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黃紹竑和白崇禧,桂系早期三大巨頭,解讀3人的陳年往事

2021-01-08 地平線薦賞

解放以前,國民黨新桂系,是由李宗仁、白崇禧為核心的廣西將士構成的一個軍事武裝。它是國民革命軍除了黃埔系以外,實力最強的一隻軍政力量。作為一個地方實力派,桂系在前後30年的時間裡,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演繹了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

首先,他們一手推進並主導了北伐進程,讓困難重重的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契機。國家危難關頭,他們參加抗戰,取得了聞名遐邇的「臺兒莊大捷」。他們發起清共,讓工農武裝在發展初期遭到滅頂之災。他們與蔣系內鬥,一直是老蔣痛恨的心頭大患。

1949年,桂系如願以償登上了中華民國末日領袖。也是這一年,他們最終被打得飛灰湮滅,在歷史的舞臺上徹底煙消雲散。為他們當初的種種暴行,付出了滅亡的代價。他們早年懷抱著革命理想從廣西出發,這一路的曲曲折折,就是小編今天要講的桂系軍閥之路。

李宗仁,黃紹竑以及白崇禧,桂系早期的三大巨頭。他們誕生於19世紀末期,這是一個中國變幻莫測的時代,促成少年時代的他們三人,因各自不同的因緣,同時踏入了男人的世界「軍校」,並且又結為知己。從此,三人縱橫四海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1891年,李宗仁生於廣西臨桂一個清苦家庭。父親是學塾老師,母親是本分農民。他從小在田裡長大,16歲時,他以優異的分數考入廣西一所陸軍小學。緊接著,他拜入老桂系陸榮廷的手下服役,並跟著這支部隊參加了「護國」、「護法」二大戰役。

1921年,因李宗仁作戰勇猛,很快就被提拔為營長一職。不久,陸榮廷下臺,一時之間,整個廣西形成了各自為政的局面。而李宗仁,因不想部隊被別人接收,他便統領僅存的3個連2000人左右,進駐於6萬大山,開闢自己的一個大本營,並迅速得以壯大。

當時,佔山為王的李宗仁沒有多少軍費糧餉,於是他就把自己的槍枝賣給附近的土匪,然後再買回糧食來維持軍紀。有當地百姓反映,當年即使在困難,李宗仁都不會去搶老百姓的錢財。所以,他帶領的軍隊備受老百姓稱頌,說他們是一群名副其實的軍人。

由於採取了安民保境方針,使李宗仁的實力迅猛發展。很快,便在玉林拿下8個縣的勢力範圍。站穩腳跟後,李宗仁派人四處打探黃紹竑和白崇禧的消息。黃、白二人都是李在陸軍小學的同學。後來,三人又考上了保定軍校深造。畢業後,同在陸榮廷手下服役。如今,各自都在漂泊之中。

當初,三人雖然同在陸榮廷手下當差,但黃、白二人被安排在一個叫「模範軍」的分隊裡,二人的頂頭上司是馬曉軍。事實上,這就是一支儀仗隊,是迎來送往的角色,令黃、白二人十分不堪。如今,儀仗隊在黃紹竑的帶領下,正遊走於粵桂邊境,準備加入廣東勢力。

李宗仁知道以後,馬上委派黃的一個胞兄前往廣東進行攔截。當黃聽哥哥說,李宗仁十分器重他,並真誠邀請他到玉林的六萬大山,攜手打下一片天地。過了幾個月,曾在廣東療傷的白崇禧也回到了廣西,並來到玉林與李宗仁相見,最終也答應入夥。

在《李宗仁回憶錄》裡有詳細記載,書中說:這是我和白氏首次詳談,他西裝革履、文質彬彬,清晰的思維、卓越的見解,我們挑燈暢談。以後,我們同事近30年,坦懷相待、同舟共濟。雖有人多次離間分化,我們一笑而過。於是,世人多說我二人一體,私衷亦覺當之無愧。

白崇禧,1893年,生於臨桂縣山尾村一個穆斯林家庭。他從小酷愛古書經典,然而,他卻特別喜歡齊桓公與管仲君臣攜手創下偉業的傳奇故事。所以,他與李宗仁合作了近30年時間,他們二人之間的深厚感情,是桂系歷史得以寫就的重要原因。

另外,整個桂系李宗仁和黃紹竑,為正副統帥,參謀長是白崇禧。而且,軍中一些重要戰略都由白崇禧制定。很快,李宗仁在廣西跟沈鴻英、陸榮廷形成三分天下之勢。沒過多久,在李、黃、白的運籌帷幄、連橫合縱之下,終於,如願以償統領廣西。

一統廣西以後,白崇禧提議應該跟廣東革命勢力聯合,李欣然接受。1924年,孫中山特派李宗仁為廣西省督辦,堂而皇之成為了一方諸侯的一個大將軍。與此同時,兩廣二省正式聯合,李宗仁及3人領導的桂軍勢力,被劃編成國民革命第7軍。

1926年,吳佩孚率北洋軍南下進攻湖南,湘軍告急。於是,唐生智求助李宗仁幫忙。而李宗仁則覺得,此時出兵湖南,可謂是千載難逢的北伐良機。所以,他親自入粵直言時任總司令的蔣介石,要求北伐。但蔣聽後,並沒有太高的熱情,只是回答:嗯嗯。

這在《蔣介石日記》裡有詳細描述,說李宗仁要求北伐,但他不了解情況的複雜。在廣州內部,幾乎都是反對的聲音。哪怕是來自蘇共的顧問,同樣不贊成北伐,。他們一致認為現在時機未到。所以,他沒有明確支持李的建議。蔣自己也覺得現在的力量,還太單薄。

沒能得到支持的李宗仁,只能先返回廣西。這時,他始終覺得時機稍縱即逝,於是在白崇禧的周密安排下,先派兵入湘作戰。同時,白崇禧親自與唐生智洽談,並順利勸服唐投誠,成為國民革命第8軍。就這樣,三方勢力聯合起來,也正式拉開了北伐大幕。

1926年7月,北伐正式拉開,接近7萬人的北方軍,分為8個軍團。除第一軍是蔣總司令的黃埔系外,其他軍皆是很難掌控的地方諸侯。其中,桂系是較早參與國民革命及北伐的倡導者,戰鬥力十分強悍。另外,李宗仁寬厚待人,沒有什麼私心。

為了收買這方勢力,在北伐初期,蔣介石便跟李宗仁義結金蘭。我們知道,老蔣一生常常與人拜把子。說好聽點,這是籠絡人心的一種手段。說難聽點,這就是結黨營私。以此,我們可以看出,二人的結拜的初衷,是蔣把李當成了一個可以團結的對象。

北伐展開以後,蔣介石為提高自己在黨內的聲望,將攻打武昌的首要任務交給了王牌第一軍來執行。誰曾想,多次攻城卻無法拿下。蔣頓感周圍蔑視的眼神,隨後決定改攻南昌,以報武昌之辱。事與願違,此役又鎩羽而歸。還好,最後桂軍出馬才拿下南昌城,而桂軍則得名「鋼軍」。

其實,「鋼軍」的名號,是由孫傳芳手下的一名戰將陳調元的所講。當年,陳將軍曾在九江地區與第7軍交過手,結果慘敗。當時,桂軍所採用的戰術,讓陳輸得心服口服。所以,後來陳投誠以後,一見李宗仁就講:你們第7軍可稱得上是一支「鋼軍」。

相關焦點

  • 桂系黃旭初取代黃紹竑
    倒是曾在桂系暫棲身的張發奎的回憶比較直接一些,他說當時寧漢第二次分裂,黃紹竑在兩次關鍵的戰役中指揮失誤,導致四,七兩軍組織的護黨救國軍的慘敗,一個是北流戰役,一個更關鍵的是護黨救國軍已經北上拿下長沙時,黃紹竑所部沒有能夠及時趕到衡陽接防,護黨救國軍被腰斬,斷了補給和退路,導致護黨救國軍慘敗。
  • 《廣西桂系抗日愛國將軍》之黃紹竑
    李宗仁的定桂軍聯合以黃紹竑為總指揮的「討賊軍」,僅用十幾天工夫,就消滅了盤踞於橫縣、貴縣、桂平、平南之間的陸雲高的自治軍數千人,與陸榮廷、沈鴻英相抗衡,廣西局勢於是鼎足三分。1924年6月,李宗仁出兵溯江而上攻打南寧;白崇禧指揮討賊軍從貴縣經賓陽從陸路直撲南寧。25日,李、白會師邕城,南寧被平定。然進城後,定桂、討賊兩部軍官爭權奪利,大有破裂之勢。李宗仁即急電黃紹竑由梧州來南寧協商。7
  • 桂系軍閥的25年浮沉史,三巨頭的不同人生結局
    彼時李宗仁和黃紹竑各自擁有數量極少的軍隊,輾轉各地,勉強維生。1922年,李宗仁找到陸小的同學黃紹竑,決定聯合壯大。 黃紹竑找到沈鴻英表示願意做他的下屬。沈鴻英委任黃紹竑為旅長,並提供武器和資金。1923年,沈攻打廣東失敗,李、黃二人趁機解除了這支敗軍的武裝,增強了自己的羽翼。接著,他們又說服沈與其一起掃除陸榮廷的殘餘勢力。
  • 桂系25年浮沉史,三巨頭的不同人生結局
    期間,另一位陸小同學白崇禧加入其中。 1925年夏天,這些廣西的青年領袖們擊退雲南軍閥的進攻後,統一了廣西。是年,李宗仁34歲,白崇禧32歲,黃紹竑30歲。 桂系巨頭關係密切,但從未結拜為兄弟。多年後,當蔣介石提出跟李宗仁結為拜把子兄弟時,李宗仁其實不樂意。
  • 容縣將軍系列1-黃紹竑
    黃紹竑聽說馬曉軍往廣州不再回來,便將「馬」字軍旗改為「黃」字軍旗,並擬率部回老家容縣休整。途中駐玉林的粵桂邊防軍第3路司令(後自稱廣西自治軍第2路司令)李宗仁邀他率隊合作,走投無路的黃紹竑立即決定「帶資入股」,從而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也改寫了一部廣西民國史。         今天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名聲完全掩蓋了黃紹竑。
  • 黃紹竑 上將副司令長官 桂系二號人物
    ,廣西容縣珊萃村人。漢族,與李宗仁、白崇禧號稱新桂系三大巨頭。廣西、浙江、湖北三省主席,廣西大學、浙江英士大學創始人,國民革命軍中將加上將銜。戰區副司令長官,民國軍政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法案委員會委員,中共交通部長,中共中央政務委員。早年入廣西陸軍小學第四期,與李宗仁、白崇禧同學。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隨學生軍北伐,加入敢死隊赴武昌參戰。
  • 小諸葛白崇禧,為什麼去了臺灣,而不是跟隨李宗仁出走美國?
    說起白崇禧,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並不陌生。這個人是新桂系的大佬,軍事才華橫溢,被人稱為「小諸葛」。 桂系不屬於蔣介石的嫡系,所以白崇禧和老蔣可謂多年政治上的對手,而白崇禧和李宗仁也利用其桂系的勢力,曾逼迫蔣介石下野,說起來雙方的關係並不好,只不過是貌合神離。
  • 1949年李宗仁上臺,其一心要促成和談,但北京的條件讓白崇禧憤然
    而在早先公布的戰犯名單裡,蔣介石是頭號,李宗仁名列第二,白崇禧位居第四。但是,李宗仁一上臺,就通通答應了這8項條件。當然,李當前考慮更多的是桂系利益。劉仲榮,是白崇禧身邊的地下黨。1949年3月,白秘密派劉仲龍北上,給北京帶了一封信。信中首先介紹了桂系內部對和談的看法,雖有人反對和談,但桂系大部分人支持和談。
  • 驚天秘密:戰區副司令黃紹竑風水
    >三大巨頭。1927年3月,黃紹竑主持召開第二次國民黨全省代表大會。黃紹竑、黃旭初、伍廷颺、盤珠祁等11人當選為執行委員,黃紹竑、黃旭初、盤珠祁還分別被推為訓練部部長、工人部部長和青年部部長。這次會議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方案:將全省的田賦增加一倍,作為教育經費,全省人都比較擁護。
  • 李宗仁白崇禧30多年交情,李得知白向蔣介石獻媚,一聲長嘆感慨
    負責重慶城防和川東一帶防務的部隊,全是蔣介石的嫡系,到了這裡,他這個代總統更是令不出戶了。 在廣州他就預感蔣介石正做復出的準備,半個月前CC系和政學系的報紙就一改"總裁"的稱謂,稱呼蔣介石為"總統"了。但他沒想到蔣介石會這麼迫不及待,他到重慶沒幾天,吳忠信、張群、朱家驊這一幫人便先後登門作說客。
  • 「小諸葛」白崇禧生死迷離,為什麼都懷疑他非正常死亡
    其三,被蔣介石派人秘密毒死。其四,服用過量的補藥酒,縱慾死亡。生老病死,自然死亡白崇禧將軍軍事指揮才能非常高,在國軍陣營他的戰功位列前茅。在北伐戰爭,他率領桂系第七軍取得龍潭大捷。龍潭之戰是北伐關鍵性的一役,對北伐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龍潭戰役奠定了白崇禧「小諸葛」的美譽,「鋼七軍」由此傳開。當然龍潭戰役並非第七軍獨立完全,還有其餘兄弟部隊的配合。
  • 「小諸葛」白崇禧
    1909年,白崇禧又以第二名成績考入廣西省立初級師範學校,和毛澤東一樣成為一名「師範生」。辛亥革命時,白崇禧加入廣西北伐學生敢死隊,隨協統趙恆惕到達漢口,後進入武昌第二陸軍預備學校學習,1914年10月升入中國軍事界最高學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和他一起進入保定軍校的還有和他有著同樣經歷、後來和他與李宗仁並稱「新桂系三巨頭」的黃紹竑。
  • 李宗仁競選成功後,蔣介石再三使其難堪,接著又報復助選的白崇禧
    眾所周知,後來李宗仁打敗孫中山公子孫科,當選為民國總統。實際上,蔣介石與李宗仁長期以來的面和心一直不和,他極不情願李宗仁參選,但李宗仁已下定決心參選,並作好了兩手準備:如果成功,就加入中央政府,力挽狂瀾;如果失敗,就告老歸,息影林泉。另外,李宗仁的第二任妻子郭德潔也全力支持丈夫參加競選。不過,起初,桂系諸位名流如白崇禧、黃旭初、黃紹安等人並不支持李宗仁參選。
  •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為何蔣介石拿桂系一點辦法都沒有?
    桂系和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央政府對抗幾十年,蔣介石卻拿這支部隊毫無辦法。 現在所謂的桂系就是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黃紹竑投靠蔣介石之後,桂系勢力的領導人物變成了李宗仁,白崇禧二人。
  • 黃紹竑原來的地位比白崇禧高,他為何要離開廣西
    1930年,李宗仁、黃紹竑和白崇禧等人聯合原四軍的張發奎在國黨內積極串聯,敦促蔣趕緊下野,甚至提出在軍事上徹底打倒蔣,讓蔣不再有翻身的資本。 碰到這種事情,「桂張聯軍」中的黃紹竑和張發奎的決心有點動搖了。尤其黃紹竑,他作為新桂系的第二號人物,數次貽誤戰機消極應對戰況,並數次要求罷兵言和。李宗仁曾在回憶錄裡提到此時的黃紹竑,黃焦慮煩躁「認為局面極端嚴重,無法應付,而時有去志」。據史料記載黃紹竑的部隊是被粵軍的陳濟棠截胡的,此時的新桂系形如危卵,他數次想領軍出走,以保住他的軍隊。
  • 白崇禧自詡精明,卻在一事上犯糊塗,李宗仁評價:自負而無遠見
    隨著三大戰役陸續落下帷幕,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主力基本上全部崩潰,後期徵召上來的士兵,也大多都是新兵,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渡江戰役結束以後,國民黨軍所依靠的力量,就只剩下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20多萬兵馬,總體來看白崇禧本人指揮打仗確實有一手,一度計劃將我軍一步步引往廣西進行決戰,
  • 《五十回憶》丨 黃紹竑
    黃紹竑沒有親自下地種田,是肯定的;白崇禧是否種過地,沒有記述;李宗仁肯定是種過地的,李講過,曾經背著廣西陸軍小學的一支步槍,回家去幫雙親收割稻子,半路差點被謀槍害命。他們起點其實一樣,都是因為考入陸軍小學,然後從軍,從基層軍官開始,混到功成名就。黃紹竑書中謙虛地說,自己舊書沒有認真讀,缺少文化底蘊。到了新學堂,也不老實念新書,科學文化沒掌握多少,只是混了個畢業。
  • 桂系軍官為何敢這麼強硬?就連戴笠,陳氏兄弟都安插不進人手?
    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新桂系戰敗,李宗仁、白崇禧被迫離開廣西,新桂系倒臺。主政廣西的是俞作柏和李明瑞,結果這兩人後來也反蔣了。李宗仁和白崇禧趁機重新回到廣西,重新執掌廣西。1930年中原大戰,新桂系再次戰敗,三巨頭之一的黃紹竑投蔣,李宗仁和白崇禧在廣西的地位得以保全。為了對抗蔣介石,他們總結經驗教訓,嚴格治理廣西。
  • 北伐之戰的「金牌打手」桂系,為什麼率先跟南京翻臉?
    白崇禧雖然精明幹練,但在選才用人上卻遠不如李宗仁大氣周到允公允能。他重用自己的保定軍校同學胡宗鐸和陶鈞,而罔顧這兩人在桂系中的資歷、出身以及個人作風、貢獻,因而嚴重破壞了桂系內部團結。胡、陶均為湖北人。最初參加北伐的桂軍四旅長為夏威、胡宗鐸、李明瑞、鍾祖培。在龍潭之役後,李宗仁為酬功,把自己擔任的第7軍軍長讓給夏威。
  • 中原大戰桂系倒臺,李宗仁麾下十萬之眾,為何一夕之間土崩瓦解?
    1929年3月,蔣介石和李宗仁之間爆發蔣桂戰爭,作為中原大戰的前奏,蔣桂戰爭從正式交火到桂系戰敗僅僅只有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其結束之迅速令世人大為震驚。當時北伐戰爭剛剛結束不久,除了張學良的東北軍之外,國軍內部主要分為四大派系,那便是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和閻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