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這個藥是15年開始學習男科的時候,從徐福松教授的書裡《男科臨證指要》學習到的,以前從來沒有用過這味藥。徐福松教授介紹了沈氏達鬱湯治療肝鬱陽痿效果明顯,主要用藥就是白蒺藜,同時介紹了白蒺藜這個藥使用一定要量大,非重用不得以取效。我也跟徐福松教授抄方學習過,徐老強調單劑30g起步,50g也是可以用的。但是尷尬的是藥典規定,這個藥有小毒,每次最多6~9g,據我這幾年的使用經驗,這個藥還是十分安全的,沒有多大的毒性,三五十克使用問題也是不大的。
我現在的用藥一般來說強調經典用藥,少用生僻藥物,所謂經典用藥就是運用時間比較長的,最好是《神農本草經》時代就有的藥,其次名醫名家運用比較多的,比如張仲景、李東垣運用比較多的藥物,經典的東西多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效果靠得住。白蒺藜這個藥第二個尷尬的地方是,雖然他歷史悠久,神農本草經就有記載,但是歷代名醫名家很少運用,我看的以前古籍裡很少見到這個藥,他的興起一直到靠我們比較近的明清了。《惜餘醫案》中治療中風病,基本上是必用此藥。
不知道是這位仁兄被歷史的長河埋沒了,還是因為近代老百姓的生病病種發生了變化,導致白蒺藜適用群體變多,突然大受熱捧了。
歷代本草對於白蒺藜的功能描述,多是疏肝、祛風,活血。主要是集中在這幾類,所以明清醫家把它運用在中風這樣的血管疾病也是非常貼切的,這樣說來,中風病的治療也確實是在明清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所以我覺得白蒺藜以前被埋沒,還是適用範圍被限制的原因。
再說陽痿問題,很多人都是肝鬱的情志問題和血瘀的血管問題,陰莖也是一個大血管,我反覆科普,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等血管問題都會導致陽痿的發生,尤其是現代社會,血管問題是如此之多。所有我們很多時候運用白蒺藜治療陽痿,其實是運用白蒺藜治療血管問題。
後來通過文獻的搜索,現代藥理的研究,也跟我的推測是一致的。
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這個白蒺藜在心血管領域作用巨大。
更有甚者,國外竟然已經把這個藥物提取做成了保健品,也是讓我意想不到,所以很多時候要多交流,中西醫多交流,國內外多交流。
大家可能都是這麼用的,但是不交流就互相不認可。
促使我對白蒺藜的認識更上臺階的是,近日再次研讀以前的本草著作時,發現的前人對本草的一些總結:植物的刺和毛是因陽氣有餘以聚陰而化的緣故。
我的理解是這類含刺的中藥都含有極強的開破性,比較靈動。想想也是,比如皂角刺、大薊、小薊、鉤藤,刺頭都比較好動,擅長開破。
白蒺藜又叫刺蒺藜,又是一個典型的刺頭,所以開破之性也尤為明顯。
但是使用的時候,還是要體會體會前面對於刺的總結,是因陽氣有餘,聚陰而成,陽氣有餘是根本,很多人也是存在陰虧的情況,一味地開破,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持久性不行,要配伍一定的養血滋陰藥物。這也是我經常強調的,很多時候偏性非常明顯的藥物,使用起來效果很好,但是弊端也會非常明顯,這也是我們需要配伍應用的原因。
當下社會,代謝症候群尤為常見,代謝症候群的典型表現,很多時候就是血管病變,所以白蒺藜的應用範圍還是非常廣泛的。
代謝症候群續集:
更多視頻作品請搜索抖音:袖珍中醫張堅
代謝症候群中醫治療的一點體會(附視頻)
解讀《脾胃論》系列之——溼與胃(附視頻)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附視頻)
從《脾胃論》「清燥湯」看東垣治溼思路
解讀《脾胃論》系列之———以脈定型
都說正氣存內,但是這個正氣怎麼存?
猝不及防的結語:這樣的思考對我的意義很大,因為我這兩年本著服務家鄉人民,看了很多代謝症候群。願大家也能有所收穫。
博主理念:對於一心想要從事中醫的來說,掌握原理,遠比掌握一方一藥要重要的多,對於中醫愛好者來說,避免誤區比吃很多藥都重要。歡迎加入博主的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