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位「睜眼看世界」的人,若不是李鴻章阻攔,他就殺到日本了

2020-12-11 有知社

晚清時期清政府衰弱,各國都想佔一些便宜,日本因為隔得近,一直以來受中國的影響頗多。在古時候還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清末的時候他們也有所猶豫。光緒年間日本人還尚且不清楚清朝的實力,所以遲遲不敢發起侵略之類的戰爭。直到甲午海戰,這一戰,日本脫離了跟清朝的宗藩關係,朝鮮也就此被日本控制起來,更重要的是,日本拿走了巨額的賠款和要地。

日本人通過這次的戰爭,徹底明白了清朝的實力,四十年後發起侵華戰爭的時候才更為囂張。不過其實在甲午海戰之前,有一個四川人提出過一個極為冒險,但並非不可行的方法。這個計劃如果成功,那甲午海戰的結局可能就會改寫,就算失敗了也不至於慘輸。但最後失敗了,因為慈禧的阻攔。這個被譽為四川歷史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名叫宋育仁,他是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

宋育仁出生於1857年,四川富順人。光緒十二年(1886)考中了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的時候,宋育仁曾經跟著龔照瑗去出使歐洲。在歐洲,他見識到了國外的社會發展,也仔細地考察了西方國家的政治等情況,經常出使英國的議院、學校、工商等地。他有一本書名叫成《採風錄》,裡面記載了許多西方的風俗,也豐富了他維新變法的思想。

1896年回到重慶主持四川的商務礦物,同時設立商務局,開辦許多公司。比如說煤礦、玻璃、洋燭之類的,也成為了四川紳商領袖。同時,他參加了強學會,強學會是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宋育仁還帶起了四川、重慶近代史上第一次的思想解放潮流,1897年,他創辦重慶歷史上第一家愛國雜誌《渝報》。

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宋育仁還尚在倫敦,他是來暫代龔照瑗參贊的。宋育仁提出,日本沒有錢兵又少,打持久戰就能困死他們。可眼看著清軍節節敗退,黃海海戰又失利,宋育仁竟然想到了一個出奇制勝的辦法。他當時就跟使館的參議還有翻譯商量,這個辦法具體實行策略是,購買英國要賣給阿根廷還有智利的兵艦五艘、魚雷快艇十艘。

接著人也不用清軍的,招募澳大利亞的水兵兩千個人,這樣可組成水師。還要進行偽裝,假裝成澳大利亞的商團,從菲律賓直接去日本的長崎和東京,打日本一個措手不及。這個方法看起來很瘋狂,但未必不可行,澳大利亞是英國的屬地,商會一直都有自己招募水師來保護商旅的權利。於是,宋育仁一邊上奏朝廷,一邊跟劉坤一、張之洞等人聯繫。

有了封疆大吏的支持,事情會好辦很多,他還找到了美國退役海軍少將夾甫士、英國康敵克特銀行經理格林密爾等人商量。由官方立約,跟康敵克特銀行借款兩百萬英鎊,戰款一百萬英鎊,用來購買船隻和招募人員。這支海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有力的,管理的人也找好了,北洋水師提督琅威裡。

這個時候清廷還沒有回消息,龔照瑗先回來任職了,一聽說立馬電告朝廷。當時,清廷已經打算議和,李鴻章就此提出反對,而慈禧認為宋育仁妄生事端,下令買船募兵這事全部作廢。宋育仁只能望洋興嘆,可他沒有辦法,連李鴻章都有想做做不到的事,更何況他這麼小的一個官。

後來發生的事情更是讓他難以接受,甲午戰敗,割地賠款。戊戌變法,六君子身亡。戊戌六君子中,楊銳、劉光第跟他是好朋友,他的悲痛可以想像。面對他當時的壯舉,清廷有所顧慮並沒有深究,而他心灰意冷之下還是選擇了退出政治舞臺,晚年隱居,閉門不出。

參考資料:《借籌記》

相關焦點

  • 四川首位「睜眼看世界」之人,若非李鴻章阻攔,就帶兵殺入了日本
    日本因與我國僅一海之隔,一直以來受中國的影響頗多,古時還曾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那時的他們對侵略一事倒也有所猶豫。光緒年間日本人尚且不清楚清朝的實力,所以遲遲不敢出兵。直至甲午海戰,清政府海軍全軍覆沒,日本由此脫離了同清朝的宗藩關係,朝鮮也就此被日本控制起來,更重要的是,清政府被迫籤下《馬關條約》,將巨額賠款和要地拱手讓人。
  • 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要不是慈禧阻攔!他就殺到日本本土了
    有一人,他用他異於常人的思維提出了一個震驚世人的計劃,本有希望救清朝於水火,若不是因遭受阻撓,或許歷史都將改寫。 此人便是愛國志士、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 宋育仁 。
  • 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若不是慈禧極力阻攔,他早殺到日本了
    其實這句話是從中國近現代史的屈辱現實故事中得出來的一個慘痛教訓,然而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愚昧無知,而是有大批新知識代表,帶動著百姓們朝著新社會邁進。而在四川這個地方,中國近現代史上有一位歷史人物,被稱之為是四川省睜眼看世界的第1人,他就是宋育仁。1857年,宋育仁出生於中國四川,是中國早期的新思想代表者之一。
  • 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若不是慈禧極力阻攔,他早殺到日本本土了
    其實這句話是從中國近現代史的屈辱現實故事中得出來的一個慘痛教訓,然而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愚昧無知,而是有大批新知識代表,帶動著百姓們朝著新社會邁進。而在四川這個地方,中國近現代史上有一位歷史人物,被稱之為是四川省睜眼看世界的第1人,他就是宋育仁。
  • 如果不是慈禧回絕,這個猛人也許就殺到日本,直指東京了
    當時,他非常憤慨戰爭的失敗,積極地準備著軍隊,又要將戰火引到日本本土去。奈何李鴻章等位高權貴者極力阻攔,計劃最終泡湯,他也在此後不久被貶職,錯過了成為民族英雄的機遇。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而與戰鬥部隊不同的是,作為北洋水師最高領導人的李鴻章卻選擇袖手旁觀,希望在戰鬥中「保存實力」。如果當時他判前幾支艦隊去增援,戰爭的結果也不會是中方失敗。失敗後,作為亞洲最大國家的清帝國屈辱地同日本人籤訂了《馬關條約》,同時賠付2億兩白銀,相當於日本十幾年的全國收入。
  • 屠殺太平天國的洋槍隊首領反對李鴻章殺降?大詞人辛棄疾也殺降?
    一、 被後世稱道「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說法在鴉片戰爭後是不敢公然閒聊的,魏源等先輩能「睜眼看世界」,總結出「師夷長技」之法來保佑大清;卻要背上「潰夷夏之防」、有失國體的罵名而受到世人唾罵。更諷刺的是,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海國圖志》,在中國大地上並未付諸出版,反倒是二十年後的日本把這本書當成了了解西方世界的重要著作。
  • 川渝報界鼻祖宋育仁:「四川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75年,張之洞任四川學政,在成都創辦尊經書院,擇優錄取了宋育仁等100餘人。文化英才 新學巨子1884年,宋育仁寫出《周禮十種》,明通「復古」,重在「變今」,製作《周官圖譜》,為託古改制提供了藍圖。後來,康有為著《新學偽經考》與《孔子改制考》,其思想根源就出自宋育仁的《周禮十種》。
  • 晚清奇人計劃用僱傭兵攻佔東京,結果被李鴻章阻止,飲恨而死
    尤其是之前一直向我們搖尾乞憐的東方倭國,居然也趁我們打盹時落井下石,不得不說令人憤恨。那麼問題來了,在我們被動挨打時,我們有沒有想過主動出擊一次呢?你還別說,歷史上還真有一個奇人這麼做了。這個人就是宋育仁。宋育仁,1857年生人,是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也被譽為四川歷史上「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就是這麼一個四川人,差點做到了襲擊日本,攻佔東京的創舉。
  • 公知橫行的當下,中國人需要重新「睜眼看世界」
    我總會心一笑,回他們「我看到的並不是這樣的」,他們也總是詫異我會這麼說。幾番解釋後,明白的人算是明白了,不想明白的人卻像是跟我有了仇一樣懟我:不可能!你這人看問題不夠深入,就是太年輕了看不清問題的本質,人家歐美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都高度發達,不是我們這種國家能比的。
  • 「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隆昌人」——捨生取義,死而後生
    初入瀘州川南經緯學堂,為尋求救國之道與同學黃方等十餘人組織了「輸新社」,畢業後其又東渡日本,進入宏文學院和東京株式會社學習工科,繼續尋找興國之路。在此期間結識了孫中山等人,在中山先生革命理念的感召下,遂決意追隨先生獻身革命,成為了首批同盟會的成員,且深得中山先生的讚賞,先生稱之為「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隆昌人」。後被推舉為同盟會四川分會會長。
  • 籤《馬關條約》時,日本人給李鴻章吃河豚魚,是為了害他?
    從歷史來看,下關當時已經有200多年沒人吃河豚了。在日本,最早下令禁止吃河豚的人是豐臣秀吉。16世紀末,豐臣秀吉兩次侵略朝鮮,他徵召了全國各地的武士參戰,日本武士大多經由下關坐船前往朝鮮半島。當時的武士不知道河豚有毒,因此在下關集結時,陸續有人誤食而死,豐臣秀吉大為震怒,還沒打仗,就損失了這麼多士兵,成何體統!
  • 李鴻章和《馬關條約》,李鴻章是被冤枉的,他是功臣!
    李鴻章和《馬關條約》,李鴻章是被冤枉的,他是功臣!眾所周知,在無能的晚清時期,清政府與日本打了一場仗。不幸的是,清政府敗了,而李鴻章作為代表去洽談。而他籤訂了《馬關條約》也定下了他的罵名。這大概就是大家所知道的甲午戰爭,李鴻章去籤訂條約,只是留下了割地和戰爭賠款,實在是讓人氣憤不已。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李鴻章是被冤枉的,他是功臣!他為清政府省去了1億的戰爭賠款。具體經過是什麼樣子呢?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去聊一聊《馬關條約》籤訂的故事。故事是發生在晚清時期,也就是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時。那時,慈禧太后手握大權,而且洋務運動已經卓有成效。
  •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睜眼看世界的「草根」第一人
    他是耶魯大學乃至所有美國大學裡第一個中國畢業生,其畫像至今懸掛在耶魯校園中。近代史學者雷頤評價,如果說林則徐、魏源是近代中國「精英」階層「睜眼看世界」的先驅,那麼容閎這個農家窮小子,就是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草根」。
  • 日本禁肉長達1200年,明治天皇卻帶頭吃牛排,李鴻章:要當心日本
    也就是說,日本平民和貴族的身高差距並不大。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從上至下,日本人都不怎麼吃肉。隨著歐美殖民者的入侵,身處民族危機之中的日本逐漸睜眼看世界,掀起了轟轟烈烈、旨在富國強兵的明治維新。在政治維新、經濟維新以及社會維新的同時,日本還全面進行了飲食維新,而要點就是吃肉。
  • 李鴻章訪美
    如果出現這樣一個國家,比如曾經的匈奴,我們就開戰,打垮他。南京條約籤約現場十九世紀海外形勢風雲變幻,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大清雖然一敗再敗、喪權辱國,但還是盡力對時局的變化做出了一點反應。當時正值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爭權,作為李鴻章這種咖位的人,很難不表一個態度。因不願捲入帝後之爭,所以他儘可能的置身在海外,消極避禍。
  • 四川歷史上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貸十億買戰艦偷襲東京,被慈禧否決
    我國近代史上,清朝末期,政府軟弱無力,對外閉關鎖國,百姓生活過得民不聊生,一場鴉片戰爭讓很多人有了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想法。一時間,湧現出很多先進人士,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他最先從閉關自守的昏睡狀態中清醒過來,主張用開放的態度看世界。
  • 李鴻章真的是賣國賊嗎?1895年籤條約他對日本人吼道:你們入侵吧
    人到中年,思緒發生變化,發展洋務運動以自強這時的李鴻章已到中年,面對大清國的腐朽不堪,此時的他只能盡力而為。他說:「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在1872年,他創辦「輪船招商局」,這是我國第一個民營企業。在全國各地他創辦了很多煤礦,鐵礦,如河北磁州煤鐵礦,江西興國煤礦等,他涉及礦業、電信、海洋、鐵路等領域,學習西方制度。這些企業有些到現在還保留著,開展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加快中國近現代化進程。也有人說,李鴻章在其中賺得盆滿缽滿,給子孫後代留下無盡財富。但他是從國家利益考慮,而不是私人利益。
  • 兩個人的戰爭:李鴻章與伊藤博文
    日本在1894年打敗中國,實際上就是伊藤博文那代人構建的制度戰勝了李鴻章那代人堅守的「中體西用」。  基於「中國中心主義」,李鴻章無法容忍「宗藩解體」,只要還有可能,李鴻章那代人一定會繼續維護以中國為中心的宗藩體制。
  • 李鴻章背信棄義,「蘇州殺降」到底是怎麼回事?
    提起「蘇州殺降」跟多人對這件事了解的並不是非常的清楚,然而這件事情很好的映襯了清政府的真實面目,放到今天在社會上也很有警醒教育意味。 接下來就跟大家講講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這件事情實際上是太平天國剿匪過程中發生的一件事。
  • 《馬關條約》籤署前,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的對話,讓日本人暗自慶幸
    而隨著明治維新的發展,日本的國力開始逐步上升,尤其是在軍備方面,一直以清政府的「北洋水師」作為追趕目標,舉全國之力購買西式新款軍艦,到甲午戰爭前夕,日本的海軍力量已然成為亞洲第二了。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因為清政府指揮無能加上海軍實力得不到補充,清軍連連失利,而後李鴻章下令全軍退守威海衛,最終被日軍圍殲。消息傳到日本,日本舉國歡呼,明治天皇和他的內閣開始商議如何向中國索要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