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印章,方寸之間刻春秋

2021-02-14 曹州書畫網

手工印章,方寸之間刻春秋

牡丹晚報記者 郭衛東

隨著雕刻技術的更新換代,雷射刻章逐漸佔據刻章市場,與之相應的傳統手工刻章不斷被邊緣化。陳廣增是少有的堅守者之一。

昨日,牡丹晚報記者趕到位於市曹州西路的一處院落,院主人陳廣增正拿著一把刻刀,一筆一划嫻熟地刻章。

陳廣增的刻字工作室裡陳設簡單:一張柜子,存放著印模材料;一張帶抽屜的桌子,上面擺滿了各種刻刀;牆邊碼放著幾十枚章料。

56歲的陳廣增從事篆刻已經30多年了。「印章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到借條、籤訂合同,或在書畫上留下名號;大到政府法規、法院判決,都要用到印,功能類似於現在的身份證。」他說,「已經不記得刻了多少印章,僅鋼印我就一百多套。」

刻印是一門非常精細的工藝,小小的印章,要用很尖細的刻刀,一點一點地刻。製作印章的材料很多,金銀銅鐵木、牛角橡膠、塑料有機玻璃。陳廣增說,首先把材料製成方形圓形或多邊形,打磨後在印面寫上反體字。印如果小,字的筆劃也就小而細,需用非常細的毛筆書寫。

上世紀80年代,手工刻章生意最紅火。菏澤撤地設市時,所有的公章都要改,只有菏澤鐘錶眼鏡刻字廠一家,30多人天天加班仍無法滿足需求,刻個章等個把月是常事;那時經常加班到凌晨,有時飯都顧不上吃。之後,紛紛成立的公司讓刻印章風光了一時。

由於刻印屬於特殊行業,準入門檻高,需要有關部門批准。加上刻印技藝需要經過多年磨練,在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年輕人很難做到整日盯著那幾釐米的印章,造成無人願學,後繼乏人。老一輩刻印人,大多已經轉行。

刻印,一個與歷史同步的老行當,印證了春秋,也刻下了人間的事態炎涼。最讓陳廣增感慨的是,刻印章曾是菏澤的一個標誌。當時,菏澤刻印在山東小有名氣。

印章早已成為陳廣增的一種精神寄託,一刀一划刻了幾十年,這印已深深地烙在他心底,無法割捨。

圖為:陳廣增在雕刻印章


相關焦點

  • 篆刻印章,於方寸之間顯氣象萬千
    篆刻印章簡介:篆刻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指雕刻印章的藝術。因刻印時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鍥刻,故稱篆刻。印章,信也,權也。古往今來,印章是權力、身份的象徵;是責任、信用的體現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篆刻印章,一般用刀刻於石、牙、角、木等印材上;金屬印章,則多先刻印模,然後鑄成。秦印、漢印為公認的篆刻藝術之源,明、清兩代出現眾多篆刻流派。
  • 寄情方寸間,專注見真章——聽刻章老師傅陳濟源講述手工刻印章的故事
    印章的種類又分為私章、公章、藝術章,不同印章則需要不同的表現手法,私章、公章一點一畫都不能出任何差錯,必須工整嚴謹。而藝術章須富有藝術表現力,要體現出雕刻的審美意趣。沒有時間的積累,根本難以雕刻出精美的印章。」陳濟源邊忙碌邊向記者介紹。
  • 張德勝(中國篆刻)印章藝術作品欣賞—方寸之間
    因以製作印章為主,又稱印章藝術。篆刻藝術作為國粹之一,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形成了一以貫之、厚重的悠久傳統。其融萬千氣象於方寸之間,深受歷代文人墨客所鍾愛。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 洛陽一男子沉迷手工刻制印章,幾十年匠心依舊!
    洛陽一男子沉迷手工刻制印章幾十年匠心依舊整理編緝 |《書法當代》 文章來源 | 網絡數十年間,刻章早已演變為機械化作業,店主李普義卻仍然堅持手工刻制印章。此前,他的故事被@央視新聞官方微博、人民網、騰訊網等媒體報導,近日,不少人慕名從外地來找他刻章。當熱鬧和喧囂過後,在這方侵染了歲月痕跡的小店裡,他初心不改,匠心依舊。
  • 他、80後,用手篆刻10餘年光陰,專注堅持皆在方寸之間!
    當別的年輕人在燈紅酒綠間陶醉時,李文杰卻在清寂的鬥室中與印石為伍,在方寸之間堅持自己的篆刻藝術追求。拋開誘惑專注於自己凌晨2點26分,李文杰刻完最後一刀後,輕出了一口氣。他站起身活動一下,又拿起剛完成的印章不斷觀摩。那是一方客戶定製的印章,刻完這方後,他結束了一天長達10小時的工作。書由印入,印由書出。李文杰對於篆刻藝術的喜愛,是從小學習書法開始的。那時他的父親由於工作忙,經常不在家,為了讓兒子安心呆在家裡,父親每次出門都會拿出一本字帖,讓他臨摹。
  • 方寸之間見精神
    鐵肩擔道義(篆刻)盛健霖心有蘭花濟蒼生(篆刻)蘇文治眾志成城(篆刻)嶽峰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篆刻)張奕辰此心安處是吾鄉(篆刻)王義驊一方印石、一把刻刀,在方寸之間以刀代筆在這個特殊時期,全國的篆刻藝術家們和來自各行各業的篆刻愛好者們沒有缺席,通過舉辦「印記·抗疫」大眾篆刻作品網絡展等活動,用一枚枚精心雕刻的印章,記錄舉國抗疫中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鼓舞人民群眾共克時艱的勇氣,表達著對祖國抗擊疫情強大力量無比信任和鼎力支持的心聲。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 藏玉眾籌|牛角印章——方寸之間見性情
    牛角作為有傳承、心賞、喜愛物品存在的情況下,像徵某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牛角形狀也常被用作於印章。說起印章,姓名、字號稱為正章,其餘印章,在印學上都統稱為「閒章」,除刻吉語外,還常刻詩句、格言、自戒之詞等。最初被作為信物,殷商時期就代表著權力和信任,文人墨客也都喜好以印留名。
  • 從印章國禮看方寸間的文化內涵
    印章是古人作為一種信物和人格風採的標誌,後來通過文人的介入成了一種藝術形式。印章收藏是一門綜合藝術,與書畫相比,篆刻技巧本身就具有抽象的審美藝術。而刻一方好的印章,其文字涉及古文字學,布局安排又涉及藝術造詣,篆刻時的刀法又要根據石材的硬度而變換,要將所有藝術變化融於方寸之間絕非一日之功,作者傾注的精力與時間不亞於創作一幅好的書畫作品。方寸之間包含眾多文化內涵。
  • 「藝遊方寸間」主題篆刻文化進軍營活動
    印章古稱璽,是一種憑信工具,同時也是書法與雕刻相結合的一門藝術。為進一步豐富軍營業餘生活,提升官兵文化修養,加強軍地溝通聯合,近日,白銀市會寧縣博物館的篆刻老師走進武警甘肅省總隊白銀支隊會寧中隊,組織「藝遊方寸間」主題篆刻文化進軍營活動。
  • 印章文化課堂開課啦!古人刻印章的材質有何講究?
    古人刻印章的材質有什麼講究嗎?今天這一期,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
  • 方寸間的意趣,浙大這門課有意思!
    浙江大學劉含之老師開了一門《篆刻臨摹與創作》,讓同學們領略方寸間篆刻的魅力。劉含之是浙江大學公共體育與藝術部講師,本、碩、博均就讀於浙江大學,她的書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參加書畫藝術大展,曾受美國亞洲文化學院委託為國際知名作家潘銘燊先生製作朱文印「東南西北人」,以及為美國舊金山市立圖書館設計製作篆文標誌。
  • 手工篆刻一枚印章,是怎樣的過程?
    今年50歲的陸明在恩平市廣播電視臺做過9年新聞主播,還是一個有著18年工作經驗的資深記者,但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其實他還是個技藝高超的「印章篆刻達人」,不少朋友專門請他篆刻各種印章。印章,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裡,一直有著重要的地位。陶宗儀《輟耕錄·印章制度》有言:「古無押字,以印章為官職信令。」自古以來,印章是權力、身份的象徵,是責任、信用的體現方式,也是文人雅士的心愛之物。
  • 中國象棋:方寸之間 金戈鐵馬
    這樣的場面可以發生在金戈鐵馬的古代戰場,但也可能發生在方寸之間的中國象棋棋局上。中國象棋:方寸之間 金戈鐵馬中國象棋一種二人對抗的棋類遊戲,歷史悠久。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自古以來都是一種極為流行的棋藝活動。
  • 方寸之印
    現存最早的銅製印章產生於商代,鐫刻圖案或族徽。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印章成為憑信工具和權勢象徵,逐漸興盛起來,刻有官職或姓名的文字印章開始普遍使用。戰國古璽秦國統一六國後,「書同文,車同軌」,推行了一系列加強統一的措施,同時也為印章的名稱、形式、文字和使用方式都制定了一套完整而嚴格的規定。
  • 方寸間刻出精彩人生,讓史曉卿告訴你堅持的理由!
    「可以觀」是史曉卿的第二場個展,距離他上一次的個展相隔8年。自習書法以來,最初受益的老師是孫正和先生。讀高中時,看到孫正和的一枚印章,一下子被打動——原來書法還能在方寸之間展現力與美!史曉卿買了篆刻工具,買了《吳昌碩印譜》,像小時候自己一個人練書法那樣練習篆刻。
  • 羊城晚報專訪丨從藏印到讀印:方寸之間 氣象萬千
    印章方寸之間,蘊含著千百年的歷史古韻,無論是字體的變化、風格的演進或是篆刻技藝的精進,均承載著文明的重量。這種由篆字、雕刻及印石組成的傳統印章藝術,歷來是文人墨客的收藏雅好。詩、書、畫、印這四種藝術表現形式,經由戰國、秦漢、晉唐而於宋元之後,被完美結合,成為一種文化符號,直指文人士大夫階層的生活及審美追求。 印章三千年,是一部印信史,更是藝術史。
  • 中國印章
    印章自古就有,在殷商時期就是一種憑信的記號,在商業貿易中使用,用以貨易貨。那時候的印章是土塊燒制,章上刻什麼內容?蓋在什麼地方?誰也說不清楚,至今沒發現實物。      中國古代印章和現在一樣分為公章和私章,過去有句話叫「文憑書,官憑印」,這裡所講印,就是指公章,公章一蓋,表示認可或通過,公章上交,表示本官不幹了。中國古代印章興於春秋戰國,盛於秦皇劉漢,秦之前印章主要有兩種材料,一種玉制,也稱之為璽;另一種金屬製成,統稱為鉨。璽和鉨同一個讀音,區別是用「玉和金」兩個邊旁部首來代表不同的材料。
  • 這枚玉印章拍出1817萬天價!玉印章為何價值如此高?
    乾隆皇帝一生愛玉,也愛印章,更是收藏了1800多枚印章;清朝著名金石學家汪啟淑更是一個出名的印癖先生,為得到心儀的印章,甚至向朋友長跪不起,只求朋友可以割愛;並且,但凡古代的名人,很少有沒有印章的,蘇東坡的「雪堂」、唐伯虎的「唐寅」、文徵明的「停雲館」……
  • 十大名家為毛主席刻的印章你見過嗎?
    ,最終決定以白文布局,處理得雄壯渾厚,大氣磅礴不久,陳巨來收到****辦公廳的致謝信,大意是:陳巨來同志,**收到你為他刻的印章十分高興,特附上三百元以作潤筆.謝梅奴治印潤之謝梅奴(19131991),湖南長沙市人,有篆刻王之稱謝梅奴刻治的這兩方印章分別是白文毛澤東印和朱文潤之印,毛**特別喜歡這兩方由家鄉的篆刻大家創作的印章
  • 【靜賞】看看十大篆刻名家為毛主席刻的印章!
    他一生使用過不少印章,大多系名家所刻,流派紛呈,風貌各異,殊為珍貴。有些還蘊藏著他與藝術家們交往的種種軼事。1、著名書法家金石家鄧散木謝梅奴刻治的這兩方印章分別是白文「毛澤東印」和朱文「潤之」印,毛主席特別喜歡這兩方由家鄉的篆刻大家創作的印章,使用頻率很高,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這兩方印前者以回文排列布式,寓巧於拙,雄渾蒼勁;後者細文粗邊,結體流麗,頗具周秦璽印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