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是一個有前途的中藥(附視頻)

2022-01-03 張堅

收錄於話題 #中藥專題 3個

      白蒺藜這個藥是15年開始學習男科的時候,從徐福松教授的書裡《男科臨證指要》學習到的,以前從來沒有用過這味藥。徐福松教授介紹了沈氏達鬱湯治療肝鬱陽痿效果明顯,主要用藥就是白蒺藜,同時介紹了白蒺藜這個藥使用一定要量大,非重用不得以取效。我也跟徐福松教授抄方學習過,徐老強調單劑30g起步,50g也是可以用的。但是尷尬的是藥典規定,這個藥有小毒,每次最多6~9g,據我這幾年的使用經驗,這個藥還是十分安全的,沒有多大的毒性,三五十克使用問題也是不大的。

我現在的用藥一般來說強調經典用藥,少用生僻藥物,所謂經典用藥就是運用時間比較長的,最好是《神農本草經》時代就有的藥,其次名醫名家運用比較多的,比如張仲景、李東垣運用比較多的藥物,經典的東西多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效果靠得住。白蒺藜這個藥第二個尷尬的地方是,雖然他歷史悠久,神農本草經就有記載,但是歷代名醫名家很少運用,我看的以前古籍裡很少見到這個藥,他的興起一直到靠我們比較近的明清了。《惜餘醫案》中治療中風病,基本上是必用此藥。

不知道是這位仁兄被歷史的長河埋沒了,還是因為近代老百姓的生病病種發生了變化,導致白蒺藜適用群體變多,突然大受熱捧了。

歷代本草對於白蒺藜的功能描述,多是疏肝、祛風,活血。主要是集中在這幾類,所以明清醫家把它運用在中風這樣的血管疾病也是非常貼切的,這樣說來,中風病的治療也確實是在明清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所以我覺得白蒺藜以前被埋沒,還是適用範圍被限制的原因。

再說陽痿問題,很多人都是肝鬱的情志問題和血瘀的血管問題,陰莖也是一個大血管,我反覆科普,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等血管問題都會導致陽痿的發生,尤其是現代社會,血管問題是如此之多。所有我們很多時候運用白蒺藜治療陽痿,其實是運用白蒺藜治療血管問題。

後來通過文獻的搜索,現代藥理的研究,也跟我的推測是一致的。

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這個白蒺藜在心血管領域作用巨大。

更有甚者,國外竟然已經把這個藥物提取做成了保健品,也是讓我意想不到,所以很多時候要多交流,中西醫多交流,國內外多交流。

大家可能都是這麼用的,但是不交流就互相不認可。

促使我對白蒺藜的認識更上臺階的是,近日再次研讀以前的本草著作時,發現的前人對本草的一些總結:植物的刺和毛是因陽氣有餘以聚陰而化的緣故。

我的理解是這類含刺的中藥都含有極強的開破性,比較靈動。想想也是,比如皂角刺、大薊、小薊、鉤藤,刺頭都比較好動,擅長開破。

白蒺藜又叫刺蒺藜,又是一個典型的刺頭,所以開破之性也尤為明顯。

但是使用的時候,還是要體會體會前面對於刺的總結,是因陽氣有餘,聚陰而成,陽氣有餘是根本,很多人也是存在陰虧的情況,一味地開破,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持久性不行,要配伍一定的養血滋陰藥物。這也是我經常強調的,很多時候偏性非常明顯的藥物,使用起來效果很好,但是弊端也會非常明顯,這也是我們需要配伍應用的原因。

當下社會,代謝症候群尤為常見,代謝症候群的典型表現,很多時候就是血管病變,所以白蒺藜的應用範圍還是非常廣泛的。

代謝症候群續集:

更多視頻作品請搜索抖音:袖珍中醫張堅

代謝症候群中醫治療的一點體會(附視頻)

解讀《脾胃論》系列之——溼與胃(附視頻)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附視頻)

從《脾胃論》「清燥湯」看東垣治溼思路

解讀《脾胃論》系列之———以脈定型

都說正氣存內,但是這個正氣怎麼存?

猝不及防的結語:這樣的思考對我的意義很大,因為我這兩年本著服務家鄉人民,看了很多代謝症候群。願大家也能有所收穫。

博主理念:對於一心想要從事中醫的來說,掌握原理,遠比掌握一方一藥要重要的多,對於中醫愛好者來說,避免誤區比吃很多藥都重要。歡迎加入博主的知識星球。

相關焦點

  • 【中藥釋義】真的不要偏見白蒺藜了,抗癌抗衰還是天然的強壯劑.
    公益公眾號中醫驗方使用方式:中醫驗方中直接輸入中藥名稱,自動回覆中藥釋義及常用藥方,如果您輸入的中藥我們沒有收錄,我們會收到信息後儘快補充,請過幾天再輸入一次試試。(炒去刺)白蒺藜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升味降.秉火氣而生陽也.主惡血者.心主血.肝藏血.溫能行.苦能洩也.症者有形可徵也.有形之積聚.皆成於血.白蒺藜能破之者.以入心肝而有苦溫氣味也.痺者閉也.喉痺.火結於喉而閉塞不通也.溫能散火.苦可去結.故主喉痺.乳難.乳汁不通也.乳房屬肝.氣溫達肝.其乳自通
  • 中藥蒺藜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白蒺藜是一種珍貴的中草藥材,堅信許多盆友平常日常生活上都聽見過這一姓名,它的功效與作用是一般中藥材不可以對比的。
  • 三秦中藥——白蒺藜
    蒺藜子、刺蒺藜、蒺藜、蒺骨子、硬蒺藜、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 每天學一味中藥,蒺藜!
    狗娃刺、茨、旁通、硬蒺藜、血見愁、野菱角、刺蒺藜,三角蒺藜。一年生匍匐草本,多分枝,全株有柔毛。羽狀複葉互生或對生,小葉5~7對,長橢圓形,長6~15毫米,寬2~5毫米,基部常偏斜,有託葉。花單生於葉腋;萼片5;花瓣5,黃色,早落;雄蕊10,5長5短;子房上位,5室,柱頭5裂。果實由4~5個分果瓣組成,每果瓣有長短棘刺各1對。種子卵狀三角形。
  • 中藥蒺藜用來補腎也是一味好藥!
    生命感悟 有春就有秋
  • 神奇的白蒺藜:男士補雄激素、女性美容祛斑
    然四家之說雖有不同,去滯生新,是其專成,故婦科方中以此催生墮胎,良有以焉。4.《本草正》:白蒺藜,涼血養血,亦善補陰。用補宜炒熟去刺,用涼宜連刺生搗。去風解毒,白者良。5.《本草新編》:蒺藜子,沙苑者為上,白蒺藜次之,種類雖異,而明目去風則一。但白蒺藜善破癥結,而沙苑蒺藜則不能也;沙苑蒺藜善止遺精溺,治白帶,喉痺,消陰汗,而白蒺藜則不能也。6.
  • 【白蒺藜】白蒺藜的功效與作用
    我對她「霸王硬上弓」的經歷我的鄰居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女性,獨立、漂亮、幹練,就是我心目中女神的形象
  • 蒺藜的功效與作用,蒺藜的正確吃法
    然後患者會出現眼部炎症、白內障、皮疹、瘙癢等,它們都適用於刺蒺藜的輔助。刺蒺藜也可配合中藥輔助皮膚,效果理想,如苦參、地膚子等。臨床研究中,蒺藜具有改善性功能、延緩衰老、抗心肌缺血等作用。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蒺藜的功效與作用,蒺藜的正確吃法!
  • 萬物有靈 | 小卒怒發將軍威——白蒺藜
    別名 | 硬蒺藜,蒺骨子,刺蒺藜功效 | 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 如今流行一個詞語叫低調,具體解釋為隱藏自己的能力不顯示出來,謙虛謹慎而不張揚。有一種植物叫白蒺藜,也喚為蒺藜,它就非常低調卑微。葉子羽毛狀對生,與莖一起平鋪於地面,默默地生長。就連活法都如此,伏於雜草叢生中不被發現。莫看它一副低眉順眼的樣子,實質卻不軟弱。你敢昂首闊步在草叢中行走,往往受傷於猝不及防,被它的硬刺扎個皮破血流,鄉村的孩子大多都受過它的傷害。農村長大的我對白蒺藜並不陌生,不知道有多少回因貪玩被它刺傷過。
  • 沙苑子:一種黃耆名蒺藜,一個豆莢兩行籽
    2014年,百草園裡來了一位潼關客,它名喚蒺藜,人稱潼關蒺藜、沙苑蒺藜。它肯定與咱們的蒺藜不是一個模樣,它的刺特別大?特別小?它的花不是黃色?
  • 秘方:一味白蒺藜治療陽痿、白癜風
    一味白蒺藜治療陽痿作者 / 孟景春白蒺藜,又名刺蒺藜,性微溫,味苦辛,入肝經
  • 不起眼的白蒺藜,療效讓人刮目
    白蒺藜有刺,質輕色白,味苦辛,性微溫。入肝、肺經。主要功能為疏肝理鬱、行氣活血、平肝散風、祛風、明目。 本品炒後藥性緩和,既能平肝,又可補腎,並易去除刺梗和軋碎。 白蒺藜提取物,有自然提升睪酮,增長力量,提高整體競技狀態,無毒副作用;蒺藜皂甙在運動界正成為熱門話題,其受歡迎的程度也與日劇增。是什么樣的魔力吸引了這么多人的注意力呢?
  • 神奇的白蒺藜:男士女士都能服
    《說文解字》說:「薺,蒺藜也。」《詩經》上又說:「牆有薺,以茨為茅葦,開屋宇。」郭璞注云:「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刺人。」以此來看,蒺藜子的正品應為刺蒺藜。從方中「舂去刺」這一點,也說明本方所用之蒺藜子乃刺蒺藜。蒺藜子味苦辛性溫,入肺、肝、腎三經,《本草匯言》稱「刺蒺藜,去風下氣,行水化癥之藥也。其性宣通快便,能運能消,行肝脾滯氣,多服久服,有去滯之功。」
  • 每天一味中藥——蒺藜
    狗娃刺、茨、旁通、硬蒺藜、血見愁、野菱角、刺蒺藜,三角蒺藜。一年生匍匐草本,多分枝,全株有柔毛。羽狀複葉互生或對生,小葉5~7對,長橢圓形,長6~15毫米,寬2~5毫米,基部常偏斜,有託葉。花單生於葉腋;萼片5;花瓣5,黃色,早落;雄蕊10,5長5短;子房上位,5室,柱頭5裂。果實由4~5個分果瓣組成,每果瓣有長短棘刺各1對。種子卵狀三角形。
  • 白蒺藜(沙苑子),淫羊藿的功效作用
    蒺藜(學名:Tribulus terrestris L.)又名白蒺藜、屈人等。為蒺藜科蒺藜屬植物,莖平臥,無毛,被長柔毛或長硬毛。全國各地有分布。生長於沙地、荒地、山坡、居民點附近等地。青鮮時可做飼料。果入藥能平肝明目,散風行血。果刺易粘附家畜毛間,有損皮毛質量。為草場有害植物。
  • 每天一味中藥(蒺藜)
    狗娃刺、茨、旁通、硬蒺藜、血見愁、野菱角、刺蒺藜,三角蒺藜。一年生匍匐草本,多分枝,全株有柔毛。羽狀複葉互生或對生,小葉5~7對,長橢圓形,長6~15毫米,寬2~5毫米,基部常偏斜,有託葉。花單生於葉腋;萼片5;花瓣5,黃色,早落;雄蕊10,5長5短;子房上位,5室,柱頭5裂。果實由4~5個分果瓣組成,每果瓣有長短棘刺各1對。種子卵狀三角形。
  • 醫話中藥(232)——蒺藜子(2)
    醫話中藥(232)——蒺藜子(2)        蒺藜子能疏肝解鬱、行氣破血,又可以散肝經風熱,具有明目的功效。
  • [鹿苑健康] 常用中草藥(6) 白蒺藜
    鹿苑健康--分享健康,服務他人;關注鹿苑健康,共享精彩人生如果你覺得本文有益
  • 神奇的白蒺藜:男士吃它固腎,女人吃它白嫩
    《說文解字》說:「薺,蒺藜也。」《詩經》上又說:「牆有薺,以茨為茅葦,開屋宇。」郭璞注云:「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刺人。」以此來看,蒺藜子的正品應為刺蒺藜。從方中「舂去刺」這一點,也說明本方所用之蒺藜子乃刺蒺藜。蒺藜子味苦辛性溫,入肺、肝、腎三經,《本草匯言》稱「刺蒺藜,去風下氣,行水化癥之藥也。其性宣通快便,能運能消,行肝脾滯氣,多服久服,有去滯之功。」
  • 神奇的白蒺藜:男士補充雄激素,女性美容祛斑
    《說文解字》說:「薺,蒺藜也。」《詩經》上又說:「牆有薺,以茨為茅葦,開屋宇。」郭璞注云:「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刺人。」以此來看,蒺藜子的正品應為刺蒺藜。從方中「舂去刺」這一點,也說明本方所用之蒺藜子乃刺蒺藜。蒺藜子味苦辛性溫,入肺、肝、腎三經,《本草匯言》稱「刺蒺藜,去風下氣,行水化癥之藥也。其性宣通快便,能運能消,行肝脾滯氣,多服久服,有去滯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