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劉德、吳琛磊、連晨永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70年前,志願軍將士用血肉之軀
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
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
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
今天,帶你認識一位
與黃繼光、邱少雲
在同一頁英模冊上的英雄
他就是電影《英雄兒女》中
王成的原型——楊春增
【英雄簡介】
楊春增,河北省沙河縣(今沙河市)人,1929年5月出生,1945年10月入伍,原志願軍35師104團4連(現為第72集團軍某合成旅「鞏固模範連」)3排副排長。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1952年8月6日,在堅守541高地的戰鬥中帶領9班擊退敵10餘次進攻,戰至最後2人,他讓衛生員去聯絡部隊,自己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1952年10月1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機關為楊春增追記「特等功」,追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全國僅50人)「中國共產黨模範黨員」榮譽稱號。1953年6月,朝鮮追授楊春增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榮譽稱號(全國僅有黃繼光、邱少雲等12人),並為他頒發一級國旗勳章和金星獎章。
英雄血戰京畿山
撼天震地敵喪膽
千古留芳中朝史
熱血浩氣壯河山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一級戰鬥英雄」楊春增誓與陣地共存亡的英雄壯舉——
1952年8月5日,楊春增所在的志願軍第12軍35師104團4連,向守衛在江原道金城座首洞東南無名高地的南朝鮮軍首都師第26團第11連發起進攻,6日5時許,志願軍攻克敵人防線上的咽喉541高地,副排長楊春增率領9班接替7班防禦,陣地在敵多個炮群的火力打擊下,早已是滿目瘡痍。楊春增觀察完陣地情況後,隨即命令三個戰鬥小組迅速搶修工事,準備攔截這一帶敵人的糧彈供應線,等待大部隊的到來。
後來的陣地戰鬥異常激烈。狡猾的敵人汲取了之前幾次強攻不下的教訓,改強攻為偷襲。敵人前進到我陣地前沿300米左右位置時,就地隱蔽,觀察我陣地動態,企圖使我暴露火力點,便於呼喚火力打擊。次日拂曉,敵軍火炮猛烈轟炸541高地,陣地上土石亂飛,敵軍發動數次反撲都被我軍打退後,還發起了集團衝鋒。楊春增從容不迫命令炮兵集中優勢火力向敵開炮,從早晨激戰到下午3時,打退數倍於己的敵軍10餘次反撲,斃傷敵200餘人。
然而,勝利是短暫的,惱羞成怒的敵人馬上組織對高地進行強攻。飛機、火炮輪番轟炸,使整個陣地處在震動和轟鳴之中,負傷的戰士逐漸多了起來。但他們都堅信,人在陣地在,直至犧牲的最後一刻,也要堅持戰鬥。
經過22小時的浴血奮戰,楊春增帶領戰士們先後打退敵人13次反撲,直到高地上只剩下他、衛生員兩個人和最後一個手雷。當時的楊春增早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他對小衛生員牟元禮說,你下山接應部隊。衛生員不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把一個裝有共產黨章程的紅色布包交給衛生員,讓他有了一種使命感。衛生員下山後,楊春增拿起手雷,躍出陣地工事,衝入敵群中。一聲巨響過後,煙柱騰飛,楊春增與10餘名敵人同歸於盡!犧牲時,年僅23歲。
楊春增為部隊守住541高地贏得了寶貴時間,為殲滅敵人創造了有利條件。陣地保住了,楊春增卻壯烈犧牲了。在楊春增英勇獻身精神的激勵下,4連與敵軍反覆爭奪4天,打退敵軍近30次反撲,斃傷俘敵600餘人,取得了最終的勝利,為抗美援朝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
▲紀念戰鬥英雄楊春增犧牲30周年大會。
▲中國人民赴朝鮮慰問文藝工作團贈送給楊春增排的錦旗。
這面錦旗連同楊春增的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現陳列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為表彰忠烈,感召後人,河北省沙河市於1953年在楊春增的故鄉——西八裡莊舉行盛大紀念活動。1962年8月1日,在褡褳火車站東側建造了楊春增烈土紀念塔,塔的正面鑲刻著「楊春增烈土永垂不朽」9個金色大字。1984年8月1日,新建了楊春增烈士紀念館。
▲楊春增烈士紀念碑在河北省沙河縣(今沙河市)。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70年過去了,但楊春增老排長保家衛國、頂天立地,為祖國、人民利益英勇無畏、奮不顧身的精神,卻激勵著一代代「鞏固模範連」官兵奮勇前行。
向楊春增老排長致敬
向抗美援朝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