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波普藝術對中國消費社會的後現代化映射

2021-01-08 騰訊網

安迪·沃霍爾《瀕危物種:大熊貓》,1983年

美國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作品正在上海展出。安迪·沃霍爾及其波普藝術對中國並不陌生,他影響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國藝術的波普風,甚至後來的學者將政治人物像和「文革」海報稱作中國的政治波普。安迪·沃霍爾沒想到,他到中國五六年後,其藝術在八十年代末亦開始被中國的美術雜誌所介紹,一些年輕藝術家開始使用他的語言方法從事創作。八十年代末,一些中國年輕藝術家像王廣義等人,將沃霍爾的圖像方式移植到對「文革」海報和政治人物的圖像的使用,並一度在歐美走紅,被稱作「政治波普」。九十年代以後,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和消費社會的形成,中國的商業文化語境不再需要政治波普的藝術,而是真正產生了與沃霍爾的作品相近的消費文化。像表演攝影、行為藝術、裝置藝術、Video藝術,都可以看到波普藝術的影子。

安迪·沃霍爾不是對流行商品和明星形象的最早使用者,波普藝術最早起源於英國,英國藝術家理察·漢密爾頓於1956年的「這就是明天」展覽上,創作了一幅《我們的家庭為何如此充滿魅力?》的招貼畫作品,這件作品將健美明星、瑪麗蓮·夢露、沙發、點唱機等消費形象拼貼在一起,組成一幅消費社會的家庭景觀。由於英國在戰後的影響力衰落,儘管英國產生了波普藝術最初的語言形式,但後來由美國成為波普藝術的代表者。

1982年,安迪·沃霍爾曾同攝影師克裡斯多佛·馬可斯私下訪問北京,遊覽了天安門、長城等地。有關這次北京之行的攝影,曾於2008年在北京798藝術區美國人羅伯特開的8億時區書店內舉辦展覽。安迪·沃霍爾曾去一個水墨畫家的家中做客,但此行未與中國的藝術精英謀面。他於七十年代還去過香港,由董建華的妹妹、後創辦香港藝倡畫廊的金董建平接待。金董建平曾於1999年對我談及此事,她說當時後悔的一件事是沒向安迪·沃霍爾要一件作品,如果開口,安迪·沃霍爾會答應的。

波普藝術的語言方法主要是挪用流行文化的現成形象(著名明星和商品的形象),它不強調圖像的原創,而是利用現成的著名圖像進行圖像修改和重組。安迪·沃霍爾的代表作是挪用甘迺迪總統夫人傑奎琳和可口可樂罐頭形象,傑奎琳和可口可樂的形象被複製成九個或多個重複的形象,每個圖像被賦予一個絲網印刷的單色,這些不同色調的同一圖像,被排列成九宮格,或別的重複排列的圖式。

安迪·沃霍爾還曾創作中國政治人物肖像絲網印刷作品,其圖像冠以藍黃綠紅等單色。另一種樣式是在絲網作品上直接用油畫顏料塗抹。1982年站在天安門城樓下,看見高懸的毛澤東巨幅畫像時,安迪·沃霍爾對馬可斯說他「畫這個大概已經有四百遍了」。他喜愛讀這位中國政治人物的書,自1972年開始創作他的肖像的絲網版畫作品。

2006年,一幅1972年沃霍爾創作的中國政治人物肖像被香港富商劉鑾雄以1.3億港元拍得。2008年,香港佳士得曾展出17幅沃霍爾以此為主題的油畫,其中一幅巨幅肖像高約4.48米,如此巨幅的政治人物肖像,沃霍爾創作了4幅。從傑奎琳、貓王、瑪麗蓮·夢露到毛澤東,沃霍爾熱衷於創作超級偶像為主題的作品,他一生喜歡出名,在青年時代出不了名時,自拍了很多擺出明星姿態的攝影。他曾預言,在未來的消費社會,每個人都可以出名十五分鐘,然後被人迅速忘掉。現在微博和網絡視頻幾乎實現了沃霍爾這一經典名言。

挪用現成圖像是後現代主義藝術的主要觀念。後現代主義的觀念最初來自美國的建築領域,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樣式是玻璃盒子似的摩天大樓,美國建築師文丘裡認為,玻璃盒子的現代主義建築太過於單調,建築設計可以使用歷史上的風格符號,比如美國的鄉村建築。後現代主義建築挪用歷史符號的手法,逐漸影響了視覺藝術各個領域。而以消費社會的形象作為創作的圖像資源,則是以波普藝術為開端的。

理察·漢密爾頓和沃霍爾有關消費社會的藝術模式影響了之後的一代代藝術家,像八十年代的美國藝術家傑夫·昆斯、英國的達明·赫斯特;九十年代的美國藝術家馬修·巴尼,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奈良美智。世界各地幾乎都有使用波普藝術語言的藝術創作,使波普藝術成為一種世界性語言。這種世界性的形成在於消費社會成為一種全球化現象,只要有消費社會的地方,波普藝術就有其存在的文化背景。

在1980年代,傑夫·昆斯公開提出藝術即商品的論點,並將藝術創作當作一種商業化的生產概念。九十年代以後,達明·赫斯特和日本的卡通藝術家像村上隆,更是將藝術品當作一種品牌產品和奢侈品創作的概念,村上隆還將視覺創作直接應用於著名品牌的設計。中國的年輕一代藝術家也隨之仿效,比如「沒頂公司」,將藝術創作當作一種公司行為。

國內近年也出版了多種版本的安迪·沃霍爾的訪談錄。經過半個世紀,安迪·沃霍爾的遺產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關於消費社會的明星觀和將商業形象作為藝術表達的圖像資源,另一部分是他對資本主義的感傷情緒。之後的藝術家大都只是繼承了他的前一部分,即藝術如何適應消費社會,並將藝術當作一種貨幣化的生產。安迪·沃霍爾的後一部分實際上含有對消費社會的批判,這部分被馬修·巴尼等人繼承。馬修·巴尼在波普藝術的基礎上融入了存在主義的批判內涵。九十年代以來,中國藝術家像任戩、倪衛華、王慶松等人利用波普藝術的觀念批判中國的消費文化。 資本主義在20世紀初催生了文化工業,並在二戰後形成了全球化的消費社會。自20世紀初,西方知識分子產生了對文化工業和消費社會的批判理論,比如新馬克思主義的葛蘭西,法蘭克福學派的阿多諾、本雅明,法國哲學家鮑德裡亞。毫無疑問,消費社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人類社會需要建立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商品社會;另一方面,人類也要防止消費主義使文化的扁平化、膚淺化和商品化。■

(作者系批評家、獨立策展人)

相關焦點

  • 波普藝術與中國的消費社會:消費是雙刃劍
    安迪·沃霍爾及其波普藝術對中國並不陌生,他影響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國藝術的波普風,甚至後來的學者將政治人物像和「文革」海報稱作中國的政治波普。安迪·沃霍爾沒想到,他到中國五六年後,其藝術在八十年代末亦開始被中國的美術雜誌所介紹,一些年輕藝術家開始使用他的語言方法從事創作。
  • 視界|波普藝術與消費主義:叛逆、商業與大眾
    波普藝術經常與「叛逆」、「商業」、「大眾「等關鍵詞捆綁在一起,它在當代的美國藝術界中佔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但是大家對于波普藝術的評價卻非常兩極化,有人認為波普藝術是當代藝術的旗幟;有人認為波普藝術已經脫離了藝術,成為大眾消費的產物。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近日就「波普藝術 (Pop Art)」進行了梳理。
  • 「又潮又有錢」的波普藝術
    因為美國的兩種社會根源:「流行」和「金錢」催生了波普藝術更加的繁盛。想要看懂又潮又有錢的波普藝術也不難,我們就從它的幾位藝術代表來看看:波普藝術是怎麼「不正經」的?理察·漢密爾頓 ,1956畫面中,女主人公坐在公寓的沙發上,扭捏造作性感裸露;中間站著的男主人公體格健美,右手拿著一根誇張放大的棒棒糖,上有「POP」字樣;家中放滿了各種現代化和流行文化產品。
  • 波普藝術在中國
    這位美國波普藝術的先行者,將舊報紙、老照片、廢紙盒、舊輪胎、爛繩頭、破麻袋、紙頭布片、瓶瓶罐罐,佔滿了中國美術館一層的三個大廳。當時的盛況讓藝術界人士至今記憶猶新。評論家鄭勝天回顧說:「勞申伯格帶著中國觀眾一步走過100年的西方現代藝術史。中國人需要知道他們的鄰居在做什麼,他們的面貌是什麼。」
  • 波普藝術為何被指「不高貴」?
    「潮」和「有錢」這兩個修飾美國的形容詞因為它隱含著催生波普藝術的兩種社會性根源先鋒理論和消費主義此外,被譽為波普藝術之父漢密爾頓曾指出:「波普藝術應該具備的品質是通俗、短暫、可消費性>牽引著全體國民的優越感波普藝術的繁盛在這種現實的語境下逐漸成型波普藝術將商業、消費與自身緊緊捆綁在一起成為美國現代商業文化的旗幟在很多美國波普藝術家的作品中都洋溢著商業文化的符號而藝術跟金錢被掛了緊密的掛鈎
  • 愛「拼」才會贏的藝術——波普藝術
    這幅作品在倫敦的展出普遍被認為是波普藝術的第一次正式亮相,被視為波普藝術的一面旗幟,在藝術史上具有深遠意義。 在美國繁榮 二戰後,美國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經濟體。
  • 始於1962——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
    ,他開始運用充斥於消費社會中的日常物品(商品)和大眾傳媒中的圖像;創作方式上,從繪畫轉向具有商業性質的絲網印刷。沃霍爾在創作方式上的改變正是發生在該系列作品中,他將名人肖像和消費社會的印刷技術——絲網印刷——相結合,試圖抹去藝術家個人的創作痕跡,模糊藝術作品和工廠「流水線」商品的界限。這也是絲網印刷技術首次進入藝術領域。
  • 淺議波普藝術對現代商業插畫的影響
    ,在這幅作品中,作者將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以及品味展現得淋漓盡致,彰顯了歐美興起的消費文化和大眾文化的特徵。這幅作品表現來的是在物質條件極大豐裕的狀態下人們的精神狀態與物質生活。插畫藝術在我國九十年代波普藝術才流行開來,並很快出現了「豔俗藝術」「政治波普」等新名詞。波普藝術的作品使用一種詼諧的態度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物質欲望、精神信仰以及時代的烙印。
  • 波普藝術:後機械複製時代的變革
    總而言之,那是一段黃金歲月,是波普藝術誕生的1961、1962和1963年,它比任何藝術潮流都更能體現美利堅合眾國的青春朝氣和這個國家證明自我並坐上世界舞臺頭把交椅的強烈意願。與外交,國防、經濟和社會事務相比,文化並未被遺忘。恰恰相反,智者掌握了大權。
  • 英國藝術家、「波普藝術之父」理察·漢密爾頓離世
    二十世紀英國最有影響的藝術家、「波普藝術之父」的理察·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 1922–2011)昨夜去世,享年89歲。他的代理畫廊高古軒宣布昨日宣布這一消息,稱他在英國去世,並未透露死亡原因。漢密爾頓是杜尚的學生,正是他創造了「波普藝術」一詞。
  • 羅伯特·韋恩布萊特粉彩藝術邂逅波普藝術
    去年9-10月期間,在中國太原市舉辦了波普藝術與粉彩畫藝術的聯展,其中展出了安迪·沃霍爾的收藏版畫與羅伯特·韋恩布萊的粉彩原畫、和限量粉彩藝術衍生織物,展覽免費對公眾開放。什麼是波普藝術?波普藝術是一種流行風格,它以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誕生於英國,「藝術應反映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應表現在藝術中」這藝術觀念被波普藝術家所遵從,波普藝術從而出現在大眾視野。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安迪·沃霍爾作為波普藝術領袖,作品深受大眾喜愛,在太原,安迪·沃霍爾邂逅粉彩藝術。什麼是粉彩藝術?
  • 新年看展丨「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
    說到波普藝術,安迪·沃霍爾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安迪·沃霍爾作為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導者,其創作方式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機器生產式的複製,完全相同的主題元素或者不同色相的主題元素在同一個作品中不斷重複出現。
  • 「裸體畫」和小黃鴨——從波普藝術到潮流玩具
    二戰後的歐洲,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升,早已厭倦了戰時枯燥悲涼的灰色世界,人們的消費習慣不再滿足於生存與溫飽,而是開始鍾情於時髦。與此同時,藝術領域也發生著明顯的變化。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主流的藝術圈崇尚抽象、晦澀的創作。
  • Perrier×村上隆:波普藝術的奇妙色彩
    被譽為「波普藝術之父」的漢密爾頓曾經說過:「波普藝術應該具備的品質是通俗、短暫、可消費性、便宜、大批量生產、年輕的、機智詼諧的、性感的、詭秘狡詐的、有刺激性和冒險性的、大企業式的。」通讀下來不難發現,有異於傳統的波普藝術竟充滿著一種濃鬱的「世俗感」,然而,正因為這獨有的直白和對藝術的全新定義,才讓波普藝術能夠在時尚領域保留著經久不衰的地位。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波普藝術,之所以有著如此之大的名聲,離不開當時藝術界最有名的藝術家——安迪·沃霍爾。
  • 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正如其字面意思,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從西方興起流行隨著不同文化之間的不斷融合更新逐漸發展成為全球化的藝術現象今天,通過幾位波普藝術家代表人物一起來感受一下波普藝術的魅力吧「複製」難道就不是藝術了麼安迪·沃霍爾是波普藝術的標誌性人物創作了金寶湯罐頭、可口可樂、黃色香蕉等作品最著名的作品非《瑪麗蓮·夢露》莫屬同時也算是波普藝術的標誌
  • 藝術家理察·漢密爾頓去世:他才是波普之父
    工業化、現代化進程本身本應帶給人更多閒暇來享受生活,現實中換來的卻是無處不在的商品、流行符號和大眾消費。閒適和優雅變得無處安放。可以說,漢密爾頓精確地詮釋了一個時代的特徵。  波普藝術掀起中國85新潮美術  波普藝術源自上世紀50年代初期的英國,漢密爾頓創作的《什麼使今天的家庭變得如此不同,那麼迷人》以戲謔荒誕的形式打響了波普的第一炮,實踐了生產波普藝術的策略——那就是直接借用產生於商業社會的文化符號,對現存圖像進行複製、挪用和拼接,而不是像以往的藝術家那般追求畫功精巧的創作。
  • 波普藝術風格家居設計要點 打造另類時尚家居
    對於年輕一族的80、90後來說,很多人都追求個性化,所以在家居裝修中經常會看到很多另類的裝飾設計,有的人還在家居裝修風格上還大膽的用上了波普藝術風格,那什麼是波普藝術風格,波普藝術風格家居設計要點有哪些呢,我們去了解下:什麼是波普藝術
  • 碧萃詩跨界時尚 中國醫美迎來「波普藝術」
    當屬波普藝術,翻開歷年的「時尚密碼」,從巴黎時裝秀的T臺之上到眾多品牌的限量款中,從明星時尚私服到時尚大咖的衣櫃,波普藝術成為眾多女生的「時尚標配」。近日,醫美熱門品牌碧萃詩跨界波普藝術推出全新包裝,一度成為小紅書、抖音的熱門話題。
  • 設計|優衣庫變時尚的套路:波普藝術!
    凱斯·哈林波普藝術?流行藝術?啥是「波普」?其實就是「Pop Art」(Popular Art)的音譯。愛「拼」才會贏 提起波普藝術,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安迪·沃霍爾。但他其實不是波普藝術的祖師爺。如果倒過來說,波普藝術實質上始於「拼貼」、始於英國。
  • 【美術】能看得懂的波普藝術
    一起來感受一下波普藝術的魅力吧 「複製」難道就不是藝術了麼 安迪·沃霍爾是波普藝術的標誌性人物 創作了金寶湯罐頭、可口可樂、黃色香蕉等作品 最著名的作品非《瑪麗蓮·夢露》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