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藝術在中國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朱潔樹 整理

1985年11月15日,中國美術館迎來了建館以來最出格的一個展覽——「勞申伯格現代藝術展」。這位美國波普藝術的先行者,將舊報紙、老照片、廢紙盒、舊輪胎、爛繩頭、破麻袋、紙頭布片、瓶瓶罐罐,佔滿了中國美術館一層的三個大廳。當時的盛況讓藝術界人士至今記憶猶新。評論家鄭勝天回顧說:「勞申伯格帶著中國觀眾一步走過100年的西方現代藝術史。中國人需要知道他們的鄰居在做什麼,他們的面貌是什麼。」

此時恰逢中國的85新潮運動,藝術青年本著拿來主義的態度將西方的各種形式風格納入自己的藝術創作中。不過當時的藝術青年沉浸於烏託邦的精神世界,對波普的借鑑依然有精英主義和「文革」記憶的影響,比如吳山專以大字報形式創作的《今天下午又停水》(1986)流露出對虛妄的表達方式的反諷。

19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波普藝術作品或許就是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展」上王廣義打格的油畫《毛澤東》(1987)。所謂「政治波普」作品在1960年代開始的政治運動和學生運動在全球如火如荼時曾經在歐美藝術界和蘇聯藝術界出現,比如安迪·沃霍爾就曾在1972年創作過一系列以毛澤東為主題的版畫作品。

在1989年之後的5年內,「政治波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一股潮流,並通過廣州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一躍登上世界舞臺。最早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是湖北藝術家群體,包括王廣義、魏光慶、舒群、楊國辛等。王廣義在1990年起開始製作「大批判」系列作品,他利用「文革」時期的報頭圖案和商業社會的符號進行結合,這類作品不需要很多繪畫技巧,卻可以不斷延伸演繹,並且緊扣了政治、商業等熱門主題,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這一時期同樣獲得關注的還有上海藝術家李山的「胭脂」系列,他同樣在充滿曖昧意味的胭脂色彩中使用了政治人物作為符號。同樣在創作中使用政治人物作為元素的還有上海藝術家餘有涵、薛松等。這一種對於中國政治符號不厭其煩地把玩、演繹,一方面可以看做對於過往的反思和回應,更成為而今中國藝術家獲取國際身份的一種手段。而隨著藝術市場的興起,波普藝術以其天生優勢,成為與市場合謀的利器。

此外,曾經一度流行於中國藝術界的豔俗藝術等風格,都有波普藝術的影子。而波普,作為對時代精神、流行文化的一種反射,已經滲透入當代藝術領域的各個方面。在這一基礎上,政治、商業、民俗、大眾文化、性等主題無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英美,還是在世紀之交的中國,都是永不過時的素材。■

相關焦點

  • 波普藝術與中國的消費社會:消費是雙刃劍
    安迪·沃霍爾及其波普藝術對中國並不陌生,他影響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國藝術的波普風,甚至後來的學者將政治人物像和「文革」海報稱作中國的政治波普。安迪·沃霍爾沒想到,他到中國五六年後,其藝術在八十年代末亦開始被中國的美術雜誌所介紹,一些年輕藝術家開始使用他的語言方法從事創作。
  • 也談波普藝術對中國消費社會的後現代化映射
    安迪·沃霍爾及其波普藝術對中國並不陌生,他影響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國藝術的波普風,甚至後來的學者將政治人物像和「文革」海報稱作中國的政治波普。安迪·沃霍爾沒想到,他到中國五六年後,其藝術在八十年代末亦開始被中國的美術雜誌所介紹,一些年輕藝術家開始使用他的語言方法從事創作。
  • 碧萃詩跨界時尚 中國醫美迎來「波普藝術」
    當屬波普藝術,翻開歷年的「時尚密碼」,從巴黎時裝秀的T臺之上到眾多品牌的限量款中,從明星時尚私服到時尚大咖的衣櫃,波普藝術成為眾多女生的「時尚標配」。近日,醫美熱門品牌碧萃詩跨界波普藝術推出全新包裝,一度成為小紅書、抖音的熱門話題。
  • 羅伯特·韋恩布萊特粉彩藝術邂逅波普藝術
    去年9-10月期間,在中國太原市舉辦了波普藝術與粉彩畫藝術的聯展,其中展出了安迪·沃霍爾的收藏版畫與羅伯特·韋恩布萊的粉彩原畫、和限量粉彩藝術衍生織物,展覽免費對公眾開放。什麼是波普藝術?波普藝術是一種流行風格,它以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誕生於英國,「藝術應反映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應表現在藝術中」這藝術觀念被波普藝術家所遵從,波普藝術從而出現在大眾視野。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安迪·沃霍爾作為波普藝術領袖,作品深受大眾喜愛,在太原,安迪·沃霍爾邂逅粉彩藝術。什麼是粉彩藝術?
  • 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正如其字面意思,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從西方興起流行隨著不同文化之間的不斷融合更新逐漸發展成為全球化的藝術現象今天,通過幾位波普藝術家代表人物一起來感受一下波普藝術的魅力吧「複製」難道就不是藝術了麼安迪·沃霍爾是波普藝術的標誌性人物創作了金寶湯罐頭、可口可樂、黃色香蕉等作品最著名的作品非《瑪麗蓮·夢露》莫屬同時也算是波普藝術的標誌
  • 「又潮又有錢」的波普藝術
    但就是安迪·沃霍爾的這幅《瑪麗蓮·夢露》,成了波普藝術不朽的傑作,所以這到底是個什麼藝術?簡單來說,波普藝術起源於二十世紀中葉的英國。因為美國的兩種社會根源:「流行」和「金錢」催生了波普藝術更加的繁盛。想要看懂又潮又有錢的波普藝術也不難,我們就從它的幾位藝術代表來看看:波普藝術是怎麼「不正經」的?
  • 波普藝術為何被指「不高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體會絕大多數的現代藝術流派總給人一種不太正經的感覺討巧大過技巧而波普藝術往往帶有一種「世俗的廉價」標籤當然不是指波普藝術價格便宜波普藝術照樣邁出上百萬美元的高價>而是說,相對於古典主義的油畫波普藝術曾被指「不高貴」那麼,波普藝術為何「不高貴」?
  • 愛「拼」才會贏的藝術——波普藝術
    其實「波普」是Pop一詞的音譯,它是Popular的縮寫,意為「流行」。所以波普藝術也應該被理解為流行藝術。我們聽說過流行音樂,流行服飾,流行顏色等等,那麼「流行藝術」也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樣,是一種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的、流行的、通俗的藝術。
  • 「波普藝術」早就被中國工筆畫家「玩剩下」了
    楊渭泉 錦灰堆 立軸 設色紙本「錦灰堆」藝術屬於國畫藝術工筆類的特色畫種,由於畫種的特殊和稀有,存這一領域被公認的能手並不多。「錦灰堆」雖然源自中國傳統,但畫中的文物片斷多為實物寫生,要求相互映襯、件件逼真,帶有西方繪畫的寫實風格。加之錦灰堆流行於中西文化碰撞的民國時期,對西方文化的借鑑也在情理之中。 「錦灰堆」錯落有致的交疊效果所製造的空間錯覺,極易使人聯想到20世紀初西方現代藝術中的拼貼畫。有人據此將「錦灰堆」與大量採用廢棄物、報刊圖片和廣告拼貼組合的美國波普藝術聯繫起來,稱之為「中國波普」。
  • 波普藝術之父:理察·漢密爾頓
    阿爾斯泰·蘇克(Alastair Sooke)寫道,波普藝術通常被認為是典型的美國藝術形式,但它卻萌發於英國。主題為波普藝術的百事達展覽「世界越來越流行」(The World Goes Pop),將於9月在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開幕。通常,波普藝術被理所應當地認為是典型的美國藝術現象,這個看法似乎理由充分。
  • 【美術】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一起來感受一下波普藝術的魅力吧 「複製」難道就不是藝術了麼 安迪·沃霍爾是波普藝術的標誌性人物 創作了金寶湯罐頭、可口可樂、黃色香蕉等作品 最著名的作品非《瑪麗蓮·夢露》莫屬
  • 安迪沃霍爾與他的波普藝術
    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安迪沃霍爾出生於1928年,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袖,也是對波普藝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家。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很少有藝術家像沃霍爾這樣把錢和藝術的關係表露的如此明顯,沃霍爾卻總是把錢作為他創作的驅動力。他把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所有創作的作品,甚至在採訪中說賺錢就是藝術。
  • 波普藝術源於商業美術形式的藝術風格
    波普藝術,Roy Lichtenstein,一種主要源於商業美術形式的藝術風格,其特點是將大眾文化的一些細節,如連環畫、快餐及印有商標的包裝進行放大複製。波普藝術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萌發於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後期在紐約發展起來,此時它所反對的抽象表現主義正處於最後的繁榮時期。60年代中期,波普藝術代替了抽象表現主義而成為主流的前衛藝術。在60年代後期,波普藝術開始讓位於極少主義藝術(MINIMAL ART)和硬邊畫(HARD-EDGE PAINTING)。波普藝術主要方面是新時期藝術家將商業藝術和近現代藝術聯合在一起的一種表達形式。
  • 設計|優衣庫變時尚的套路:波普藝術!
    去年,優衣庫「KAWS」聯名登陸中國,搶購的火爆場面仿佛置身於《行屍走肉》片場。去年的優衣庫KWAS聯名今年,優衣庫依舊沒有放過這個「財富密碼」,又整一個「村上隆、Billie Eilish」的三方聯名,在5月29日已經發售,又再現去年的名場面!
  • 被時尚圈青睞的波普藝術是什麼?波普風格服裝又該如何搭配?
    各大品牌也陸續發布了2020年春夏系列,看了這麼多品牌的走秀,小曇發現不管是哪個品牌新一季的服裝設計,都始終繞不開波普藝術,像Chanel 2020春夏系列和LV 2020春夏系列都在服裝設計中運用了波普藝術。
  • 淺議波普藝術對現代商業插畫的影響
    插畫藝術在我國九十年代波普藝術才流行開來,並很快出現了「豔俗藝術」「政治波普」等新名詞。波普藝術的作品使用一種詼諧的態度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物質欲望、精神信仰以及時代的烙印。  波普藝術使藝術更加貼近大眾、融於社會,使藝術成為並非上流貴族階級的專用,引領了一種新的視覺形式,倡導人們放棄傳統的消費觀念,接受一種無節制的消費觀。
  • 致敬波普藝術風格 膠囊系列
    當前衛不羈的格調,遇上玩趣大膽的風格美妝與藝術的跨界,帶來色彩與質地的碰撞#YSL紅唇啵普# 膠囊系列以跨界限定包裝 致敬波普藝術風格跨界包裝 致敬波普伊夫·聖·羅蘭先生一生熱愛藝術,熱愛收藏。無論是時裝還是美妝,他曾多次將藝術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使美和時尚上升到全新的高度。1965年,聖羅蘭先生的第一個藝術系列「蒙德裡安系列」問世。他以荷蘭畫家皮特·蒙德裡安的經典畫作為靈感,設計了一系列無袖連衣裙,被形容為「像畫作一樣完美的藝術品」。
  • Perrier×村上隆:波普藝術的奇妙色彩
    被譽為「波普藝術之父」的漢密爾頓曾經說過:「波普藝術應該具備的品質是通俗、短暫、可消費性、便宜、大批量生產、年輕的、機智詼諧的、性感的、詭秘狡詐的、有刺激性和冒險性的、大企業式的。」通讀下來不難發現,有異於傳統的波普藝術竟充滿著一種濃鬱的「世俗感」,然而,正因為這獨有的直白和對藝術的全新定義,才讓波普藝術能夠在時尚領域保留著經久不衰的地位。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波普藝術,之所以有著如此之大的名聲,離不開當時藝術界最有名的藝術家——安迪·沃霍爾。
  • 波普藝術及設計的創造者-安迪沃霍爾
    提出這個名言的安迪沃霍爾在上個世紀是藝術界的風雲人物,當然讓他出名的不僅僅是這個名言,更多是他的波普藝術安迪沃霍爾於1928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出生,他是捷克移民的後代,也是在貧民窟長大孩子,1949年他從卡內基理工學院學習藝術並獲得圖形設計學士學位之後他便搬到了紐約開始商業插畫的職業生涯。
  • 始於1962——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
    他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將高雅藝術、通俗文化、先鋒藝術融合,打破商業藝術和純藝術的界限,創造了一種人人都能欣賞的藝術,締造了波普藝術的不衰傳奇。他對藝術的革新至今都深刻影響著全世界的藝術家。對於沃霍爾來說,海報提供了更大的表達自由,作為面向公眾且具有傳播功能的藝術形式,它們無須束縛於美術館的白盒子裡,可以被放置或張貼於城市各個角落,各個熙熙攘攘的街道,被更多人看到,尤其是那些從不參觀美術館的人。而這一想法正是波普藝術的基礎。本次展覽中展出的多幅海報,將以更多元的視角呈現沃霍爾作品中藝術與商業廣告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