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大運河文保傳承已形成「四梁八柱」規劃體系

2020-12-27 北京日報客戶端

9月27日下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配套規劃有關情況。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介紹,國家發改委聯合文物局、水利部、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遊部分別編制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四個專項規劃,指導沿線8省市編制了8個地方專項規劃,目前4個專項規劃和8個地方實施規劃已全部正式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四梁八柱」的規劃體系已經形成,這也意味著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的頂層設計已經基本完成。

歐曉理介紹,四個專項規劃是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各專項領域工作的全局性、支撐性指引。

一是以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為靈魂,明確了大運河文化遺產全面系統保護的目標,堅持以文化和生態保護為引領,著力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能力建設,提出了強化文化遺產、依法保護,加大文物監督管理力度,改善文物保存保護狀況,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增強遺產傳承弘揚能力,加強國際國內宣傳推廣等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二是以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為支撐,明確了大運河主要河段實現有水,11個河段實現旅遊通航的目標,確定了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隋唐大運河各河段河道管護重點,提出了改善水系資源條件、完善防護排澇保障功能,促進岸線保護和服務提升,加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推進航運綠色發展,完善河道水系管護機制等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三是以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為保障。明確了大運河沿線生態空間布局和生態環境改善目標,將用水總量、水環境質量等作為約束性指標,提出了強化生態空間保護與用途管制、建設綠色生態廊道、保護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強化流域水汙染防治,積極防範環境汙染風險,推進環境治理現代化建設等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四是以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為關鍵,明確了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目標,將國家文化公園展示、資源開發、品牌標識等作為重點,提出了推出文化藝術精品力作、推進文化遺產和旅遊融合發展、提升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培育文旅融合精品線路和系列品牌,促進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融合發展,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此外,單個地方實施規劃是各地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具體實施依據,既遵循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基本要求,對規劃綱要、建設方案和四個專項規劃的主要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又立足地方實際突出地方特點,明確了各地的發展定位、空間布局、建設目標、主要任務。

他表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繼續會同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凝練和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推動系統性遺產保護,謀劃一批重大文化項目,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共建共治共享。

相關焦點

  • 圖解|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四梁八柱」規劃體系
    圖解 |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四梁八柱」規劃體系 2020-09-27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搭建「四梁八柱」!貴州山地特色的應急救援體系初步形成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倪淑琴 陳鵬 實習記者 唐冰清)12月23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應急改革與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應急管理廳組建以來,積極推動搭建應急救援體系「四梁八柱」,初步形成了具有貴州山地特色的應急救援體系。
  • 觀察丨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 「十四五」規劃《建議》 千裡...
    「大運河文化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國博首次全面系統展現大運河及其衍生出的文化脈絡,展覽預計持續4個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被納入其中。  溝通南北,綿延數千裡,歷經無數繁華盛景和動人故事;貫連古今,奔流幾千年,沉澱厚重歷史變遷與家國記憶。
  • 視頻|淄博搭好「四梁八柱」,加速崛起可期
    這一年,淄博轉型升級全面提速,布局新經濟,搶佔新賽道,淄博在做好「優」與「擴」兩篇文章的同時,搭建起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這一年,淄博的外在形象在變,全域公園城市拉開帷幕,空氣優良天數之多創下7年之最,文旅產業破題,廈門朗鄉、北京首旅提升城市品質。
  • 搭好「四梁八柱」 淄博加速崛起可期 寫在中共淄博市委十二屆十一...
    ,以「優存量、擴增量」為指引,搭建經濟發展「四梁八柱」的行動路徑。  這一年,淄博轉型升級全面提速,布局新經濟,搶佔新賽道,淄博在做好「優」與「擴」兩篇文章的同時,搭建起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這一年,淄博的外在形象在變,全域公園城市拉開帷幕,空氣優良天數之多創下7年之最,文旅產業破題,廈門朗鄉、北京首旅提升城市品質。
  • 搭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四梁八柱」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規則銜接是當前重要任務藍皮書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面推進實施階段,「四梁八柱」已經被搭建起來,朝著邁向充滿活力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穩步前行。根據廣東省政府的規劃,珠三角地區將加快推進IPv6網絡建設,構建高速骨幹光纖網絡,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將在大灣區快速發展。國家支持粵港澳大灣區企業之間加強對接和交流,鼓勵港澳地區超前布局加快推動5G應用。
  • 大運河山東段規劃出爐,德城、武城、夏津為文化保護核心區
    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落實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有關要求,深入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統籌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助推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協同打造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特編制《山東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
  • 汽車的「四梁八柱」:A柱的作用不亞於防撞梁
    >A柱B柱C柱D柱橫縱梁&輪旋汽車防撞結構可以概括為:四梁六柱,四梁八柱!——防撞梁分別為橫梁與縱梁,不過「四梁」指的前後與兩側的縱梁,防撞橫梁起到的主要是中低速碰撞的保護作用。一般採用雙層輥壓弓形結構的防撞梁可以承受較輕程度的撞擊以保證不變形,在嚴重衝擊中知識起到緩衝與傳導作用,傳導過程參考下圖。在重度撞擊或兩側車頭的撞擊中,橫梁並不能起到絕對保護作用,而是在破損後將撞擊力傳導至與縱梁連接的金屬吸能盒。
  • 大運河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總體思路與對策——大運河河道水系治理管...
    編制《大運河河道水系治理管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於推進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重塑大運河「有水的河」現實載體,有效落實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綱要》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推進《綱要》組織實施的工作安排,水利部、交通運輸部組織編制了《規劃》。目前,《規劃》已由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三部門聯合印發。
  • 架四梁 立八柱 新訓滿弓開局
    架四梁 立八柱 新訓滿弓開局 2020-12-21 1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五礦:「四梁八柱」撐起「礦業航母」
    「中國五礦始終以成為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為願景,以『資源保障主力軍、冶金建設國家隊、產業綜合服務商』為戰略定位,目前已經形成了以金屬礦產、冶金建設、貿易物流、金融地產為『四梁』,以礦產開發、金屬材料、新能源材料、冶金工程、基本建設、貿易物流、金融服務、房地產開發為『八柱』的『四梁八柱』業務體系。」
  • 土木為中國古建築之魂 四梁八柱房子牆倒屋不塌
    四梁八柱、榫卯結構、一麻五灰、雕梁畫棟……事實上,中國建築自古以土木為材,自成體系,幾千年來一脈相承,表現出頑強的「戀土」、「戀木」情結,形成了迥異於西方石構建築的顯著特色。從史前建築的穴居、巢居,一直到清代的大小木作,土木營構始終是中國建築的主旋律。這一點,從自古流傳的成語「大興土木」中就可見一斑。
  • 大運河的生長「原點」,文化帶建設搞得怎麼樣
    沒有大運河,就沒有沿岸城市的今天。」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介紹,唐閘古鎮昔日斑駁廠房已變身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吸引了40多家創意設計類公司入駐。大運河換了方式,仍在為古鎮注入生機。打開江蘇地圖,大運河江蘇段縱貫南北約790公裡,溝通長江、淮河、故黃河,串聯太湖、高郵湖、洪澤湖、駱馬湖等;串聯起9座國家創新型城市、38個國省級開發區,經濟總量佔全省91%,滋養了千年繁華富庶;沿線分布著5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鎮、村,漕運文化、鹽業文化、園林文化薈萃,高峰迭起。
  • 加快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加強人文城市建設,開發相關文化產品和服務,帶動全域旅遊;強化區域合作,形成共建合力,要加強與沿線各地的銜接,共建基礎設施,共抓服務配套,增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協同性。為進一步提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品位和水平,現提出如下建議:  健全完善協調合作機制和綜合管理體制。由黨政主要領導領銜指揮,發改、規劃、文化、旅遊、水務、環保、教育、城管、公安等部門各司其職、協同合作,系統推進文化遺產保護、河道水系治理、生態環境修復、文化旅遊發展,形成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強大合力。
  • 李原園:新時代如何治理管護大運河?
    大運河是沿岸滄州、聊城、濟寧、徐州、淮安、揚州等城市的母親河,形成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陽、吳越等地域文化以及多種文化形態,凝聚著中華文明數千年燦爛文化,是傳承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2)輸水供水功能大運河部分河段承擔了南水北調東線調水輸水任務,在構建我國「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水資源配置格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1156km輸水線路中,利用大運河河道750km,二期工程也規劃利用南運河等部分河道輸水。
  • 鶴壁市大運河文化帶未來這樣構建
    謀劃運河文化一盤棋」:著力構建「兩帶雙核、三區一環」空間布局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打造大運河文化帶,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
  • 深化大運河文博考古與學術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報南京9月6日電 (記者王廣祿)近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揭牌儀式暨大運河文博考古主題研討會在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大運河文博考古這一主題展開研討交流。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負責人賀雲翱提出,大運河考古包括對大運河本體、水工設施、運輸設施與工具、管理機構與設施、運河沿岸城市城鎮鄉村與文化遺蹟,以及石刻與相關遺存的考古發掘和研究。
  • 範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形成「合力」 不能各行其是
    範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形成「合力」 不能各行其是 2017-12-02 15:34:5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圍繞統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 搭建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
    今年以來,省戒毒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有關加強制度建設的要求,緊緊圍繞建立全國統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將制度建設列為2020年局重點工作攻堅任務,經過一年的努力,搭建起全國統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下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運河文化建設研究》開題報告會順利舉行
    2019年5月9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印發,《規劃》將大運河流經的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8省(市)列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範圍,明確了「一條主軸帶動整體發展、五大片區重塑大運河實體、六大高地凸顯文化引領、多點聯動形成發展合力」的空間布局,提出打造繼古開今的璀璨文化帶、山水秀麗的綠色生態帶和享譽中外的繽紛旅遊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