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早就有官年和實年的說法。官年,是官員檔案記錄的年齡;實年,是自打出生以來的生命年齡。官年和實年不符,就是官員塗改檔案、謊報年齡的結果。
要是換了你,辛辛苦苦打拼數十年,好不容易混了個一官半職,結果年齡成了升官發財的「攔路虎」,你能不在簡歷上動點手腳?想當年秦始皇費盡心思遍尋長生不老之藥,不也就為了這兩個字——權力?
權力有什麼好?這「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可絕非妄言。在領導崗位上,有房住,有車坐,有煙抽,有酒喝,金塊珠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中國以官階論尊卑,以權力定高低,有多少官員那是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啊!
所以年齡造假,算不得什麼稀奇事。
如果真按規矩來,老實人要吃大虧。在唐朝,走科舉一途者,20多歲即獲「出身」令人羨慕,30歲左右「始可出身」則是通常情況。所謂「出身」,僅僅是做官資格,想要真正走上仕途,還得經過吏部主持的考試,然後等待分配工作。這段時間,等上三五年甚至七八年都很正常。柳宗元21歲登第,正式授官已26歲;韓愈25歲登第,正式授官已35歲。
古代的通識是30以上、50以下是為官理政的黃金時段。如果55歲以後才取得出身,一般多授教官閒職。倘是年近60者,只能得到有名無實的官職,官場上叫做回家待選。那些血拼數十年才取得功名的老進士、老舉人,如此結局豈不是連老本也撈不回來了?所以多數人早備好了減年應試的傳統武器。一旦榜上有名,《同年錄》上的「年齒」都是假的。
範進在中舉之前,常被老丈人胡屠戶罵他濫忠厚和沒用。這個大齡書生看似唯唯諾諾,憨厚老實,但是在決定人生命運的關鍵時刻,他可不厚道。範進的不厚道,在於敢偽造檔案,把自己54歲的年紀在履歷表中填成30。範進就此走上了康莊大道,一口氣接連拿了好幾個學位。沒過幾年他又被欽點為山東學道,主管一省招生考試、人才選拔,結結實實地得了一份美差。
同樣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第三十六回裡的虞育德就吃了虧。由於道德感過於強烈,厚道的老虞在履歷表裡填寫了60歲的真實年齡。沒想到皇上一眼掃在年齡一欄,就說「這虞育德年紀老了,著他去做一個閒官罷」。於是,老虞從北京被發配到南京,補了個南京國子監博士。
秦檜發跡之前曾得到某官關照。在該官年逾70即將退休時,秦檜已是一國丞相,遂手持權柄,有如孫悟空塗抹閻王爺的生死簿一樣,把恩公檔案裡的年齡減去10歲,提拔為楚州州長,又多幹了10年之久。秦檜這一湧泉報答,當真使恩公老爺子絕境逢生,迎來仕途第二春。
其實,朝廷對官員欺瞞謊報年齡並非茫然不知。北宋仁宗就曾下令,對70歲以上貪戀祿位的官員實施強制退休。凡超齡官員不主動申報離任而被強制執行者,不再享有正常的離任待遇,以示懲戒。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同樣是仁宗年間,吳虔裕就叫囂說「我縱僵僕殿階下,斷不學王彥超七十致仕」——我就是死在工作崗位上,也不學王彥超70歲就退休。
事實上也是,朝廷查辦多為旋風式突擊,過去就完。大多時候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對此並不深究。看來古代老馬戀棧的風氣,跟現代當官的不願意退休,還真是如出一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