,當雍正發現康熙開始猜忌和厭惡胤禩的時候,雍正果斷的開始逐漸冷淡與胤禩的關係,可以說雍正完全就是根據康熙的喜好去做的。
  • 雍正王朝:孫嘉誠死後,軍機大臣八爺去上香,其他人為何不敢露臉
    一、孫嘉誠的耿直,觸及到八爺和年羹堯的利益《雍正王朝》中,雍正繼承大統初期,很多事情都是處於被動的狀態,八爺胤禩是負責新潮鑄錢總理王大臣,雍正還因為鑄錢一事,還誇獎過老八胤禩。但是當時任雲貴司主事,發現了新鑄錢的弊端,直接戳穿了八爺在鑄錢一事中飽私囊,耿直的孫嘉誠觸及到了八爺的利益,還很直白的「懟」八爺胤禩,當面給八爺難堪。雍正詢問此事時,八爺也是拿康熙在的時候的一些弊端說事,「半銅半鋁」的含量鑄錢,提高了成銅的含量就是為了宣揚新潮氣象等話來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
  • 雍正王朝:老八為何能牢牢控制「八爺黨」?這一段話,足以說明
    歷史上的皇八子胤禩,生母乃係「辛者庫」出身的良妃,出身卑微,幾無外戚勢力可言。後世諸多大家幾乎一致認為,皇八子胤禩之所以會奪嫡失敗,鋒芒早漏、勢力強大只是外在原因,出身卑微才是根本原因所在。但歷史上的胤禩確實是聰明能幹,品行端正的「賢王」,並因為獲得了眾多皇室兄弟的支持。
  • 雍正王朝:讓胤禵爭取「大將軍王」,胤禩的目的何在?用心太險惡
    原因就在這裡!也就是說,想要讓西北取勝,就必須讓胤禛或者胤禵其中的一人擔任「大將軍王」;或者,就必須讓「四爺黨」或者「八爺黨」中的一人擔任「大將軍王」。當然,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安排,還有著其他幾方面的考慮,其中追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重用胤禵,將胤禵派往西北,既能削弱「八爺黨」的勢力,還能直接挑起「八爺黨」的內訌。
  •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後說誰想當皇帝讓給他,如果裝x失敗咋整?
    這個情節是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之中。當時康熙喪事剛辦完,雍正第一次上朝,諸阿哥都參加了。雍正對他們說,當皇帝是天下頭等苦差事,無奈聖祖爺託付,我也只好勉為其難,接下這個擔子。現在呢,如果誰想坐這個皇位,我立刻讓位給他坐。
  • 雍正王朝:康熙賞賜保舉雍正的王掞中藥「斷續」,是在暗示什麼?
    然而,王掞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因為他雖然遭遇了如此重大的人生挫折,但依然對康熙、對整個大清王朝是忠心耿耿,並且為了幫助他心中的「賢德」之君雍正順利登上皇位,不僅被遭到了康熙的罷黜,同時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實際上,在《雍正王朝》的原著之中,王掞在「斃鷹事件」之後保舉雍正為皇位繼承人,是他第二次就傳位問題向康熙進行勸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