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烹製魚湯的時候會發現,有的時候熬出來的魚湯呈奶白色,有的時候則不是這樣。這其實是因為魚膠、魚油和魚骨中的鈣質大量溶解到湯裡,使得湯呈現奶白色。很多人都想燒出一鍋好魚湯,沒有竅門不行。
煮出一鍋奶白色鮮魚湯的關健在於……
煮一鍋奶白魚湯的4個小竅門:
一、煎:魚一定要先煎至表面金黃出香味才能保證魚濃湯稠無腥味。
有人說是「煎」才能熬製出奶白色的魚湯?其實,制湯的魚煎或者不煎都可以煮出奶湯,只是相較而言煎過再煮湯色更醇香。
二、加開水:雖然加冷水也能煮出奶白湯,但是相比較而言,加開水做起來更容易,效果也更好。
煮奶湯是用「冷水煮」還是該用「熱水煮」?這個話題好像也是挺有爭議的,用冷水煮或用熱水煮我都試過,一樣都可以煮出奶白湯色。只是個人觀點更趨向於用冷水煮,感覺析出的湯汁不腥更稠厚些。
三、火候:先大火煮20分鐘左右再轉中火煲…整個煮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湯汁翻滾。
煮出一鍋奶白色鮮魚湯的關健在於「火候」的把握!
「奶湯」與「清湯」的製法不同在於:「清湯」的火候,先旺後小,湯汁煮沸後,立即改用小火,保持湯麵微開,呈「菊花心」泡狀;奶湯的火候則不同,先旺後中,湯麵始終保持沸騰沸騰的狀態,至到湯汁呈奶白色。
四、輔料和調味:煲魚湯,豆腐和蘿蔔搭配更佳噢~蘿蔔絲一定要等湯徹底煮好後再加,才不會影響成色。起鍋前再調味,保證煮的過程中是純粹的魚鮮。我只加了鹽,你也可以根據自個的喜好調整。
鯽魚豆腐湯
材料:鯽魚一條,豆腐若干,鹽,姜,蔥,雞精,料酒
做法:
1、鯽魚一條,收拾乾淨瀝水;豆腐若干(我用的是嫩豆腐,即所謂的石膏豆腐),切成塊或片,撒上鹽;老薑切絲,另留下半塊留作擦鍋用;小蔥。蔥白段寸段,蔥葉切碎。
2、炒鍋燒乾燒熱,用剛才留的那半塊姜擦擦後再油燒得開始冒煙時,將魚丟進去中。怕濺油的此可以蓋上鍋蓋~
3、適當轉鍋,待一面煎好後再煎另一面。
4、烹入料酒,加入蔥白段及薑絲,然後加兩碗清水,放進豆腐大火燒開,加雞精及適量鹽,因為之前豆腐裡已經有鹽了,最好是嘗嘗湯的味道後再酌量添加鹽。繼續保持大火狀態~(我加的是涼水,水要一次加夠,最好不要中途加水;若必須添水,可加熱水。)
5、大火煮約10~15分鐘,看看,湯已經很白了吧。出鍋,裝盤撒上少許蔥(葉)花即可~
小貼士:煎魚時一定要把魚煎至兩面變黃再加溫水,只有這樣才會煮出奶一樣白的濃湯。
鯽魚湯
主料:鯽魚一條、白蘿蔔半個、油適量、鹽100g、小蔥適量、生薑適量、胡椒粉適量。
做法:
1、鯽魚清洗乾淨,挨著頭尾各切一刀,輕輕均勻用力抽出筋,它的腥味重,而且它屬於「發物」。
2、在鯽魚身上用刀劃開幾刀。
3、均勻在鯽魚身上抹上鹽、蔥姜蒜末、料酒,醃製一個小時左右,這樣不僅湯好喝,而且魚肉也好吃,喝湯要連湯帶肉一起才更營養。
4、小蔥打成結、大蔥切成小段、生薑和大蒜瓣切片。
5、砂鍋內放半鍋水,將小蔥、大蔥、生薑、大蒜瓣放入砂鍋內,煮開。
6、用廚房紙將鯽魚身上的水分吸乾,去掉蔥姜蒜末。
7、平底鍋裡放入少許花生油。
8、油溫四成熱放入鯽魚,煎至兩面黃。
9、將鯽魚放入燒開了的砂鍋裡,大火煮,放入少許豬油在湯裡一起煮。
10、將洗淨的白蘿蔔切成絲。
11、白蘿蔔絲放入開水中焯水一分鐘撈出。
12、等鯽魚湯煮約半小時,湯至濃白時加入白蘿蔔絲繼續煮十分鐘。
13、調鹽入味起鍋。
1.鍋裡放少許油(低於平時炒素菜的油量),待油熱後,放入薑片,用鏟子把薑片在鍋底抹一抹
2.轉中火,放進去鱗去腮洗乾淨的鯽魚,煎1分鐘左右,翻面煎一分鐘
3.加水,煮開後,放入洗乾淨的黃豆芽
4.鍋開後,轉中小火三十分鐘
5.放鹽,即可盛出
美味黑魚湯
用料:黑魚 / 豆腐 / 蔥 / 姜 / 鹽 / 料酒 / 白胡椒粉
做法:
1.黑魚收拾乾淨,切成大塊
2.淋入料酒,撒上鹽和白胡椒粉拌勻,醃製10分鐘,瀝乾水分
3.姜切片,小蔥打結
4.豆腐切成小塊,在開水中燙一下撈出瀝水
5.炒鍋中倒油,放入薑片爆香
6.放入黑魚,煎至兩面微金黃
7.淋入料酒,蓋上鍋蓋燜1分鐘,能更好去腥
8.加適量開水,放入小蔥,不蓋鍋蓋,大火煮5分鐘
9.放入豆腐,蓋上鍋蓋煮開,轉中火再煮8分鐘左右
10.出鍋前加鹽和白胡椒粉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