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清政府衰弱,各國都想佔一些便宜,日本因為隔得近,一直以來受中國的影響頗多。在古時候還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清末的時候他們也有所猶豫。光緒年間日本人還尚且不清楚清朝的實力,所以遲遲不敢發起侵略之類的戰爭。直到甲午海戰,這一戰,日本脫離了跟清朝的宗藩關係,朝鮮也就此被日本控制起來,更重要的是,日本拿走了巨額的賠款和要地。
日本人通過這次的戰爭,徹底明白了清朝的實力,四十年後發起侵華戰爭的時候才更為囂張。不過其實在甲午海戰之前,有一個四川人提出過一個極為冒險,但並非不可行的方法。這個計劃如果成功,那甲午海戰的結局可能就會改寫,就算失敗了也不至於慘輸。但最後失敗了,因為慈禧的阻攔。這個被譽為四川歷史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名叫宋育仁,他是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
宋育仁出生於1857年,四川富順人。光緒十二年(1886)考中了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的時候,宋育仁曾經跟著龔照瑗去出使歐洲。在歐洲,他見識到了國外的社會發展,也仔細地考察了西方國家的政治等情況,經常出使英國的議院、學校、工商等地。他有一本書名叫成《採風錄》,裡面記載了許多西方的風俗,也豐富了他維新變法的思想。
1896年回到重慶主持四川的商務礦物,同時設立商務局,開辦許多公司。比如說煤礦、玻璃、洋燭之類的,也成為了四川紳商領袖。同時,他參加了強學會,強學會是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宋育仁還帶起了四川、重慶近代史上第一次的思想解放潮流,1897年,他創辦重慶歷史上第一家愛國雜誌《渝報》。
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宋育仁還尚在倫敦,他是來暫代龔照瑗參贊的。宋育仁提出,日本沒有錢兵又少,打持久戰就能困死他們。可眼看著清軍節節敗退,黃海海戰又失利,宋育仁竟然想到了一個出奇制勝的辦法。他當時就跟使館的參議還有翻譯商量,這個辦法具體實行策略是,購買英國要賣給阿根廷還有智利的兵艦五艘、魚雷快艇十艘。
接著人也不用清軍的,招募澳大利亞的水兵兩千個人,這樣可組成水師。還要進行偽裝,假裝成澳大利亞的商團,從菲律賓直接去日本的長崎和東京,打日本一個措手不及。這個方法看起來很瘋狂,但未必不可行,澳大利亞是英國的屬地,商會一直都有自己招募水師來保護商旅的權利。於是,宋育仁一邊上奏朝廷,一邊跟劉坤一、張之洞等人聯繫。
有了封疆大吏的支持,事情會好辦很多,他還找到了美國退役海軍少將夾甫士、英國康敵克特銀行經理格林密爾等人商量。由官方立約,跟康敵克特銀行借款兩百萬英鎊,戰款一百萬英鎊,用來購買船隻和招募人員。這支海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有力的,管理的人也找好了,北洋水師提督琅威裡。
這個時候清廷還沒有回消息,龔照瑗先回來任職了,一聽說立馬電告朝廷。當時,清廷已經打算議和,李鴻章就此提出反對,而慈禧認為宋育仁妄生事端,下令買船募兵這事全部作廢。宋育仁只能望洋興嘆,可他沒有辦法,連李鴻章都有想做做不到的事,更何況他這麼小的一個官。
後來發生的事情更是讓他難以接受,甲午戰敗,割地賠款。戊戌變法,六君子身亡。戊戌六君子中,楊銳、劉光第跟他是好朋友,他的悲痛可以想像。面對他當時的壯舉,清廷有所顧慮並沒有深究,而他心灰意冷之下還是選擇了退出政治舞臺,晚年隱居,閉門不出。
參考資料:《借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