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習俗的由來

2021-02-13 雲南共青團


如果有人問你,紅包習俗的由來,最標準的答案應該是:
國家規定的。

01

真的是國家規定的。


這個規定說來久了,上溯到古戰國年間,坊間流傳一本書,叫《周禮》,傳說此書乃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所作。書中羅列了許多官員職責,要求每逢慶典節日,要向武士、平民、孤寡老人、孤兒等分發酒肉和貨幣。這個應該是最早的紅包。

另有本書叫《禮記》,書中規定,孟春時節——就是從春節開始——行慶施惠,下及兆民,慶賜遂行,毋有不當。這幾句話翻譯成白話文,意思就是:過年了,要撒錢,多多的撒,每個人都要撒到,不撒錢屬於嚴重的政治錯誤……

《周禮》和《禮記》,都是儒家十三經。經書以如此嚴肅的口吻,要求撒錢,勢必影響到朝野,形成淵源流長的紅包文化。

02

從上古的嚴肅規定開始,到了漢代,民間就出現了壓祟錢。

這個壓祟錢,並不是錢,而是鑄成錢幣形狀的護身符,是用來防範一種極可怕的怪獸的。

怪獸是只黑色的小怪物,但手是白色的。孟春之初,這東西就鑽出來了,竄進人家,它最喜歡小孩子。見到熟睡的小孩,怪獸就撲過來,在孩子腦門上連拍三下,然後孩子就會受到驚嚇,發燒哭鬧。等病好了,孩子的智商嚴重縮水,智力就不靠譜了。

這種身黑手白的怪獸,名字叫祟。

錢幣形狀的護身符,就是為了防範祟的,所以稱為壓祟錢。

有了壓祟錢,人們還擔心保護不了孩子,於是每逢孟春,家家戶戶的成年人,就要紅燭高燃,守在孩子的床邊。以防止身黑手白的祟闖進來。這個習俗保留到現在,就是我們熟悉的守歲。

美好的習俗悄然承傳,一直到了唐朝。

武則天,大概是史上玩紅包第一人。她給治好唐高宗李治暈眩病的御醫,包了一個大大的錦繡紅包。

到了唐玄宗,因為楊貴妃的緣故,紅包再次被皇家文化的發揚光大。

03

公元751年,胡人安祿山入宮,受到貴妃楊玉環的寵愛。《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六卷記載,正月二十日,是安祿山的生日。三天後,楊貴妃用錦繡做了個包小孩的大包裹,裹住安祿山。宮女們把安祿山抬起來,在宮裡歡呼慶祝。

聽到歡呼聲,唐玄宗匆忙趕來,問:這麼熱鬧,大家玩什麼呢?

宮女們回答:貴妃正給剛剛出生的安祿山洗澡呢。

唐玄宗大喜,立即賞賜了一大筆洗兒金銀錢。

這是繼武則天之後又一次紅包的官方記載。

到了宋元年間,以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壓祟錢終於演變了壓歲錢。長輩用彩線將銅錢串起來,送給晚輩,求個吉祥。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明清,紅包終於標準化了。

明清年間,大戶人家以華麗的錦包,內裝一些散碎銀子,分發給小輩們。這屬於非常成熟的紅包文化了。

04

真正意義的紅包,出現在民國年間。多以一張紅紙,包一百文銅元,或是乾脆包一塊大洋。前者稱長命百歲,後者稱一本萬利。這時候的紅包,跟現在的區別已經不大。

建國後,長輩給晚輩分發壓歲錢的習俗,仍然保留。但要拿到這個錢,晚輩至少得磕幾個象樣的頭。

三十年前,壓歲錢是個很小的數字。但在改革開放後,南方企業流行著新年派利是,一種是已婚主管要向未婚的員工派紅包。另一種是老闆要向員工們派紅包。這是節後企業最聚人氣的娛樂項目,那時候的沿海廠區或公司,到處都能見到未婚員工對已婚主管的圍追堵截,場面熱鬧刺激。

相比於東躲西藏的已婚主管們,老闆們卻不能躲,只能是迎包而上。當時深圳的許多大型企業,老闆新年派紅包是件大事,要在春節之前就緊急行動,動轍派出上萬個紅包,也不是稀罕事兒。

近幾年,紅包文化迎來了新的時代,呈現出無紙化、電子貨幣化的態勢。

05

近幾年最火爆的熱點,是微信紅包。

微信紅包,不再是長輩對晚輩的贈饋,而是成為家人傳情、友人祝福或手氣比拼的全新玩法。這不止是年輕人的盛宴,只要跟錢沒仇,就不會拒絕這個快樂遊戲。據統計,2014年除夕夜,有482萬人加入到搶紅包的滾滾洪流中。最高峰是在零點,有2.5萬個紅包在峰值時間段被拆開。領取到的紅包總數超過2000萬個,平均每分鐘領取的紅包達到9412個。當夜平均每個紅包7.5元,搶紅包的最快速度是1.7秒,發紅包最多的土豪,發了近2000個紅包,搶紅包最多的快手俠,搶走了近800個紅包。

紅包不再是個古舊的習俗,演變成人人趨之若鶩的時尚。

不紅不刺激,不包不舒服。不搶不快樂,不發不厚道。

06

而今天,小青要發口令紅包咯,這是個什麼鬼?

當然是有福氣的小夥伴們才能看到咯~雲南共青團2016金猴迎春,給您派紅包了!

今天的支付寶紅包口令是:


青春擔當感謝有你


就是這麼任性,就是這麼簡單粗暴。點擊「閱讀原文」,教你怎麼領紅包!

相關焦點

  •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時,在外的遊子紛紛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春節的由來春節這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說明春節的來歷,不過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年的風俗,現在也是我國重要節日。
  • 中元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禮儀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中元節的由來及習俗  中元節的由來,你清楚嗎?
  • 臘八節的起源由來及習俗簡介
    臘八節的起源由來及習俗簡介臘八節的起源由來:
  • 農曆新年傳統習俗的由來原來挺有趣!
    很多在加拿大的華人也會多多少少地按照習俗慶祝春節來臨,原來很多年俗由來已久,而且還蠻有趣的! 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的習俗原來在堯舜時代已有,因為「塵」和「陳」諧音,掃塵寓意「除陳布新」,把一切晦氣、惡運掃出家外,辭舊迎新,期待更好的一年。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18:02:12.冬月(小)初七,星期一
  • 江陰習俗 「送紅蛋」的由來
    江陰習俗  「送紅蛋」的由來
  • 日本的新年及相關習俗的由來
    最早日本的新年是祭祖以及向歲神祈求豐收的節日,後來在宮廷和民間發展,今天所見的日本新年習俗很多保留了江戶時代後期的形式。到明治6年,日本政府正式停用了農曆,並使用西曆,新年也定為公曆的元旦。因受中華文化影響,日本新年的很多習俗與中國非常相似,也保持著很多其特有的習俗。
  • 「大掃除」「紅包」等過年習俗的英文怎麼說?
    Spring Festival春節不僅僅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過春節,比如韓國,日本,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等,但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春節習俗。這些國家的春節,英文都是Spring Festival。
  • 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民間習俗
    百毒之月五月時節,氣候即將轉為燥熱,農田裡的稻穀已經吐穗結實了,農諺說:四月芒種雨,五月無幹土,六月火燒埔,這句話的由來是,因為芒種前後是梅雨季節,雨季常常會持續到五月,所以土壤溼潤,有利於草木滋長,此時蚊蟲也會大肆活動。3古人說,五月是百毒之月,就是說,五月天氣潮溼,容易滋生各種毒蟲,所以要趕快清理環境,並衍生出划龍舟驅邪等活動。
  • 春節的習俗由來
    傳說此夜為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有此接神習俗。        4、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 元宵節的由來、習俗和禁忌
    元宵節的由來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
  • 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安康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2020-06-26 0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
  • 平安夜的由來?平安夜有哪些習俗?
    【平安夜的由來】耶穌誕生的那個晚上,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天上傳來了聲音,告訴他們耶穌降生的消息。【平安夜習俗】一、聖誕布丁今日的聖誕布丁源於傳統聖誕食物牛奶麥粥。美國人吃火雞的習俗是將火雞的腹內裝填各種材料,放入烤箱內烤熟。等烤熟後將整隻火雞端上桌,再用刀叉把烤好的火雞分切一起享用。換句話說,他們吃的是「全雞」。至於為什麼不分好再端上桌?這大概就像我們在大年夜吃魚,不會用魚片而用全魚上桌是一樣的道理。不但兼顧了菜色的美觀和視覺的豐富性。同時,也有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的享用大餐的象徵。
  • 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008年開始,端午節被確定為我國的法定假日。2009年9月,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 入選世界   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 農曆「五月初五」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哪些?趕緊來了解
    農曆「五月初五」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哪些?趕緊來了解大家好,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美食故事,現在每年到了農曆五月初五的時候,咱們大家也都知道是啥日子了,那就是端午節。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端陽節,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習俗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在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但是有一點就是在這個節日裡面一定要吃粽子,對於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你們知道嗎?肯定知道的很少,今天我就給大家來普及一下它的由來和習俗。在端午節的時候咱們大家都會吃粽子紀念,但是你們知道為啥要吃粽子嗎?吃粽子和屈原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 我是民俗研究者裘兆遠,關於立夏的由來與習俗,問吧!
    我是民俗研究者裘兆遠,關於立夏的由來與習俗
  • 主婦必看的過年習俗! 除夕到初五要做什麼? 紅包行情
    這篇就來列出除夕到初五的習俗、禁忌與注意事項,讓你過年期間面對任何大小事都能得心應手,主婦們媽媽們快收藏!為什麼要遵守過年習俗?過年(或農曆春節、農曆新年)對華人是重要的節日,不僅全家團聚迎接新的一年,還會藉由傳統習俗活動帶來好福氣。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
    一、端午節的由來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 端午節吃粽子,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你了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
    導語:端午節吃粽子,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你了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說到中國的傳統節日,相信很多人知道的估計就只有端午節、春節、國慶節、清明節等這些法定節假日吧。畢竟在這些法定節假日裡面我們都可以休息,也算是對自己長久辛苦工作的一個「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