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內氣、內勁的科學依據是什麼?發前人之未發,道前人之未道

2020-09-03 太極拳天下第一門

凡是講太極拳、內家拳、內功的都必須修煉內氣、內勁,可是內氣、內勁又給人很神秘、好無助的感覺,無從下手,似乎遙不可及。

天下無難事,就怕有心人。正因為內氣、內勁的玄奧神秘反而引起了本人的極大興趣,歷經無數個日夜的探索、演練,樂此不疲,終於悟徹源流,太極拳、內功、仙術金丹大道融會貫通,才敢在此談論這個話題,太極拳內氣、內勁的科學依據是什麼?發前人之未發,道前人之未道。

先說內勁的科學依據

有內勁之名,就有外勁,外勁就是外力,普通的體表肌肉力氣,就是現代體育的身體肌肉塊,不須多言了。

內勁則是身內之勁,是身體內部的不隨意肌所產生的勁。不隨意肌受人的潛意識支配,所以練內功的必練「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勁合。由這個名稱也可知其大概,隨意肌與平常的意識產生外力;而不隨意肌與潛意識產生出內勁。

心與意合就是一心一意、心神靜定,心明如鏡而又無思無慮的狀態,就是啟動潛意識的「神意、真意」。

意與氣合就是以意運氣,神氣圓滿,籠罩周身,古代道家內功又稱布氣,如同下雨前天空烏雲密布的道理。

氣與勁合就是周身內外上下柔若無骨,唯餘勁與筋耳。身內之不隨意肌,聯通四肢百骸之十二筋經、十二經脈,通體鬆柔,無一處僵硬板滯,留意在何處內勁即流行至何處,方是意到氣到勁到。

內氣是個什麼東西

內氣又稱元氣,是比內勁更深層次的東西。內勁的產生還有不隨意肌、筋經、筋膜可見,而元氣則不同。

要深究內氣、元氣的秘奧,就必須參悟和修習性命雙修金丹大道,人身精、氣、神的生化與妙用。在古聖哲看來,元氣就是生命的源動力、生命的能量。觀之而無形,聽之而無聲,但留其名難見其情,但有其功難見其容;以其凝結謂之精,以其流行謂之氣,以其妙用謂之神。

以上妙論出自丹經《性命圭旨》,若非有過自身練過體驗,簡直就是如讀天書。那么元氣,內氣是個什麼呢?


用現代的生理科學知識來說,內分泌系統是身心生命的幕後支配和主宰者,而內分泌系統製造分泌的各種生命激素就是古人的「元氣、內氣」所指之物。

內分泌系統中的最下端的生殖腺是最大的分泌腺,是生命之根,所以練內功的程序都是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化虛。

太極拳也好,內家拳內功也好,內氣可以養生,可以增強免疫力。還可以產生超常的體能體力,這一點可以由運動員們經常違規使用人造的激素類藥物,就會發揮出超常的體育水平來證明。

內勁與內氣元氣是人人都具有的生命本能,百姓日用而不知罷了,在不知不覺之中也是在運用它。內勁若不經挑明認證,就無法去專門的培養訓練它。內氣元氣也是如此,如果無師傳授其理其法,也不會造就超常的身心功能。而且作為中醫學上的最根本的觀念和一切醫術手段之本——就是為了調動元氣的生化功能,由於失卻了自我修煉和師徒授受,終使中醫學的元氣學說成為了空頭文字,如讀天書。

太極拳對於內氣、內勁練習的拳論、拳訣

全身的內勁系統,天然的以腰腹之核心肌群為最強大、為中心,同時內氣元氣根源、人身重心也都在腰間部位重合。

內氣之源、核心肌群、身體重心的天然重合,是天地造化的神奇傑作,古人發現並開發利用,開創三大內家拳的身心運動。 故拳論曰,以腰為軸,四肢為輪;十三總勢莫輕識,命意源頭在腰隙;主宰於腰。

太極拳不用濁力,用意不用力,以練心意為主,就是因為練心意就是以心運氣,就是在調節內分泌,就是在練和養丹田內氣,就是在運使內勁。

運勁如抽絲,綿綿不絕,長拳如滔滔流水。練太極拳無須高難之架勢,首重心意要真,此全是意,不在力。


修內氣者應已無有其人了,退而求其次,修習內勁,但這已是失去了靈魂的太極拳了。

修內氣使人輕身輕靈,古人說的打拳如在水面上行走,就是在內氣充足前提下才能做到。內勁是有筋經、肌肉基礎的,只是一種巧勁而已,根本不堪大用,跡近孤芳自賞,自娛自樂罷了。不像修養內氣,必先具備一種超凡脫俗的人格,須能守戒才行,積精累氣以成真,恢復人之先天本能,更能強化、增強人之本能,此時才有聖凡之別,拉開了與凡俗之間的距離。

內氣功深,謂之結丹,方才是益壽延年不老春。故拳論曰,丹田養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

嗚呼,但願世有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故曰,只修內勁而不能固守元氣之徒,也不得益壽延年,不得長生,與普通人等。

這是太極拳內氣、內勁的科學依據,發前人之未發,道前人之未道。

好了,朋友們,歡迎留言討論,在此交流心得,有你參與,會更精彩喲!!!

頭條號《太極拳天下第一門》 二零二零年 五月二十日 星期三

相關焦點

  • 看完我的《新太極拳經》,太極拳內功內勁的練法訣竅,從此不求人
    本太極拳經從老拳論中摘取數條,已道盡內勁、內功練法之精義,寥寥數語,精簡而純粹。多言則數窮,反令人不知所從。太極拳的起步都是從手上練起,正是李亦畲所說,先要「兩膊」前節有力,兩肩鬆開,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謂之合。又謂之神氣收斂入骨,又謂之肩圈合於腰圈。此時腰腹丹田的內勁被激活,兩手與腰間內勁相通,兩臂如同插在腰間一般。此一步功夫即是陰勁、龍氣已得。咦!說時容易做時難,就這一步功夫都難以過關的人,按照二八率的話,應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了。
  • 太極內勁之感悟
    太極拳運動本身是由肢體的外在運動帶動內氣(內勁),爾後逐步進入內氣運動催動外型的過程。如何由外在運動去帶動內氣(內勁),首先就要按照特定的肢體要求和運動路線,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其次,所有肢體外在運動必須在意識的指揮下動作。所以前提是人的意識鍛鍊。所謂"意念集中","驅除雜念","集中精力",全身放鬆等。
  • 太極拳的內勁指的是什麼?
    太極拳的內勁指的是什麼?可謂是眾說紛紜。本文旨在從各式太極拳名家的功夫,揭示「內勁」的本質,並由此而探討「內勁」的訓練方法,為太極拳競技服務。因為此時雙方都在非常謹慎小心(防止對方引進落空)的體察聽動,欲隨機而變,見縫插針式的要控制對方,正是抗「內勁」、比靈敏、搶鬆緊變化速度、賽耐力、長掤勁功夫的好時機。符合「三從」(從難、從嚴、從實際出發)、「一大」(高強度、大運動量)的運動訓練原則,是科學的、行之有效的,也是快速提高現代競技推手水平的唯一途徑。
  • 內勁太極拳簡介
    「功」字裡面有乾坤40.太極拳透勁小遊戲41.如果方法對了,就算挖鼻屎也是太極拳42.太極拳綿裡裹鐵——之後會如何43.滄州人說太極拳——聽勁向蜘蛛看齊44.滄州內勁太極拳功夫架(太極鑽石猴演練)45.滄州人說太極拳——太極拳沒有門派之分46.感恩太極操——滄州人說太極拳47.太極拳內功教學體系
  • 太極拳玄機:400太極拳一字訣——制
    製作為太極拳技術是控制、制伏的意思。武術給人的畫面是暴力擊打、很血腥的印象,太極拳反其道而行之,講究不武,不爭而善勝,因此,制是太極拳的一個思想、一個原則。基於這個思想、原則,設計、訓練出一整套制人之術。
  • 如何練出太極拳「內氣」
    太極拳是用腰脊練拳,而不是用四肢練拳,如果四肢自動,亂動,妄動,就會把生活中肌肉用力,拉拉扯扯,摟抱頂抗等劣根性部帶到拳中來,使太極拳面貌全非。腰帶四肢是去掉拙力的好方法(拙力去一分,內勁長一寸),從而才能逐漸進入到經絡運氣這一境界。
  • 太極拳的勁源、勁蓄和勁發
    這個內在的東西是什麼呢?是內勁的運用,而內勁的運用離不開勁源、勁蓄和勁發。 明確太極拳勁源、勁蓄和勁發,對練好太極拳,練出功力,非常重要,它是練出太極拳真功夫的風向標。如果明確上述問題後,還能做到利用勁源,蓄聚能量,並能讓能量發作,那麼你的太極拳就算練到家了。下面我舉例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太極拳功力的形成和運用與水庫蓄水發電道理有相似之處。
  • 太極拳內氣、呼吸與動作的三者關係
    練習太極拳是身體修復改造的過程,身體改造好了,就會產生內氣,氣是隨著人的體液在經絡裡運行。氣是什麼?氣是一種感覺。氣不像氣筒,不像風,不是你能聽到的聲音,有人對我說,劉老師我來聽聽你的氣,實際上是聽不到的。
  • 大話太極拳之——以拳入道
    太極拳是導引和氣功嗎?好像是又好像不同於一般的導引和氣功術。太極拳是技擊嗎?確實它似乎也能打,但是懂點現代技擊術的人覺得好像它又不太能打。這或許正是太極拳的不同尋常之處,它是武技卻又脫離了一般意義上的武技。
  • 內功就是內氣嗎?練功和氣有什麼關係?
    前車之鑑,後世之師! 所以今天阿福就來談談練內家拳的內氣,練功和氣有什麼關係。 所以人人有內氣,並非只有練氣或練拳的人才有,所以不要把氣太神秘化了。不過內氣有強弱,有順逆。氣行順而為中氣,人就健康,就不易生病。氣行逆而為橫氣,人就處於亞健康狀態,就容易生病。 首先要明確一點,內家拳練的是拳,是功夫,不是練氣。但只要按拳之規矩習練則自然會使內氣增強,會扶正氣,培元氣,久之會改變人之生理。
  • 武學內勁精要
    4、形的陰陽表象及含義:(1)形的「陰」象為「束」,表示人的內氣在積聚時,其形體會表現為收束的姿態;(2)形的「陽」象為「展」,表示人的內氣在通達四梢時,其形體會表現為展開的姿態。以上所述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意有起與達之分,神有現與定之分,氣有聚與達之別,形有束與展之分」。
  • 太極內功修煉:丹田內氣驚炸
    作者馬權友在訓練太極內功修煉:丹田內氣驚炸 作者馬權友 練太極拳練什麼?求內功,內功是內在的功夫,來源於練太極拳使內氣充盈和聚集,再讓內氣催形產生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再轉化成內勁施於技法,形成一種威力,這便是練太極拳出內功的表現。有弟子向我反映:&34;東西」,在於練出充足的丹田內氣並能驚炸,驚炸便是在意念指配下,以氣催行。 丹田是人為的規定,而各自規定有所不同。
  • 論陳氏太極拳纏絲勁
    其中左右和上下的方位纏絲合成為一個整圓,同時結合裡外,使平面圓變成立體圓,這正是太極式螺旋運動所必具的特色。其次,為了在練拳時有左右逢源,內外結合,周身一家起見,又有大小、進退兩對方位纏絲配合,以滿足健身和技擊上的特殊需要。因此,太極拳每一個拳式,在順逆基本纏絲的基礎上,至少要有三對方應纏絲結合一起進行運動。
  • 太極拳內功講座 如何練習內氣
    儘管現代科學尚無法證明和解釋太極拳裡所說的「內氣」,但我們必須承認它是客觀存在的,它是太極拳練習到一定階段而聚集成的一種「能量」,其內在表現為「丹田轉動」,外在表現為螺旋纏絲和胸腰摺疊。建立在這種「能量」基礎上的技法,才是太極拳的真功夫。
  • 如何鍛鍊與培養太極拳內勁
    2、鬆柔是關鍵只有由內向外做到整體的放鬆,使周身關節張開,氣血周流無滯,才能在丹田處集聚內氣,以意引氣,把內氣運行到關節、肌膚,貫注四周,形成內勁,只有放鬆,才能產生內勁。太極拳的內勁,是在肢體放鬆的狀態下,通過鬆柔的螺旋形運動完成的,是極為輕柔。富有彈性,藏蘊於體內,含蓄而隱匿,不彰顯外露的。鬆柔是鍛鍊內勁的關鍵。
  • 楊氏太極拳內功的三步功法
    也可以把它說成是生物電場;其二、不能認為三者的最終結合落實在力上,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內功訓練的結果看成是對肌肉彈力訓練形成的腿腳功夫,那樣會失去太極拳的真諦,發揮不了內功的作用,最終落入旁門。太極內功在修練過程中包括哪些內容呢:(一)、練內功首先要懂理知法。太極拳近於道,遊於藝它取「易經」之理,名曰「太極」,又循陰陽之道、易變、變易之義為行功走架之法則。
  • 感恩前人 -- 不休息菩薩
    大三時,有次臺北成長營,用餐時前人親自挾菜給我們這一群準備接棒的學生,一方面囑付我們「道場要靠你們了,不要小看你們的力量....,要為上天找好人....,要好好修道辦道..」,當時頗有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決心,決定要好好的修辦道以報前人大德成全,果然這屆學生接棒後,臺北學界的道務頗有起色,應是許多同修受到前人那份親切囑託所感動吧!
  • 詳解太極拳之內勁訓練
    勁是太極拳的核心。綜觀太極拳的各種要求,練習其最終落腳點就是勁,通過練勁而達到健身、技擊、防身的最終目的。太極拳練勁的過程正是健身,技擊的過程,我們應該認識到勁的本質。1,內勁的含義:其實內勁並不神秘,內勁也是一種力。其產生的物質基礎仍不能脫離肌肉的收縮,但是其練習過程和作用特點確與一般的力有區別,故稱之為內勁。
  • 一個人做事不偏激,就算是奉行中庸之道了嗎?
    《中庸》這本書的開篇第一章,就講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先看「中」,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首先承認了人有各種情緒和情感,只是強調情感不外露,一個人不讓自己的情感外露,稱之為中,此即為天下的根本。為什麼「中」是天下之根本?實際上講到了人的自然狀態,遵循人天然的本真善性,就是一個人最根本的好的狀態,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我認為也可以通俗地理解為保持本真,保持平靜。
  • 太極研究丨太極拳與內氣訓練
    一、太極拳包含內氣訓練理法太極拳練習日久,多數人會產生一些身體感受,以微微溫熱感為典型代表,可以稱之為「氣感」。1.意覺全身真氣生太極拳強調用意不用力,在練習中規範每個動作,前提基礎是對身體動作的全面覺察,依據內氣訓練原理,覺察必然產生內氣體驗。太極拳內氣訓練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一心一意體會動作、感受身體就可以了,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了。