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自20世紀90年代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藥物出現,OFS治療成為了絕經前乳腺癌輔助內分泌治療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有研究證據顯示,OFS治療能夠降低50歲以下乳腺癌患者的復發風險並改善生存情況[1]。隨著最近一次SOFT和TEXT研究8年隨訪數據,ASTRRA研究以及HOBOE-2等研究結果的報告,進一步證實了OFS治療方案能夠為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帶來獲益[2]。為進一步規範和優化OFS在早期絕經前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修訂了最新版的《2018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後簡稱「2018中國OFS共識」)。
共識解析要點1
明確藥物OFS的獲益人群
專家觀點
中高危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接受OFS的內分泌治療,低危患者推薦他莫昔芬單藥治療。建議採用如下臨床路徑以選擇輔助內分泌治療方案(圖1)。
圖1. 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的輔助內分泌治療臨床路徑[2]
*低危患者推薦他莫昔芬單藥治療。對存在他莫昔芬禁忌症的任何風險級別患者,推薦OFS+AI治療
表1. 乳腺癌術後復發風險的分組[2]
a:組織學分級/核分級;b:瘤周脈管侵犯存在爭議,它只影響腋淋巴結陰性的患者的危險度分級,但並不影響淋巴結陽性者的分級;c:HER2的檢測必須採用有嚴格質量把關的免疫組織化學或螢光原位雜交法(FISH)、色素原位雜交法(CISH)
現有的指南與共識中,較為一致的推薦意見是對較低復發風險患者建議不含有OFS的內分泌治療方案,較高復發風險的患者則考慮採用OFS聯合內分泌治療方案。2016年ASCO更新的OFS治療指南認為,較高危患者應當接受含有OFS的內分泌治療,低危患者則不需要使用含OFS的內分泌治療;臨床分期為Ⅱ或Ⅲ期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推薦接受OFS的內分泌治療;臨床分期為Ⅰ期或Ⅱ期考慮使用化療的較高危患者應考慮含有OFS的內分泌治療[3]。2017年St.Gallen共識中,考慮使用OFS的因素包括了年齡≤35歲,接受輔助治療後仍為絕經前激素水平,淋巴結≥4枚[4]。在2019年St.Gallen大會的專家共識中,大多數專家(68.1%)認為前期化療可作為一個臨床病理指標指導OFS使用;84.8%的專家認為年齡≤35歲是決定OFS是否使用的獨立風險因素[5]。2019年ESMO指南中認為接受了化療且月經恢復的患者(尤其是在第一年恢復的患者,第二年內恢復月經的也可接受),需要強烈考慮增加OFS聯合內分泌治療(I,A)[6]。NCCN 2019年V2版乳腺癌指南更新中認為,基於SOFT和TEXT臨床試驗結果,對於絕經前復發風險較高的女性(即年輕,高分級腫瘤,淋巴結受累)應考慮芳香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AI)或他莫昔芬5年加用OFS[7]。
上述指南普遍對復發風險的相關因素進行文字描述,其分級的定義並不明確。與此相對2018中國OFS共識基於歐洲指南的復發風險分級進一步細化,明確了各項判別要點,對國內患者輔助內分泌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指導意義[2,8]。低危患者定義為轉移淋巴結陰性且需要同時具備6個條件:標本中病灶大小(pT)≤2 cm;分級Ⅰ級;瘤周脈管未見腫瘤侵犯;ER和(或)PR表達;HER-2基因沒有過度表達或擴增;年齡≥35歲。高危患者為轉移淋巴結≥4枚或者1~3枚陽性且HER-2基因過度表達或擴增或ER和PR缺失。中危患者為淋巴結陰性或1~3枚陽性,並且存在1條以上風險因素。(詳見表1)
共識解析要點2
中高危患者OFS聯合內分泌治療選擇
專家觀點
對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中危和高危患者,或STEPP分析的較高風險患者推薦OFS聯合AI治療,OFS聯合他莫昔芬治療也是合理的選擇。對於存在他莫昔芬禁忌症的任何風險患者,推薦OFS聯合AI治療。
隨著2018中國OFS共識發布之後,2019年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CACA-CBCS)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的更新中,也將OFS的適應症更新為:高復發風險患者;中危復發風險的患者且同時STEPP分析分數較高者,若無STEPP分析信息,需綜合考量年齡、腫塊大小、淋巴結狀態、組織學分級、Ki-67增殖指數等;他莫昔芬有禁忌者[9]。由此可見,國內共識和指南均認可STEPP分析結果作為判斷中危患者復發風險重要參考依據。
2016年基於SOFT和TEXT研究發表的5年隨訪結果(無乳腺癌間期,BCFI),研究者進一步構建COX比例風險模型計算患者的綜合復發風險(模型臨床病理因素包括年齡、淋巴結情況、腫瘤大小和分期、ER受體水平、PR受體水平、Ki-67水平),並根據STEPP分析模型患者的臨床獲益[10]。以復發風險評分四分位數(中位數1.59,IQR=1.01~2.21)區分復發風險高低,並按照有無化療進行分層,評估患者能否從不同治療策略的中獲益情況。SOFT研究中無化療患者,具有較低的復發風險評分,因此選擇他莫昔芬單藥是最佳治療;在SOFT研究中化療的患者,具有高綜合風險患者從OFS+AI獲益明顯(10~15%);在TEXT無化療的患者中,具有較高綜合風險的患者從OFS+AI中獲益明顯(10%);在TEXT化療患者中,高綜合風險患者同樣可以從得到OFS+AI明顯獲益(5~15%)。(圖2)
圖2. 不同人群接受他莫昔芬單藥或OFS+AI/TAM治療療效模式[9]
2018年ASCO大會公布了基於8年SOFT和TEXT研究中無遠處復發間期(distant recurrence free interval,DRFI)絕對獲益的STEPP分析結果,結果顯示高風險患者OFS+AI vs. OFS+他莫昔芬或單用他莫昔芬提高10~15% DRFI;中度風險患者提高4~5% DRFI,其中大部分患者接受化療;而低風險患者接受強化內分泌治療相較於他莫昔芬單藥的獲益有限[11]。對於高危和中危中STEPP分析評分較高的患者,可以考慮強化OFS+AI的內分泌治療方案。與此同時,由於STEPP分析的數據基礎來自於對SOFT/TEXT研究的回顧性分析,其結果在中國患者中的應用還有待前瞻性的研究論證,因此OFS聯合內分泌治療策略必須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病理情況。
共識解析要點3
OFS治療的安全性管理
專家觀點
與患者充分溝通可能的不良事件,選用合適的藥物去勢治療方案。合理的安全管理能夠有效緩解不良事件症狀,增加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表2. 含GnRHa輔助內分泌治療安全管理治療推薦[2]
△:小樣本文獻報導,陰道雌激素製劑可引起外周血雌激素水平提高。但是否會増加乳腺癌復發風險日前尚無定論;*: AI和GnRHa可導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下降或骨質疏鬆,因此在使用這些藥物前常規推薦BMD檢測,以後在藥物使用過程中,每6個月測1次BMD,並進行BMD評分(T-score) T-score小於-2.5.為骨質疏鬆,可開始使用雙麟酸鹽治療;T-Score為-2.5~1.0,為骨量減低,給予維生素D和鈣片治療,並考慮使用雙磷酸鹽;T-score大於-1.0,為骨量正常,不推薦使用雙磷酸鹽。
計劃進行藥物OFS治療前應充分與患者溝通可能的不良事件。良好的患者溝通是乳腺癌輔助治療長期管理的重要前提,特別是在接受OFS治療使患者處於絕經後狀態,可能出現圍絕經期的相關症狀,骨和關節不良反應以及心理精神改變。針對這些改變,需要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部分不良反應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而影響患者的生存獲益。因此,需要有針對性的治療幹預,緩解不良反應症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降低乳腺癌復發風險[2]。
OFS聯合AI或他莫昔芬兩種治療方案在不良事件發生率相當。同樣來自於SOFT和TEXT研究中的數據,OFS+AI和OFS+他莫昔芬組3~4級不良反應發生率接近(32%和31%),且兩種方案不會嚴重影響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質量[12]。AI聯合OFS多見骨質疏鬆、骨折和陰道乾燥等不良事件;他莫昔芬聯合OFS組多見血栓症狀、潮熱和盜汗[2]。
表3. SOFT/TEXT研究中的特定不良事件[11]
結語:絕經前乳腺癌患者OFS治療越來越普遍,不僅是早期患者在接受OFS治療,晚期絕經前患者也在採用OFS聯合內分泌治療,以及聯合內分泌和靶向治療。隨著治療人群擴大和OFS藥物普遍可及,我們需要對相關指南和共識進行深入學習,更好的優化和規範OFS治療,提升患者的臨床獲益。
參考文獻
(上下滑動可查看)
1、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BCTCG).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and hormonal 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on recurrence and 15-year survival: an overview of the randomized trials[J]. Lancet, 2005, 365(9472): 1687-1717.
2、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 中國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8年版)[J].中國癌症雜誌.2018,28(11):871-880.
3、BURSTEIN H J, LACCHETTI C, ANDERSON H, et al.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for women with 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on ovarian suppression [J]. J Clin Oncol, 2016, 34(14): 1689-1701.
4、CURIGLIANO G, BURSTEIN H J, WINER E P, et al. Deescalating and escalating treatments for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the St. Gallen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the Primary Therapy of Early Breast Cancer 2017[J]. Ann Oncol, 2017, 28(8):1700-1712.
5、BALIC M, THOMSSEN C, W RSTLEIN R, et al. St. Gallen/Vienna 2019: a brief summary of the consensus discussion on the optim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treatment[J]. Breast Care, 2019, 14(2): 103-110.
6、CARDOSO F, KYRIAKIDES S, OHNO S, et al.Early breast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J]. Ann Oncol. 2019 Jun 4. pii: mdz173.
7、Version 2.2019, 07/02/19 2019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8、Harbeck N, Jakesz R. St. Gallen 2007: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consensus report[J]. Breast care, 2007, 2(3): 130-134.
9、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會.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2019版)[J]. 中國癌症雜誌, 2019,29(8):609-680.
10、REGAN MM, FRANCIS PA, PAGANI O, et al. Absolute benefit of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ies for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nega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TEXT and SOFT trials[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6, 34(19): 2221.
11、REGAN MM, FRANCIS PA, PAGANI O, et al. Absolute improvements in freedom from distant recurrence with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ies for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HR+) HER2-negative breast cancer (BC): Results from
12、FRANCIS PA, PAGANI O, FLEMING GF, et al. Tailoring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for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379(2): 122-137.
審批號:CN-55318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參考。
專家簡介
羅婷 副教授
醫學博士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乳腺疾病臨床研究中心/頭頸腫瘤科
四川省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乳腺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四川省抗癌協會乳腺癌專委會青年委員會副主委
四川省預防醫學會乳腺疾病預防與控制分會委員
四川省醫師協會乳腺專委會委員
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都市科技局、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資助,參研數十項國家級及省級部級課題。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SCI醫學論文10餘篇。申獲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各一項。
(來源:《腫瘤瞭望》編輯部)
版權聲明
凡署名原創的文章版權屬《腫瘤瞭望》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腫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