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竑原來的地位比白崇禧高,他為何要離開廣西

2020-12-14 騰訊網

新桂系李宗仁等人一直都有奪取國府統治大權的「雄心壯志」,他們也曾多次把蔣逼迫下野,但是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北伐結束後,蔣要平山頭,平山頭首先是裁軍,但是蔣裁軍不裁自己,激化了蔣與國黨各山頭的矛盾。1930年,李宗仁、黃紹竑和白崇禧等人聯合原四軍的張發奎在國黨內積極串聯,敦促蔣趕緊下野,甚至提出在軍事上徹底打倒蔣,讓蔣不再有翻身的資本。

中原大戰的主角:蔣、馮、閻、李、張、汪

新桂系聯合國黨各個山頭推舉閻錫山當領袖,馮玉祥、李宗仁和張學良做副的,起兵反蔣。後來他們又搞了一個新國府,大家把平日的分歧先拋在一邊,建立一個新的委員會。在這個委員會當中,閻錫山主政、汪精衛主黨、馮玉祥主軍。由於李宗仁在1929年蔣桂戰爭之後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就只能先做一個配角。東北的張學良則是擺出一副觀望姿態,所以也是兩方積極爭取的目標。

此時,蔣當然不願意也不甘心退出。後來反蔣大聯盟在太原誓師,命閻錫山為「陸海空總司令」,馮玉祥和李宗仁為副總司令,鬆散的反蔣大軍形成,開始對蔣的嫡系用兵,中原大戰就這樣爆發了。

蔣張聯盟讓蔣最終贏得國府統治大權

中原大戰爆發後,新桂系的進攻雖然凌厲,但很快就被蔣化解。新桂系和張發奎的聯軍還沒在湖南站穩腳跟,就被打回廣西。在新軍閥混戰中,蔣喜歡用鈔票和權力收買人心。一開始,蔣威逼利誘湘軍、粵軍和滇軍三面圍攻廣西,他自己則專心對付北方的閻錫山馮玉祥聯軍。新桂系沒法跟閻錫山、馮玉祥聯軍會師,自然就成了孤家寡人,勢單力薄的新桂系陷入了重圍。圍攻廣西的湘粵滇軍並沒有打算放過他們,試圖調兵遣將一舉消滅新桂系。

油畫「廣西三傑」

仗打得激烈,最後關頭新桂系只剩下南桂柳等地盤,新桂系四面楚歌處境非常艱難。碰到這種事情,「桂張聯軍」中的黃紹竑和張發奎的決心有點動搖了。尤其黃紹竑,他作為新桂系的第二號人物,數次貽誤戰機消極應對戰況,並數次要求罷兵言和。李宗仁曾在回憶錄裡提到此時的黃紹竑,黃焦慮煩躁「認為局面極端嚴重,無法應付,而時有去志」。據史料記載黃紹竑的部隊是被粵軍的陳濟棠截胡的,此時的新桂系形如危卵,他數次想領軍出走,以保住他的軍隊。

中原大戰時的張發奎(左一)和黃紹竑(右一)

不過,雖然新桂系此時內外交困,李宗仁和白崇禧仍然表示堅決反蔣,並主動出擊。李宗仁、黃紹竑和白崇禧結合的時候,深知團結的重要性,曾一度以三國劉關張明志。李宗仁等人勸阻黃紹竑,但黃紹竑表示起碼要先把軍隊撤回廣西整軍再戰。此時李宗仁等人自知已留不住黃紹竑,決定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分裂。結果是,黃紹竑辭去廣西省主席職務自動脫離新桂系,但黃還是要向蔣表示要罷兵和談,這在當時「桂張聯軍」陣營內引起不小的波動

李黃白幾人經過商討,先由白崇禧接替黃紹竑在軍隊中的職務。為了穩住新桂系的盟友張發奎,李宗仁主動撤銷廣西軍隊的兩個師,把兵員全部用來補充張發奎部。白崇禧則親率大軍解決南寧柳州之圍,經過兩個月的激戰,廣西一些重要城市重回新桂系手中。

張發奎曾一度依附於新桂系

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此時粵軍的陳濟棠趁蔣等人沒時間理他,他在廣東站穩了腳跟。陳濟棠部覺得繼續打下去已經撈不到什麼好處,於是他消極應付蔣某人,跟李宗仁等人眉來眼去。陳濟棠以前幫助過新桂系三傑統一廣西,中原大戰一度投蔣。陳濟棠先把「桂張聯軍」打得落花流水,然後又幫他們自保。所以說,民國的軍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基本上都是為了私利而戰。而也正是由於粵軍陳濟棠暫緩攻勢,讓黃紹竑堅定了「罷兵言和」的決心。

國民大革命時期的黃紹竑

話說廣西重鎮南寧危險解除之後,黃紹竑回到南寧,此時他已經不再是廣西第二號人物,以黃紹竑為代表的「罷兵派」仍然堅持跟蔣握手言和。其實這時候大多數將領也是希望罷兵言和的,因為這仗根本就打不下去了。但「罷兵言和」需要一個正當的理由,新桂系承認「戰敗」也需要一個人來承擔責任,黃此時已註定是替罪羔羊。大家不希望廣西分裂,結局顯而易見。1930年12月2日,黃紹竑跟「李白」二人表明去意悄悄離開南寧,最後經越南去了香港。至此,廣西的「李黃白」前三傑時代結束。

黃紹竑脫離新桂系後,新桂系內文武雙全的黃旭初補位,形成了「李白黃」新廣西三傑。黃旭初一直是李宗仁的參謀,也一度領兵,在新桂系內部的資歷不算最高。但是黃旭初在治省方面很有才能,並能夠團結新桂系內的諸多梟雄,深得「李白」器重。黃旭初主政廣西十幾年,雖不是新桂系內第三號實權人物,但勝似第三號實權人物,所以才有了後人津津樂道的廣西「李白黃」後三傑時代。

廣西後三傑之一:黃旭初

離桂的黃紹竑後來在蔣的邀請下到南京任職,先後成為南京國府內政部長和浙江省主席。黃紹竑一直作為蔣桂之間的橋梁,多次在蔣桂之間奔走斡旋。黃紹竑在廣西的時候,其顯示出的才能不輸於「李白」二人。統一廣西的很多硬仗有黃紹竑的份,黃紹竑帶領的部隊軍紀嚴明,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出色的新式軍人。還有黃紹竑作為廣西省府首腦,曾提出過很多建設綱領並落地實施,對民國廣西發展有重大貢獻,是個在內政外交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才。哪怕是後來接任的黃旭初,他的施政也延續了很多黃紹竑時代的政策。

解放戰爭後期北上和談的南京國府代表團成員

黃紹竑後來大力支持李宗仁競選副總統,最後成為李代總統北上和談的代表團成員。黃在大廈將傾之時仍不忘保住廣西,曾三番幾次勸「李白」接受和平協議。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南京拒絕和平協議,百萬大軍渡過長江。白崇禧的軍隊邊打邊逃,新桂系的殘餘最後在廣西覆滅。

相關焦點

  • 《廣西桂系抗日愛國將軍》之黃紹竑
    玉梁重教,甚愛紹竑,特意於1901年自廣州聘請名師至珊萃村設立學館,並自任館長。紹竑喜舞刀弄槍,愛打獵攀高,玉梁並不因他偶遇危險而禁止;紹竑在私塾啟蒙兩年多,只讀了幾篇《三字經》和一本《史鑑節要》,玉梁亦不逼他強讀,任其率性所好。1903年,紹竑進入黃氏家族創辦的珊萃小學,漸有勤奮好問表現,玉梁心花綻放。1908年,桂林陸軍小學在容縣招生。
  • 桂系黃旭初取代黃紹竑
    完成了統一廣西的大業。這時是1925年秋,從佔領梧州算起,李黃白以開始幾千人的兵力,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掃蕩群雄,統一了廣西全境,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這麼輝煌的事業,為什麼黃紹竑在1930年8月,在未與李白二人打招呼的情況下,通電下野呢?這個通電息兵下野,實際上就是脫離桂系了,1930年冬他就離開了廣西,取道越南赴港。
  • 驚天秘密:戰區副司令黃紹竑風水
    黃紹竑後來曾對他的這一重大轉折追述道:「我這次之所以離開廣西團體,並不是因為我與團體的中堅分子感情破裂或利害衝突而失意出走的。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黃紹竑忽然接到參謀總長程潛的電報,要他立刻到南京去,原來,蔣介石要任命他為軍委第一部長,主管作戰計劃與作戰命令。
  • 李宗仁,黃紹竑和白崇禧,桂系早期三大巨頭,解讀3人的陳年往事
    他們早年懷抱著革命理想從廣西出發,這一路的曲曲折折,就是小編今天要講的桂系軍閥之路。李宗仁,黃紹竑以及白崇禧,桂系早期的三大巨頭。他們誕生於19世紀末期,這是一個中國變幻莫測的時代,促成少年時代的他們三人,因各自不同的因緣,同時踏入了男人的世界「軍校」,並且又結為知己。從此,三人縱橫四海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1891年,李宗仁生於廣西臨桂一個清苦家庭。
  • 容縣將軍系列1-黃紹竑
    1921年馬曉軍被委為田南警備司令,將模範營等部編為4個營,黃紹竑任第1營營長,並被派往東蘭剿匪,戰功顯著備受稱讚。之後他率部回駐百色,因力量懸殊被散軍首領劉日福繳械,劉日福有意槍斃他,他得煙幫頭子劉宇臣的疏通而逃脫。此後,馬曉軍部分為兩個統領,黃紹竑任第一統領。不久因第二統領白崇禧足傷,所部皆為黃紹竑一人統率。黃紹竑奉命率部駐守南寧,繼而轉向靈山,馬曉軍往北海、廣州。
  • 【真相】黃紹竑為什麼要創辦廣西大學?
    1927年冬天,黃紹竑在省府會議提議創辦廣西大學。當時有人認為廣西的中等教育尚未發達,不宜即辦大學。但是,黃紹竑認為,一個省裡面,沒有一所大學,來領導促進文化的責任,總是一個缺陷。而且廣西學生要進大學,非要到廣東或北平、上海不可,也就太不經濟太不體面了。所以黃紹竑不顧他們的議論,直接決定。
  • 廣西黃紹竑籌劃遠徵新疆,因蔣忌憚蘇聯而失敗
    黃紹竑,中將加上將軍銜這時遠在千裡之外的一個人打起了新疆的主意,他就是廣西原新桂系三巨頭之一黃紹竑。黃紹竑自中原大戰離開新桂系集團後,他成為蔣的得力助手。黃紹竑提議遠徵新疆,這一個提議首先得到行政院長汪精衛和晉綏閻錫山的的支持,內政部屬於行政院,黃紹竑也是汪精衛拉攏的對象,汪首先答應先給一千五百萬資金,真的是大手筆。至於蔣,蔣也沒有反對,因為黃紹竑要調用的是蔣的嫡系胡宗南的部隊,遠徵新疆等於給蔣開拓地盤。黃紹竑在歸綏(今呼和浩特)等地籌備遠徵新疆事宜。
  • 「小諸葛」白崇禧生死迷離,為什麼都懷疑他非正常死亡
    生老病死,自然死亡白崇禧將軍軍事指揮才能非常高,在國軍陣營他的戰功位列前茅。在北伐戰爭,他率領桂系第七軍取得龍潭大捷。龍潭之戰是北伐關鍵性的一役,對北伐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龍潭戰役奠定了白崇禧「小諸葛」的美譽,「鋼七軍」由此傳開。當然龍潭戰役並非第七軍獨立完全,還有其餘兄弟部隊的配合。
  • 《五十回憶》丨 黃紹竑
    從定居容縣的始祖,傳到黃紹竑已是第十六代,變成講白話的客家人。記得以前有看到過歷史資料,說黃家是廣西容縣豪族。其實也並不那麼豪,至少沒有豪到可以用家財招兵買馬的地步,但確實是「家族世有功名,縣中望族」(黃紹竑原話),黃紹竑父親牽頭為當地建學校,他長兄留學日本。廣西三傑出身,黃家最富,白家小康,李家最窮。
  • 「小諸葛」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1893年3月18日出生於廣西桂林,與毛澤東同庚。其母馬氏是穆斯林。白崇禧的從軍之路也是一波三折:1907年冬,他以全省第六名的成績考入廣西陸軍小學第二期,不料三個月後因患惡性瘧疾退學。
  • 25歲做排長,30歲帶領千人避難大山,李宗仁憑什麼統一廣西?
    粵桂之戰後,黃紹竑所在的部隊被粵軍收編,駐防在廣西百色,後因陳炯明叛變革命,粵軍撤回廣東,頓時,他們這支隊伍就沒了著落,前途渺茫,馬曉軍把部隊交給黃紹竑後,自行離開赴香港。黃紹竑就把隊伍帶往容縣,因容縣是他家鄉。
  •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為何蔣介石拿桂系一點辦法都沒有?
    現在所謂的桂系就是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黃紹竑投靠蔣介石之後,桂系勢力的領導人物變成了李宗仁,白崇禧二人。桂系之所以有那麼強悍的實力,首先要歸功於廣西強大的軍事實力,廣西雖然只是一個省,但是廣西兵在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不論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還是北伐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這支部隊都表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戰鬥力絲毫不比蔣介石的中央軍差。
  • 黃紹竑 上將副司令長官 桂系二號人物
    漢族,與李宗仁、白崇禧號稱新桂系三大巨頭。廣西、浙江、湖北三省主席,廣西大學、浙江英士大學創始人,國民革命軍中將加上將銜。戰區副司令長官,民國軍政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法案委員會委員,中共交通部長,中共中央政務委員。早年入廣西陸軍小學第四期,與李宗仁、白崇禧同學。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隨學生軍北伐,加入敢死隊赴武昌參戰。
  • 一生多次反蔣的白崇禧,為何要去臺灣
    1949年11月,人民解放軍經貴州、廣東,迂迴包圍廣西。「小諸葛」白崇禧已無力回天,11底,廣西解放,白崇禧退往海南島。在海南島,白崇禧忐忑不安,他不清楚海南島能不能守住,開始考慮後路。白崇禧他有兩個選擇,一是移居海外,和李宗仁一樣。二是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白崇禧猶豫不決,一時拿不定主意。遠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是他奮鬥報效多半生的所在,他不願離開,漂泊海外。
  • 1949年李宗仁上臺,其一心要促成和談,但北京的條件讓白崇禧憤然
    此時的李宗仁,南北穿梭、多方活動,他甚至找到何應欽,請他重新組建內閣。何應欽,曾與李、白二人在北伐時期,一起主持過一段時間的南京政府,所以,李宗仁幻想著能與何再一次攜手,把如今的爛攤子給扭轉過來,讓自己的政府走向正常軌道。日後,能使自己抽出身來,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和談當中去,爭取一些先機。
  • 桂系軍官為何敢這麼強硬?就連戴笠,陳氏兄弟都安插不進人手?
    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新桂系戰敗,李宗仁、白崇禧被迫離開廣西,新桂系倒臺。主政廣西的是俞作柏和李明瑞,結果這兩人後來也反蔣了。李宗仁和白崇禧趁機重新回到廣西,重新執掌廣西。1930年中原大戰,新桂系再次戰敗,三巨頭之一的黃紹竑投蔣,李宗仁和白崇禧在廣西的地位得以保全。為了對抗蔣介石,他們總結經驗教訓,嚴格治理廣西。
  • 小諸葛白崇禧,為什麼去了臺灣,而不是跟隨李宗仁出走美國?
    可白崇禧竟然跟隨老蔣去了臺灣,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最後不明不白的死在了自己的家中。 小諸葛」白崇禧,為什麼去了臺灣,而不是跟隨李宗仁出走美國? 白崇禧是廣西桂林人,小時候白崇禧曾廣西陸軍小學接受軍事教育的啟蒙,十四歲投身軍界,先後就讀於廣西初級陸軍學校、武昌第二陸軍預備學校、保定軍官學校。
  • 他是實力最強軍閥,地位比馮玉祥閻錫山高,老蔣忌憚把他調離軍隊
    他是實力最強軍閥,地位比馮玉祥閻錫山高,老蔣忌憚把他調離軍隊袁世凱當上民國大總統後,開啟了北洋政府時代,各地湧現出大批的軍閥。直到日本人炸死張作霖,舊軍閥時代宣告結束,出現了一批新時代的軍閥。其中,以桂軍的李宗仁、白崇禧、晉綏軍的閻錫山、滇系的龍雲、川軍的劉湘、粵軍的陳濟棠最為有名。那誰是民國時實力最強的軍閥呢?那就是李宗仁。李宗仁幼年時讀過幾年私塾,文化底子還不錯,後來進入陸軍速成學堂讀書,由於家裡的條件不好,他一邊上學一邊打工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