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人員是軍隊人員的組成部分,在部隊建設中地位日益凸顯。他們雖然不直接參與作戰,但身份屬性和職能定位決定其需要服務部隊、聚焦打贏。因此,軍事體能訓練必不可少。
《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條例》規定,文職人員應當履行「根據需要,參加軍事訓練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義務;對文職人員的考核,應當根據職責任務,全面考核德、能、勤、績、廉、體;文職人員應當接受軍事職業教育。
受各種因素影響,一些新入職文職人員體能基礎相對薄弱,有的對體能訓練不夠重視,有的沒有掌握基本理論和訓練要點……這些現實問題需要各單位主動作為,調動文職人員積極性,助力文職人員強化軍事素養、增強團隊意識,通過補短強能,更好為軍隊建設服務。
——編 者
●單位:新疆軍區某訓練基地
●問題:文職人員對體能訓練存在顧慮和想法
●對策:思想引領啟發自覺,調動文職人員積極性
現象回放
「體能一定是『必答題』嗎?」
「鄭鈺川、劉羅武裝五公裡越野,李子煜仰臥起坐……」近日,新疆軍區某訓練基地「精武杯」軍體運動會報名表上,多位文職人員引人注目。別看現在積極踴躍,但初入軍營時,他們對體能訓練多少存在顧慮和想法,甚至個別人有牴觸情緒。
去年,文職人員李子煜忙於「國際軍事比賽-2019」保障任務,後又擔負軍區年度軍事訓練考核等演訓活動保障,工作緊張而充實。
一次,辦公室同事組織進行體能訓練,此時李子煜正埋頭進行視頻會議準備工作,他說:「工作最重要,體能先放放。我就不去了。」
有類似想法的文職人員並不鮮見。曾經是白領的文職人員王婧常年坐辦公室,不僅沒有體能訓練的習慣,而且對此頗為不解:我來軍營負責的是後勤保障任務,沒必要如此看重體能吧。
入職不久,她好不容易下決心開始鍛鍊,但剛走出大門,零下十幾攝氏度的低溫和凜冽的寒風讓她立刻縮回了腳。那段時間,寒冷、大風、溫差……成為她逃避體能訓練的藉口。
和王婧不同,被招錄到該基地海拔3700米的某訓練場文職人員睢利豔,入職前已做好體能訓練的準備。然而,報到後第一次上山,強烈的紫外線和風沙天氣,令睢利豔走路困難,上臺階氣喘籲籲,心臟劇烈跳動,太陽穴脹痛不已。一想到要在這樣的高原環境下鍛鍊,睢利豔不由得有些畏難情緒。
相比於社招文職人員,轉改文職人員在體能上較有優勢。陳杰對體能方面信心十足,引體向上、3000米跑、伏地挺身都不在話下。轉改後,他認為自己可以在體能方面稍稍放鬆一下,考核只要及格就行。
工作思路
提高認識 循序漸進
去年,了解到文職人員在體能訓練方面存在思想偏差,該基地結合本單位地理環境、人員構成等特點,決心狠抓文職人員體能訓練。
個別社招文職人員對體能訓練有顧慮,個別轉改文職人員對體能訓練有懈怠,根本原因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基地摒棄單向灌輸模式,通過個別談心、體會交流等方式,進行軍魂教育、戰鬥精神培育,讓文職人員在學習、討論、辨析中深入思考。
「體能訓練,往大了說,是為強軍事業作貢獻,往小了說,也有利於個人身體健康。高原環境下不積極參加訓練,認為自己年輕,或者想吃老本,會對身體素質帶來不利影響。」轉改文職人員陳杰反思說。
針對文職人員訓練動力不足、訓練中存在懈怠思想等問題,基地樹立典型調動文職人員積極性。文職人員張豐鑠參加閱兵歸來,單位舉辦閱兵事跡報告會並大力宣傳,種種「風光」看得文職人員眼熱。文職人員睢利豔很受鼓舞,她想,與閱兵參訓時的辛苦相比,自己的困難算不了什麼,既然身邊的同事可以,自己為什麼不行!隨後,睢利豔每天堅持參加體能訓練,不僅體能有了提高,工作效率也有所提升。「適當運動讓我保持良好狀態和頭腦清醒。」睢利豔更加自覺地投入訓練。
為便於組訓,基地在基層連隊俱樂部開設健身房,添置專業訓練器材,即使天氣惡劣,也可保障訓練開展。他們還組織文職人員學習相關政策文件,製作軍事訓練明白卡,讓文職人員明確訓練內容、標準、方法和要求。「仰臥時,兩腿併攏,兩手抱胸,腹直肌發力,迅速成坐姿,上體繼續前屈,兩肘觸及膝蓋,注意不要用頸椎發力……」訓練場上,下士李國輝正指導文職人員李越練習仰臥起坐。
「積極參加體能訓練正成為文職人員的自覺行動。」該基地政治工作部主任謝功健告訴筆者,這段時間,某營區文職人員每天上下班都選擇跑步往返,把訓練當成了一種習慣。
(羅興倉、彭 源整理)
上圖:
盛夏,新疆軍區某訓練蓋達組織「精武杯」軍體運動會,文職人員踴躍報名。圖為文職人員張豐鑠(右)正在參加仰臥起坐比賽。羅興倉攝
●單位:武警河南總隊三門峽支隊
●問題:文職人員體能基礎薄弱、水平不一
●對策:區分文職人員個體差異,分層次精準施教
現象回放
「我的成績怎麼才能趕上去?」
去年10月,武警河南總隊三門峽支隊機關綜合訓練場上,望著前方隊伍奔跑的身影逐漸遠去,文職人員杜霖隆、仵彤、張寶對視一眼,眼中頗有幾分尷尬和無奈。
身著「孔雀藍」奔赴迷彩軍營,誰不是懷著一腔熱血?他們學歷高、專業精、能力強,本想在火熱軍營大展身手,沒想到在體能方面遭遇了「滑鐵盧」。
「體能訓練既能強健體魄,又能為國防事業作貢獻,何樂而不為!」招考面試時,文職人員說出對體能訓練的看法。可落實起來,他們才發現體能訓練沒有那麼簡單,不由得發出「我的成績怎麼才能趕上去」的感嘆。
引體向上上肢力量不足,仰臥起坐核心肌肉群力量不夠,跑步耐力速度不達標……在不同體能訓練課目上,文職人員各有困擾。
文職醫師杜霖隆今年32歲,本以為只在思想方面與戰士有「代溝」,沒想到在體能方面差距更大。
入營時體能摸底,他滿懷信心上了單槓,只做了幾個引體向上,就開始使不上力,隨後更是因為發力問題導致肩部拉傷。痊癒後,他每天堅持練習,但成績起色不大。「年齡偏大,身體素質欠佳,訓練有些跟不上隊伍。」杜霖隆坦言。
「以前讀大學時,我的身體素質可是名列前茅!」揉揉膝蓋,後保股轉改文職人員張寶頗有幾分不甘。
張寶膝蓋半月板在以往集訓時受過傷。來到支隊後,雖然在單槓、仰臥起坐等課目中表現突出,但遇到3000米跑等課目時,他總感到有心理陰影,於是經常打「報告」要求休息。
在武警河南總隊三門峽支隊,文職人員體能基礎薄弱、水平不一等情況不是個例。如何結合實際,穩步提升文職人員體能水平,是支隊亟待解決的問題。
工作思路
分層施訓 穩步提升
「報告!」體能訓練時間,張寶再次打起了報告。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是依據支隊給他量身訂製的訓練計劃,採取自訓形式進行訓練。
針對文職人員體能水平差異較大的實際,支隊以相關政策文件為依據,結合有關具體要求,按照因情施訓、因人定策的原則,對文職人員動態編組,針對性提高他們的訓練水平。
「有了合理詳盡的計劃,訓練才更加科學有效。」該支隊區分文職人員體能基礎、年齡情況等因素,創新採取 「1+1」訓練模式,即集體訓練1小時,個人自訓1小時,保證文職人員完成基礎性課目訓練,同時區分層次設置課目難度,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自訓、強訓特訓。通過有計劃、分步驟、漸進式的訓練目標引領,幫助文職人員克服困難、激發潛能。
同時,他們還採取互補結對形式,區分訓練課目對文職人員科學分組,邀請同年齡段且訓練水平優異的軍人幹部與文職人員結成幫帶對子,交流心得方法。他們鼓勵文職人員組成互助小組,如張寶上肢力量較好,鼓勵其在相關課目上幫帶其他文職人員,分享訓練心得。
「引體向上需要強壯的背部肌群和上臂肌群,訓練時要緩慢上拉下放……」周末,杜霖隆認真對照手機上支隊推送的訓練技巧進行訓練。
支隊積極依託信息化手段,結合文職人員具體情況,為他們挑選肌肉構造原理、器械使用方法、健身與飲食等精品課程,從理論到實踐幫助文職人員提高訓練成績。
從穩步提升中獲得信心。通過一系列針對性訓練措施,支隊文職人員訓練水平得到提升。「過了這個彎,前面就是終點。最後500米,我們調整好呼吸,加速衝刺!」在支隊組織的3000米跑考核中,幾名文職人員在作訓股參謀柳文釗的鼓勵下,衝過終點線,成績全部合格。
(劉 毅、克明飛整理)
下圖:
武警河南總隊三門峽支隊鼓勵文職人員發揮體能訓練課目特長,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圖為轉改文職人員張寶(左)幫助其他文職人員進行上肢力量訓練。 吳保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