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部乳腺癌個案管理模式專家共識正式發布

2020-12-11 騰訊網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每年以3%的速度在遞增,統計顯示,2018年全國乳腺癌新發病例數36萬。大量的乳腺癌患者出院後需要長期的內分泌治療等居家治療。

3月7日,《中國乳腺癌個案管理模式專家共識》正式發布,共識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乳腺癌個案管理師分會組織來自全國多地區具有個案管理照顧經驗的醫療及護理專家編寫,對乳腺癌個案管理的定義、乳腺癌個案管理師的管理、乳腺癌個案管理模式和乳腺癌個案管理的成效指標給出了具體的闡述。同時,作為中國首部針對乳腺癌個案管理模式的專家共識,為乳腺癌「診斷-治療-康復」全程管理提供了新「標準」,也標誌著乳腺癌開啟個案管理新時代。

乳腺癌「慢病管理」困難重重

「乳腺癌術後2至3年是復發轉移的高峰,需定期隨訪治療。然而,乳腺癌患者居家康復過程中在用藥、飲食搭配、運動康復等方面往往有諸多疑問,難以在第一時間得到專業醫生的指導,或因疏忽時間、掛號難等問題未能定期隨診,這對於患者的病情管理是十分不利的。」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乳腺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乳腺專病中心主任醫師王建東強調,「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很多外地病人,需要進行化療、靶向治療卻因疫情無法成行,情緒非常焦慮,線上的醫療團隊給病人安慰和解答就非常重要。」

龐大的患者群體,相對有限的醫療資源,導致了醫護者「分身乏術」。在缺乏術後全程管理工具的情況下,如何提升患者依從性、提高預後水平也成為醫護者的「心頭之患」。更難的是,部分乳腺癌患者還要面對乳房缺失所致軀體形象受損帶來的心理打擊,因此還要注重人文關懷,解決患者疾病以外的心理創傷修復,實現對於患者全程、全人、全方位的身心治療。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乳腺癌個案管理師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普通外科護士長黃利虹表示:「乳腺癌的治療方式複雜且病程漫長,迫切需要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乳腺癌患者個體化的全程管理模式,以解決患者在帶病生存和康復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難,而個案管理模式恰好能滿足此需求,並幫助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減輕症狀困擾、改善生活質量。」

個案管理師助力乳腺癌管理

「在目前更多患者進入到『慢病』管理的新趨勢下,乳腺癌治療和管理應從單一關注『疾病』本身轉化為關懷『人』,邁向以患者為中心的乳腺癌「全程、全方位」管理模式的全新階段。當前,個案管理師在臨床上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對於其他腫瘤、慢病領域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乳腺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乳腺外科主任範志民強調道。

個案管理師是連接所有醫療片段的橋梁,在整個醫療團隊中扮演多重角色功能。從入院期、治療期及出院追蹤期三個方面進行個案追蹤,致力於給患者提供無縫隙的服務,實現完整、持續和高質量的照護服務。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乳腺疾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楊紅健介紹:「在治療方案執行過程中,要及時將問題反饋給醫生,既節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又方便醫生及時調整診療方案,這也縮短了患者從家庭到醫院的心理和感受的距離,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優化醫療資源,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加強了醫患溝通,在醫患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也有助於減少醫療糾紛。」

共識對乳腺癌個案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成效指標都有明確的要求,這對於人才的培養和考核都指明了方向。「在執行的過程中包含多個學科人員的相互協作,所以不僅需要紮實的護理專業知識,能夠順利通過腫瘤護理,科研,教學等能力的各項考核,還要求任職者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在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溝通技巧等方面具有一定專業水平。」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個案管理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乳腺中心護士長王影新解釋道。

「個案管理師崗位的設置,豐富了護理工作的內涵與外延,為護理人員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新方向,也能充分發揮護理人員在健康服務中的潛能,體現護理人員的專業價值,提升職業自豪感。」中國醫師協會乳腺癌個案管理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乳腺外科護士長兼外科科護士長張志茹表示。

王建東指出,目前最大挑戰在於,目前個案管理師沒有補助和相關待遇,僅僅是出於對工作的熱愛,下一步在規範相關工作的同時,也呼籲將個案管理師納入醫療體系內,讓他們的工作價值得到體現,以惠及更多病人。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

【來源】 健康生活圈南方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羅婷教授解析《2018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為進一步規範和優化OFS在早期絕經前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修訂了最新版的《2018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後簡稱「2018中國OFS共識」)。2017年St.Gallen共識中,考慮使用OFS的因素包括了年齡≤35歲,接受輔助治療後仍為絕經前激素水平,淋巴結≥4枚[4]。在2019年St.Gallen大會的專家共識中,大多數專家(68.1%)認為前期化療可作為一個臨床病理指標指導OFS使用;84.8%的專家認為年齡≤35歲是決定OFS是否使用的獨立風險因素[5]。
  • 速讀長三角:中國首個自動化腹膜透析專家共識發布|腹膜透析|共識|...
    (文匯報)國內首個完整的健康影響評估制度建設方案發布作為《健康上海行動》首批40個重點項目之一,「上海市健康影響評估制度建設研究」由市疾控中心組織開展研究,歷經一年多時間,從評估範圍、評估內容、指標體系、評估流程、組織管理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完成研究報告及上海市健康影響評估《管理辦法》《評估指南》《指標體系》三個技術方案,
  • 中國乳腺癌標準資料庫建設正式啟動 19家高水平醫院乳腺癌專家共商...
    2020年10月10日,「乳腺癌單病種診療能力提升項目」在北京正式啟動。該項目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牽頭髮起,成立了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教授、CSCO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江澤飛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等國內19家高水平醫院的乳腺癌專家組成的項目專家委員會,旨在建設以中國乳腺癌標準資料庫為承載的診療能力提昇平臺,主要目標包括:建設以專病大數據為支撐的乳腺癌專病科研能力和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平臺,
  • 中國第一個心血管植入型電子器械遠程隨訪中國專家共識發布
    中國第一個心血管植入型電子器械遠程隨訪中國專家共識發布 //CIED遠程隨訪專家共識發布背景// 心血管植入型電子器械(CIED)用於心動過緩、心動過速和心力衰竭的診斷、治療與監測。
  • 健康中國 同心鑄防丨首部《中國心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發布
    2020年11月19日,我國首部《中國心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下稱《一級預防指南》)在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二次全國心血管年會上正式發布。該指南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牽頭,聯合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臟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心臟專業委員會、及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血栓防治專業委員會共同制定,四大學會採用跨學科合作的方式,邀請來自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領域的80位專家學者參與,匯聚集體智慧。
  • 2018年度廣東省社會工作優秀案例——個案管理模式下的家暴個案介入
    服務計劃(一)服務理論模式該個案中,服務對象一家屬於來深務工人員,服務對象為鐘點工、丈夫為保安、夫妻學歷低(夫妻都未小學畢業)、子女多、沒有社保、沒有穩定工作,經濟條件差,孩子行為問題多、服務對象健康狀況、家庭關係存在一定的問題,個案情況較為複雜、跟進難度較大,需要學校、社區、政府等各部門協調和支持下完成,根據上述情況,社會工作者認為該個案可以採用個案管理模式介入
  • 乳腺癌是中國女性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專家:創新藥物給治療帶來...
    中國網財經6月16日訊 乳腺癌是中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日前在「第十屆新視角乳腺癌高峰論壇」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表示,在晚期乳腺癌治療方面,隨著CDK4/6抑制劑這一創新藥物的上市,打破了過去過度依賴單一化療的治療局面,為患者帶來了更多生存希望。
  • 中西醫結合治乳癌有了共識
    原標題:中西醫結合治乳癌有了共識(記者王倩)12月20日,由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北京慢病乳腺癌整合防治全國專家委員會組織編寫的《乳腺癌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在京發布。
  • 專家:中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超80%
    主辦方供圖專家:中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超80% 倡導全方位、全周期管理中新網北京6月6日電 (記者 李亞南)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統計,中國每年有233萬人死於惡性腫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教授近日在2020年全國抗癌達人風採大賽活動上表示,以乳腺癌為例,乳腺癌是中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值得慶幸的是,目前中國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超過80%,乳腺癌已步入慢病管理的行列,如何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則尤為重要。
  • 腫瘤醫院徐兵河:我國乳腺癌五年生存率可達83%
    在徐兵河看來,只有在規範化的基礎上,根據乳腺癌的分子分型進行個體化和精準治療,才能提高乳腺癌的治療效果,治癒更多患者。「過去認為病人的管理就是在治療期間的管理,隨著乳腺癌病人治療手段的增多,治療時間的延長,副作用也會增多,如何管理這些副作用,降低副作用發生率、減輕副作用對患者帶來的生活質量影響,光現在手術、放療、化療期間的管理是不夠的,應該實行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徐兵河表示。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
    指南·標準·共識│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兒童心肌病精準診治協作組《中國實用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兒童及青壯年心臟性猝死
  • 香港2018年新增癌症個案創新高
    中新社香港10月21日電香港醫院管理局轄下的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統計中心)21日公布,2018年,香港癌症新增個案達34028宗,創有記錄以來新高,平均每日有93人確診癌症。癌症是香港的頭號殺手。根據統計中心發布的數字,在2018年,有14594人因癌症離世,佔全港整體死亡人數30.7%,當中58%為男性。致命癌症排名的首三位依次為:肺癌(佔26.4%)、大腸癌(15.9%)和肝癌(10.2%),合共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在2018年,香港五大常見癌症依次是大腸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肝癌,共佔香港新增癌症個案約57%。
  • 中國首部腫瘤患者營養膳食白皮書在京隆重發布
    10月31日,《中國腫瘤患者營養膳食白皮書(2020-2021)》(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辦。該《白皮書》由中國營養學會腫瘤營養管理分會牽頭,聯合費卡華瑞和「與癌共舞」公益組織共同調研發布,是中國首部專門聚焦腫瘤患者營養膳食的白皮書,為腫瘤患者居家營養膳食提供了指導和參考。
  • 如何使用病殘收治規定資源——以個案管理模式介入吸食冰毒家庭
    楊某的正式支持網絡包括社工、居委、醫院、街道、民警等等。因其吸食冰毒,與民警互動較多,但呈現為有衝突的互動。近期,由於社工為其提供個案服務,與其建立信任關係,其與社工的互動為正向互動。除此之外,楊某社區資源(醫院、居委會、街道等)關係疏離。在社工收集到的資料中,楊父向社工反饋其家庭因楊某吸毒,曾搶劫或盜竊等行為,而極少與社區居民、社區資源互動,極少運用正式支持網絡。
  • 國內首部豆奶白皮書正式發布 維他奶助力豆奶營養價值的傳遞
    本次論壇由北京營養師協會主辦,匯聚了來自中國營養學會社區營養與健康管理分會、中國飲料工業協會蛋白飲料分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豆製品專業委員會等權威機構的專業力量,以及豆奶行業頭部品牌之一維他奶有限公司,就豆奶營養價值、豆奶行業發表了各自領域的專業見解以及深刻洞察,引發廣泛關注。
  • 《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
    近日,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中國兒童保健學術年會上,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專家組討論並制定的《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正式發布。兒童保健專家表示,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D缺乏及不足仍是我國兒童突出的營養問題,影響兒童生長發育水平和健康。
  • 中國晚期乳腺癌cfDNA基線項目正式啟動
    隨著精準醫療發展,乳腺癌的治療已進入分子分型治療階段,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在晚期乳腺癌治療過程中藥物治療療效評估、患者早期生存狀況預測仍然是一個巨大挑戰,如何解決乳腺癌精準醫療這一問題,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 中國眼科機構發布老花手術專家共識 樹立行業與國際同步新標準
    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記者 閆曉虹)現行國家衛生部發布的《準分子雷射角膜屈光手術質量控制》行業標準的牽頭起草人、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王錚教授指出,統計數據顯示,我國35歲以上人口,有老視問題人群達3.9億。
  • 中意連線丨守望相助,命運與共——疫情下乳腺癌患者管理研討會
    為加強各國醫生間的抗疫經驗交流,更好的為乳腺癌患者提供精準的治療,中國乳腺癌領域專家發起中國乳腺癌精準診療多學科全球在線直播活動。 2020年4月9日 16:00-18:30,中國乳腺癌精準診療多學科全球在線第一期:「中意連線——疫情下乳腺癌患者管理研討會」成功舉辦,來自中國和義大利的15位專家就中意兩國疫情的特徵、經驗,疫情期間乳腺癌患者的管理、幹預、診療策略及具體病例的診療方案進行了深入探討,一萬兩千多名觀眾同時在線觀看直播。
  • 中西醫乳腺癌防治全國專家委員會在京成立
    2018年3月31日,2018年北京中西醫慢病防治促進會中西醫乳腺癌防治全國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學會是由北京中西醫慢病防治促進會向民政部門備案,在全國中西醫腫瘤防治專家委員會理事會指導下,由全國中西醫腫瘤防治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群體中的乳腺癌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張曉軍教授負責籌建成立。大會決定裴曉華、康驊教授為顧問,選舉張曉軍教授為主任委員,張永強、盧雯平、顧嶽山等15位教授為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