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城儀軌
問:真佛行者在皈依灌頂之後,是否要建立壇城?
答:是必要的。
「壇城」簡單的說,就是「聚集的道場」,其最主要的意義,是自己能在這淨室之中,好好的每日安安靜靜的打坐修練,不受外人的幹擾。本宗規定,每日最少一修。這「壇城」就是修法的地方,也就是供奉菩薩諸尊的地方。
「壇城」為何必要,因為初修行的人,靜坐修法,以「安靜」為要,而且供奉諸尊,一見勝妙莊嚴,也會心生歡喜,樂於在壇城久坐。「壇城」的建立,更利於「觀想」修法,有「壇城」等於有一個「方向」。
「壇城」的意義如下:
一、安靜。二、莊嚴。三、方向。
四、修法。五、神聖。
問:真佛行者本身窮困,基於環境,無法布置壇城,可以嗎?
答:蓮生聖尊以為,最好在能力範圍之內,盡力的去布置壇城。如果確實沒有能力,或家人反對,無法建立「壇城」,那就不必勉強。
這樣子的真佛行者,可以找到較空閒的時間,較安靜的地方,用「方便觀想」,「壇城」在虛空之中,一一想清楚了,仍然可以修法。
本宗較重視「壇城」,因真佛密法,有秘密義,因而重視壇城的布置。
禪宗的修行,並不一定重視「壇城」,禪宗行者,「行、住、坐、臥」均可修禪,山林原野池畔均可坐禪。
真佛密法由於重視「觀想」,所以「建立壇城」或「觀想壇城」是非常重要的。
有能力的,要「建立壇城」。
沒有能力的,要「觀想壇城」。
問:壇城可分幾種?
答:壇城的梵語是曼荼羅。
曼荼羅大致上可分為四種:
大曼荼羅--是總集諸尊的壇城。有諸尊的形體及圖畫,是全體及諸尊一一皆有是也,這是諸聖賢集會之處,萬德交歸,因其廣大,所以稱為大曼荼羅。
三昧耶曼荼羅--供奉畫上諸尊的手執之法器及印契,三昧耶是本誓之義,供奉本誓的標幟者,正是三昧耶曼荼羅。
法曼荼羅--供奉諸尊的種子字及真言,供奉文字及經典等的壇城,就是法曼荼羅。
羯摩曼荼羅--供奉諸尊的形象,有作法之用意的壇城,就是羯摩曼荼羅。
這四種曼荼羅,各有表徵:
大曼荼羅--十十法界。
三昧耶曼荼羅--平等。
法曼荼羅--六塵知覺。
羯摩曼荼羅--作法的動作。
問:何謂金剛界曼荼羅與胎藏界曼荼羅?
答:金剛界曼荼羅及胎藏界曼荼羅合稱兩部曼荼羅,也即是密教的「金胎兩部」。此兩部均是成佛悉地的法門。
金剛界曼荼羅就是諸佛始成果相之法門,是智果也。
胎藏界曼荼羅就是眾生本具理性之法門,是理因也。
問:「壇城」(曼荼羅)還有那些?
答:曼荼羅其實還有很多種類,其實這就是「支分生曼荼羅」,通常我們看見西方三聖相,再加上西天的十六觀境的,就是「淨土曼荼羅」。
我們常見的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的圖示,可以說是「法華曼荼羅」。
我亦看見過,有一圖,上有日月水火木金土七曜,再加上羅睺、計都,成了九曜,是九曜曼荼羅。
現在的曼荼羅,很多很多。佛部、蓮華部、金剛部、羯摩部。
曼荼羅最重要的是:
三密圓滿具足。曼荼羅就是「體相用」的「體」字。
問:布置壇城是要「隆重」好,還是「簡單」好?
答:有能力的可以「隆重」些。
沒有能力的可以「簡單」些。
統統一樣好,但,要布置的莊嚴為要,必須的法器具足為要,法器若不具足是不如法的。重要的法器有三:
金剛鈴。金剛杵。念珠。
問:壇城淨室的選擇重要嗎?
答:蓮生聖尊以為,甚重要的。
有些法師認為不重要,心中虔敬即可,其實這是一般法師不明白「風水原理」的緣故。
如果,隨便把密壇安置在大梁之下,或背靠大窗戶,或人行走道,或廁所門對出來......。不要談到風水如何如何,其實自已的心裡早已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了。
「風水之學」就是無形的環境之學,所以淨室改裝成密壇,密壇又是「神聖交歸」之所,淨室的選擇非常重要,不可疏忽。
蓮生聖尊認為,將淨室改為密壇,注意要點如下:
清淨兼安靜。
藏風聚氣。
密壇方向合於行者磁向。
密壇方向逆水。
安裝密壇的那一面牆,無上空下空,左空右空,是堅實的一片牆。
光線適中。
這些要點如能全部具備那是最好,若不能全部具備,則須要堪輿師親臨指點改正。
「密壇風水」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密壇要「勝妙莊嚴」,密室「清淨溫柔」,在「上供三寶,下濟四生」之修法中,無形之中,福慧增長了,真佛行者得大成就了。
這是「佛」、「壇」、「人」三者合一。即是「天」、「地」、「人」三者合一。
問:蓮生聖尊已把壇城淨室的風水說得非常清晰明白,下愚眾生仍然不明白,怎麼辦?
答:這樣吧!可以不必理會「逆水向」、合不合「行者磁向」。只要房間清淨安靜,安壇的那一面牆堅實。
如果再不明白。
宜請堪輿師勘察。因為布置密壇是一生一世之事,並非一年兩年,請懂得風水地理的大師來看看,仍然有必要的。
將來,蓮生聖尊雲遊四海之時,若到貴地,可以親自去勘察大家的密壇,那就不會出差錯了,這是一等一的保險。
問:密壇如何布置?
答:依四種曼荼羅,確有些不同。
我舉出「真佛密苑」的布置法,如下:
牆壁上中央是釋迦牟尼的曼荼羅圖。
牆壁上右方是彌勒菩薩的曼荼羅圖。
牆壁上左方是千手觀音的曼荼羅圖。
金身像:
中央是阿彌陀佛。(瓷製)
右方是瑤池金母。(木雕)
左方是觀音菩薩。(木雕)
而其他金身像,蓮華生大士、地藏王菩薩、不動明王、四臂觀音、準提佛母...在阿彌陀佛的座下方。分散而整齊的排列有序。
右方布置一舍利塔。(內有金剛舍利二粒,其他舍利四粒)左方布置一米曼達羅及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